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幼树树高--胸径模型 被引量:32
1
作者 卢军 张会儒 +2 位作者 雷相东 杨英军 王全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25,共16页
采用长白山林区2013年调查的12块1 hm2固定样地中5个树种的幼树树高-胸径数据,用35个树高曲线经验模型进行模拟、筛选。结果表明,Curtis于1967年提出的三次多项式h=a0+a1d+a2d2+a3d3能够很好地拟合5个树种幼树的树高-胸径模型,决定系数(... 采用长白山林区2013年调查的12块1 hm2固定样地中5个树种的幼树树高-胸径数据,用35个树高曲线经验模型进行模拟、筛选。结果表明,Curtis于1967年提出的三次多项式h=a0+a1d+a2d2+a3d3能够很好地拟合5个树种幼树的树高-胸径模型,决定系数(R2)最高可达0.786 5。用独立样本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表现能力良好,能够适用于本地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幼树树高-胸径模拟。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5个树种的幼树树高生长规律,发现色木幼树树高较大;红松和冷杉幼树树高生长类似;云杉幼树树高初期较小,而后期生长很快。本文提出的幼树树高模型可为抚育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高-胸径模型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模型筛选 幼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姚丹丹 雷相东 +3 位作者 余黎 卢军 符利勇 俞锐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9,共9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森林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和描述森林冠层结构的重要指标。用半球摄影技术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10块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LAI进行测定,采用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法对研究区的...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森林生态过程的关键参数和描述森林冠层结构的重要指标。用半球摄影技术对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10块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LAI进行测定,采用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和普通克里格法对研究区的LAI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块样地的10 m×10 m小样方内以及样地间的LAI离散程度较小,但分布有一定的规律。LAI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不确定性,可由线性、孔状、高斯3种模型有效的描述,空间相关性存在的尺度范围变异大,中等和强空间相关性的影响范围在15—155m之间,10块样地LAI的空间相关性的影响范围平均为65.637m。普通克里格插值结果显示,LAI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和斑块状的梯度变化。LAI与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和林分平均冠长呈显著负相关,与林分平均冠幅、林分密度以及树种个数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尺度云冷杉针阔混交林LAI的估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LAI 半变异函数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宋彦彦 张言 +5 位作者 管清成 徐丽娜 李英爱 隋振环 隋海新 赵慧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0-74,共5页
以长白山地区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3种不同针阔比的云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室内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剖面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碳与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白山云... 以长白山地区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3种不同针阔比的云冷杉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室内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剖面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碳与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值为38.84g·kg^-1、有机碳密度均值为13.89kg·m^-2;两者的剖面分布特征一致,均具有表聚性,即表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加深逐渐下降;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也均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而土壤密度和土壤pH值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全钾质量分数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贾秀红 郑小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04,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该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81。说明它是一个由不同树种呈现强度混交结构... 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04,林木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该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81。说明它是一个由不同树种呈现强度混交结构状态组成的复杂森林群落。针叶树种具有胸径和树高的优势,尤其是红松的直径和树高最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角尺度 混交度 大小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标准树高-胸径模型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鑫 王海燕 +1 位作者 雷相东 解雅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8-375,共8页
[目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12块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为对象,基于12 953对实测树高-胸径数据,结合林分优势高分树种(组)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标准树高模型。[方法]在确定隐层节点数后经过反复训练得到各树种(组)的适宜模... [目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12块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为对象,基于12 953对实测树高-胸径数据,结合林分优势高分树种(组)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标准树高模型。[方法]在确定隐层节点数后经过反复训练得到各树种(组)的适宜模型结构,使用相同的建模数据(8块样地)求解两个传统的树高方程,再利用未参与建模的4块样地分别验证模型。[结果]表明:落叶松、云杉的适宜模型结构(输入层节点数:隐藏层节点数:输出层节点数)为2:5:1;红松、中阔(白桦、大青杨、榆树和杂木)的适宜模型结构为2:4:1;冷杉的适宜模型结构为2:8:1;慢阔(色木、水曲柳、黄檗、紫椴和枫桦)的适宜模型结构为2:7:1。[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BP模型不依赖现存函数,不需要筛选模型形式,而且BP模型各树种R^2高于传统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均小于传统模型,其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均优于传统方程,可以有效地预测树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标准树高-胸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伐强度对长白山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蔚 杨华 +1 位作者 亢新刚 沈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2,共6页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择伐强度(未择伐、20%、30%、40%)对长白山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择伐强度的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大,30%择伐次之,40%择伐样地平均混交...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择伐强度(未择伐、20%、30%、40%)对长白山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择伐强度的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大,30%择伐次之,40%择伐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小;不同择伐强度对林木大小分化程度影响不是太大:20%择伐样地林木成均匀分布,未采伐样地和30%采伐样地林木成随机分布,40%择伐样地林木成团状分布。总的来说,20%择伐更有利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择伐强度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年龄变动及估测精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云云 亢新刚 +3 位作者 高延 冯启祥 姚景春 王卓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7,共6页
本文采用长白山地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14个皆伐样地数据,分析6个主要树种的径阶年龄变异系数,根据其计算不同精度下外业抽样调查估测林分年龄所需的样本量;采用平均木法估测林分年龄,分析其估测精度随着株数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 本文采用长白山地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14个皆伐样地数据,分析6个主要树种的径阶年龄变异系数,根据其计算不同精度下外业抽样调查估测林分年龄所需的样本量;采用平均木法估测林分年龄,分析其估测精度随着株数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树种的年龄变异系数随着径阶的增加,呈现波动性变化。云杉、冷杉和红松3种针叶树的年龄变异系数随径阶变化差异较小,主要在20%~35%之间变化;紫椴、枫桦和色木槭3种阔叶树则在15%~35%之间变化。采用1~3株平均木估测林分年龄精度较低,一般在30%~60%;随着株数的增加估测精度逐渐提高,一定株数后精度增加变缓,基本在90%以上,随后在最高值处上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年龄估测 变异系数 样本量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更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黄新峰 亢新刚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38,共5页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是我国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 ,在国民用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天然更新对森林群落的重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伐是影响森林更新的主要人为干扰因素之一。对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适宜采用择伐 ,不适宜采用皆伐。...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是我国的主要森林类型之一 ,在国民用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天然更新对森林群落的重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伐是影响森林更新的主要人为干扰因素之一。对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适宜采用择伐 ,不适宜采用皆伐。择伐强度在 3 0 %以下有利于天然更新。林隙中更新树种的种类和数量通常多于林冠下 ,林隙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更新 森林演替 采伐 林隙 枯倒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最优竞争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孔雷 亢新刚 +5 位作者 赵浩彦 黄新峰 李晓彬 王悦山 高祥 徐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4,101,共8页
【目的】基于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的结构特点,构造了与距离有关的新竞争指标——树种耐阴性竞争指数(CIS)。【方法】以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12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将搭配4种竞争木选择方法(M1、M2、M3和M4)的11个竞争指标... 【目的】基于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的结构特点,构造了与距离有关的新竞争指标——树种耐阴性竞争指数(CIS)。【方法】以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12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将搭配4种竞争木选择方法(M1、M2、M3和M4)的11个竞争指标,分别用于拟合林木胸高断面积生长量,利用非线性平方和法检验(F检验)各竞争指标的拟合度。【结果】与距离有关的竞争指标在拟合天然异龄混交林胸高断面积生长量方程上要优于与距离无关的竞争指标。以CIS/M2拟合的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全树种、云杉和冷杉胸高断面积生长方程的减小均方误差均最大,分别为0.462,0.085和0.623。【结论】与其他各类竞争指标相比,CIS/M2的拟合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树种耐阴性竞争指数 与距离有关的竞争指标 与距离无关的竞争指标 林木胸高断面积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文力 亢新刚 +1 位作者 董景林 王德胜 《吉林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1-6,10,共7页
如何经营过伐林,使其保持好的林分结构,是林分生态系统在经营情况下正向演替和产生较高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用检查法经营情况下的林分连续14a的结构状况及变化,认为十几年的检... 如何经营过伐林,使其保持好的林分结构,是林分生态系统在经营情况下正向演替和产生较高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用检查法经营情况下的林分连续14a的结构状况及变化,认为十几年的检查法经营实验,调整和改善了林分的径阶和蓄积结构,林分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过伐林区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生态功能 被引量:12
11
作者 秦倩倩 王海燕 +4 位作者 李翔 解雅麟 雷相东 郑永林 杨丹丹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2,共6页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和养分归还量等,从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两方面阐述森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方法]基于等距离网格布点法,在4块1 hm^2样地上采集凋落高峰期前(8月下旬)半分解...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和养分归还量等,从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两方面阐述森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方法]基于等距离网格布点法,在4块1 hm^2样地上采集凋落高峰期前(8月下旬)半分解层的凋落物样品400个,并对其生态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4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均值为19.50 t·hm^(-2);持水量均值为5.56 t·hm^(-2),持水率均值为64.08%;全碳(C)、全氮(N)和全磷(P)的养分浓度均值分别为421.68、18.86和1.26 g·kg^(-1),养分归还量均值依次为8.16、0.36和0.02 t·hm^(-2),养分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为P>N>C。[结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各样地间虽存在差异,但其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等生态功能均较好,林下凋落物分解速度较快,持水性能较好,养分归还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凋落物 半分解层 持水性能 养分归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枫桦种子雨时空分布及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程福山 周末 +5 位作者 吴蒙嘉 姜润华 关乃千 王玉文 王硕 夏富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39,共8页
【目的】研究东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枫桦种子雨时空分布规律和种子萌发状况,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设立的9块1 hm2固定样地,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每块样地布设5个(9块样地共布... 【目的】研究东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枫桦种子雨时空分布规律和种子萌发状况,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设立的9块1 hm2固定样地,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每块样地布设5个(9块样地共布设45个)种子收集器收集枫桦种子,采用方差/均值(Cx)、负二项指数(K)、聚集度指标(David和Moore丛生指标,I)、Cassie.R.M.指标(CA)等4种空间分布类型评价方法判别种子雨空间分布状态,此外,从9、10月份收集的种子中,每块样地随机抽取300粒枫桦种子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分别测定种子千粒质量、发芽势和发芽率。【结果】从7−11月份,共收集到69100粒种子;枫桦落种高峰期为10月份;种子分布方差/均值(Cx)达1116.30、负二项指数(K)达4.75、聚集度指标(David和Moore丛生指标,I)达1115.30、Cassie.R.M.指标(CA)达0.41,4个指标均显示种子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9月份与10月份收集的平均种子千粒质量分别为(0.398±0.064)g和(0.353±0.040)g,9月份种子千粒质量显著高于10月份(P<0.01);9月份收集的种子平均发芽率为(29.84±11.68)%,显著高于10月份(23.52±8.23)%(P<0.05)。【结论】在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枫桦种子小结实量大,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种子扩散受到限制,使得枫桦种子呈聚集分布状态。该区域枫桦种源丰富但种子萌发能力差,这些特性将会影响枫桦分布格局,从而影响该地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枫桦 种子雨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性能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杜雪 王海燕 +2 位作者 耿琦 毛建国 王一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1-368,共8页
以吉林省汪清县林业局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4块具有代表性的1 hm^(2)方形固定样地分别设置0,6.29%,11.22%和21.21%4种采伐强度,测定了各采伐强度下枯落物的现存量,并采用室内浸水法对不同分解阶段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大持... 以吉林省汪清县林业局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4块具有代表性的1 hm^(2)方形固定样地分别设置0,6.29%,11.22%和21.21%4种采伐强度,测定了各采伐强度下枯落物的现存量,并采用室内浸水法对不同分解阶段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有效拦蓄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采伐强度的枯落物总现存量为29.04~35.26 t/hm^(2)。(2)随采伐强度增加,新鲜层和完全分解层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呈现先降低再增加随后又降低的规律,而半分解层枯落物则表现为先增加再降低随后又增加的趋势。(3)采伐强度对枯落物的持水能力无显著影响,而分解阶段对其影响极显著;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采伐强度和分解阶段的交互作用对枯落物持水性能影响显著。(4)回归拟合分析表明,在枯落物持水达到饱和状态前,不同采伐强度下各分解阶段枯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因此,适度的采伐不会对枯落物的持水性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分解阶段则是影响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的重要因素,而二者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枯落物的持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持水特性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采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单木枝下高和冠幅模型构建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应涛 刘时良 +2 位作者 孙海龙 王卫霞 向玮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9-296,共8页
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内均匀分布的98块样地的2487株单木数据,按7:3的比例随机抽样分别用于建模和检验。对林内云杉、冷杉、红松、中生阔叶树种组和慢生阔叶树种组这5个树种(组)的单木枝下高... 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内均匀分布的98块样地的2487株单木数据,按7:3的比例随机抽样分别用于建模和检验。对林内云杉、冷杉、红松、中生阔叶树种组和慢生阔叶树种组这5个树种(组)的单木枝下高和冠幅模型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极大似然估计和似不相关回归估计3种参数估计方法进行建模,筛选效果最佳的为最终模型,并分析模拟了树木大小、竞争、林分和立地等因子对枝下高和冠幅的影响。同时考虑树种耐荫性和空间分布结构差异,讨论不同树种枝下高和冠幅模型中影响因子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似不相关回归估计建立的枝下高和冠幅的联立方程组模型得到的预测效果最佳,模型检验的修正决定系数(R^(2)_(a))最大,均方根误差(E_(RMS))最小,且平均绝对误差(E_(MA))相较于最小二乘法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降低了57%~58%。胸径、树高和单木竞争指数在所有枝下高模型中均极显著(P<0.001);树冠竞争因子是影响红松枝下高的重要因子(P<0.001);林分密度在除了云杉的其余树种枝下高模型中均显著相关(P<0.01);立地因子中仅坡向与冷杉枝下高显著相关(P<0.01)。冠幅模型中,胸径、枝下高和树冠竞争因子在所有树种中均显著相关(P<0.001);此外冷杉和阔叶树种的冠幅则与林分密度显著负相关(P<0.001),而云杉冠幅则与林分断面积和显著负相关(P<0.001)。在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树种耐荫性和单木相对大小影响其树冠的衰退速率,而林地立地质量影响单木冠幅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枝下高 冠幅 竞争指标 似不相关回归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隙结构与更新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黎明 亢新刚 杨华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1-4,22,共5页
通过对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36.5 hm^2中的75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人工经营条件下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中的林隙大小结构,以及不同大小结构下的林隙更新情况。结果表明:该类森林内的林隙形成方式以择伐为主,40~60 m^2的... 通过对金沟岭林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36.5 hm^2中的75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人工经营条件下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中的林隙大小结构,以及不同大小结构下的林隙更新情况。结果表明:该类森林内的林隙形成方式以择伐为主,40~60 m^2的林隙数量最多,该类林隙多由2~3棵形成木构成,林隙密度是20.5%;在20~40 m^2的林隙中更新情况最好,多由1~2株林木被伐形成。因此建议采伐作业时不要连续采伐2株以上,以保持好的天然更新环境,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 大小结构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更新 森林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冷杉天然针阔混交林合理经营密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梦弢 亢新刚 +3 位作者 杜志 王新杰 杨英军 王全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评价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不同径级层的合理经营密度范围。[方法]以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林分平均胸径和树冠面积建立的最大密度模型和半峰宽原理,求得大、中、小不同径级林分的合理经营密度。[结果](1)树冠面积方... [目的]评价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不同径级层的合理经营密度范围。[方法]以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林分平均胸径和树冠面积建立的最大密度模型和半峰宽原理,求得大、中、小不同径级林分的合理经营密度。[结果](1)树冠面积方程方面,云杉、冷杉、红松以二次函数为主,阔叶树种组以线性方程为主,模型的有效区间胸径应在[5, 70]之间;(2)指数函数对于拟合平均胸径与不同径级层最大密度关系较好,但决定系数R^2仅在0.5~0.6之间(P<0.05);(3)小、中、大径级层合理经营密度范围分别为0.403N_(max)~1.619N_(max)、0.523N_(max)~1.754N_(max)、 0.478N_(max)~1.307N_(max)。[结论]合理经营密度株数配比在6∶3∶1、5∶3∶2、5∶4∶1等比例之间变化,且经营指数的频数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合理经营密度 树冠面积方程 密度模型 半峰宽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带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邹佳何 王海燕 +3 位作者 张美娜 徐浩然 耿琦 高霞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4-1562,共9页
以吉林汪清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未采伐和采伐强度为21.21%的2块1 hm;样地,测定土壤养分及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学分析,探究其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规律,分析采伐和土壤深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变... 以吉林汪清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未采伐和采伐强度为21.21%的2块1 hm;样地,测定土壤养分及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学分析,探究其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规律,分析采伐和土壤深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变异系数看,土壤pH为弱度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为中度变异(10.84%-89.06%).半方差函数能较好地反映采伐样地土壤全磷和全钾的空间变化规律(R^(2)=0.944-0.999),未采伐样地全氮和有效磷则拟合效果较差(R^(2)=0.001-0.109).采伐样地的土壤养分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高于未采伐样地.总体上,采伐样地的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自北向南逐渐升高,而未采伐样地则自北向南逐渐减少.土壤养分及相关指标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采伐与未采伐样地的土壤pH值、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效磷均值呈极显著差异.林分密度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比郁闭度更高.本研究表明温带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及相关指标表现出多为结构因素引起中、弱度变异,呈较规律的条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土壤养分呈破碎化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特征 空间变异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东北天然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磷素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18
作者 秦倩倩 王海燕 +4 位作者 李翔 雷相东 解雅麟 郑永林 耿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519-4529,共11页
以天然云冷杉(Picea jezoensis var.microsperma(Lindl.)W.C.Cheng&L.K.Fu and Abiesnephrolepis(Trautv.)Maxim.)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块1hm^2固定样地林分调查数据和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的400个半分解层凋落物样品的养分测... 以天然云冷杉(Picea jezoensis var.microsperma(Lindl.)W.C.Cheng&L.K.Fu and Abiesnephrolepis(Trautv.)Maxim.)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块1hm^2固定样地林分调查数据和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的400个半分解层凋落物样品的养分测定数据,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及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块样地凋落物磷浓度均值为1.26g/kg,归还量均值为24.57kg/hm^2,利用效率均值为841.74,均表现为中等强度变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同一样地,变异程度呈现出磷归还量>磷利用效率>磷浓度.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样地Ⅲ和Ⅳ结构比大于75%,其空间异质性主要由随机效应引起,不适合进行空间插值)和利用效率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具有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同一样地磷利用效率的空间异质性较磷浓度及归还量低,各样地磷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9.9-40.5m、11.9-52.9m和8.1-39.3m.同一样地磷利用效率的分形维数高于磷浓度,空间格局较磷浓度复杂,磷浓度空间依赖性更强,具有更好的结构性.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除样地Ⅲ和Ⅳ)和利用效率呈现条带状和斑块状梯度性分布,且磷浓度和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似.凋落物磷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受到郁闭度、物种数和植物多样性等多种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凋落物 空间异质性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