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烧无锆分相乳浊釉的形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伟东 黄建国 +1 位作者 孙承绪 张樵英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2-285,共4页
选择适合一次快速烧成的R2 O(K2 O ,Na2 O) -RO(CaO ,MgO ,ZnO) -Al2 O3-B2 O3-SiO2 系统 ,通过优化组成设计及物理化学过程的控制 ,实现了釉的自生分相乳浊 .实验结果表明 :快烧所得乳浊釉的分相结构中 ,一相富R2 + ,贫Si4+ ,B3+ 和Al3... 选择适合一次快速烧成的R2 O(K2 O ,Na2 O) -RO(CaO ,MgO ,ZnO) -Al2 O3-B2 O3-SiO2 系统 ,通过优化组成设计及物理化学过程的控制 ,实现了釉的自生分相乳浊 .实验结果表明 :快烧所得乳浊釉的分相结构中 ,一相富R2 + ,贫Si4+ ,B3+ 和Al3+ ;另一相则相反 .当(SiO2 +B2 O3)含量较高时 ,形成孤立液滴状分相结构 .釉面白度在 75以上的釉 ,其分相结构的共同特点为 :孤立相呈均匀分布的球滴状 (平均长短径比值z<1.2 ) ,其体积分数 φp 超过 3 5 % ,球滴的平均等效直径D落在 0 .15~ 1.3 2 μm范围内 ,接近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烧无锆分相乳浊 乳浊 分相釉 快速烧成 乳浊机理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灰乳浊白釉的组成范围、乳浊机理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玉容 郑家范 游恩溥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本文介绍骨灰乳浊白釉的基础釉组成范围;组成、骨灰量、烧成温度对白度的影响。对骨灰乳浊白釉的微观结构、乳浊机理、影响白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骨灰乳浊白釉的乳浊现象是釉玻璃分相所致。
关键词 乳浊 骨灰乳浊 乳浊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生分相乳浊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林营 杨海波 +2 位作者 王芬 朱建锋 罗宏杰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19,共3页
对含磷与硼的自生分相乳浊釉的乳浊机理进行了分别概述,并简要介绍了这两种自生分相乳浊釉的研究进展,对分相乳浊釉良好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乳浊 分相乳浊 自生乳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高白乳浊釉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芬 李强 +1 位作者 罗宏杰 朱建锋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0年第4期1-7,共7页
以Ca3(PO3)2、滑石、石英及硼熔块为基本组成,研制了无乳浊剂R2O-RO-Al2O3-SiO2-P2O5-B2O3体系环境友好型高白乳浊釉。通过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不同B2O3/P2O5质量比和烧成温度对釉面性能及釉的显微结构等的影响,并对磷硼多... 以Ca3(PO3)2、滑石、石英及硼熔块为基本组成,研制了无乳浊剂R2O-RO-Al2O3-SiO2-P2O5-B2O3体系环境友好型高白乳浊釉。通过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不同B2O3/P2O5质量比和烧成温度对釉面性能及釉的显微结构等的影响,并对磷硼多相乳浊釉的乳浊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B2O3/P2O5质量比为1/2~2区域,1200℃烧成温度,可以得到白度较高的乳浊釉;B2O3/P2O5质量比不同时,釉熔体产生多次不混溶相,出现微相功能转换,乳浊度也随之改变;B2O3/P2O5质量比为1时,釉中分相小滴相对较多,尺寸与可见光相近,且分散性高,使釉对光的折射与散射能力强,釉面呈现高乳白效果,白度可达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乳浊 复相乳浊 微相功能转换 乳浊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乳浊釉乳浊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滕元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5,15,共3页
对 Na2 O- K2 O- Ca O- Mg O- Al2 O3- Si O2 - P2 O5系统乳浊釉的乳浊机理进行了研究。借助于 XRD分析和 SEM分析 ,发现该系统乳浊釉为分相乳浊釉 ,主要乳浊相为分相液滴。
关键词 P2O5 分相乳浊 乳浊机理 五氧化二磷 乳浊 XRD分析 陶瓷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硼自生分相乳浊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林营 杨海波 王芬 《陶瓷》 CAS 2007年第2期28-30,共3页
分别概述了含磷与硼的自生分相乳浊釉的乳浊机理,简要介绍了自生分相乳浊釉的研究进展,并对分相乳浊釉良好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乳浊 分相乳浊 自生乳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乳浊釉的研制 被引量:9
7
作者 朱建锋 王玉时 《佛山陶瓷》 2003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通过在基础釉中添加复合乳浊剂,并运用四角配料的方法进行综合调试,制得了性能优良的高白生料乳浊釉;结合测试分析探讨了复合乳浊剂在高白乳浊釉中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复合乳浊 研制 基础釉 高白乳浊 复合乳浊 四角配料法 陶瓷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快烧自生乳浊釉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伟东 黄建国 +1 位作者 孙承绪 张樵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40,共3页
简述了在低温快烧条件下制备自生乳浊釉的研究思路、相关工作基础及实现的关键和难点。自生乳浊釉是通过釉熔体在烧成过程中产生一级或多级分相或析出微晶而实现乳浊效果的,打破了传统扎浊釉外加晶粒乳浊剂的单一乳浊方式,具良好的应用... 简述了在低温快烧条件下制备自生乳浊釉的研究思路、相关工作基础及实现的关键和难点。自生乳浊釉是通过釉熔体在烧成过程中产生一级或多级分相或析出微晶而实现乳浊效果的,打破了传统扎浊釉外加晶粒乳浊剂的单一乳浊方式,具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烧成 分相乳浊 乳浊 施釉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快烧自生微晶乳浊釉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伟东 黄建国 +1 位作者 孙承绪 张樵英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1-26,共6页
采用SEM、EDX、XRD 等手段,研究了KNaO- MgO- Al2O3 - B2O3 - SiO2 系全熔块乳浊釉的形成规律,指出釉层中均匀分布的大量MgSiO3 微晶是釉面乳浊的原因。组成中B2O3 含量愈高,釉熔体的析... 采用SEM、EDX、XRD 等手段,研究了KNaO- MgO- Al2O3 - B2O3 - SiO2 系全熔块乳浊釉的形成规律,指出釉层中均匀分布的大量MgSiO3 微晶是釉面乳浊的原因。组成中B2O3 含量愈高,釉熔体的析晶倾向愈大。少量Al2O3 则可以降低釉熔体高温粘度,抑制析晶,改善釉面白度和光泽度。在釉烧过程中,析晶继续进行,B2 O3 含量的增加使基质釉玻璃的成熟温度降低。设计合理组成及快烧工艺,可得到釉面综合质量良好的微晶乳浊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烧成 微晶乳浊 乳浊 陶瓷 瓷釉 烧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组成对婺州乳浊花釉仿制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何梦可 罗婷 +4 位作者 赖岳飞 邓宇洁 江财水 王建春 方益进 《江苏陶瓷》 CAS 2024年第2期34-37,39,共5页
以古婺州窑乳浊花釉的成分分析为基础,通过调整n(B_(2)O_(3)/P_(2)O_(5))、n(SiO_(2)/CaO)、n(SiO_(2)/Al_(2)O_(3)),探究化学组成对釉面分相呈色与纹路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B_(2)O_(3)/P_(2)O_(5))在0~15.74之间变化时,随着n(B_(2... 以古婺州窑乳浊花釉的成分分析为基础,通过调整n(B_(2)O_(3)/P_(2)O_(5))、n(SiO_(2)/CaO)、n(SiO_(2)/Al_(2)O_(3)),探究化学组成对釉面分相呈色与纹路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B_(2)O_(3)/P_(2)O_(5))在0~15.74之间变化时,随着n(B_(2)O_(3)/P_(2)O_(5))增大,釉面蓝白纹路分明,纹路形状逐渐呈现由絮状向条纹至流纹转变;当n(SiO_(2)/CaO)在5.08~6.84时,釉面条纹颜色随着n(SiO_(2)/CaO)增大呈现蓝白色相间向蓝色和蓝绿色转变的趋势;当n(SiO_(2)/Al_(2)O_(3))在12.40~11.73时,随着n(SiO_(2)/Al_(2)O_(3))降低,釉面呈色由蓝白色向蓝绿色转变趋势,流纹与流纹之间区域由圆斑状变为流淌状。本研究为仿制婺州乳浊釉提供有效科学借鉴,为婺州窑釉系传承发展作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州窑 乳浊花釉 分相釉 结构色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O-K_2O-CaO-Al_2O_3-SiO_2系统熔析乳浊釉的研究
11
作者 滕元成 《西南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3-47,共5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 ,对传统的Na2 O -K2 O -CaO -Al2 O3-SiO2 系统釉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 ,找到了影响该系统乳浊釉乳浊的主次因素 ,获得了性能良好的乳浊釉及其较优乳浊釉配方。借助XRD分析 。
关键词 熔析乳浊 乳浊 乳浊机理 XRD Na2o-K2O-CaO-Al2O3-SiO2 陶瓷工业 制备 氧化钠-氯化钾-氧化钙-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锆生料乳浊釉的研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廖桂华 邱杰 钱跃进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13,16,共3页
通过合理设计釉组成 ,研制出了一种不含锆英石微粉的生料乳浊釉。应用X -ray衍射法及相图理论 ,初步探讨了实验釉的物相组成及乳浊机理 ,同时分析了影响釉面质量的其他因素。
关键词 生料 乳浊 相组成 乳浊机理 建筑建瓷 卫生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生态陶瓷的乳浊釉及其乳浊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晓虹 周城 +1 位作者 吴建锋 邓大侃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6,共3页
针对黄河泥沙质陶瓷酒瓶坯体的装饰展开研究,采用低温一次快烧工艺,研制了一系列熔块及半熔块釉。采用XRD、SEM等技术分析了样品性能及微观结构,讨论了影响釉烧成温度的诸因素,探讨了釉的乳浊机理及坯釉结合机理。结果表明,最佳的半熔... 针对黄河泥沙质陶瓷酒瓶坯体的装饰展开研究,采用低温一次快烧工艺,研制了一系列熔块及半熔块釉。采用XRD、SEM等技术分析了样品性能及微观结构,讨论了影响釉烧成温度的诸因素,探讨了釉的乳浊机理及坯釉结合机理。结果表明,最佳的半熔块釉配方为D-2,烧成温度为1 120℃,釉面硬度为644.4 HV,其主晶相为透辉石,有良好的乳浊效果。釉中生成的透辉石等微晶对光线的漫反射作用使得釉产生乳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泥沙 生态陶瓷酒瓶 乳浊 低温一次烧成 乳浊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次分相乳浊釉及其乳浊机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德平 刘凤梅 +1 位作者 赵万智 吴国裕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研制了一种具有相当遮盖力和白度的新型分相乳浊釉,其主要成分为SiO2、B2O3、Al2O3、CaO、MgO、ZnO、K2O和Na2O.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这种釉是分相乳浊釉.引用玻璃分相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其产生分... 研制了一种具有相当遮盖力和白度的新型分相乳浊釉,其主要成分为SiO2、B2O3、Al2O3、CaO、MgO、ZnO、K2O和Na2O.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这种釉是分相乳浊釉.引用玻璃分相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其产生分相现象的原因和其光学乳浊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浊 乳浊 显微结构 搪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烧成低锆固-液复相乳浊釉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建国 李伟东 孙承绪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186,共5页
本研究选择K2 O -Na2 O -CaO -MgO -ZnO -Al2 O3-B2 O3-SiO2 多元系统 ,不添加或添加少量超细硅酸锆 ,通过优化组成设计及物理化学过程的控制 ,使釉熔体在一次烧成过程中形成分相 -微晶的复相结构 ,实现平滑光亮的釉面外观 .应用SEM ,TE... 本研究选择K2 O -Na2 O -CaO -MgO -ZnO -Al2 O3-B2 O3-SiO2 多元系统 ,不添加或添加少量超细硅酸锆 ,通过优化组成设计及物理化学过程的控制 ,使釉熔体在一次烧成过程中形成分相 -微晶的复相结构 ,实现平滑光亮的釉面外观 .应用SEM ,TEM ,EDS ,XRD等方法 ,对K2 O -Na2 O -CaO -MgO -ZnO -Al2 O3-B2 O3-SiO2 多元系统中所设计组成点的瓷釉物相及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 ,指出釉层中大量的分相液滴是造成乳浊的原因 .研究了添加少量硅酸锆对分相过程的影响规律 ,通过设计合理组成及快烧工艺 ,可得到釉面综合质量良好的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浊 乳浊机理 分相釉 固液复相 陶瓷釉 快速烧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P-Li分相乳浊釉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华荣 周雅琴 +3 位作者 曹春娥 洪琛 卢希龙 陈云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6-90,共5页
在无锆透明釉的基础上添加骨灰与锂辉石,制备出P-Li系列分相乳浊釉,考察了骨灰、锂辉石及氧化锌添加量对釉料性能的影响,采用TG-DTA、XRD、TEM、FE-SEM、EDS以及白度仪等测试手段对试样进行测试表征,分析釉料性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乳浊机... 在无锆透明釉的基础上添加骨灰与锂辉石,制备出P-Li系列分相乳浊釉,考察了骨灰、锂辉石及氧化锌添加量对釉料性能的影响,采用TG-DTA、XRD、TEM、FE-SEM、EDS以及白度仪等测试手段对试样进行测试表征,分析釉料性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乳浊机理。结果表明:所得较好釉料配方为:钾长石36%,石英31%,高岭土6%,方解石10%,烧滑石6%,骨灰4%,氧化锌5%,锂辉石2%;烧成温度为1200℃,样品白度为72.26;釉中均匀地分布着约0.15μm大小的球状液滴,以及少量的磷酸钙、钙钠长石类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浊 P-Li系列 分相 乳浊机理 中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相乳浊釉的制备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乃章 刘明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4,共4页
以长石、石英、粘土、烧滑石、轻质碳酸钙、氧化锌、合成磷酸钙、萤石、硅酸锆等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制备一种在1270℃的温度下烧成的分相乳浊釉。探讨了组成对乳浊釉釉面质量的影响。采用XRD、TEM、显微硬度计以及色度计等测试手段... 以长石、石英、粘土、烧滑石、轻质碳酸钙、氧化锌、合成磷酸钙、萤石、硅酸锆等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制备一种在1270℃的温度下烧成的分相乳浊釉。探讨了组成对乳浊釉釉面质量的影响。采用XRD、TEM、显微硬度计以及色度计等测试手段对试样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当烧成为1270℃时,其釉面白度、光泽度分别为83.6、103。通过对釉层的物相、显微结构分析可知,所制备的乳浊釉中形成了大量的、液滴大小在0.1~0.2μm、分布均匀的分相结构;同时存在硅酸锆晶体。乳浊釉的显微硬度为848.9 kg/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相 乳浊 乳浊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氟乳浊玻璃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晓峰 汤华娟 +1 位作者 王承遇 陶瑛 《玻璃与搪瓷》 CAS 2007年第5期36-42,共7页
氟化物是常用的玻璃乳浊剂,但污染环境。阐述了无氟乳浊玻璃如磷酸盐乳浊玻璃、氧化物乳浊玻璃、分相乳浊玻璃的成分和制备工艺,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乳浊玻璃 无氟乳浊 磷酸盐 氧化物 分相 未熔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无铅乳浊玻璃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彦钊 王一迪 +3 位作者 胡智敏 张杰 卢海军 殷海荣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6-50,56,共6页
采用熔融法,选取Na2O-BaO-ZnO-B2O3-SiO2系低熔点玻璃为基釉,以TiO2为乳浊剂,通过乳浊剂不同的加入方式制备了低温无铅乳浊玻璃釉.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分析,研究了TiO2的不同加法及TiO2同一含量不同釉烧温度下对釉面性能... 采用熔融法,选取Na2O-BaO-ZnO-B2O3-SiO2系低熔点玻璃为基釉,以TiO2为乳浊剂,通过乳浊剂不同的加入方式制备了低温无铅乳浊玻璃釉.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分析,研究了TiO2的不同加法及TiO2同一含量不同釉烧温度下对釉面性能及釉的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对以TiO2作为乳浊剂的乳浊釉的乳浊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乳浊剂不同的加入方式、加入量不同,乳浊相的存在状态、乳浊机理、乳浊效果不同.当采用双加法(即熔加和磨加相结合)后,既有未熔、散布在基体中晶粒的,也有析出晶相并促使所存晶相发育良好相结合从而使釉面形成良好乳浊.在620℃釉烧温度下以熔加2%并磨加5.5%TiO2时,发现釉中晶体数量密集,尺寸与可见光相近,分散性高,使釉对光的折射和散射能力强,釉面乳白效果最好,白度可达到7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熔点玻璃 双加法 乳浊玻璃色釉 乳浊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浊玻璃(二)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承遇 陶瑛 《玻璃与搪瓷》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5-59,45,共6页
乳浊玻璃(二)王承遇陶瑛(大连轻工业学院玻璃及无机新材料研究所116001)2玻璃乳浊的机理玻璃表面喷砂或氢氟酸侵蚀形成凹凸不平的毛面,使光线散射,导致玻璃表面呈半透明乳白的现象,已在玻璃表面装饰讲座中阐述过。此处我... 乳浊玻璃(二)王承遇陶瑛(大连轻工业学院玻璃及无机新材料研究所116001)2玻璃乳浊的机理玻璃表面喷砂或氢氟酸侵蚀形成凹凸不平的毛面,使光线散射,导致玻璃表面呈半透明乳白的现象,已在玻璃表面装饰讲座中阐述过。此处我们研讨的是玻璃体中微粒引起光的散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乳浊玻璃 乳浊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