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探三统历和太初历的不同点 被引量:10
1
作者 薄树人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太初历是西汉太初年间(公元前105—公元前101年)邓平、落下闳等人所制定的。它以实测为基础,以乐律为外壳,定朔望月长度等于29 43/81日为该历的基本常数,分母81被说成是黄钟音调的律管长度9寸的自乘。后世称这种历法为八十一分法。太初... 太初历是西汉太初年间(公元前105—公元前101年)邓平、落下闳等人所制定的。它以实测为基础,以乐律为外壳,定朔望月长度等于29 43/81日为该历的基本常数,分母81被说成是黄钟音调的律管长度9寸的自乘。后世称这种历法为八十一分法。太初历由于调整了历元,施行了"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这个较先进的置闰制度,因而比在它之前行用的颛顼历有较大的进步。可是,太初历的术文没有流传下来。中国历法史上现今能找到有术文完整地流传下来的第一部历法,是西汉末年刘歆所作的三统历。这部历法的术文连同刘歆用它来考证历史年代的《世经》一文都收在《汉书·律历志》里。由于三统历也采用八十一分法,而且以太初历历元(太初元年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为历元,因此多少年来人们都自然地认为太初历就是三统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初 朔望月 不同点 冬至点 律历志 历法史 天文学家 二十八宿距度 回归年 历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汇抄》星表与郭守敬的恒星观测工作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鹰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6年第4期331-340,共10页
北京图书馆藏古抄本《天文汇抄》是一部重要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绘有全天星图,并给出739颗星的坐标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星表之一。经多方考证和分析,它应是元代郭守敬恒星观测成果的一部分。兹将浅见诉诸笔端,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和读者。
关键词 郭守敬 星表 恒星 二十八宿距度 观测仪器 去极 元代 图书馆 观测精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盖天图仪考
3
作者 秦建明 《文博》 2008年第1期4-10,共7页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两大主流学派,历史上,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与演示天象.……
关键词 石刻天文图 北天极 盖图 盖天说 古宇宙学 二十八宿距度 星图 天文图像 天图 太史令 天象图 车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子》在历法上的创见及其来源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光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8-19,10,共3页
我国二十四气及干支纪年的创立,二十八宿距度的确定,在天文历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它们的创立时代,学者意见各不相同。本文论述了三者都是汉文帝时所创,只因改历中辍,当时未能行用。
关键词 十二中气 二十八宿距度 干支纪年 颛顼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帛书《五星占》看“先秦浑仪”的创制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振韬 《考古》 1976年第2期89-94,84,共7页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解放以来,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更加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1973年12月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载有一份...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解放以来,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更加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1973年12月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载有一份极其宝贵的古代天文资料——《五星占》,为研究我国先秦至汉初天文学的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星占 浑仪 先秦时期 我国古代 客观依据 帛书 天文学 天文测量 二十八宿距度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