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电纺SnO_2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气敏特性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张阳
何秀丽
高晓光
李建平
-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7年第7期98-101,共4页
-
文摘
采用聚乙烯醇(PVA,Mw=80000g/mol)和五水合四氯化锡(SnCl4.5H2O)作为静电纺丝前驱液,着重研究了纺丝电压、前驱液中PVA浓度及煅烧温度等因素对纺丝过程及纤维特性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纤维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结晶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纺丝电压为4kV、纺丝液中PVA质量分数为7%、退火温度为700℃时,可以得到平均直径为300nm的连续SnO2纳米纤维。该纤维对乙醇的响应恢复时间小于15s,检测极限低于10×10-9。
-
关键词
静电纺丝
二氧化锡纳米纤维
气敏特性
-
Keywords
electrospinning
tin oxide nanofiber
gas sensing properties
-
分类号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多孔SnO_2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 2
-
-
作者
夏鑫
牛潇
周惠敏
魏取福
-
机构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17,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63014)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LET1310
KLTST201401)
-
文摘
利用静电纺丝及煅烧技术,使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掺杂及氢氟酸蚀刻后处理技术,成功制备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锡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氢氟酸蚀刻前后纤维形貌的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及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仪分析二氧化锡及掺杂纤维的晶型结构,验证了纤维比表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掺杂二氧化硅颗粒含量的增加,二氧化锡纤维直径变粗,表面粗糙度增加;经过氢氟酸蚀刻后的二氧化锡纳米纤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溶胀现象,二氧化硅颗粒成功被蚀刻,纤维比表面积提高。
-
关键词
二氧化锡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二氧化硅掺杂
比表面积
-
Keywords
tin dioxide nanofiber
electrospinning
silicon dioxide doping
specific surface area
-
分类号
TS102.4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X788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聚偏氟乙烯光致热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高尚鹏
黄庆林
戴维
肖长发
-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1404079)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YESS20160168)
-
文摘
为解决减压膜蒸馏过程中温度极化现象造成膜渗透通量下降的问题,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成膜聚合物,引入具有红外致热效应的功能性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DF/ATO纳米纤维膜,并对其进行热压处理优化纤维结构和孔径,然后探讨ATO质量分数、热压温度对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红外辐照下纤维膜的致热效果和膜蒸馏性能。结果表明:PVDF/ATO纳米纤维膜经170℃热压处理后,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当ATO质量分数为3%时,PVDF/ATO纳米纤维膜经120s红外辐照后,表面温度升高了40℃以上,其膜蒸馏渗透通量相对于原膜从12L/(m^2·h)提高到22L/(m^2·h),并且在5h运行时间内,截盐率保持在99%以上。
-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偏氟乙烯/掺锑二氧化锡纳米纤维膜
热压处理
温度极化
膜蒸馏性能
-
Keywords
electrospinning
polyvinylidene fluoride/antimony doped tin oxide nanofiber membrane
heat pressing treatment
temperature polarization
membrane distillation performance
-
分类号
TQ340.47
[化学工程—化纤工业]
TQ028.8
[化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