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河北沿边的寨铺建设述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东旭 王轶英 《宋史研究论丛》 2007年第1期451-458,共8页
北宋河北沿边有军事的堡砦六十余座,寨铺的数量远少于陕西五路。并非北宋对河北功能沿边设堡置寨不重视,而是因为自宋太宗淳化年间河北沿边开塘泊蓄水屯田之后,地理环境已发生了变化。澶渊之盟后,宋辽两朝建立了和平交往的关系,且在盟... 北宋河北沿边有军事的堡砦六十余座,寨铺的数量远少于陕西五路。并非北宋对河北功能沿边设堡置寨不重视,而是因为自宋太宗淳化年间河北沿边开塘泊蓄水屯田之后,地理环境已发生了变化。澶渊之盟后,宋辽两朝建立了和平交往的关系,且在盟书中有不得增修沿边防御工事的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经总要 宋辽 元丰九域志 保州 乾宁军 《宋史》 熙宁 安肃军 王光祖 破虏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华北战区引兵就粮的地理表现 被引量:2
2
作者 程龙 《历史地理》 CSSCI 2011年第1期341-348,共8页
北宋与辽之间的战争持续仅20多年,但自澶渊之盟后的100多年间,双方在边界线两侧屯驻了大量军队长期对峙。为了保证数十万军队的生存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多种后勤补给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来满足前线守军的粮食需求,这些措施包括沿边军事垦... 北宋与辽之间的战争持续仅20多年,但自澶渊之盟后的100多年间,双方在边界线两侧屯驻了大量军队长期对峙。为了保证数十万军队的生存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多种后勤补给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来满足前线守军的粮食需求,这些措施包括沿边军事垦殖、粮食调拨、入中和籴与引兵就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粮 乾宁军 宋辽 乡兵 禁兵 澶州 熙宁 宋军 京东东路 《宋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治水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全亮 《水利天地》 1989年第3期35-35,34,共2页
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入朝辅政,出任宰相,他改革创新,励精图治。对黄河治理也十分重视。当时,黄河继商胡决口,河道改向北流经恩州、冀州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入海之后,又于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在大名决口,向东冲出一条分支,名为二股河... 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入朝辅政,出任宰相,他改革创新,励精图治。对黄河治理也十分重视。当时,黄河继商胡决口,河道改向北流经恩州、冀州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入海之后,又于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在大名决口,向东冲出一条分支,名为二股河。由于河势壅塞不畅,决溢泛滥加剧,因此围绕黄河维持北流还是疏通二股河,回归故道东流的问题,在朝廷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王安石力主导河东流。他认为,黄河决口是由于泥沙太多,淤积严重,若听任下游河道分作北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股河 乾宁军 黄河决口 嘉祐 黄河治理 下游河道 商胡 恩州 北流 河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颂水利思想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启贵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25-30,共6页
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苏颂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仅就其在治理黄河,屯兵漕河,城市用水及潮汐成因等有关水利方面的成就予以归纳整理并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从中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苏颂在水利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 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苏颂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仅就其在治理黄河,屯兵漕河,城市用水及潮汐成因等有关水利方面的成就予以归纳整理并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从中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苏颂在水利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同时,也使我们看到这位距今九百余年的科学家所具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品格以及不唯上但求实的作风,这些对于现今的人们都是很有教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格 城市用水 神宗 乾宁军 知开封府 水监 张方平 水运仪象台 就粮 二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时期以东京为中心的运河
5
作者 唐正乾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44-47,共4页
一、政治经济的需要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废后周建立宋朝,成为宋太祖.宋太祖为防止部将沿袭自己黄袍加身的老路,实行中央集权.《宋史·食货志上三》称:“太祖起兵间,有天下,惩唐季五代藩镇之祸,蓄兵京师... 一、政治经济的需要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废后周建立宋朝,成为宋太祖.宋太祖为防止部将沿袭自己黄袍加身的老路,实行中央集权.《宋史·食货志上三》称:“太祖起兵间,有天下,惩唐季五代藩镇之祸,蓄兵京师,以成强干弱支之势.”又称:“宋承唐,五季之后,太祖兴,削平诸国,除藩镇留州之法,而粟帛钱币咸聚王畿.” 为便于聚天下之财和以兵控制全国,故沿后周建都于交通方便的东京开封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殿前都点检 留州 陈桥驿 食货志 神宗 王畿 蔡河 宋太 乾宁军 五丈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