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高增平 李世文 +1 位作者 陆蕴如 雷海民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 ,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 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6个化合物 :二十六烷酸 (Ⅰ ) ,二十五烷醇 (Ⅱ ) ,nerolidol(Ⅲ ) ,东北贯众素 (Ⅳ ) ,... 目的 研究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 ,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 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 6个化合物 :二十六烷酸 (Ⅰ ) ,二十五烷醇 (Ⅱ ) ,nerolidol(Ⅲ ) ,东北贯众素 (Ⅳ ) ,黄绵马酸AB(Ⅴ ) ,蔗糖 (Ⅵ )。结论 Ⅰ ,Ⅱ ,Ⅲ ,Ⅵ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得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绵马贯众 化学成分 研究 二十六烷酸 二十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茎大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15
2
作者 魏玉辉 武新安 +1 位作者 张承忠 李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58-660,共3页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MS、1HNMR、13CNMR等技术进行分离、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七个化合物,分别是正二十六烷酸(n hexacosnicacid, Ⅰ),棕榈酸(palmiticacid,Ⅱ),胡萝卜... 目的对光茎大黄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MS、1HNMR、13CNMR等技术进行分离、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七个化合物,分别是正二十六烷酸(n hexacosnicacid, Ⅰ),棕榈酸(palmiticacid,Ⅱ),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Ⅲ),大黄酚甲醚(chrysophanol 8 Meether,Ⅳ),ω羟基大黄素(citreorosein,Ⅴ),大黄酚8 O 葡萄糖甙(chrysophanol 8 O βD glucopyranoside,Ⅵ)和2,5 二甲基7 甲氧基色原酮(2,5 dimethyl 7 methoxychromoneⅦ)。结论该七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茎大黄 蒽醌类 色原酮 化学成分研究 ^13CNMR ^1HNMR 甲氧基色原酮 结构鉴定 ACID 二十六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白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敉 陈曼 +1 位作者 张涵庆 孙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16-418,共3页
采用硅胶和凝胶柱层析方法对桑白皮(Cortex Mor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是:羟基白藜芦醇(Hydroxyresveratrol,1),桑叶苷A(mulberroside A,2),熊果酸(ursolic acid,3),3-乙酰基-α... 采用硅胶和凝胶柱层析方法对桑白皮(Cortex Mor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是:羟基白藜芦醇(Hydroxyresveratrol,1),桑叶苷A(mulberroside A,2),熊果酸(ursolic acid,3),3-乙酰基-α-香树酯醇(3-acetyl-α-amyranol,4),熊果烷(ursane,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胡萝卜苷(daucosterol,7),十六碳烷酸(palmitic acid,8),十八碳烷酸(stearic acid,9),二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α-glycerol monohexacosanoate,10),二十八烷酸-α-单甘油酯(α-glycerol monooctacosanoate,11)。其中化合物5、8~11均为首次从桑白皮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 羟基白藜芦醇 桑叶苷 熊果 二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木通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巩玉静 董彩霞 +2 位作者 周洋 沈琦 刘丽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1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对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山木通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用不同浓度乙醇提取,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法对山木通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MS、NMR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经鉴定得到7个化合... 目的:对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山木通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用不同浓度乙醇提取,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法对山木通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MS、NMR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经鉴定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I);正二十二烷(II);3-羰基齐墩果烷(III);正十六烷酸(IV);正二十六烷酸(V);丁香酸(VI);5-羟基4-氧代戊酸(VII)。结论:所得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木通 化学成分 3-羰基齐墩果 正十六 二十六烷酸 丁香 5-羟基4-氧代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曼 张敉 +1 位作者 张涵庆 孙视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H,13C-NMR和MS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灵芝醇B(ganoderiol B,1)、灵芝酸A(ganoderic acid A,2)、赤... 目的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H,13C-NMR和MS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灵芝醇B(ganoderiol B,1)、灵芝酸A(ganoderic acid A,2)、赤芝酸A(lucidenic acid A,3)、灵芝萜酮二醇(ganodermanondiol,4)、3,7,11,15,23-5O-5α-羊毛甾-8-烯-26烷酸(3,7,11,15,23-pentaoxo-5α-lanosta-8-en-26-oic acid,5)、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烷酸酯(ergosta-7,22-dien-3β-ol-pentadecanoate,6)、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dien-3β-ol,7)及正二十六烷酸(n-hexacosanoic acid,8)。结论其中化合物8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芝 子实体 三萜类 二十六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力虫霉EB-82灭蚜菌发酵产物的有效成分研究Ⅱ.化合物EB-82B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燕 陈勇 许鸿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04-406,409,共4页
从毒力虫霉EB-82灭蚜菌的发酵产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单体化合物EB-82B,经过IR、EI-MS、UV、1H-NMR、13C-NMR、DEPT等波谱分析鉴定为二十六烷酸(hexacosanoicacid)。田间实验... 从毒力虫霉EB-82灭蚜菌的发酵产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单体化合物EB-82B,经过IR、EI-MS、UV、1H-NMR、13C-NMR、DEPT等波谱分析鉴定为二十六烷酸(hexacosanoicacid)。田间实验表明该发酵产物有促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虫霉 二十六烷酸 灭蚜菌素 EB-82B 蚜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心朴子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姚宇澄 李广仁 +4 位作者 张洵 王耀东 崔秀兰 林明丽 黄润秋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3,共3页
从牛心朴子草中分得五个物质,据理化常数、波谱分析与文献对照鉴定为①二十六烷酸②三十烷酸③表赤杨醇④β-各甾醇⑤牡丹酚。其中①从牛心朴子草提取分离得到是首次报导。
关键词 牛心朴子草 二十六烷酸 三十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的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群芳 徐占辉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0年第3期131-133,共3页
从昆明产的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L.)的茎叶中分离得到五个三萜类化合物(I-Ⅴ),经光谱等方法鉴定其结构为:α-香树素二十六烷酸脂(α-amyrin hexacosoatewa,I),α-白檀酮(α-amyrenone,Ⅱ),桦木酸(betulinic ac... 从昆明产的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L.)的茎叶中分离得到五个三萜类化合物(I-Ⅴ),经光谱等方法鉴定其结构为:α-香树素二十六烷酸脂(α-amyrin hexacosoatewa,I),α-白檀酮(α-amyrenone,Ⅱ),桦木酸(betulinic acid,Ⅲ),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Ⅳ),熊果酸(ursolic acid,V);其中I为一个新三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迷迭香 三萜 α-香树素二十六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田景奎 邹忠梅 +3 位作者 徐丽珍 刘建新 张宏武 杨世林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36-838,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连花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经柱色谱分离 ,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为正十八烷酸二十六酯 (Ⅰ ) ,helicterilicacid(Ⅱ ) ,豆甾醇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Ⅲ ) ,β D 吡喃葡萄... 目的 研究黄连花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经柱色谱分离 ,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为正十八烷酸二十六酯 (Ⅰ ) ,helicterilicacid(Ⅱ ) ,豆甾醇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Ⅲ ) ,β D 吡喃葡萄糖 (Ⅳ )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 1→ 6 )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 1→ 4 ) β D 吡喃葡萄糖 (Ⅴ )。 结论 Ⅰ为新化合物 ,Ⅱ ,Ⅴ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花 化学成分 正十八二十六 helicterilicacid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10
作者 李单单 《中国化工贸易》 2013年第A02期159-160,共2页
目的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1H,13C-NMR和MS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关键词 赤芝 子实体 三萜类 二十六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obust,integrated platform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acylcoenzyme As and acyl-carnitines revealed chain length-dependent disparity in fatty acyl metabolic fates across Drosophila development 被引量:4
11
作者 Sin Man Lam Tianxing Zhou +4 位作者 Jie Li Shaohua Zhang Gek Huey Chua Bowen Li Guanghou Shui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1期1840-1848,M0004,共10页
Acyl-coenzyme A thioesters(acyl-CoAs)denote a key class of intermediary metabolites that lies at the hub of major metabolic pathways.The great diversity in polarity between short-and long-chain acylCoAs makes it techn... Acyl-coenzyme A thioesters(acyl-CoAs)denote a key class of intermediary metabolites that lies at the hub of major metabolic pathways.The great diversity in polarity between short-and long-chain acylCoAs makes it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to cover an inclusive range of acyl-CoAs within a single method.Levels of acyl-carnitines,which function to convey fatty acyls into mitochondria matrix forβ-oxidation,indicate the efficiency of mitochondrial import and utilization of corresponding acyl-CoAs.Herein,we report a robust,integrated platform to allow simultaneous quantitation of endogenous acyl-CoAs and acyl-carnitines.Using this method,we monitored changes in intermediary lipid profiles across Drosophila development under control(ND)and high-fat diet(HFD).We observed specific accumulations of medium-chain(C8-C12)and long-chain(≥C16)acyl-carnitines distinct to L3 larval and pupal stages,respectively.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ed development-specific,chain length-dependent disparity in metabolic fates of acyl-CoAs across Drosophila development,which was validated by deploying the same platform to monitor isotope incorporation introduced from labelled 12:0 and 16:0 fatty acids into extra-and intra-mitochondrial acyl-CoA pools.We found that pupal mitochondria preferentially import and oxidise C12:0-CoAs(accumulated as C12:0-carnitines in L3 stage)over C16:0-CoAs.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medium-chain acyl-CoAs limits mitochondrial utilization of long-chain acyl-CoAs(C16-C18),leading to pupal-specific accumulation of long-chain acyl-carnitines mediated by enhanced CPT1-6 A activity.HFD skewed C16:0-CoAs towards catabolism over anabolism in pupa,thereby adversely affecting overall development.Our developed platform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biological knowledge in the design of pathway-oriented platforms to derive maximal physiological insights from analysis of complex biologica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yl-coenzyme As Acyl-carnitines Fatty acids Drosophila High-fat diet β-Oxid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