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修水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海平面下降的岩石学证据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亚生 YANG Wan +1 位作者 姜红霞 范嘉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39-3046,共8页
在江西修水四都镇东岭村发现了一个连续的、出露完好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剖面。在剖面中有一段厚约2.1m 的地层具有指示海平面下降的岩石组构。这段地层的底部为红色的碳酸盐颗粒岩。红色是颗粒表面的红色铁染,成分为褐铁矿,是出露... 在江西修水四都镇东岭村发现了一个连续的、出露完好的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剖面。在剖面中有一段厚约2.1m 的地层具有指示海平面下降的岩石组构。这段地层的底部为红色的碳酸盐颗粒岩。红色是颗粒表面的红色铁染,成分为褐铁矿,是出露地表风化形成的。这层红色颗粒岩之上有约2.0 m 的去白云石化灰岩,其中保留了原来粉晶白云石的晶形。去白云石化作用是白云岩受淡水影响而发生的,指示海平面下降事件。这段地层之上是厚1m 的颗粒岩和灰泥岩,代表浅水潮下环境。其上是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这段地层之下的地层中生物丰富多样,并且有复(蜒)、钙藻等大绝灭前的生物。这段地层及其以上的地层中生物种类很少,(蜓)、钙藻等已经消失,表明集群绝灭事件开始于这段地层之下,生物大绝灭的发生与海平面下降事件的发生是基本同时的。由此认为,可能是海平面下降有关的环境剧变事件引发了二叠纪末的集群绝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 二叠纪 集群绝灭 海平面下降 去白云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萍 郑荣才 +2 位作者 常海亮 梁宁 周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44,共16页
PTB界线是地学界长期以来讨论最热烈、最前缘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之一。以华蓥山涧水沟和重庆尖刀山2个PTB界线地层剖面为例,按生物演化过程和沉积相特征,将剖面中的PTB界线地层划分为生物富集层、生物绝灭层和生物萧条层3个生物演替层... PTB界线是地学界长期以来讨论最热烈、最前缘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之一。以华蓥山涧水沟和重庆尖刀山2个PTB界线地层剖面为例,按生物演化过程和沉积相特征,将剖面中的PTB界线地层划分为生物富集层、生物绝灭层和生物萧条层3个生物演替层组,从中识别出生物地层PTB(B)界线和岩石地层PTB(R)界线2种性质的PTB界线,其中位于下部的PTB(B)界线以Hindeodus parvus牙形石首现为标志,上部的PTB(R)界线以古暴露面和暴露面两侧岩性、岩相突变的沉积超覆面为标志,两者相距约4.56 m,分别为3个生物演替层的组分界线。P—T之交发生的所有海平面下降、生物绝灭、火山喷发及晚二叠世晚期正常海向早三叠世早期文石海转化等复杂地质事件,都发生在此2个不同性质的PTB界线之间。Fe、Mn、Sr微量元素和C、O、Sr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规律性变化与相关控制因素,也都出现在此2个PTB界线之间,与PTB界线地层中所出现的各种复杂地质事件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和沉积学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 全球海平面下降 生物大绝灭 火山活动 牙形石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通江诺水河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牙形石的发现 被引量:7
3
作者 牟传龙 马永生 +3 位作者 余谦 郭旭升 谭钦银 李国雄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2-375,共4页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台地相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划分一向存在分歧,因为在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发育一套40-100m的白云岩的时代缺乏古生物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在四川通江诺水河剖面进行地层古生物研究,在剖面34层和41层的白云岩中首次分别发...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台地相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划分一向存在分歧,因为在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发育一套40-100m的白云岩的时代缺乏古生物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在四川通江诺水河剖面进行地层古生物研究,在剖面34层和41层的白云岩中首次分别发现了牙形石化石Hindeodus latidentatus、Hindeodus typicalis和Hindeousminutus,Hindeous parvus、Isarcicella cf.staeschei、Isarcicella isacica。根据当前国内外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34层的牙形石属于晚二叠世长兴期的化石,41层中的牙形石为早三叠世印度期的化石。结合两者的之间的岩石地层特点,初步将通江诺水河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置于38层与39层、即白云岩与灰岩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二叠纪-三叠纪地层界线 通江 四川
原文传递
重庆老龙洞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的海平面下降事件
4
作者 吴亚生 姜红霞 廖太平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老龙洞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剖面许多学者做过研究,关于其海平面变化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解决。本文的研究首次在该剖面上发现了明显的侵蚀面,说明曾经有海平面下降事件。对沉积环境的解释也有新的认识。该剖面在长兴期钙质海绵灰... 老龙洞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剖面许多学者做过研究,关于其海平面变化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解决。本文的研究首次在该剖面上发现了明显的侵蚀面,说明曾经有海平面下降事件。对沉积环境的解释也有新的认识。该剖面在长兴期钙质海绵灰岩之上沉积了一套开阔台地相的沉积,其上是1.4m厚的局限台地相沉积,具有斑点状构造。此层顶部出现一个波状起伏的侵蚀面。侵蚀面上下的岩性不同。此面之上是0.8m厚的浅水的局限台地相沉积,具有树枝状的构造和外貌。此层顶面是一个更加明显的侵蚀面,起伏高差达到0.3m以上。侵蚀面上下的岩性截然不同,以及其上岩石层理与侵蚀面的斜交关系,以及侵蚀面的形态把侵蚀面同缝合线区分开来。这个侵蚀面代表一次显著海平面下降事件之后的一次较长时间的出露和风化剥蚀。侵蚀面之上是透镜状分布的灰色的层状的小腹足类的颗粒岩,再上是一薄层灰黄色的泥粒岩,含丰富的小双壳类。此层以上是青灰色的薄板状的泥质灰泥岩,含丰富的0.3~3mm大小的、内部重结晶的同生角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 二叠纪 海平面下降 侵蚀面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的干裂缝和侵蚀面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姜红霞 吴亚生 袁生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9,共7页
剖面研究揭示,重庆老龙洞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地层中发育厚约3m的微生物岩。该微生物岩的上部发育树枝状构造,下部具斑点状构造,因此被明显的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岩层顶面发育有侵蚀面,下部岩层顶面发育干裂缝。根据微生物岩... 剖面研究揭示,重庆老龙洞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上下地层中发育厚约3m的微生物岩。该微生物岩的上部发育树枝状构造,下部具斑点状构造,因此被明显的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岩层顶面发育有侵蚀面,下部岩层顶面发育干裂缝。根据微生物岩上下岩层的沉积相分析和相关资料的对比研究表明,研究区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经历了暴露和侵蚀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这一重要地质时期的海平面变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裂缝 微生物岩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 海平面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长兴地区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牙形石动物群及地层意义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克信 《地球科学》 EI CAS 1987年第2期193-200,共8页
本文把采自华南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剖面的牙形石动物群从老至新分为三个带:1.Gondolella subcarinata-G·wangi组合带;2.G.changxingensis-G.deflecta组合带;3.Anchignathodus parvus带。将煤山剖面的二叠系与三叠系界... 本文把采自华南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剖面的牙形石动物群从老至新分为三个带:1.Gondolella subcarinata-G·wangi组合带;2.G.changxingensis-G.deflecta组合带;3.Anchignathodus parvus带。将煤山剖面的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划在2、3组合带之间。并初步探讨了长兴地区长兴期至早格里斯巴赫期的牙形石分异度与沉积环境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三叠纪 牙形石 地层界线 分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漳平岬顶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划分 被引量:3
7
作者 梁诗经 《福建地质》 2007年第4期235-247,共13页
漳平岬顶上二叠统罗坑组-下三叠统溪口组均为海相细碎屑沉积,界线附近地层沉积连续,未见间断,化石丰富,生物群演化特征明显。三叠纪新生分子自Claraia wangi-Eumorphotis multiformis组合带开始出现,其下晚二叠世晚期菊石相继消失,Cruri... 漳平岬顶上二叠统罗坑组-下三叠统溪口组均为海相细碎屑沉积,界线附近地层沉积连续,未见间断,化石丰富,生物群演化特征明显。三叠纪新生分子自Claraia wangi-Eumorphotis multiformis组合带开始出现,其下晚二叠世晚期菊石相继消失,Crurithyris,Paracrurithyris等少数腕足类上延至三叠纪与Claraia混生,形成见跨代生物混生层。根据生物群演化,将漳平岬顶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置于Claraia wangi-Eumorphotis multiformis组合带之底,此界线与华南海相碎屑岩相区以Claraia类群之底划分的界线相当,与浙江长兴煤山以Hindeodus parvus标定的界线较为接近,亦可以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生物群演化 组合特征 界线 二叠纪-三叠纪 福建漳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微生物变化与动物集群灭绝的两次耦合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树成 Richard D.Pancost +2 位作者 殷鸿福 王红梅 Richard P.Ever-shed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集群灭绝 三叠纪 二叠纪 微生物变化 耦合 生物标志化合物 微生物群落 地球历史 微生物岩 定量研究 群落变化 动物灭绝 高分辨率 类脂物 阶段性 保存 地层 钙质 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坳陷二叠纪—三叠纪原型盆地恢复及沉积中心演化特征
9
作者 王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9-166,共18页
本文主要根据野外露头资料、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运用平衡剖面法、地震地层法、地层对比法、邻近厚度比值法及沉积速率比值法计算哈密坳陷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剥蚀厚度,在残余地层厚度的基础上,恢复哈密坳陷二叠系—三叠系原始地层厚度,... 本文主要根据野外露头资料、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运用平衡剖面法、地震地层法、地层对比法、邻近厚度比值法及沉积速率比值法计算哈密坳陷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剥蚀厚度,在残余地层厚度的基础上,恢复哈密坳陷二叠系—三叠系原始地层厚度,进而对哈密坳陷二叠纪—三叠纪原型盆地进行恢复,探讨其沉积中心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坳陷 二叠纪-三叠纪 剥蚀厚度 原始地层厚度 原型盆地 沉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岩的概念和重庆老龙洞剖面P-T界线地层微生物岩成因 被引量:31
10
作者 吴亚生 姜红霞 +1 位作者 虞功亮 刘丽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7-775,共39页
微生物岩的原始定义指底栖微生物主导形成的沉积体或岩石体。笔者对该概念进行了扩充,认为微生物岩除了包括叠层石、凝块石、纹层石、核形石、均一石之外,还应该包括微生物骨架岩、微生物粘结岩、非钙化浮游或漂浮微生物形成的模铸岩、... 微生物岩的原始定义指底栖微生物主导形成的沉积体或岩石体。笔者对该概念进行了扩充,认为微生物岩除了包括叠层石、凝块石、纹层石、核形石、均一石之外,还应该包括微生物骨架岩、微生物粘结岩、非钙化浮游或漂浮微生物形成的模铸岩、矿化浮游或漂浮微生物形成的颗粒岩和泥粒岩。P-T界线地层微生物岩的特征是具有由较粗矿物晶体(主要是方解石,其次是白云石)组成的斑点状、树枝状、网状结构的灰岩。这3种结构分别称为斑点状体、树枝状体、网状体,在露头上呈暗色,在薄片中呈浅色,一般由无定形的亮晶充填体和其间的微亮晶组成。亮晶充填体是指无定形的孔洞被不同成岩期形成的矿物充填形成的结构体,因成岩作用各异,造成不同层位、不同地点的亮晶充填体内部的矿物类型和充填顺序存在差异;所有的亮晶充填体都不具有壁,故不是钙化化石。通过形态、大小和生态比较,以及形成演化分析,认为亮晶充填体的前身是漂浮蓝细菌微囊菌,胶鞘是微囊菌形成模铸化石的关键因素。亮晶充填体是表层水漂浮生活的微囊菌沉入海底后,被泥晶沉积物掩埋或者被早期海底胶结物胶结,在泥晶沉积物半固结或固结之后腐烂留下的孔洞被后期成岩作用形成的矿物充填形成的。P-T界线地层微生物岩段顶部遭受成岩作用程度高,树枝状体和网状体中的亮晶充填体的轮廓基本都被破坏,变成微亮晶和亮晶,以前被学者解释为凝块石;但斑点状体、树枝状体、网状体是成岩流体沿着亮晶充填体或其他化石丰富的地方运移形成较粗的晶体而造成的,并不符合凝块石的定义。同时,少数学者把树枝状体本身当成底栖生物,也是没有充分认识树枝状体的矿物组成而做的解释。该微生物岩段含有钙化的小球状化石和同心层状化石,但它们不是组成微生物岩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岩 凝块石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 蓝细菌 微囊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赖旭龙 杨逢清 +1 位作者 殷鸿福 杨恒书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0-26,共7页
在西秦岭地区南秦岭带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型二叠、三叠系。本文以选部益哇沟剖面为例,对该区界线地层进行研究,从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以及地球化学元素最优分割研究出发,确定了二叠、三叠系界线点,证明牙形石Hindeodu... 在西秦岭地区南秦岭带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型二叠、三叠系。本文以选部益哇沟剖面为例,对该区界线地层进行研究,从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以及地球化学元素最优分割研究出发,确定了二叠、三叠系界线点,证明牙形石Hindeodusparvus可作为三叠系开始的标志,并且二叠、三叠系是连续的。沉积环境分析表明,三叠纪初期相对于二叠纪末发生了一次海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 三叠纪 地层 界线 二叠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事件——中国三个地层剖面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磊 F.T.Kyte 何芝兰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8-45,共8页
作者对中国两个经系统研究的二叠系/三叠系(P/Tr)界线剖面(煤山和上寺)和一个新的剖面(凉风垭)进行了了微量元素测定。Ir的含量范围为3—87pg/g,近于或低于一般沉积岩的含量。其结果与曾报道过的煤山和上寺剖面中的Ir含量高的情况不同,... 作者对中国两个经系统研究的二叠系/三叠系(P/Tr)界线剖面(煤山和上寺)和一个新的剖面(凉风垭)进行了了微量元素测定。Ir的含量范围为3—87pg/g,近于或低于一般沉积岩的含量。其结果与曾报道过的煤山和上寺剖面中的Ir含量高的情况不同,而且否认了在二叠纪末期发生过大的陨星群碰撞的说法。在这些相距很远(500—1500km)的P/Tr剖面中,每个剖面都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在P/Tr界线及其附近有2—5个浅色的粘土层。这些粘土层高度富含Cs、Zr、Hf、Ta和Th,但贫Cr、Co和Ir,这说明它们显然是由相同的、大规模酸性火山喷发作用产生的蚀变火山灰。据我们估算,这些喷发活动的喷出量相当于几千立方公里的岩浆,其体积可与托巴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体积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三叠纪 地层界线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海相二叠—三叠纪界线层基本特征及两纪界线的选择
13
作者 龙家荣 《贵州地质》 1990年第4期293-302,共10页
本文基于丰富的实际材料,讨论二叠—三叠纪界线层基本特征及两系界线位置。提出华南长兴阶与苏联外高加索多拉萨姆阶为晚二叠世晚期同时异相地层单位。其标志化石Pseu-dotirolites和Paratiroliles均为二叠纪最高菊石带代表。在贵州,其... 本文基于丰富的实际材料,讨论二叠—三叠纪界线层基本特征及两系界线位置。提出华南长兴阶与苏联外高加索多拉萨姆阶为晚二叠世晚期同时异相地层单位。其标志化石Pseu-dotirolites和Paratiroliles均为二叠纪最高菊石带代表。在贵州,其上存在以Hypophiceras-Otoceras-Anchignathodus和以Ophiceras-Claraia wangi-Isarcicella isarcica为代表的两个生物层序,分别为国际格里斯巴赫早期和晚期的标志。贵州和华南的P—T过渡层,具独自岩相、生物及物、化特征,是两纪间沉积环境连续过渡—骤变之产物。按岩相,其底为两个沉积单元急变转折处;按化石,为两纪生物分界线;按物、化异常,为事件发生的位置。因些,过渡层是岩石、生物、事件三者重合标志,其底为二叠—三叠系界线最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三叠纪 地层界线 海相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二叠-三叠系界线 被引量:21
14
作者 朱相水 王成源 +6 位作者 吕桦 穆西南 张遴信 覃兆松 罗辉 杨万容 邓占球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9-452,共14页
本文描述了江西省北部、中部、南部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各1条,对每条剖面进行沉积相分析,从生物地层学角度论证其界线存在的可靠性。Hindeodusparvus在江西修水清水岩乡东岭的发现是中国的又一新发现地区。二叠... 本文描述了江西省北部、中部、南部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各1条,对每条剖面进行沉积相分析,从生物地层学角度论证其界线存在的可靠性。Hindeodusparvus在江西修水清水岩乡东岭的发现是中国的又一新发现地区。二叠-三叠纪生物地层界线以H.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为难;“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属二叠-三叠系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不是一回事,生物地层界线比事件地层界线在江西约高出16─20cm;建议在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中,最好不用“混生层”或“过渡层”,而改为界线地层或界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三叠纪 生物地层界线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库车河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柏年 许敬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新疆南天山库车河地区出露着二叠──三叠系的连续剖面,剖面中地层界线清楚,化石较为丰富,在上二叠统比尤勒包谷孜群中发现了安加拉大陆晚二叠世植物群的典型代表“Callipteris”zeilleri和俄罗斯库滋涅茨克煤田... 新疆南天山库车河地区出露着二叠──三叠系的连续剖面,剖面中地层界线清楚,化石较为丰富,在上二叠统比尤勒包谷孜群中发现了安加拉大陆晚二叠世植物群的典型代表“Callipteris”zeilleri和俄罗斯库滋涅茨克煤田上二叠统顶部的特有种Yavoskyamungatica。而下三叠统俄霍布拉克群的植物化石具明显的中生代面貌。因此,库车河地区海西期花岗岩之上覆盖着晚二叠世晚期地层,它与下三叠统俄霍布拉克群连续沉积,二者为整合接触关系。该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应置于俄霍布拉克群底部的底砾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石 地层界线 二叠纪 三叠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杜瓦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品 丁跃潮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1993年第1X期23-27,共5页
在塔里木盆地南缘杜瓦剖面上发现了中下三叠统,建立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3个孢粉组合,分别为:(1)Alisporites-Lueckisportiesvirkkiae-Taeniaesporites wu... 在塔里木盆地南缘杜瓦剖面上发现了中下三叠统,建立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3个孢粉组合,分别为:(1)Alisporites-Lueckisportiesvirkkiae-Taeniaesporites wuntonggouensis-Protohaploxypinus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二叠纪 三叠纪 地层划分 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江油马角坝刺林包剖面二叠-三叠系间粘土岩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邓煜霖 郎兴海 +3 位作者 崔志伟 王旭辉 娄渝明 韩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7-433,共17页
二叠-三叠纪之交华南地区普遍发育火山成因的粘土岩,其对于了解二叠纪末大规模火山活动及扬子板块碎屑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扬子西缘马角坝刺林包剖面飞仙关组底部粘土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原位Hf同位素测试、X衍射和全... 二叠-三叠纪之交华南地区普遍发育火山成因的粘土岩,其对于了解二叠纪末大规模火山活动及扬子板块碎屑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扬子西缘马角坝刺林包剖面飞仙关组底部粘土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原位Hf同位素测试、X衍射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以揭示粘土岩的岩石成分及物源信息。镜下特征、X衍射及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中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含少量方解石、石英。碎屑锆石年龄显示,特征峰值年龄主要集中在2 615~2 383、1 868~1 328、1 186~778和430~246 Ma,并出现~250 Ma特征高峰,结合原位Hf同位素特征表明锆石与秦岭造山带、华南典型PTB剖面粘土岩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同时,通过微量、稀土元素分析发现粘土岩中Zr、Hf、Th、Cr、Co、Ti相对富集,与华南典型PTB粘土岩和峨眉山玄武岩相近,并结合构造背景及锆石特征,综合认为刺林包剖面PTB粘土岩来自于秦岭造山带及龙门山岛链局部剥蚀区、二叠纪末火山活动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剥蚀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马角坝 刺林包剖面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PTB) 粘土岩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信丰县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综合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白俊峰 杨守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6-465,共10页
首次对江西信丰县铁石口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的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微量元素、碳及氧稳定同位素、粘土岩和沉积环境以及数学地质的有序最优分割计算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分析,将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置于第26层底。界线... 首次对江西信丰县铁石口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的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微量元素、碳及氧稳定同位素、粘土岩和沉积环境以及数学地质的有序最优分割计算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分析,将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置于第26层底。界线粘土岩(第26层)的矿物组成以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仅含少量蒙脱石-伊利石不规则混层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线粘土岩 二叠纪 三叠纪 地层 生物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牙形石序列及其全球对比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克信 赖旭龙 +2 位作者 丁梅华 吴顺宝 刘金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69-676,共8页
在详细研究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候选剖面───中国浙江长兴煤山剖面P/T界线层牙形石动物群序列基础上,自下而上识别出4个牙形石带:(1)ClarkinachangxingensisClarkinadeflecta带;... 在详细研究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候选剖面───中国浙江长兴煤山剖面P/T界线层牙形石动物群序列基础上,自下而上识别出4个牙形石带:(1)ClarkinachangxingensisClarkinadeflecta带;(2)Isarcicellaparva带;(3)Isarcicellaisarcica带;(4)ClarkinacarinataClarkinaplanata带,并在第一带中划分出3个动物群,从下向上是:ClarkinachangzingensisClarkinadeflecta-Clarkinasubcarinata动物群,Hindeoduslatidentatus-Clarkinameishanensissp.nov.动物群和Hindeodustypicalis动物群,煤山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牙形石序列的建立、完善,对确立该剖面在全球二叠、三在系界线高精度对比中的标准地位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序列 二叠纪 三叠纪 地层 古动物 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系列剖面侧向追索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童金南 殷鸿福 杨英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25-329,共5页
在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研究中,人们通常将该区侧向出露宽约1km的界线地层分解成7个相互平行、独立的小剖面进行各种地质研究。这不仅导致了研究资料的分散,而且引起了关于候选层型剖面位置的不必要的争议。沿露头剖... 在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研究中,人们通常将该区侧向出露宽约1km的界线地层分解成7个相互平行、独立的小剖面进行各种地质研究。这不仅导致了研究资料的分散,而且引起了关于候选层型剖面位置的不必要的争议。沿露头剖面的野外追索观察和分析表明,露头区界线地层完全可以精确地追索,各种沉积记录的侧向变化是十分轻微的。已有的地层学研究也表明,各区段(小剖面)的沉积记录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果。当某些化石在一处采获后,在另一些小剖面上也肯定能找到,只要工作足够细致和深入。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将这些侧向上连续分布的采石场露头作为一个剖面来对待。这样亦符合国际地层委员会方针和章程中关于界线层型剖面露头完整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二叠纪 三叠纪 地层界线 剖面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