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于润洋西方音乐史教学手稿》中的音乐史学问题及书写特性 |
李秀军
|
《北方音乐》
|
2024 |
0 |
|
2
|
论于润洋学术旨趣的两个维度 |
姚亚平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2 |
5
|
|
3
|
音乐学的领军人物——于润洋教授 |
罗小平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4
|
于润洋专业音乐教育思想的理论阐释——为庆贺恩师于润洋教授诞辰八十华诞而作 |
叶松荣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2 |
2
|
|
5
|
于润洋学术思想研究 |
王次炤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6
|
呜呼!哀哉!——于润洋先生记事 |
王晡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15 |
0 |
|
7
|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于润洋专业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 |
张乐心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16 |
0 |
|
8
|
一代宗师 恩泽桃李 怀念著名音乐学家教育家于润洋先生 |
仲呈祥
|
《音乐传播》
|
2015 |
0 |
|
9
|
追忆恩师于润洋教授 |
韩锺恩
|
《音乐传播》
|
2015 |
2
|
|
10
|
我是导师于润洋教授的一个“作品” |
宋瑾
|
《音乐传播》
|
2015 |
1
|
|
11
|
于润洋学术思想研究 |
王次炤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22 |
1
|
|
12
|
音乐学家于润洋受聘我校兼职教授 |
仲明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3
|
试析于润洋先生的音乐理解路径——以《悲情肖邦》为例 |
田淑颖
|
《当代音乐》
|
2019 |
1
|
|
14
|
浅谈于润洋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 |
王春璐
|
《北方音乐》
|
2014 |
0 |
|
15
|
贝多芬晚期音乐创作的研究综述——以于润洋、格劳特、保罗·亨利·朗的《西方音乐史》为例 |
陈静文
|
《黄河之声》
|
2011 |
1
|
|
16
|
浅谈于润洋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 |
张晓丽
|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
2009 |
0 |
|
17
|
著名音乐学家于润洋教授莅临川音举行学术讲座 |
|
《音乐探索》
|
2007 |
0 |
|
18
|
于润洋“音乐学分析”的基本内涵与学理反思 |
麦恩凯
|
《当代音乐》
|
2022 |
0 |
|
19
|
关于于润洋对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 |
田军
|
《艺术广角》
|
2003 |
0 |
|
20
|
浅谈于润洋对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 |
梁卉妍
|
《北方音乐》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