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D10和CK20的表达 |
黎三艳
陈虹
王行富
张声
陈余鹏
王鹏程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2
|
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1例 |
陈友华
高吴阳
刘刚成
刘东山
熊少兵
杨巧蓉
|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3
|
息肉状/乳头状膀胱炎:误诊为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的41例分析 |
Lane Z
Epstein J I
樊祥山(摘译)
章宜芬(审校)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4
|
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预后影响因素 |
荆文
张珑
王伟
吴涛
|
《循证医学》
|
2022 |
0 |
|
5
|
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D44v6与CK20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
郑建瑞
林茂华
李婷
毛瑛玉
|
《医疗装备》
|
2019 |
1
|
|
6
|
膀胱低恶倾向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与病理 |
董杰昌
夏同礼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5
|
|
7
|
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二例 |
王冬梅
麦筱莉
杨献峰
牡丹
周正杨
朱斌
|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8
|
低度恶性潜能之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 |
程亮
张绍渤
黄受方
|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9
|
浅谈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组织学的分级问题 |
占新民
黄文勇
|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0
|
重新评价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的组织学分级 |
程亮
赵明
|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11
|
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十例临床病理分析 |
张华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2011 |
2
|
|
12
|
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的复发进展因素分析 |
郑万祥
高学林
侯广东
张龙龙
魏迪
黄陆光
田春娟
张更
袁建林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13
|
膀胱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
罗启翅
张薇珊
夏勤
|
《中医学报》
CAS
|
2013 |
0 |
|
14
|
妊娠合并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并文献复习 |
刘艳艳
谭曦
彭雪
|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
2023 |
0 |
|
15
|
儿童膀胱尿路上皮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努尔艾力·排尔哈提
朱新胜
李卫华
王令令
展昭兴
艾力亚尔·艾尼瓦尔
|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
2024 |
0 |
|
16
|
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 |
夏同礼
|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
2002 |
4
|
|
17
|
Ta期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分期的进展:病理分级、瘤标的免疫组化表达、有丝分裂频率及DNA倍体之间的关系 |
李昕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8
|
恶性潜能未定的尿路上皮增生 |
赵明
何向蕾
滕晓东
|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9
|
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伴双侧卵巢良性Brenner瘤一例 |
陆珊
裴斐
廖松林
|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20
|
膀胱癌患者血清游离B7-H3检测及临床意义 |
吴进锋
谢际林
叶烈夫
杨风光
林乐
何延瑜
朱庆国
吴翔
|
《福建医药杂志》
CAS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