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固含量低粘度二氧化硅陶瓷浆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婷婷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5期54-55,共2页
光固化3D打印二氧化硅陶瓷主要体现出制作周期缩短、成本降低、结构设计灵活等优势。通过研究树脂预聚物与稀释剂配比、引发剂种类及添加量对树脂体系粘度的影响,以及改性剂种类及添加量对浆料稳定性的影响,最终制备出高固含量、低粘度... 光固化3D打印二氧化硅陶瓷主要体现出制作周期缩短、成本降低、结构设计灵活等优势。通过研究树脂预聚物与稀释剂配比、引发剂种类及添加量对树脂体系粘度的影响,以及改性剂种类及添加量对浆料稳定性的影响,最终制备出高固含量、低粘度的氧化硅陶瓷浆料,满足光固化3D打印技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陶瓷 3D打印 光固化 陶瓷浆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二氧化硅陶瓷的合成及药物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董艳萍 田喜强 韩雪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1-53,63,共4页
试验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具有介孔结构的二氧化硅陶瓷,并通过浸渍法完成氢氯噻嗪与介孔二氧化硅陶瓷的组装。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氮吸附脱附对组装前后的介... 试验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具有介孔结构的二氧化硅陶瓷,并通过浸渍法完成氢氯噻嗪与介孔二氧化硅陶瓷的组装。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氮吸附脱附对组装前后的介孔二氧化硅陶瓷进行表征。同时研究组装于介孔二氧化硅陶瓷上的氢氯噻嗪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氢氯噻嗪已组装于介孔二氧化硅孔道内,组装的氢氯噻嗪在模拟胃液中10 h释放达77.8%,说明介孔二氧化硅陶瓷对氢氯噻嗪有较明显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陶瓷 氢氯噻嗪 载药 缓释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位水热合成在二氧化硅陶瓷管上制备高性能的Silicalite-1分子筛膜(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红亮 李砚硕 +2 位作者 刘杰 杨维慎 林励吾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39-1041,共3页
利用原位水热合成法在二氧化硅陶瓷管上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的silicalite-1分子筛膜,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二氧化硅陶瓷管上合成的分子筛膜比在氧化铝陶瓷管上合成的分子筛膜具有更高的分离性能和热稳定性,说明二氧... 利用原位水热合成法在二氧化硅陶瓷管上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的silicalite-1分子筛膜,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二氧化硅陶瓷管上合成的分子筛膜比在氧化铝陶瓷管上合成的分子筛膜具有更高的分离性能和热稳定性,说明二氧化硅载体更适合制备高性能的silicalite-1分子筛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lite-1分子筛膜 二氧化硅陶瓷 合成 渗透汽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陶瓷在微波场中的透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万欣欣 尚小标 +1 位作者 陈君若 彭金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7 31,31,共4页
为了研究厚度、温度以及频率对二氧化硅陶瓷耐火层透波性能的影响,以期设计出在整个微波加热过程中都具有良好透波性能的耐火层。根据传输线理论计算了0~0.1m厚度范围内的二氧化硅陶瓷在不同温度、频率下的功率透过系数;给出了二氧化硅... 为了研究厚度、温度以及频率对二氧化硅陶瓷耐火层透波性能的影响,以期设计出在整个微波加热过程中都具有良好透波性能的耐火层。根据传输线理论计算了0~0.1m厚度范围内的二氧化硅陶瓷在不同温度、频率下的功率透过系数;给出了二氧化硅陶瓷在不同温度下透波率大于90%的厚度区间。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耐火层厚度的增加,会依次出现多个透波峰,并且透波峰幅值逐渐减小;2.45GHz频率下,厚度为0.0375m、0.075m时,二氧化硅陶瓷展现出良好的透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陶瓷 微波加热 透波性 耐火材料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陶瓷靶材的烧结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纲 官文杰 赵兴中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0-352,共3页
通过添加SiO2 超微粉末 ,成功地实现了SiO2 陶瓷的低温烧结 .在 12 5 0℃的温度下 ,获得了密度接近理论值的高纯SiO2 陶瓷靶材 .对于不同微粉含量的靶材进行了断口形貌分析及其密度的比较 .实验结果证明 ,超微粉的添加对SiO2 低温下的... 通过添加SiO2 超微粉末 ,成功地实现了SiO2 陶瓷的低温烧结 .在 12 5 0℃的温度下 ,获得了密度接近理论值的高纯SiO2 陶瓷靶材 .对于不同微粉含量的靶材进行了断口形貌分析及其密度的比较 .实验结果证明 ,超微粉的添加对SiO2 低温下的致密烧结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陶瓷靶材 低温烧结 断口形貌 密度 超微粉 SiO2陶瓷 致密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陶瓷管上silicalite-1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红亮 李砚硕 +1 位作者 朱广奇 杨维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7-781,共5页
利用原位水热合成在二氧化硅陶瓷管上制备出高性能的silicalite-1分子筛膜.使用溶液填充方法后,膜的平均透量提高了25%,60℃分离乙醇/水混合物时膜的透量和分离系数分别为0.99kg/(m2·h)和73.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陶瓷管上制备的... 利用原位水热合成在二氧化硅陶瓷管上制备出高性能的silicalite-1分子筛膜.使用溶液填充方法后,膜的平均透量提高了25%,60℃分离乙醇/水混合物时膜的透量和分离系数分别为0.99kg/(m2·h)和73.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陶瓷管上制备的分子筛膜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制备重复性,平均透量和分离系数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9.6%和5.6%.这一结果显示,二氧化硅载体更适合制备高性能silicalite-1分子筛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lite-1分子筛膜 分离性能 渗透汽化 二氧化硅陶瓷
原文传递
二氧化硅含量对光固化硅基陶瓷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贾鸿远 杨彦红 +2 位作者 孙晓峰 周亦胄 李文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21-1025,共5页
以硅基陶瓷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浆料内固相二氧化硅陶瓷粉末的体积分数(40%、42%、44%、46%、48%和50%)来控制浆料浓度,使用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获得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样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温抗折强度测试仪研究固相含量对光固... 以硅基陶瓷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浆料内固相二氧化硅陶瓷粉末的体积分数(40%、42%、44%、46%、48%和50%)来控制浆料浓度,使用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获得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样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温抗折强度测试仪研究固相含量对光固化硅基陶瓷型芯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光固化成形和1 300℃烧结后,样品收缩率和孔隙率随SiO_2含量增加而降低;抗折强度随SiO_2含量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陶瓷 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 陶瓷型芯 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在两种摩擦条件下的摩擦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光 杨生荣 +2 位作者 刘维民 薛群基 刘承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2-255,共4页
利用 SRV摩擦磨损试验机及静动摩擦系数测定仪考察了 Si O2 陶瓷 / GCr1 5钢摩擦副在干摩擦及水、正丁醇、正癸醇和正辛酸等润滑下的摩擦性能 .结果表明 ,小振幅往复摩擦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系数顺序为 :干摩擦 >水 >正丁醇 >正... 利用 SRV摩擦磨损试验机及静动摩擦系数测定仪考察了 Si O2 陶瓷 / GCr1 5钢摩擦副在干摩擦及水、正丁醇、正癸醇和正辛酸等润滑下的摩擦性能 .结果表明 ,小振幅往复摩擦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系数顺序为 :干摩擦 >水 >正丁醇 >正癸醇≈正辛酸 ;静动摩擦条件下摩擦系数顺序为 :水 >正丁醇 >正癸醇 >干摩擦 >正辛酸 .利用 DSC对润滑剂同 Si O2 之间的反应活性进行了模拟考察 .发现润滑剂同陶瓷表面之间的反应活性越高 ,摩擦系数越高 .反应活性顺序为 :水 >正丁醇 >正癸醇 >正辛酸 ,摩擦化学反应膜的特性对摩擦学性能都具有重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机理 摩擦性能 二氧化硅陶瓷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固燃烧合成h-BN-SiO_2和h-BN陶瓷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贵清 韩杰才 杜善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12,共4页
采用高压气 -固燃烧合成法制备了密度为 1.79g/ cm3的 h- BN- Si O2 陶瓷和密度为 1.70 g/ cm3的 h- BN陶瓷 ,抗弯强度分别为 76 MPa和 42 .8MPa,硬度分别为 2 12 (HV)和 10 8(HV)。分析了氮气压力和初始孔隙率对反应物燃烧和产物的影... 采用高压气 -固燃烧合成法制备了密度为 1.79g/ cm3的 h- BN- Si O2 陶瓷和密度为 1.70 g/ cm3的 h- BN陶瓷 ,抗弯强度分别为 76 MPa和 42 .8MPa,硬度分别为 2 12 (HV)和 10 8(HV)。分析了氮气压力和初始孔隙率对反应物燃烧和产物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适当的初始孔隙率和氮气压力条件下 (对于 h- BN- Si O2 :48%≤ρ≤ 5 2 % ,75 MPa≤ P≤ 85 MPa;对于 h- BN:48%≤ ρ≤ 5 2 % ,95 MPa≤ P≤ 110 MPa)可以得到无裂纹的产物。产物中的片状 h- BN颗粒为各向同性 ,高的氮气压力导致 h- BN颗粒尺寸增大 ,同时发现 h- BN- Si O2 产物中 Si O2 以玻璃相的形式存在于晶相B7O的边缘 ,B7O的产生与原料 Si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N陶瓷 h-BN-SiO2陶瓷 高压气-固燃烧合成 氮化硼陶瓷 性能 氮化硼-二氧化硅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蒸气透过SiO_2陶瓷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璟 殷开梁 +1 位作者 夏庆 赵素梅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8,54,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有机蒸气通过二氧化硅(SiO2)陶瓷膜的渗透情况。以丙酮/氮气通过SiO2膜的渗透为模拟体系,对不同温度、不同膜孔径、不同气体浓度等情况下混合气体透过膜的渗透情况进行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孔径...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有机蒸气通过二氧化硅(SiO2)陶瓷膜的渗透情况。以丙酮/氮气通过SiO2膜的渗透为模拟体系,对不同温度、不同膜孔径、不同气体浓度等情况下混合气体透过膜的渗透情况进行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孔径在纳米范围的膜,主要的分离机理为毛细管冷凝。通过对不同条件下丙酮、氮气在膜孔内和膜表面的数量及聚集状态的分析,确定温度在288K左右分离效果较好;膜孔径为1.5nm时易发生毛细管冷凝,分离效果好;有机蒸气浓度在20%左右适用烧结的SiO2膜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氮气/丙酮 二氧化硅陶瓷 过程参数 分离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对(Sr,Bi,Si,Ta)掺杂的TiO_2基压敏陶瓷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孟凡明 胡素梅 +1 位作者 傅刚 方庆清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3-37,共5页
研究SiO2对(Sr,Bi,Si,Ta)掺杂的TiO2基压敏陶瓷的压敏特性、电容特性及晶粒半导化的影响,发现按照配方TiO2+0.3%(SrCO3+Bi2O3)+0.075%Ta2O5+0.3%SiO2配制的样品具有最低的压敏电压、最大的相对介电常数及最小的晶粒电阻。
关键词 二氧化硅基压敏陶瓷 压敏电压 非线性系数 电容量 晶粒电阻 半导化 压敏电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TiC-TaC-Co硬质合金表面SiO2陶瓷层的制备与表征
12
作者 乔志勇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第30期73-74,共2页
文章采用WC-TiC-TaC-Co硬质合金表面进行二氧化硅陶瓷的涂层,实验以WC-TiC-TaC-Co硬质合金粉末压胚为基体,分别采用含氢聚硅氧烷和二甲基硅油为Si源,通过含氢聚硅氧烷(HPSO)与二乙烯基苯(DVB)进行交联工艺、涂层工艺获得包覆膜和通... 文章采用WC-TiC-TaC-Co硬质合金表面进行二氧化硅陶瓷的涂层,实验以WC-TiC-TaC-Co硬质合金粉末压胚为基体,分别采用含氢聚硅氧烷和二甲基硅油为Si源,通过含氢聚硅氧烷(HPSO)与二乙烯基苯(DVB)进行交联工艺、涂层工艺获得包覆膜和通过二甲基硅油,用二甲苯稀释得到不同粘性的溶液进行涂层工艺以一定的升温速率至1440℃、真空烧结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Ti C-Ta C-Co硬质合金 二氧化硅陶瓷 涂层工艺 交联工艺 结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Silicalite-1分子筛膜的合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红亮 李砚硕 +1 位作者 刘杰 杨维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Synthesis of high performance Silicalite-1 zeolite membranes on silica tubes was first reported in this paper.After two-step in-situ hydrothermal synthesis,well intergrown Silicalite-1 zeolite membranes were synthesiz... Synthesis of high performance Silicalite-1 zeolite membranes on silica tubes was first reported in this paper.After two-step in-situ hydrothermal synthesis,well intergrown Silicalite-1 zeolite membranes were synthesized on silica tubes after aging at 75 ℃ for 12 h.The Silicalite-1 zeolite membran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towards ethanol/water mixtures was evaluated by pervaporation.With temperature increasing,the flux of S-1 membrane,increased from 0.2 kg·m-2·h-1 at 30 ℃ to ca. 1.0 kg·m-2·h-1 at 80 ℃, while the separation factor decreased from 110 to 89.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silica supports may be more suitable for preparing high performance Silicalite-1 membr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陶瓷 水热合成 Silicalite-1分子筛膜 渗透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iO_2系XD合成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和国 吴申庆 +2 位作者 王恒志 吴锵 卫中山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通过 XD(Exotherm ic Dispersion)法原位反应生成 Al2 O3与 Al3Ti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 ,对反应过程动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Al/ Ti O2 经充分混合、挤压成坯后 ,在真空炉中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加热至 80 0℃左右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 通过 XD(Exotherm ic Dispersion)法原位反应生成 Al2 O3与 Al3Ti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 ,对反应过程动力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Al/ Ti O2 经充分混合、挤压成坯后 ,在真空炉中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加热至 80 0℃左右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SEM、XRD及能谱分析可知 :生成物 Al2 O3呈等轴颗粒状 ,Al3Ti呈棒状 ,并进一步说明了升温速率、铝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化学反应 动力学 燃烧波 铝基复合材料 XD 氧化 钛化铝 热扩散反应法 Al TIO2 二氧化硅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O_2复合材料的组织性能与强韧化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德昌 周玉 雷廷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7-439,共3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高致密的短 C纤维 (Cf)补强增韧 Si O2 基复合材料 ,研究了其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强韧化机制。10 % Cf/ Si O2 复合材料非晶态基体 Si O2 只发生部分晶化 ,Cf 在基体中分布较均匀 ,并呈层状分布。复合材料...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高致密的短 C纤维 (Cf)补强增韧 Si O2 基复合材料 ,研究了其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强韧化机制。10 % Cf/ Si O2 复合材料非晶态基体 Si O2 只发生部分晶化 ,Cf 在基体中分布较均匀 ,并呈层状分布。复合材料强度、断裂韧性和断裂应变均较基体显著改善 ,分别达到 74MPa,2 .4MPa.m1 /2 和 0 .144 %。压痕裂纹扩展行为和断口分析表明 ,Cf的桥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组织 性能 强韧化机制 短碳纤维 二氧化硅玻璃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世纪高新科技纳米材料一员——纳米SiO_2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景春 韩建成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9-40,共2页
本文根据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简要综述“纳米SiO2”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二氧化硅陶瓷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复合气凝胶隔热性能及压电性能研究
17
作者 曲兵 谭杰 +3 位作者 龙成银 陈佳 徐自强 吴孟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37-243,共7页
具备隔热和压电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是一类节能环保型工业防护材料,同一般普通材料比较,其隔热和压电性能均有提升,进而引起了材料、化学和环境等领域的高度重视。针对一类新型材料——硅基复合气凝胶性能展开了系统性研究,利用常温常压工... 具备隔热和压电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是一类节能环保型工业防护材料,同一般普通材料比较,其隔热和压电性能均有提升,进而引起了材料、化学和环境等领域的高度重视。针对一类新型材料——硅基复合气凝胶性能展开了系统性研究,利用常温常压工艺制备出SiO_(2)气凝胶。随即合成出两种硅基复合气凝胶材料。结果表明:二氧化硅-聚丙烯腈纤维复合气凝胶具有显著的隔热效应,当温度升至900℃时,材料的质量总失重约21.4%,导热系数可达到0.02461W/(m·K);二氧化硅-锆钛酸铅压电陶瓷复合型凝胶材料具有良好的压电性能,纵向压电常数和介电常数可高达5和1000多。因此,硅基复合气凝胶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具有较大价值和发展潜力,可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聚丙烯腈纤维气凝胶 二氧化硅-锆钛酸铅压电陶瓷气凝胶 隔热性能 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重复性silicalite-1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红亮 李砚硕 +2 位作者 朱广奇 刘杰 杨维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581-2586,共6页
利用原位水热合成法在二氧化硅陶瓷管上制备出具有较高重复性的silicalite-1分子筛膜,8个分子筛膜平均分离系数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仅为7.5%.与没有进行填充所制备的分子筛膜相比,通过利用有效的"溶液填充"方法,膜的平均... 利用原位水热合成法在二氧化硅陶瓷管上制备出具有较高重复性的silicalite-1分子筛膜,8个分子筛膜平均分离系数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仅为7.5%.与没有进行填充所制备的分子筛膜相比,通过利用有效的"溶液填充"方法,膜的平均透量提高了49%,80℃分离乙醇/水混合物时,膜的最高透量达到了1.49kg/(m2·h).渗透汽化实验结果表明,silicalite-1分子筛膜60℃分离甲醇/水,乙醇/水,2-丙醇/水和1-丙醇/水混合物时,膜的透量分别为2.63,0.87,0.24和0.20kg/(m2·h),对应的分离系数分别为22,69,81和1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alite-1分子筛膜 溶液填充 重复性 二氧化硅陶瓷
原文传递
Thermal stability of luminous YAG: Ce bulk ceramic as a remote phosphor prepared through silica-stabilizing valence of activator in air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鹏 宋俊 +2 位作者 田华 陆启飞 王达健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Aprototype of YAG: Ce (Y3Al5O12) luminous bulk ceramic as a remote phosphor for white LED illumination was fabricated in air through a strategy of silica addition. With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silica in a specific... Aprototype of YAG: Ce (Y3Al5O12) luminous bulk ceramic as a remote phosphor for white LED illumination was fabricated in air through a strategy of silica addition. With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silica in a specific range, the opaque sample turns to be semi-transparent. The precipitation of crystals is verified to be in pure YAG phase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Beyond the limit of silica amount, the dominant phase of YAG crystal is found to coexist with a small amount of newly-formed Y2Si2O7, Al2O3 and the amorphous phase. The YAG crystals are with a grain size of approximately 2 μm and distribute evenly. The YAG hosts after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via addition of silica result in yellow band emission of 5d → 4f transition peaked around 535 nm as excited by a blue LED, owing to the self-reduction of Ce^4+ to Ce^3+ even in the absence ofreductive at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orphous silicon Ceramic materials Light emission Light emitting diodes LUMINANCE PHOSPHORS X ray diffr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