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AEB测试的乘用车与二轮车事故危险场景构建
1
作者 李梦迪 李方媛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期81-84,共4页
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筛选255起二轮车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在事故录像中提取参与方运动信息,利用帧间差法估算速度,提取案例中的时段、路段、天气等环境信息,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法选择相关特征变量,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根据聚... 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筛选255起二轮车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在事故录像中提取参与方运动信息,利用帧间差法估算速度,提取案例中的时段、路段、天气等环境信息,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法选择相关特征变量,并对其进行系统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分析车辆速度信息,建立了8种乘用车与二轮车事故危险场景,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仿真测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乘用车 二轮车 事故危险场景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路口电动二轮车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肖乐 王朝健 王丽 《公路与汽运》 2024年第3期47-52,共6页
为研究十字路口电动二轮车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人、车、路、环境与十字路口事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tional Automobile Accident In-Depth Investigation System,NAIS)中198起十字路口事故数据为样... 为研究十字路口电动二轮车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人、车、路、环境与十字路口事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tional Automobile Accident In-Depth Investigation System,NAIS)中198起十字路口事故数据为样本,分析该类事故严重程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将事故伤亡作为因变量,通过共线性、平行性检验选取12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机动车驾驶员性别、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年龄、路口信号灯状态和路灯状态、碰撞形式、限速措施、事故发生时段均显著影响交通事故严重程度;路口无信号灯、无路灯对事故严重程度影响最大,碰撞形式、事故发生时段和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年龄的影响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交通事故 十字路口 电动二轮车 事故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二轮车换电锂电池检测标准体系研究与检测关键技术探讨
3
作者 王旭 李福轩 +3 位作者 巩欣 张仕琳 冯喆 蔡树国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3期205-208,215,共5页
针对目前市场上电动二轮车换电锂电池检测标准体系不完善、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结合行业现有检测标准对二轮车换电锂电池检测标准体系进行综合研究并对检测关键技术进一步探讨。结合当前国内外换电锂电池的相关检测标准体系,构建以电化... 针对目前市场上电动二轮车换电锂电池检测标准体系不完善、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结合行业现有检测标准对二轮车换电锂电池检测标准体系进行综合研究并对检测关键技术进一步探讨。结合当前国内外换电锂电池的相关检测标准体系,构建以电化学性能测试、安全性能测试和电池管理系统(BMS)测试为基本框架的电动二轮车换电锂电池检测标准评价体系,同时就评价体系中的功率性能、消防安全、电池管理系统(BMS)性能评估等检测关键技术进一步探讨,为电动二轮车换电电池检测标准体系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二轮车 换电 锂电池 检测标准 性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MES的二轮车VIN码识别方式研究
4
作者 叶昱冬 穆永浩 +2 位作者 郭卫明 程杰 张弛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3期4-6,9,共4页
为了提高二轮车总装效率,解决车辆总装生产过程中获取VIN码的问题,结合现有二轮车生产工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MES软件进行识别车辆VIN码的方式。该方式利用现有MES系统功能,增加相应的防错算法,可以在不对总装板链线进行硬件改造、... 为了提高二轮车总装效率,解决车辆总装生产过程中获取VIN码的问题,结合现有二轮车生产工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MES软件进行识别车辆VIN码的方式。该方式利用现有MES系统功能,增加相应的防错算法,可以在不对总装板链线进行硬件改造、不增加生产作业人员操作工作量的情况下,自动识别二轮车VIN码,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执行系统 车辆识别码 二轮车 车辆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学特性的轿车碰撞电动二轮车速度的探讨
5
作者 解莉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17期121-125,共5页
文章依据力学特性及原理,对轿车碰撞电动二轮车的交通事故中轿车碰撞瞬间车速确定进行了研究。针对轿车与电动二轮车的不同碰撞形态和碰撞角度,运用力学特性原理和相关实验中的经验总结,给出轿车碰撞瞬间的车速计算公式,并且对公式中所... 文章依据力学特性及原理,对轿车碰撞电动二轮车的交通事故中轿车碰撞瞬间车速确定进行了研究。针对轿车与电动二轮车的不同碰撞形态和碰撞角度,运用力学特性原理和相关实验中的经验总结,给出轿车碰撞瞬间的车速计算公式,并且对公式中所涉及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界定。为轿车碰撞电动二轮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提供了较为实用的车速计算方式,以期在解决碰撞车速的问题时起到帮助和启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电动二轮车 瞬间速度 力学特性 动量守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回归的二轮车-汽车碰撞事故深度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林 方胜勇 +1 位作者 黄晶 陈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88-1293,共6页
以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库的二轮车-汽车碰撞事故为样本案例,运用PC-Crash软件进行事故重建,获得碰撞信息;对事故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得出质量比、保险杠高度、保险杠宽度、碰撞速度、碰撞类型与骑乘人员损伤程度等事故特征... 以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CIDAS)数据库的二轮车-汽车碰撞事故为样本案例,运用PC-Crash软件进行事故重建,获得碰撞信息;对事故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得出质量比、保险杠高度、保险杠宽度、碰撞速度、碰撞类型与骑乘人员损伤程度等事故特征参数的统计分布;利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二轮车骑乘人员损伤程度与质量比、保险杠高度、保险杠宽度、碰撞速度和碰撞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城市道路环境的碰撞事故中,质量比大于20;汽车的碰撞速度大于40km/h;二轮车速度为20~30km/h;保险杠高度为0.4~0.5m;前端碰撞情况下造成骑乘人员受致命伤的概率最大。此结果可为制定有利于二轮车骑乘人员损伤保护的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轮车-汽车碰撞 CIDAS 事故深度分析 骑乘人员损伤 逻辑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度理论的汽车与二轮车碰撞车速计算及验证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志强 刘恒 +2 位作者 汪澎 倪捷 周桂良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140,共6页
为了提高汽车与二轮车碰撞车速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引入对骑乘人员及二轮车再现碰撞车速模型进行不确定度理论的评定方法。首先,根据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和冲量定理,建立了骑乘人员及二轮车抛距-碰撞车速模型。其次,结合某起轿车与电动... 为了提高汽车与二轮车碰撞车速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引入对骑乘人员及二轮车再现碰撞车速模型进行不确定度理论的评定方法。首先,根据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和冲量定理,建立了骑乘人员及二轮车抛距-碰撞车速模型。其次,结合某起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的现场勘查数据,计算出骑乘人员及电动自行车抛距-碰撞车速模型的碰撞车速,应用不确定度理论的评定方法,得到碰撞车速的最佳取值范围。最后,通过MATLAB数值校核、PCCrash模拟仿真验证及行驶记录仪分析,证明了模型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合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碰撞车速模型 不确定度评定 二轮车事故 PC-crash仿真
原文传递
高峰期电动二轮车驾驶人事故伤害致因及随机参数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彤 朱秭硕 +2 位作者 张杰 肖丹蕾 李青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1-280,共10页
电动二轮车是我国高峰时段最主要的通勤工具之一。为了研究高峰时段电动二轮车驾驶人事故伤害独特的伤害致因机理,首先,通过独立建模检验(Model separation test)发现高峰时段交通事故伤害严重程度数据特征相比平峰时段有明显差异,应针... 电动二轮车是我国高峰时段最主要的通勤工具之一。为了研究高峰时段电动二轮车驾驶人事故伤害独特的伤害致因机理,首先,通过独立建模检验(Model separation test)发现高峰时段交通事故伤害严重程度数据特征相比平峰时段有明显差异,应针对高峰时段独立建模;其次,基于发生在某市的2142起电动车与机动车相撞交通事故数据,以事故弱势方电动车驾驶人伤害严重程度为因变量,从双方驾驶人属性、车辆属性与碰撞前运动方向及道路环境因素等方面选取25个自变量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随机参数模型进行研究,以更好地解释数据中未能观测到的异质性;最后,根据边际效应获取各显著因素对于电动二轮车驾驶人伤害程度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峰时段,电动二轮车驾驶人性别、涉事机动车车型、碰撞前机动车运动方向及道路环境均会对电动二轮车驾驶人伤害程度造成显著性影响,其中,低能见度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参数,即低能见度对电动二轮车驾驶人的伤害严重程度存在异质性影响,此外,机动车转向运动情况下驾驶人受重伤的可能性较低。研究结果为高峰时段二轮车的交通管理对策制定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电动二轮车 交通事故 伤害严重程度 随机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与二轮车预碰撞场景分析及其AEB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向阳 胡文浩 +3 位作者 张友 王书翰 何霞 曹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车辆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的应用存在大量误识别和不合理决策的挑战,在典型场景下开展测试,可以有效提高AEB的适用性。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从12类车辆与二轮车预碰撞场景中提取AEB测试重点关注的2类涉及参与方转向的场景(场景S11... 车辆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的应用存在大量误识别和不合理决策的挑战,在典型场景下开展测试,可以有效提高AEB的适用性。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从12类车辆与二轮车预碰撞场景中提取AEB测试重点关注的2类涉及参与方转向的场景(场景S11和S12),建立2类典型场景下的Pre-scan模型和量化描述二轮车相对于车辆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并对AEB的效用及改进方向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场景S11和S12中,二轮车在运动坐标系下的运动轨迹仅与车辆和二轮车速度比值相关;场景S11中,仅当车辆和二轮车速度比值取为(0.7888,+∞)时,二轮车能够进入车辆AEB触发域,将AEB视场角从60°增大到90°,可有效改善AEB触发效果,速度比值范围从(0.7888,+∞)增加至(0.2033,+∞);场景S12中,当二轮车和车辆速度比值取为(0,(?v+2.46)/9.64)时,车辆AEB具有较好的触发效果,将AEB触发宽度从1.5 m扩大至2 m时,对AEB触发效果的改善幅度不大。研究成果可为AEB系统的改进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与二轮车冲突 避撞安全 自动紧急制动 测试场景 建模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分优势比模型的电动二轮车驾驶人头部损伤致因研究
10
作者 林淼 王鹏 徐超 《道路交通科学技术》 2020年第6期30-35,共6页
为获取二轮车骑行者头部损伤程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取CIDAS数据库中1411例电动二轮车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数据并进行筛选、分级处理,建立骑行者头部损伤程度与驾驶人、车辆结构、道路环境等30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克服多项lo... 为获取二轮车骑行者头部损伤程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取CIDAS数据库中1411例电动二轮车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数据并进行筛选、分级处理,建立骑行者头部损伤程度与驾驶人、车辆结构、道路环境等30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克服多项log"模型和有序log"模型的不足,选择部分优势比模型进行建模计算及模型弹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3个变量与骑行者头部损伤有显著的影响。驾驶人身材、驾车时间长度、制动行为、交通控制模式、黄昏或黎明时间等因素对于驾驶人头部损伤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对于后续重点区域安全设施部署、安全防护措施的设置、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二轮车 头部损伤 CIDAS 部分优势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的二轮车碾压事故致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豪 林淼 +2 位作者 王鹏 魏雯 朱彤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7,45,共10页
二轮车被卷入机动车底部并遭受碾压,会造成严重的事故伤害。为识别二轮车被卷入机动车底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中国交通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库中2 627起二轮车与机动车碰撞事故案例为基础,根据数据分布特征采用合成少数过采样(SMO... 二轮车被卷入机动车底部并遭受碾压,会造成严重的事故伤害。为识别二轮车被卷入机动车底部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中国交通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库中2 627起二轮车与机动车碰撞事故案例为基础,根据数据分布特征采用合成少数过采样(SMOTE)技术形成平衡数据集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经过对比7种机器学习模型的分类性能,选用XGBoost模型构建二轮车碾压事故预测模型,并基于多项指标进行交叉验证以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后采用SHAP可解释性方法进一步挖掘二轮车碾压事故致因。结果表明:二轮车碾压事故致死率超出非碾压事故25.3%;XGBoost模型的综合预测性能优于其余6种机器学习模型;在与事故相关的环境因素中,工业区和郊区以及弯道、交叉路口是二轮车碾压事故的高发地点;与碰撞场景相关的二轮车碾压事故高风险因素包括二轮车侧面或尾部碰撞以及二轮车较低车速;摩托车以及踏板式二轮车不易被四轮机动车碾压;此外,二轮车车身越小,四轮机动车越高、越长,越容易发生二轮车碾压事故。根据研究结果从车辆设计、交通管理角度提出了避免二轮车骑行者遭受四轮机动车碾压的建议,为事故精准防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轮车 碾压事故 致因 机器学习 XGBoost模型 SHAP可解释性方法 交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心、善待二轮车
12
作者 赵国通 《电动自行车》 2005年第8期10-11,共2页
现在就当前国内城乡居民乐买喜用的二轮交通工具(摩托车、燃气助动车、电动助力车和自行车等)对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和缓解交通难的重要性做些介绍,以引起大家重视和关心。
关键词 二轮车 多元化交通 公共交通 交通工具 燃气助动车 电动助力车 摩托车 自行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二轮车侧倾角对骑车人头部损伤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华 刘峰 +3 位作者 李平飞 张爱红 谭正平 胡文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84,共6页
为研究电动二轮车侧面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前部碰撞中骑车人头部损伤,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筛选一起案例,利用MADYMO软件建立并验证SUV与电动二轮车的多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研究不同电动二轮车车... 为研究电动二轮车侧面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前部碰撞中骑车人头部损伤,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筛选一起案例,利用MADYMO软件建立并验证SUV与电动二轮车的多刚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研究不同电动二轮车车身侧倾角、SUV车速、电动二轮车车速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骑车人头部损伤随电动二轮车车身侧倾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头部初始碰撞时刻随电动二轮车车身侧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随SUV与电动二轮车车速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二轮车 运动型多功能车(SUV) 侧倾角 骑车人 头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V-电动二轮车碰撞事故重建及骑车人损伤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鑫 张道文 +1 位作者 张光辉 尹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320-324,共5页
为了研究SUV与电动二轮车碰撞事故重建过程及骑车人的损伤情况,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搜集了10例SUV与电动二轮车碰撞事故数据,运用多刚体动力学模型Pc-Crash进行事故重建,分析SUV车速、电动二轮车车速和SUV与电动二轮车... 为了研究SUV与电动二轮车碰撞事故重建过程及骑车人的损伤情况,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搜集了10例SUV与电动二轮车碰撞事故数据,运用多刚体动力学模型Pc-Crash进行事故重建,分析SUV车速、电动二轮车车速和SUV与电动二轮车碰撞角度对碰撞过程中骑车人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UV车速的增加,骑车人的损伤越严重;在SUV与电动二轮车不同的碰撞角度情况下,骑车人的损伤差异明显;而电动二轮车车速对骑车人损伤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骑车人损伤 SUV-电动二轮车 碰撞 PC-CRA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路口乘用车与二轮车典型危险场景聚类及推演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华 张巧玉 +3 位作者 母尧尧 谭正平 孙庆 张道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为了给智能汽车研发提供有效的场景推演构建方案,统计分析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库中乘用车与二轮车发生在十字路口的事故场景数据,得到2类高占比的基础场景;选取7个场景关联变量,并就2类基础场景对应的静态特性数据进行... 为了给智能汽车研发提供有效的场景推演构建方案,统计分析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库中乘用车与二轮车发生在十字路口的事故场景数据,得到2类高占比的基础场景;选取7个场景关联变量,并就2类基础场景对应的静态特性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建立运动学推演模型,结合5类典型危险场景的动态参数实际阈值,构建5类典型危险场景的速度-距离危险模型。结果表明:通过统计分类、聚类分析和运动学模型叠加推演方法,可得到5类符合中国道路交通情况的十字路口乘用车与二轮车典型危险场景,进而得出5个危险场景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路口 乘用车 二轮车 典型危险场景 聚类分析 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货车与二轮车事故致因及其拓扑层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道文 李敏 +1 位作者 庞劭荣 罗崎瑞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为探究重型货车与二轮车事故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EMATEL-AISM方法(DEMATEL为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分析法,AISM为对抗解释结构模型法)。结合文献分析法和(中国)国家车辆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建立事故致因指标体系。据... 为探究重型货车与二轮车事故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EMATEL-AISM方法(DEMATEL为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分析法,AISM为对抗解释结构模型法)。结合文献分析法和(中国)国家车辆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建立事故致因指标体系。据事故数据特征改进DEMATEL法,定量分析事故因素间的影响程度。基于AISM建立事故因素拓扑层级模型,分析事故系统的拓变性和因素间作用。结果表明:在重型货车与二轮车事故中,超载对其他因素间的影响只有0.150;结果因素是易受影响的关键因素,其中决策失误的中心度为5.25、被影响度为5.18;事故系统为活动系统,且事故发生受到驱动层、直接层和中间层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 重型货车与二轮车事故 致因分析 拓扑层级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分析法 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AEB测试的汽车与不同二轮车典型事故场景构建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骏 王朝健 李哓艳 《公路与汽运》 2023年第2期32-39,共8页
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库筛选得到224例乘用车与不同二轮车事故案例,根据案例视频记录分析车辆动作信息,使用帧间差法估算车速信息,提取案例信息中的路段、天气、时段、乘用车动作、二轮车动作、相对运动方向字段作为... 基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库筛选得到224例乘用车与不同二轮车事故案例,根据案例视频记录分析车辆动作信息,使用帧间差法估算车速信息,提取案例信息中的路段、天气、时段、乘用车动作、二轮车动作、相对运动方向字段作为聚类变量,采用层次聚类算法分别对聚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提取聚类结果作为基础场景,进一步分析车辆速度信息,最终构建五类面向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测试的汽车与不同二轮车典型事故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汽车 二轮车 事故场景 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测试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轮车”曲线运动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18
作者 王世民 左宏莲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5-17,共3页
“二轮车”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受人们喜爱,但由于它是两轮支承于路面行驶,其稳定性差,对于它的拐弯运动,从力学、运动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并分析影响“二轮车”曲线运动的主要因素,对此类型车辆的使用和制造具有实际义意。
关键词 二轮车 曲线运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与二轮车十字路口垂向行驶工况的AEB系统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道文 李哓艳 +2 位作者 金思雨 黎华惠 ZHANG Tianshu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6-1925,共10页
为研究汽车与二轮车十字路口垂向行驶工况汽车自动紧急制动(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AEB)系统的效能,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筛选88起汽车与二轮车事故,运用PreScan搭建预碰撞场景,使用MATLAB/Simulink搭建AEB控制算法模型,... 为研究汽车与二轮车十字路口垂向行驶工况汽车自动紧急制动(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AEB)系统的效能,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筛选88起汽车与二轮车事故,运用PreScan搭建预碰撞场景,使用MATLAB/Simulink搭建AEB控制算法模型,分析优化触发宽度、制动提前时间后事故避撞情况。利用PC-Crash重建未避撞事故,研究优化前后二轮车骑车人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当触发宽度为3.75 m、部分制动提前时间为1.6 s、全力制动提前时间为0.6 s时,汽车速度小于30 km/h,避撞效果最优;当触发宽度为3.75 m、一级制动提前时间为1.6 s时,汽车速度小于40 km/h,事故均可避撞;当汽车及二轮车速度均大于40 km/h时,事故均未避撞。同时优化两参数也存在无法避撞的事故,二轮车速度对无法避撞影响最大,应将其纳入决策变量;未避撞的事故优化后较优化前骑车人身体各部位损伤大幅度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AEB系统算法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学 汽车与二轮车事故 垂向行驶工况 自动紧急制动(AEB) 触发宽度 制动提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乡市2014—2019年二轮车和三轮车事故致死情况分析及对策
20
作者 沈盾 曹元 +3 位作者 谢开婿 姚炜 陈玲琍 张惠清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7期69-70,共2页
目的分析桐乡市2014—2019年二轮车和三轮车事故致死情况,为后续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9年浙江省死亡监测平台中二轮车和三轮车死亡个案,按照死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致死事件等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809人,... 目的分析桐乡市2014—2019年二轮车和三轮车事故致死情况,为后续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9年浙江省死亡监测平台中二轮车和三轮车死亡个案,按照死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致死事件等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809人,死者男性、50~79岁及本地户籍更多;2019年致死率最低为10.5/10万,较历年均有下降;主要致死部位为头部损伤,占80.0%;主要碰撞对象均为机动车。结论公安交管部门需重视社区中老年宣传工作,探索管理二轮车和三轮车及机动车分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轮车 三轮车 专项整治 致死率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