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化描述与理性论述:《文心雕龙》书写语言的两种模式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建民 唐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文心雕龙》作为具有文论和文学双重性质的著作,其文论与文学双重成就的取得与书写语言密切相关。本书书写语言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诗性描述式形象化语言,二是理性论述式理论化语言。描述性形象化语言主要体现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大... 《文心雕龙》作为具有文论和文学双重性质的著作,其文论与文学双重成就的取得与书写语言密切相关。本书书写语言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诗性描述式形象化语言,二是理性论述式理论化语言。描述性形象化语言主要体现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大量的比喻及典故运用等;论述性理论化语言主要是对理论观点、概念范畴进行阐述诠释,具有明晰性、逻辑性及简约性等特点。由于两种书写语言各有利弊,刘勰采用交互并用之法,取长补短,不但使"体大虑周"的文论思想得到明晰透彻地阐释,而且赋予了本书丰富深厚的文学韵味,从而使《文心雕龙》成为中国古代文论史乃至世界文论史上最具文学性和审美色彩的文学理论宏伟巨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书写语言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重新规划“普遍性”?——柄谷行人《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与“独特普遍性”的构想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51,共15页
柄谷行人的《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通过重读索绪尔以及德里达、时枝城记对索绪尔的阅读来展开论述,一方面是对"表层阅读"的方法论自觉,另一方面则是如何用这种方法来重读经典。由此,对柄谷行人这篇文章的解读同样具有双重性:... 柄谷行人的《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通过重读索绪尔以及德里达、时枝城记对索绪尔的阅读来展开论述,一方面是对"表层阅读"的方法论自觉,另一方面则是如何用这种方法来重读经典。由此,对柄谷行人这篇文章的解读同样具有双重性:不仅阅读柄谷的论述,而且更要重读他如何阅读索绪尔以及德里达、时枝城记对索绪尔的阅读,加上德里达对柄谷的文章的直接回应,使得人们能更切近地观察到对阅读者的再阅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正是通过一系列重读,柄谷行人将东西方重要的语言理论纳入到批判视野中。这种批判不仅是语言的批判,更是现代性的批判,特别是立足于东亚——具体表现为西方、日本和中国之间复杂的语言关系——特殊历史经验对于现代性的批判。但这种批判不是一种"特殊性"对"普遍性"的批判,柄谷行人力图将自己思考的"日本问题"加以"普遍化",《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一文对现代性批判包含了透过"独特性"重新创造"普遍性"的可贵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柄谷行人 索绪尔 语音中心主义 书写语言 民族主义 独特性 普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期儿童、少年汉字镜像书写与书写语言发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炳钊 安立忠 王文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学龄期儿童、少年汉字镜像书写与书写语言发展的初步探讨王炳钊,安立忠,王文生镜像书写是一复杂的神经心理表现,产生机制仍不很明确。以往只有少数个案报道[1~3],且大部分为病理状态下发生,而有关正常人群镜像书写的研究尚少... 学龄期儿童、少年汉字镜像书写与书写语言发展的初步探讨王炳钊,安立忠,王文生镜像书写是一复杂的神经心理表现,产生机制仍不很明确。以往只有少数个案报道[1~3],且大部分为病理状态下发生,而有关正常人群镜像书写的研究尚少。我们对1986名正常儿童及少年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书写 书写语言 儿童 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规”之外的艺术突围——中国当代民族作家现代主义书写的语言范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涂鸿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4-169,共6页
中国当代民族作家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在语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试验,他们反对把语言当作简单的认知工具,对他们而言,语言首先是一种实体性的存在和权力,词语首先必须以神话的方式被设想为一种实体性的存在和力量,而后才能被理解为一种理想... 中国当代民族作家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在语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试验,他们反对把语言当作简单的认知工具,对他们而言,语言首先是一种实体性的存在和权力,词语首先必须以神话的方式被设想为一种实体性的存在和力量,而后才能被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工具,一种心智的求知原则,一种精神实在的建构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这样语言就获得了一种本体论的意义,语言成了使存在向人们呈现的方式。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对语言进行多方面的实验与突破,不仅促进了中国汉语言的发展与完善,使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汉语言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而且更新了中国民族文学写作的思维方式,塑造了一种创造、创新的语言传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作家 现代主义 语言书写 传达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语言与无意识——浅论德里达的心灵书写语言观与无意识理论同诗语言的关系
5
作者 章燕 《诗探索》 2000年第1期249-261,共13页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认识论强调有形、实在、理性、逻辑、意识等优于无形、非实在、非理性、无意识的认识论和思维方法。传统的语言观也不容置疑地将语言与人的意识、理性、逻辑性联系起来。这一方面表现为语言一直被认为是人用来表达思想...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认识论强调有形、实在、理性、逻辑、意识等优于无形、非实在、非理性、无意识的认识论和思维方法。传统的语言观也不容置疑地将语言与人的意识、理性、逻辑性联系起来。这一方面表现为语言一直被认为是人用来表达思想、意识、情感的工具,是服务于人的思想的;另一方面,也表现为语言本身被认为必须符合逻辑,必定受理性和逻辑性的支配。西方的语言有其十分严谨的语法规则和逻辑结构,体现出严密、有序和理性化的特征。应该说,语言与上意识逻辑思维之间的关系必须予以肯定。但是,语言是否仅仅服从于理性和上意识逻辑思维的权威统治呢?它与人的关系是否仅仅是人使用语言或利用语言的关系呢?在诗歌创作中,有时候,诗人苦思冥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无意识 德里达 心灵书写语言 无意识理论 语言
原文传递
论隋建国雕塑作品的语言书写 被引量:1
6
作者 甘秋莉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7-80,共4页
在隋建国的雕塑作品中,材料语言本身即是存在的居所,人的生存状态凭借语言得以直观。他试图突破雕塑空间境遇的局限,以不断生成的姿态将时间维度纳入雕塑之中,使得雕塑具有一种哲学生成意味。当艺术的哲学意味下落到现实层次时,有限的... 在隋建国的雕塑作品中,材料语言本身即是存在的居所,人的生存状态凭借语言得以直观。他试图突破雕塑空间境遇的局限,以不断生成的姿态将时间维度纳入雕塑之中,使得雕塑具有一种哲学生成意味。当艺术的哲学意味下落到现实层次时,有限的个体生命注定无法逃脱时间的无限延续性,隋建国通过“放大”作品中艺术家的个人痕迹,试图在有限中见出无限。隋建国的雕塑作品意图消解“语言工具论”,为艺术语言自身发展提供了更多阐释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建国 雕塑作品 语言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大羽油画语言的中西方艺术思想的融合与创新
7
作者 刘冰 胡玉森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12期112-114,共3页
吴大羽油画语言包含儒家、道家、禅宗美学思想,与西方表现论、形式论相结合,吴大羽在油画创作中实现了中西方艺术思想的融合,从早期的具象写实到中期的东方意蕴显现,再到晚期的抽象表现,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具有“书写性”特征的油画语... 吴大羽油画语言包含儒家、道家、禅宗美学思想,与西方表现论、形式论相结合,吴大羽在油画创作中实现了中西方艺术思想的融合,从早期的具象写实到中期的东方意蕴显现,再到晚期的抽象表现,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具有“书写性”特征的油画语言,丰富了中国油画创作的表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大羽 书写性”油画语言 中西方艺术融合 创新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文学中的语言多样性与文化交流探讨
8
作者 赵红卫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7期212-214,共3页
本文探讨了英美文学中的语言多样性与文化交流。介绍了语言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英美文学中的重要性。讨论了语言多样性在文学中的演变,主要语言变体和方言的运用,以及作家如何利用多样性丰富文学表达。探讨了语言多样性... 本文探讨了英美文学中的语言多样性与文化交流。介绍了语言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英美文学中的重要性。讨论了语言多样性在文学中的演变,主要语言变体和方言的运用,以及作家如何利用多样性丰富文学表达。探讨了语言多样性与文学表达之间的关系,包括多语言书写和翻译文学作品的角色。研究了文化交流的定义和范围,特别强调了英美文学中的文化交流,包括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交流和文化差异与相似性的反映。通过对《移民的乐园》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两个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展示了语言多样性与文化交流在文学中的具体情况。这些作品通过角色、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元素的精妙安排,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多样性 文化交流 英美文学 语言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俗之辩:晚清媒介转型与文人书写体式选择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褚金勇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5,共9页
晚清之际,从书籍到报刊的媒介转型开启了文人书写语言的雅俗转型,并对后世的文人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漫长的典籍媒介时代,中国文人在书写实践中形成了“趋雅避俗”的价值观念,且一直规范指导着文人群体的日常书写行为,然而报章媒介... 晚清之际,从书籍到报刊的媒介转型开启了文人书写语言的雅俗转型,并对后世的文人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漫长的典籍媒介时代,中国文人在书写实践中形成了“趋雅避俗”的价值观念,且一直规范指导着文人群体的日常书写行为,然而报章媒介的崛起催生了“去文返质”的通俗白话书写。为了改变典雅书写的惯习,坚持通俗化书写的文人群体以“信息传递观”为文人的典雅化书写祛魅,同时将通俗化白话语言与民众启蒙、开启文明等理念相勾连,为通俗化书写正名,推动了书写观念的转型和价值信仰的革命。本文采用文化心理学方法,剖析晚清文人在媒介转型和雅俗之辩中的书写选择、身心阵痛,并尝试对人类历史中媒介、语言与文人之关系作出诠释性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之辩 媒介选择 书写语言 心灵遭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笔汉字书写特征的理解、描述、计算实现和应用介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艺 姜杰 邓红静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9,共8页
既有字符描述语言CDL仅实现了对汉字字形的描述,在汉字书写与书写文化的表现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文章提出一种从汉字书写开始的汉字描述技术,即汉字书写描述语言WDL的思想,使得汉字书写过程中诸多特征的记录与表征成为可能,并且极大丰... 既有字符描述语言CDL仅实现了对汉字字形的描述,在汉字书写与书写文化的表现力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文章提出一种从汉字书写开始的汉字描述技术,即汉字书写描述语言WDL的思想,使得汉字书写过程中诸多特征的记录与表征成为可能,并且极大丰富了汉字描述的功能及文化表现力。文章介绍了以WDL为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和工整性两个层面的特征分类方案,为进一步说明其价值,还就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基于模版匹配的汉字书写质量评价、传统书法书写复现及其他可能拓展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书写 汉字书写描述语言 CDL W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顺喜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31期169-169,共1页
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可分为四种,即声音语言、表情语言、形体语言、书写语言。每种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地位。四种语言的合理协调运用,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 声音语言 表情语言 形体语言 书写语言 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燕行录》语言书写看清代中华民族的域外形象
12
作者 姚晓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6,共7页
清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成长壮大的重要时期,建立政权的满洲贵族联合汉蒙精英共同打造了民族多元一体的新格局,也标志着满汉蒙一体的清帝国正式成为东亚汉文化圈的中心。以小中华身份而自居的朝鲜燕行使带着胡虏治华的疑问,一面在满汉蒙... 清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成长壮大的重要时期,建立政权的满洲贵族联合汉蒙精英共同打造了民族多元一体的新格局,也标志着满汉蒙一体的清帝国正式成为东亚汉文化圈的中心。以小中华身份而自居的朝鲜燕行使带着胡虏治华的疑问,一面在满汉蒙等多种语言交错使用的国度里追寻中华记忆,一面亲历着语言接触下清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成长壮大的历史进程,《燕行录》有关语言接触的记载清晰勾勒了清代多元民族交流融合的域外足迹,为语言层面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源流提供了广阔的域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书写 《燕行录》 民族共同体 域外
原文传递
解构与历史——德里达思想对历史学的可能效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新 《东南学术》 2001年第4期85-102,共18页
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以其书写语言学试图解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这对西方历史哲学而言,也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德里达虽没有系统阐述其历史哲学思想,但书写语言学已经对西方传统历史认识论中的诸多要素进行了解构,如语言、事实、时间... 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以其书写语言学试图解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这对西方历史哲学而言,也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德里达虽没有系统阐述其历史哲学思想,但书写语言学已经对西方传统历史认识论中的诸多要素进行了解构,如语言、事实、时间、文本、世界、历史等等。本文尝试从上述六个方面,探讨德里达思想对传统历史学的认识论、文本叙述和世界观等层面可能进行的解构,并从接受德里达思想的角度,理解传统历史学在西方后现代思潮中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主义 文本 历史学 历史认识论 历史事实 时间 书写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绪尔“符号学”设想的缘起和意图 被引量:31
14
作者 屠友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5期34-42,共9页
符号学研究符号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活力,索绪尔把握了各个符号系统的共同点──社会性,从而把握住了语言符号的本质。语言符号的本质在言说的整体语言中最充分地表现出来,由此确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说的整体语言。反过来,我们若... 符号学研究符号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活力,索绪尔把握了各个符号系统的共同点──社会性,从而把握住了语言符号的本质。语言符号的本质在言说的整体语言中最充分地表现出来,由此确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说的整体语言。反过来,我们若要研究符号学,也必须从符号的主要系统──言说的整体语言着手,才可明晓符号学的基本问题。可见,索绪尔重视符号学,意在进行语言学研究对象的界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首要真理,只有在符号创制出来以与概念相对应的一刹那,才是首要真理。一旦成为社会事实,任意性就无足轻重了,因为它与符号学系统攸关的社会事实不相干,而社会事实的核心就是对社会产物的被动接受。索绪尔一方面奉任意性为第一原则,另一方面,又以为它并不真正存在,只是一个想像而已,因为语言永远是一种既存、已在的状态,我们面对或身处的是社会事实。因此,符号对其所表示的概念而言,是任意的;对使用符号的语言社会而言,却是强制的。两者都是由集体决定的,这充分说明语言符号的本质是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言说的整体语言 文字(书写的整体语言) 社会性 任意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少数民族汉语文学的间接诠释
15
作者 苏珊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539-542,共4页
作为文化差异性存在的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使用汉语或母语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夹杂母语思维的汉语,或者完全用母语创作,或者运用母语汉语混杂的混语。分析了台湾少数民族汉语文学两种主要创作方式的文学特征,认为作者用母语文化的思维... 作为文化差异性存在的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使用汉语或母语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夹杂母语思维的汉语,或者完全用母语创作,或者运用母语汉语混杂的混语。分析了台湾少数民族汉语文学两种主要创作方式的文学特征,认为作者用母语文化的思维,转换为汉语的表达方式,这种差异性形成了跨语际的书写实践,指涉不同语境、文化之间意义的获取与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少数民族 书写语言 间接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身体向词语回归——20世纪80年代以降女性诗歌言说策略的转换
16
作者 董秀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9-202,共4页
女性诗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身体写作后在90年代转向了语言写作,从身体到语言言说策略的转换使女性诗歌写作从性别意识的觉醒飞升到语言意识的觉醒,并迅速从面向性别的写作走向面向词语与诗歌自身的写作。自此,女诗人以独立的女性话... 女性诗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身体写作后在90年代转向了语言写作,从身体到语言言说策略的转换使女性诗歌写作从性别意识的觉醒飞升到语言意识的觉醒,并迅速从面向性别的写作走向面向词语与诗歌自身的写作。自此,女诗人以独立的女性话语与充分女性化的写作策略,呈现了女性世界的完全自立和性别表达,并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呈现了女性诗歌写作的宁静丰收,女性诗歌从此走上包含性别但又超越性别的更为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身体书写 语言书写 言说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的性质和文字学的对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鸿鸣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2年第2期51-57,共7页
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学以文字体系为研究对象,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但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文字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符号系统,它在全部符号事实中占据着什么地位,文字学应该以什么状态的文字体系为研究重点,这才是问题的症结。
关键词 文字体系 文字系统 汉字学 符号系统 组合关系 描写语言 书写语言 视觉符号 社会交际功能 布龙菲尔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柏拉图——关于言语和文字的重新思考
18
作者 陆扬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30-36,共7页
一、从《斐德若篇》谈起柏拉图《斐德若篇》中有一段插曲,作者假借一段出源可疑的埃及神话,说明文字是种险象环生的发明,直接威胁到真理的存在。时苏格拉底道,他听说埃及有个名叫图提的古神,发明了包括数字、天文等等在内的许多东西,当... 一、从《斐德若篇》谈起柏拉图《斐德若篇》中有一段插曲,作者假借一段出源可疑的埃及神话,说明文字是种险象环生的发明,直接威胁到真理的存在。时苏格拉底道,他听说埃及有个名叫图提的古神,发明了包括数字、天文等等在内的许多东西,当然最重要的是发明了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若 逻各斯 埃及人 神话故事 理式 书写语言 当代马克思主义 经验世界 说话人 讽刺意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座城市两种书写——从文化生态视角看池莉、方方的文学语言生态
19
作者 陈丝雨 《人文论谭》 2014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池莉和方方作为新写实小说流派的代表作家,都热衷于展现武汉市民的普通生活。她们书写同一座城市,字里行间却散发出两种不一样的风情,这与两位作家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不同的生活态度密切相关。本文将从方方、池莉小说中的武汉方言使用... 池莉和方方作为新写实小说流派的代表作家,都热衷于展现武汉市民的普通生活。她们书写同一座城市,字里行间却散发出两种不一样的风情,这与两位作家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不同的生活态度密切相关。本文将从方方、池莉小说中的武汉方言使用状况这一角度切入,对比二者创作风格及语言运用技巧的不同,并进一步探讨其语言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城市书写语言生态
原文传递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三项训练
20
作者 揭丽 《广西教育》 2010年第28期53-53,共1页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学生不担心没书读了,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可是,农村有些学生学习不主动,其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基础未打好,越来越不会学习。这些学生很诚实,老师叫他读书,他说:“我不会读。”老师叫他写字...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学生不担心没书读了,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可是,农村有些学生学习不主动,其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基础未打好,越来越不会学习。这些学生很诚实,老师叫他读书,他说:“我不会读。”老师叫他写字,有的不会按笔顺写。面对学生这种状况,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两年来,我加强了如下三项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项训练 朗读 书写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