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薛绍彭、米芾唱和诗看二者书法美学观
1
作者 李沐阳 《书法》 2025年第1期169-174,共6页
薛绍彭、米芾时常通过“唱和诗”交流书法美学观念,今存有二者唱和诗计十首。薛绍彭、米芾在北宋笔法传承濒临断裂之际,以“古法”为尚,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追晋人绝轨”,同时将源自《周易》中的“生生”哲学思想贯彻始终,对宋代“尚... 薛绍彭、米芾时常通过“唱和诗”交流书法美学观念,今存有二者唱和诗计十首。薛绍彭、米芾在北宋笔法传承濒临断裂之际,以“古法”为尚,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追晋人绝轨”,同时将源自《周易》中的“生生”哲学思想贯彻始终,对宋代“尚意”书风的浪潮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绍彭 米芾 唱和诗 书法美学 生命精神
原文传递
三笔字课程以书法美学为驱动的教学实践探究
2
作者 石建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5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前,对于三笔字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教改研究案例有很多,也有很多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被提出,但师范教育中三笔字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当前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此,从书法美学的角度出发驱动学生学习书法,提升三笔字课程的教学质量与... 目前,对于三笔字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教改研究案例有很多,也有很多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被提出,但师范教育中三笔字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当前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此,从书法美学的角度出发驱动学生学习书法,提升三笔字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日常书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笔字 书法美学 学习动力 书法美育 技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命美学对书法美学建构的启发
3
作者 周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4,共7页
梳理中国生命美学核心观念及架构,以天人合一与内在超越以及审美人格的养成作为书法美学的建构逻辑。在方东美的生命美学形上论启发下,拓深阐释实现天人合一的美感环节。一是从书法发生论中提取美感自觉与发用,阐释天人沟通与内在超越;... 梳理中国生命美学核心观念及架构,以天人合一与内在超越以及审美人格的养成作为书法美学的建构逻辑。在方东美的生命美学形上论启发下,拓深阐释实现天人合一的美感环节。一是从书法发生论中提取美感自觉与发用,阐释天人沟通与内在超越;二是梳理书法审美范畴,汇聚美感类型、标举审美价值,结合艺术实践,圆成审美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书法美学 形上学 美感 审美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韵致独标:何绍基的书法美学
4
作者 何璐 《书法教育》 2024年第11期62-67,共6页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其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楷书取颜字结体,行草书熔篆、隶于一炉,独具面貌,韵致独标。一、何绍基的书法思想源起清代书法家阮元首次提出“南帖北碑”的重要观念,认为自汉末、魏晋之际...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其书法初学颜真卿,后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楷书取颜字结体,行草书熔篆、隶于一炉,独具面貌,韵致独标。一、何绍基的书法思想源起清代书法家阮元首次提出“南帖北碑”的重要观念,认为自汉末、魏晋之际今文字体产生起,书法即分为南北两派,两派各自形成不同的书法体系,各有自己的代表书家,其领袖人物分别是东晋的王羲之与西晋的索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行草书 何绍基 结体 索靖 北碑 颜真卿 南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国维与梁启超书法美学观念比较研究——以“力”“气”为例
5
作者 徐宇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清末民国时期西学东渐潮流势态甚旺,中国社会在异质文化传播过程中剧烈激变,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而受到极大影响。与此同时,中西文化的对抗与交融使得国人文化的主张与立场更加复杂、多变,众多人物叠加构成了晚清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清末民国时期西学东渐潮流势态甚旺,中国社会在异质文化传播过程中剧烈激变,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而受到极大影响。与此同时,中西文化的对抗与交融使得国人文化的主张与立场更加复杂、多变,众多人物叠加构成了晚清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王国维与梁启超同为晚清民国时期的学者,在中西文化对抗与交融的背景中有着相似的学术主张与艺术观念,而在微观视野下的王国维与梁启超书法美学观念则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通过比较王国维与梁启超“力”“气”书法美学观念,不仅可以理清接受西方哲学美学理论的学者阐释中国传统文艺的方法论与立足点,还能探析晚清民国时期“西学东渐”潮流背景下,书法艺术由古典向现代转化的真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梁启超 书法美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阳询书法美学探析
6
作者 方观生 《天工》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欧阳询是隋唐时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书法家,他融合各家之长,终成一家之象,八体皆善。其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刚劲有力、庄重严谨,不仅彰显了个性魅力,也描绘出了历史时代的风貌,被誉为唐代尚法的典范,备受尊崇,对后世影响深远。深入探讨... 欧阳询是隋唐时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书法家,他融合各家之长,终成一家之象,八体皆善。其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刚劲有力、庄重严谨,不仅彰显了个性魅力,也描绘出了历史时代的风貌,被誉为唐代尚法的典范,备受尊崇,对后世影响深远。深入探讨其书法美学思想,以期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询 书法美学 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书法美学研究
7
作者 翟本宽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期4-13,共10页
一、从书法创作、史论研究到书法美学哲学是研究人的命运的,被称为“人生之诗”,所以哲学是“科学+诗”。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类社会审美,探求美的本质的科学。有艺术创作就有审美,而审美离不开人。过去有句老话“绣取鸳鸯从... 一、从书法创作、史论研究到书法美学哲学是研究人的命运的,被称为“人生之诗”,所以哲学是“科学+诗”。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类社会审美,探求美的本质的科学。有艺术创作就有审美,而审美离不开人。过去有句老话“绣取鸳鸯从君看,不把金针渡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艺术创作 社会审美 美的本质 书法创作 人的命运 史论研究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芝书法美学特征及其意义探究
8
作者 杨树岳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3期146-151,共6页
敦煌书法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既指写经和简牍,也包括东汉后期以张芝为代表的河西书法流派。张芝的意义是把书法的审美功能从实用功能中剥离出来,从而使书法的审美功能增加,也使得书法的发展形式更加多元。汉以后,学书者必学张芝已经... 敦煌书法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既指写经和简牍,也包括东汉后期以张芝为代表的河西书法流派。张芝的意义是把书法的审美功能从实用功能中剥离出来,从而使书法的审美功能增加,也使得书法的发展形式更加多元。汉以后,学书者必学张芝已经成为共识,因此,张芝对敦煌书法的繁荣也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增强了甘肃人传承敦煌书法的自信和底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芝 书法美学 敦煌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庭坚对苏轼书法美学思想的批判性继承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厚琼 邓国军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58,共3页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对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从学问气节、创新精神、艺术相通等方面做了全面继承。但黄庭坚毕竟是时代的骄子,因其所受哲学思想、所树人生理想与苏轼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书法艺术有着比苏轼更加深刻的...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对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从学问气节、创新精神、艺术相通等方面做了全面继承。但黄庭坚毕竟是时代的骄子,因其所受哲学思想、所树人生理想与苏轼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书法艺术有着比苏轼更加深刻的识见和更加勤苦的研习,最终开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而无可辩驳地跻身"宋四家"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 书法美学思想
原文传递
苏轼书法美学思想述略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晓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尚“意”的观念上 ,而“意”的实质即“生意” ,即“自然”。苏轼尚自然的书法美学观在创作过程及作品品格上均要求体现“自然”的特征 ,充分体现了艺道合一的传统思想。
关键词 苏轼 书法美学思想 自然 “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年来书法美学理论若干问题集疑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8,共6页
本文对二十年来书法美学理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形式主义理论范式的得失,从西方中心论到东方主义的转向,中西杂糅式阐释书论的主要问题,书论界对儒学的误读和回避,对西学范畴的不恰当挪用,深化传统书论的研究,对书法在审美教育... 本文对二十年来书法美学理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形式主义理论范式的得失,从西方中心论到东方主义的转向,中西杂糅式阐释书论的主要问题,书论界对儒学的误读和回避,对西学范畴的不恰当挪用,深化传统书论的研究,对书法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进行准确定位七个方面。希望能引发书法美学同仁的思考,推进今后的书法美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理论范式 形式主义 西方中心论 东方主义 儒学 美学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书法美学视野中的书“韵”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世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1-95,共5页
"韵"是中国书法美学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其运行轨迹,大致是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宋,深化于元明清。书"韵"生成,源发自书法主体有雅量、气度、神采、高格;对于书法客体来说,即书作要能有"余意"、"态度... "韵"是中国书法美学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其运行轨迹,大致是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宋,深化于元明清。书"韵"生成,源发自书法主体有雅量、气度、神采、高格;对于书法客体来说,即书作要能有"余意"、"态度"、"书外意"、"幽趣";创作方法上,"和"是要领,多用"卧笔"、"圆笔"、"提笔"、"飘笔",须"藏锋"、"虚和取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书“韵” 渊源流变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生命”与“心灵自我”——宗白华与邓以蛰书法美学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善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在中国当代美学界有"南宗北邓"之称的美学家宗白华与邓以蛰对书法艺术意境都有精深而独到的理解,前者认为书法艺术意境追求的是一种以情景交融的形象来表征"情感生命"的本体境界,而后者认为书法艺术意境追求的是一... 在中国当代美学界有"南宗北邓"之称的美学家宗白华与邓以蛰对书法艺术意境都有精深而独到的理解,前者认为书法艺术意境追求的是一种以情景交融的形象来表征"情感生命"的本体境界,而后者认为书法艺术意境追求的是一种以心手相应的自由来表现"心灵自我"的本体境界。他们这种融通中存乎差异的意境理解在书法艺术的笔画、结体和章法形式中得以鲜明呈现,并从书法美学层面证明了"南宗北邓"之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名符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宗北邓 书法美学 情感生命 心灵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稳定结构”与中国书法美学现代转型的境遇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毅霖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6-173,共8页
传统书法艺术具有一个超级稳定的审美结构,它贯串整个审美的学习、生产和消费过程,甚至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时代变迁对系统产生的审美冲击。上个世纪以来,书法美学现代性探索的进程呈现无比艰难的情境,无论现代性、后... 传统书法艺术具有一个超级稳定的审美结构,它贯串整个审美的学习、生产和消费过程,甚至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时代变迁对系统产生的审美冲击。上个世纪以来,书法美学现代性探索的进程呈现无比艰难的情境,无论现代性、后现代性在当代的境遇均表现得如此的差强人意,书法美学现代性进程遭遇的挫折正是受到传统书法美学"超稳定结构"抵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稳定系统 书法美学 现代转型 逸格 反拨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碑帖之争"下中国近代书法美学的演进——以包世臣、刘熙载、康有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艳秋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3-55,共3页
晚清以降,中国思想文化渐入历史转型时期,审美传统与新生观念碰撞、交融给书法艺术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论著前续中国古典美学的基因,探求新的审美标准,"碑帖之争"成为重要的问题。从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到刘... 晚清以降,中国思想文化渐入历史转型时期,审美传统与新生观念碰撞、交融给书法艺术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一时期的书法艺术论著前续中国古典美学的基因,探求新的审美标准,"碑帖之争"成为重要的问题。从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到刘熙载的《艺概》,及至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正是体现这一过程的三部重要作品。分析这一演进发展流程,对厘清近代书法美学历程、丰富书法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书法美学 尊碑 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美学家书法美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宗超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118,共27页
在近百年的中国美学研究中,部分美学家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进行了现代美学研究,并以此作为理解中国艺术精神的关键,以及确立美学“中国身份”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开启了现代书法美学研究的先河。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美学家们的书法美... 在近百年的中国美学研究中,部分美学家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进行了现代美学研究,并以此作为理解中国艺术精神的关键,以及确立美学“中国身份”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开启了现代书法美学研究的先河。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美学家们的书法美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即:对中国书法独特地位和价值的定位,对书法艺术美学性质的揭示,不同的书法审美观,以及对书法审美起源和发展问题的探讨;最后,本文认为现代美学家的书法美学研究是在双重因素指导下展开的,只有对此取长补短,才有助于今天的书法美学研究获得真正的新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美学 书法审美 书法艺术 现代书法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书法 独特地位 中国美学研究 美学 现代美学
原文传递
书法美学史重构:书法审美的心理形态主线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毅霖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5-201,共7页
关于书写快感的研究,无法从根本上揭示艺术形式的高低,亦无法为书法艺术审美评价体系提供直接的帮助,然而,理论的分析使我们得以清楚:每一次书写快感得以巨大呈现的时代,无疑,都是书法美学走向高峰的时代,它所引发的是一种创作的冲动,... 关于书写快感的研究,无法从根本上揭示艺术形式的高低,亦无法为书法艺术审美评价体系提供直接的帮助,然而,理论的分析使我们得以清楚:每一次书写快感得以巨大呈现的时代,无疑,都是书法美学走向高峰的时代,它所引发的是一种创作的冲动,这是对某种状态和感觉的依赖和渴望,也是书法这门艺术的诱惑力所在。无疑,这种本能的、下意识的、来自于荒远巫文化时代的书写快感一直作用于书写者,大胆一点说,它甚至可能是影响整个中华文化甚至是东方文明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感 书法美学 审美的心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甫的书法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祥林 《杜甫研究学刊》 1999年第3期14-23,共10页
关键词 《李潮八分小篆歌》 书法美学思想 杜甫 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 书法审美 《苕溪渔隐丛话》 书法创作 《历代名画记》 《杜诗详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书法美学在设计中的利用与开发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猛 《美术大观》 2012年第10期118-119,共2页
中国汉字的特殊性,使得中国书法与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汉字是属于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所以汉字本身可以说是一种设计符号,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 中国汉字的特殊性,使得中国书法与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汉字是属于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所以汉字本身可以说是一种设计符号,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书法美学 开发 利用 中国汉字 象形文字 图画文字 抽象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苏轼“无为”的书法美学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巍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25-27,共3页
苏轼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全才,可谓千古一人。于书法实践,其位列"宋四家"之首,其《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就书法理论而言,其取自老庄而又兼有己意的"无为"书学思想对后世也影响颇深。
关键词 苏轼 无为 书法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