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8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抗乳腺癌效果评价及优化
1
作者 王淼 解辉平 +4 位作者 严珂庆 崔洪飞 李伟 张志斐 金媛媛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7-385,共9页
目的:优化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制备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疫苗并探索DC疫苗的抗乳腺癌活性。方法:免疫磁珠分选脐血单个核细胞后获得CD34^(+)造血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CD34^... 目的:优化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制备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疫苗并探索DC疫苗的抗乳腺癌活性。方法:免疫磁珠分选脐血单个核细胞后获得CD34^(+)造血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CD34^(+)造血干细胞纯度,经扩增培养和诱导分化培养获得DC,比较各因子在不同组合和不同时机加入对所获得DC表型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DC对异硫氰酸荧光素-卵白蛋白(FITC conjugated ovalbumin,FITC-OVA)的抗原吞噬活性,CCK-8方法检测DC疫苗对异源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方法检测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抗原的DC疫苗激活后的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扩增培养阶段,IMDM培养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100 ng·mL^(-1))+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50 ng·mL^(-1))+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Flt-3L,100 ng·mL^(-1))+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100 ng·mL^(-1))+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1%P/S条件培养组与IMDM培养基+GM-CSF(100 ng·mL^(-1))+SCF(50 ng·mL^(-1))+10%FBS+1%P/S条件培养组相比,收获的DC表型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前者能收获更多数量的DC;诱导分化阶段,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和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加入48 h后加入GM-CSF,比在其他时间加入收获DC的CD80和CD83的表达更高;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抗原吞噬活性;DC疫苗对异源脐血单个核细胞具有较强的刺激增殖能力;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抗原的DC疫苗激活后的T细胞在体外对不同的乳腺癌细胞系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结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能够分化为数量可观的功能性DC,负载肿瘤细胞裂解物抗原的DC疫苗能激活T细胞并对乳腺癌细胞系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造血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疫苗 乳腺癌
原文传递
藤黄酸下调蛋白C受体表达杀伤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李溯 王清华 +2 位作者 达梦婷 杨蕊 陈道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88-4898,共11页
背景:藤黄酸对乳腺癌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可有效杀伤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但潜在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藤黄酸对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藤黄酸的靶点蛋白,使用String网站构建各... 背景:藤黄酸对乳腺癌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可有效杀伤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但潜在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藤黄酸对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藤黄酸的靶点蛋白,使用String网站构建各药物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关系,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R语言软件对潜在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藤黄酸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活力的影响,筛选适宜的作用浓度。采用细胞球培养法富集MDA-MB-231细胞干细胞,经过不同浓度(0,0.5,1.0,2.0μmol/L)藤黄酸作用24 h,TUNEL荧光染色与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凋亡,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蛋白C受体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I3K、p-AKT、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将干细胞分4组培养:空白对照组(干细胞不做任何处理)、siRNA-NC组、siRNA-蛋白C受体组和siRNA-蛋白C受体+PI3K激动剂组,培养36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I3K、p-AKT、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网络药理学发现,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蛋白C受体是藤黄酸的作用靶点之一;KEGG富集分析涉及细胞凋亡、上皮生长因子受体、RAS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2)CCK-8检测结果显示,藤黄酸可抑制MDA-MB-231细胞活力,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18±0.34)μmol/L,因此后续实验选择浓度0.5,1.0,2.0μmol/L;(3)TUNEL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藤黄酸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凋亡(P <0.05);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藤黄酸可下调蛋白C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p-PI3K和p-AKT蛋白表达,上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P <0.05);siRNA-蛋白C受体转染实验也进一步证实,敲低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可提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P <0.05)、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P <0.05),而应用PI3K激动剂740 Y-P能够降低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P <0.05)、提升p-PI3K和p-AKT的磷酸化水平(P <0.05),一定程度上改善细胞凋亡情况;(4)结果表明,藤黄酸可能通过下调蛋白C受体来发挥三阴性乳腺癌及干细胞杀伤及诱导凋亡作用,进一步的分子机制可能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干细胞 网络药理学 藤黄酸 分子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血管支架相关疾病
3
作者 李清音 李林华 +1 位作者 张春乐 付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091-4101,共11页
背景: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发展,成体干细胞如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支架植入损伤并发症中的治疗效能逐渐被发现,由于静脉输注成体干细胞治疗疾病存在靶向性差、治疗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对血管支架表面改性以实现内... 背景: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发展,成体干细胞如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支架植入损伤并发症中的治疗效能逐渐被发现,由于静脉输注成体干细胞治疗疾病存在靶向性差、治疗效率低等问题,近年来对血管支架表面改性以实现内皮祖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的局部聚集与功能调节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目的:论述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在血管支架相关疾病中的治疗进展,以及基于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的血管支架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方法:在CNKI、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建库以来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内皮损伤,支架植入术,血栓,内膜增生,动脉粥样硬化,内皮修复,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支架”;英文检索词“endothelial injury,stenting,thrombosis,intimal hyperplasia,atherosclerosis,endothelial repair,endothelial regeneration,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mesenchymal stem cell,vascular stent,vascular scaffold”。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对12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分化以及旁分泌作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支架植入损伤并发症,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保护内皮细胞、调节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表达、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等。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应用中可能伴有血栓、血管钙化等不良反应,使用细胞外囊泡、联合使用肝素进行表面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案。目前基于内皮祖细胞的支架研究较多,主要从内皮祖细胞的募集、捕获、增殖、分化与活性等方面进行支架表面改性;血管领域基于间充质干细胞捕获的支架研究较少,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洗脱支架被发现具有极高的治疗效能。此外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可能会对成体干细胞活性造成影响,导致基于干细胞设计的支架失去效能,因而未来在设计相应的支架时,应注意考虑这方面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球囊损伤 支架植入损伤 内膜增生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穆玉晶 孔健达 +1 位作者 汪唐顺 史晓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41-947,共7页
乳腺癌患者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为放化疗耐药导致癌症复发与转移,研究发现,乳腺癌复发转移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存在相关,肿瘤内的乳腺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且对传统放化疗具有一定抵抗性。而乳腺癌干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生物... 乳腺癌患者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为放化疗耐药导致癌症复发与转移,研究发现,乳腺癌复发转移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存在相关,肿瘤内的乳腺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且对传统放化疗具有一定抵抗性。而乳腺癌干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生物标志物可为乳腺癌靶向治疗提供有力依据。目前已知乳腺癌干细胞与Wnt/β-catenin、Notch、NRF2、PI3K/AKT/mTOR和Hedgehog/Sonic Hedgehog等信号通路相关并有CD24、CD44、CD49、钙黏蛋白3、CD133、EpCAM、Erbb2/HER-2、CXCR1等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及信号通路有望用作生物标记,作为乳腺癌诊疗、复发进展及转移倾向性等方面的标志,但在未来研究中仍存在一定挑战。因此,综述与乳腺癌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和生物标志物并进行展望,以期为乳腺癌治疗药物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干细胞 信号通路 细胞标志物 靶向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细胞来源、数量、修饰手段及给药途径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文 毕玉琳 +3 位作者 付旭阳 段红梅 杨朝阳 李晓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4083-4090,共8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疗法已经被用于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目的:综述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进展,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方法: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祖细胞,多能...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疗法已经被用于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治疗。目的:综述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进展,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方法: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祖细胞,多能诱导干细胞;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mesenchymal stem cells,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pluripotent stem cells”为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1995-2024年。共检索到1700余篇文献,最终纳入58篇文献用于综述。结果与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影响脑干和脊髓的下部运动神经元以及运动皮质的上部运动神经元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干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相关研究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在这篇综述中,总结了不同种类干细胞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包括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祖细胞、多能诱导干细胞,评估了干细胞来源、细胞量、干细胞修饰手段及给药途径等临床前研究关键,为未来干细胞治疗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干/祖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促进乳腺癌干细胞样特性的表达
6
作者 王冠英 张忆雯 +2 位作者 潘书沛 黄蓝萱 昝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59-969,共11页
目的探究内源性和外源性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XCL1)对乳腺癌细胞干细胞样特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外源性实验将MDA-MB-231和MCF-7乳腺癌细胞分为4组:0 nmol/L CXCL1组,1 nmol/L CXCL1组,10 nmol/L CXCL1组,anti-CXCR2组(先用CXCL1的受体C... 目的探究内源性和外源性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XCL1)对乳腺癌细胞干细胞样特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外源性实验将MDA-MB-231和MCF-7乳腺癌细胞分为4组:0 nmol/L CXCL1组,1 nmol/L CXCL1组,10 nmol/L CXCL1组,anti-CXCR2组(先用CXCL1的受体CXCR2阻断剂处理后再加入10 nmol/L外源性CXCL1)。内源性实验将MDA-MB-231细胞分为3组:control组(仅加入等量PBS溶液),siNC组(加入空白转染试剂),siCXCL1组(转染CXCL1特异性小干扰RNA)。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微球形成实验通过细胞球的形成能力评价乳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比例(表达CD133^(+)的MDA-MB-231细胞比例和表达CD44^(+)/CD24^(-/low)的MCF-7细胞比例)及表达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H1)阳性的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ALDH1和Oct3/4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PI3K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本实验用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MDA-MB-231和MCF-7细胞进行预处理后,再加入10 nmol/L外源性CXCL1,检测ALDH1和Oct3/4的表达。结果与0 nmol/L组相比,1,10 nmol/L CXCL1组克隆形成数均明显增多(P<0.001),乳腺癌细胞形成的微球数量更多(P<0.001)、直径更大(P<0.05),表达CD133^(+)的MDA-MB-231细胞数量增多(P<0.001),表达CD44^(+)/CD24^(-/low)的MCF-7细胞增多(P<0.05),表达ALDH1+的MDA-MB-231和MCF-7细胞数均增多(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提示MDA-MB-231和MCF-7两种乳腺癌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ALDH1和Oct3/4的表达均随CXCL1的浓度增加明显增多。与10 nmol/L CXCL1组相比,anti-CXCR2组克隆形成数、干细胞比例及ALDH1的表达均有所减少(P<0.05)。与control组和siNC组相比,siCXCL1组微球培养后形成的细胞球直径减小(P<0.001),细胞球数量减少(P<0.01);表达CD133^(+)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比例下降(P<0.001);ALDH1和Oct3/4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01)。Ly294002组MDA-MB-231和MCF-7细胞中ALDH1和Oct3/4表达较CXCL1组减少。结论内、外源性CXCL1均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向乳腺癌干细胞的转化,促进其干细胞样特性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细胞 趋化因子 CXCL1 肿瘤微环境 干细胞样特性 PI3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控乳腺癌干细胞干性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静宇 陈雅彤 +4 位作者 武毓琦 葛军 孙玉姣 付慧 李英鹏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5-122,共8页
乳腺癌干细胞(BCSCs)被认为是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关键因素。BCSCs特性受到相关信号通路、转录因子、非编码RNA、肿瘤微环境等因素影响,会导致乳腺癌不可控的发生和转移。中药凭借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减毒增效、作用温和等特点在B... 乳腺癌干细胞(BCSCs)被认为是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关键因素。BCSCs特性受到相关信号通路、转录因子、非编码RNA、肿瘤微环境等因素影响,会导致乳腺癌不可控的发生和转移。中药凭借多组分、多靶点、整体调节、减毒增效、作用温和等特点在BCSCs的抑制策略中受到关注。中药中含有的黄酮、醌类等活性成分可以针对BCSCs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等特性发挥作用,通过调控表观遗传、肿瘤微环境等途径抑制BCSCs,有助于降低乳腺癌耐药和转移的发生。本文从中药活性成分、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三个方面总结了中药抑制BCSCs的经典信号通路和潜在靶点,综述了中药对BCSCs干性的药效影响,旨在为临床中BCSCs的中药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干细胞干性 中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44/CD24和ALDH1对人乳腺癌干细胞分离鉴定的方法学研究
8
作者 蒋琴 张曼俐 +2 位作者 陈洪清 张旭帆 李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2722-2729,共8页
目的:通过分子、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三方面研究分别从四类乳腺癌组织样本寻找分离和鉴定筛选乳腺癌干细胞的方法,旨在为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寻找确定的方法,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采用DocSense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从乳腺... 目的:通过分子、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三方面研究分别从四类乳腺癌组织样本寻找分离和鉴定筛选乳腺癌干细胞的方法,旨在为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寻找确定的方法,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采用DocSense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从乳腺癌组织中获取原代乳腺癌单细胞用于细胞培养,通过采用CD44/CD24和乙醛脱氢酶1(ALDH1)抗体进行流式分选出CD44^(+)/CD24^(-/low)组、ALDH1+组及非干细胞表型CD44-/ALDH1-组的细胞群,分组后的细胞采用乳腺癌干细胞干性鉴定(微球克隆形成实验),MTT实验分别绘制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Basal-like型筛选出的CD44^(+)/CD24^(-/low)组、ALDH1+组和CD44-/ALDH1-组细胞生长曲线,最后采用裸鼠成瘤实验及剥离肿瘤组织病理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法染色(HE染色)验证所分选出来细胞干性及组织为乳腺癌组织。结果:本研究利用组织单细胞消融技术、干细胞微球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成功富集并筛选出4类分子亚型的8种乳腺癌肿瘤干细胞;通过肿瘤微球克隆形成实验、MTT实验鉴定出标记CD44^(+)/CD24^(-/low)、ALDH1+表型的乳腺癌干细胞侵袭性和增殖能力更强;裸鼠皮下荷瘤HE染色进一步证明CD44^(+)/CD24^(-/low)、ALDH1+表型的乳腺癌细胞成瘤能力更强、异质性更明显。结论:CD44^(+)/CD24^(-/low)组、ALDH1+组乳腺癌干细胞干性表达能力较强,可作为乳腺癌干细胞的鉴定和筛选的关键指标,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干细胞 流式分选 培养 成瘤分析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nog信号通路探究miR-328对乳腺癌干细胞分化及间质转化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马英桥 李建梅 孙静宜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661,共5页
目的 基于Nanog信号通路探究miR-328对乳腺癌干细胞分化及间质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四医院1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与10例癌旁组织标本进行研究。人乳腺癌干细胞分为乳腺癌组(乳腺癌干细胞)、NC组(乳腺癌转染miR-328-NC... 目的 基于Nanog信号通路探究miR-328对乳腺癌干细胞分化及间质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四医院1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与10例癌旁组织标本进行研究。人乳腺癌干细胞分为乳腺癌组(乳腺癌干细胞)、NC组(乳腺癌转染miR-328-NC)、模拟物组(转染miR-328 mimics)、抑制物组(转染miR-328 si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328、E-钙黏蛋白(cadherin)、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情况,噻唑蓝(MTT)检测增殖,Transwell检测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3、p-STAT3、肿瘤干性相关蛋白(Nanog)蛋白表达。结果 miR-328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在癌旁组织(P<0.05)。乳腺癌组与NC组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乳腺癌组相比,miR-328模拟物组miR-328表达、E-cadherin mRNA表达明显升高,N-cadherin及Vimentin mRNA表达、细胞增殖率、克隆形成率、STAT3、p-STAT3、Nanog、MUC-1蛋白表达、侵袭及迁移数量明显降低(P<0.05),miR-328抑制物组miR-328、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N-cadherin及Vimentin表达、细胞增殖率、克隆形成率、STAT3、p-STAT3、Nanog、MUC-1蛋白表达、侵袭及迁移数量明显升高(P<0.05),STAT3/Nanog抑制剂组与模拟物组以上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AT3/Nanog激活剂组与抑制物组以上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调miR-328通过可以抑制Nanog通路,诱导乳腺癌干细胞分化并抑制其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信号通路 miR-328 乳腺癌干细胞分化 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蕾 李雅丽 冷红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7-574,共8页
目的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系MDA-MB-231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分析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EdU结合实验以评估细胞增殖。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 目的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系MDA-MB-231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分析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EdU结合实验以评估细胞增殖。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乳腺癌干细胞(BCSC)含量。采用球体形成试验评估MDAMB-231细胞“肿瘤球”形成能力。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edgehog(HH)信号通路效应因子Gli1 mRNA和乳腺癌细胞干性指标Oct4、CD44、Sox2和Nanog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以及Gil1蛋白表达。结果 HHT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降低MDA-MB-231细胞活力(P<0.05)。HHT可抑制B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此外,HHT可下调BC细胞中CD44+/CD24-细胞比例、降低MDA-MB-231细胞形成“肿瘤球”的能力并抑制Oct4、CD44、Sox2和Nanog mRNA表达,提示HHT可抑制MDA-MB-231细胞干性。HHT可通过抑制“肿瘤球”中E-cadherin表达并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来可抑制BCSC的EMT。此外,HHT可抑制TNBC中HH/Gli1信号通路活化。同时,HHT能够消除Gli1过表达对TNBC干性和EMT的影响。结论 HHT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这可能是通过调控HH/Gli1信号通路以抑制TNBC的干性和EMT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三阴性乳腺癌 迁移和侵袭 HH/Gli1信号通路 乳腺癌干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在小口径人工血管内皮化中的应用
11
作者 郑安垲 刘瑞明 向秋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背景: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后由于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等原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运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实现人工血管的内皮化有助于改善血管移植后的远期通畅率。目的:总结干细胞在小口径人工血管内皮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 背景: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后由于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等原因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运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实现人工血管的内皮化有助于改善血管移植后的远期通畅率。目的:总结干细胞在小口径人工血管内皮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 Med和万方数据库2013-2023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vascular graft,tissue-engineered blood vessel/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endothelialization,stem cells,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embryonicstemcells”,中文检索词为“人工血管,组织工程血管/血管组织工程,内皮化,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检索近10年国内外关于干细胞应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内皮化的相关文献,初检文献552篇,根据纳排标准最终选取8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远期通畅率不理想限制了小口径人工血管的临床应用,造成远期通畅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天然血管内皮层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及内膜增生性能,内皮化可以模拟天然血管的特性,是提升远期通畅率的有效手段。(2)小口径人工血管植入体内后会经历体内内皮化过程,但难以形成完整的内皮层。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潜能,体内招募干细胞或将其作为种子细胞种植在人工血管内表面是实现内皮化的研究策略。(3)将内皮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及胚胎干细胞等作为种子细胞种植均能够一定程度改善小口径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且它们各具优势。内皮祖细胞便于获取且可直接用于种植;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且具有旁分泌和调节免疫的功能;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丰富且可消除免疫原性;胚胎干细胞增殖能力强且能多向分化。(4)将干细胞用于人工血管的研究目前仍未转化至临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促进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人工血管 内皮化 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中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龚吴仪 米晓晖 李永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是下颌骨各项生理运动的结构基础,但其自我修复能力较差,病理状态导致的软骨与骨缺损难以再生。成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凭借其成软骨与成骨多向分化能力成为TMJ组织再...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是下颌骨各项生理运动的结构基础,但其自我修复能力较差,病理状态导致的软骨与骨缺损难以再生。成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凭借其成软骨与成骨多向分化能力成为TMJ组织再生修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聚焦TMJ中存在的成体MSCs,并对其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成体间充质干细胞 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t-7维持乳腺癌干细胞的特性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欣 樊翀 +3 位作者 胡丽娟 杜宁 许崇文 任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研究let-7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探索let-7影响乳腺癌干细胞的特性及机制。方法:采用SP分选法,分选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的SP及NSP细胞亚群;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CF-7细胞系中SP、NSP亚群let-7a/b/c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 目的:研究let-7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探索let-7影响乳腺癌干细胞的特性及机制。方法:采用SP分选法,分选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的SP及NSP细胞亚群;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CF-7细胞系中SP、NSP亚群let-7a/b/c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Ras、ERK蛋白在MCF-7细胞系中SP、NSP亚群中的表达,探索let-7维持乳腺癌干细胞特性的机制。结果:SP侧群细胞占MCF-7细胞的3.3%,加入维拉帕米抑制干细胞外排荧光染料Hoechst33342的功能后,SP侧群细胞占乳腺癌MCF-7细胞的比例下降至0.4%。Let-7miRNA在SP细胞中的表达低于NSP细胞,其中let-7b/c在SP及NSP亚群中表达差异最大;p-Ras、p-ERK在SP细胞中的表达高于NSP细胞,t-Ras及t-ER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SP法是一种可有效分离干细胞的方法,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存在肿瘤干细胞亚群;let-7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普通肿瘤细胞,而p-Ras、p-ERK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普通肿瘤细胞,let-7的低表达失去了对Ras mRNA的抑制,使Ras信号转导通路激活,进而磷酸化的p-Ras和p-ERK表达升高,维持乳腺癌干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干细胞 LET-7 RAS 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癌干细胞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14
作者 屈洪波 范原铭 +6 位作者 韩明利 罗浩军 谢佳 刘红 刘毫 吴诚义 汤为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P-糖蛋白(P-gp)表达差异,探讨其与乳腺癌干细胞(BCSCs)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gp及BCSCs标志物... 目的通过对比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P-糖蛋白(P-gp)表达差异,探讨其与乳腺癌干细胞(BCSCs)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gp及BCSCs标志物CD44及CD24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中CD44及CD24蛋白表达;有限稀释法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单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ABCG2、P-gp、CD44及CD2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化疗前乳腺癌组织相比,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gp表达与CD4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χ2=41.34,r=0.83;χ2=22.81,r=0.61);而其与CD24蛋白表达呈负相关(χ2=-21.25,r=0.72;χ2=-17.26,r=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BCSCs微球体"直径明显增加,且化疗后BCSCs含量是化疗前BCSCs含量的2.5倍;Western blot显示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BCSCs微球体"细胞ABCG2、P-gp及CD4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CD2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疗赋予残存乳腺癌组织"癌干细胞样"特征,导致乳腺癌多药耐药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干细胞 耐药相关蛋白 乳腺癌耐药蛋白 P-糖蛋白 化疗抵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郑文博 潘凌霄 +2 位作者 唐炜 高进 叶熹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21-2025,共5页
目的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获得乳腺癌干细胞,并确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利用乳腺球悬浮培养法获得乳腺球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44以及CD24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ALDH1,ESA以及Oct4的表达。... 目的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获得乳腺癌干细胞,并确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利用乳腺球悬浮培养法获得乳腺球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44以及CD24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ALDH1,ESA以及Oct4的表达。将2×104、2×105和2×106三种细胞数的原代乳腺球囊细胞及贴壁细胞分别接种到NOD/SCID鼠的脂肪垫,观察其成瘤能力和肝肺转移情况。结果利用乳腺球悬浮培养的原代乳腺癌细胞中有62.36%呈CD44+/CD24-/low表型,且肿瘤干细胞标记物ALDH1,ESA以及Oct4的表达高于贴壁培养的原代乳腺癌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贴壁细胞相比,悬浮培养富集的原代球囊细胞均有更强的成瘤和肝肺转移能力。结论利用乳腺球悬浮培养法可以从人乳腺癌组织中获得乳腺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乳腺球悬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干细胞培养鉴定及分化过程中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书卿 张博 +2 位作者 洪亮 周永安 赵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155-2160,共6页
背景:乳腺癌干细胞会对乳腺癌的发生、转移等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模拟肿瘤微环境,可以更好的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与分化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对乳腺癌干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对乳腺癌细胞及MCF-7细胞进行成纤维细胞... 背景:乳腺癌干细胞会对乳腺癌的发生、转移等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模拟肿瘤微环境,可以更好的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与分化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对乳腺癌干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对乳腺癌细胞及MCF-7细胞进行成纤维细胞上清液和无血清培养液PCM-2原代培养,观察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的形成情况,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干细胞标记物和上皮间质标记物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无血清培养液PCM-2培养的原代细胞微球体直径显著大于成纤维细胞上清液。成纤维细胞上清液培养速度显著快于无血清培养液PCM-2。无血清培养液PCM-2培养第3天原代细胞中ALDH1表达率显著高于成纤维细胞上清液。与无血清培养液PCM-2培养比较,成纤维细胞上清液培养原代细胞中的ALDH1表达出现下调现象,而E-cadherin、Vimentin等上皮间质标记物表达则出现上调现象。在成纤维细胞上清液培养MCF-7细胞中的E-cadherin、VimenT in表达上调,而ALDH1、Oct-4等乳腺癌干细胞标记物表达下调。结果表明肿瘤微环境会对乳腺癌干细胞生存状态和分化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成纤维细胞上清液中分泌的一些因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对乳腺癌干细胞样微球体的增殖与分化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乳腺癌 乳腺癌干细胞 肿瘤微环境 微球体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及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景 付焱 +2 位作者 肖光雄 许军 张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1-256,265,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力及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检测肿瘤血管中突变型P53、CD31、VEGF的表达及Her-2扩增;制备乳腺癌单细胞悬液,分选出CD44^+/CD24-/low细胞,以培养体系为EGM-2内... 目的探讨乳腺癌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力及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检测肿瘤血管中突变型P53、CD31、VEGF的表达及Her-2扩增;制备乳腺癌单细胞悬液,分选出CD44^+/CD24-/low细胞,以培养体系为EGM-2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检测其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CD105的表达和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体外进行三维胶培养,观察其脉管样结构。结果乳腺癌组织样本中均可观察到CD31、VEGF、突变型P53的表达,并沿着血管腔或血管球排列;免疫荧光显示乳腺癌组织血管内表达CD31和DAPI信号;在13例所取样本中检测到Her-2阳性扩增4例,未扩增9例。分离成功的乳腺癌干细胞进行免疫磁珠分选,分选前CD44^+细胞比例[(7.5±2.6)%]明显低于分选后[(94.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选前CD24^+细胞比例[(48.2±9.4)%]明显高于分选后[(4.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球细胞中CD105^+细胞比例为(4.5±0.9)%,CD31^+细胞比例为(6.2±1.3)%;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持续培养3代后,CD105^+和CD31^+细胞比例分别为(79.6±9.3)%和(84.1±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培养后的细胞能吞噬DiL-Ac-LDL,内皮细胞组可见有脉管样结构形成,而对照组无脉管样改变的趋势。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具有脉管形成的能力,提示乳腺癌干细胞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干细胞 血管形成 内皮细胞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芯片的乳腺癌干细胞miRNAs检测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孙建国 廖荣霞 +1 位作者 周度金 陈正堂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3期1280-1282,共3页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FACS)细胞分选技术从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分选乳腺癌干细胞,并利用基因芯片进行其miRNAs表达谱分析。方法利用已知的乳腺癌干细胞的表面分子标志(CD44+ESA+CD24-/low),以相应的荧光标记抗体对细胞加以标记,FACS细胞...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FACS)细胞分选技术从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分选乳腺癌干细胞,并利用基因芯片进行其miRNAs表达谱分析。方法利用已知的乳腺癌干细胞的表面分子标志(CD44+ESA+CD24-/low),以相应的荧光标记抗体对细胞加以标记,FACS细胞分选获得乳腺癌干细胞,NOD-SCID移植瘤实验进行干细胞功能鉴定;分别提取细胞总RNA以及小分子RNA,经荧光标记后与miRNAs基因芯片杂交,获得乳腺癌干细胞miRNAs表达谱。结果从MCF-7中分选到约1%的CD44+ESA+CD24-/low细胞,NOD-SCID移植瘤实验表明其具有干细胞特性,基因芯片杂交获得20个乳腺癌干细胞相关miRNAs,其中4个为低表达,16个为高表达。结论乳腺癌干细胞具有自身特征性miRNAs,为进一步从干细胞层面研究乳腺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乳腺癌 MIRNAS 生物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研究及治疗新靶点—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为军 王昆华 +1 位作者 龚昆梅 张勇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乳腺癌干细胞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研究表明,乳腺癌干细胞是一群未分化、具有自我更新及多系分化潜能的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化疗、放疗及缺氧抵抗性,同时具有高致瘤性、高侵袭转移性和在乳...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乳腺癌干细胞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研究表明,乳腺癌干细胞是一群未分化、具有自我更新及多系分化潜能的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化疗、放疗及缺氧抵抗性,同时具有高致瘤性、高侵袭转移性和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乃至转移﹑复发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乳腺癌干细胞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和微环境的调控,为临床靶向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对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研究及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干细胞 治疗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乳腺癌干细胞的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景 付焱 +2 位作者 肖光雄 许军 王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91-1196,共6页
目的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细胞中表达干细胞相关标志的亚群,具有高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文中探讨源于乳腺癌干细胞的内皮细胞是否参与了乳腺癌的血管形成过程,为乳腺癌发病机制提供部分理论基础。方法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免疫组化法... 目的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细胞中表达干细胞相关标志的亚群,具有高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文中探讨源于乳腺癌干细胞的内皮细胞是否参与了乳腺癌的血管形成过程,为乳腺癌发病机制提供部分理论基础。方法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血管中突变型P53、CD31、VEGF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er-2扩增情况;制备乳腺癌单细胞悬液,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选出CD44^+/CD24^(-/low)细胞,以培养体系为EGM-2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流式细胞检测其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CD105的表达和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体外进行三维胶培养,观察其脉管样结构。结果乳腺癌组织样本的石蜡切片中均可观察到CD31、VEGF、突变型P53的表达,并沿着血管腔或血管球排列;免疫荧光显示乳腺癌组织血管内表达CD31和DAPI信号;在分离成功的乳腺癌干细胞进行免疫磁珠分选,分选前、后细胞中CD44^+细胞比例分别为(7.5±2.6)%、(94.3±4.7)%;分选前、后细胞中CD24^+细胞比例分别为(48.2±9.4)%、(4.3±1.6)%,CD24^+细胞比例越低则CD24^(-/low)细胞比例越高;乳腺球细胞中CD105^+细胞比例为(4.5±0.9)%,CD31^+细胞比例为(6.2±1.3)%;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持续培养3代后,CD105^+和CD31^+细胞比例明显提高分别为(79.6±9.3)%和(84.1±10.7)%;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培养后的细胞能吞噬Di L-Ac-LDL,说明该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类的功能;内皮细胞组可见有脉管样结构形成,而脂肪细胞无脉管样改变的趋势。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干细胞 血管形成 内皮细胞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