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诗化描述与理性论述:《文心雕龙》书写语言的两种模式 |
吴建民
唐萌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2
|
如何重新规划“普遍性”?——柄谷行人《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与“独特普遍性”的构想 |
罗岗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3
|
学龄期儿童、少年汉字镜像书写与书写语言发展的初步探讨 |
王炳钊
安立忠
王文生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
1994 |
2
|
|
4
|
“法规”之外的艺术突围——中国当代民族作家现代主义书写的语言范式 |
涂鸿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5
|
诗语言与无意识——浅论德里达的心灵书写语言观与无意识理论同诗语言的关系 |
章燕
|
《诗探索》
|
2000 |
0 |
|
6
|
论隋建国雕塑作品的语言书写 |
甘秋莉
|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2021 |
1
|
|
7
|
吴大羽油画语言的中西方艺术思想的融合与创新 |
刘冰
胡玉森
|
《收藏与投资》
|
2024 |
0 |
|
8
|
英美文学中的语言多样性与文化交流探讨 |
赵红卫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4 |
0 |
|
9
|
雅俗之辩:晚清媒介转型与文人书写体式选择研究 |
褚金勇
|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0
|
硬笔汉字书写特征的理解、描述、计算实现和应用介绍 |
李艺
姜杰
邓红静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1
|
四种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
马顺喜
|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9 |
1
|
|
12
|
从《燕行录》语言书写看清代中华民族的域外形象 |
姚晓娟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解构与历史——德里达思想对历史学的可能效应 |
陈新
|
《东南学术》
|
2001 |
8
|
|
14
|
索绪尔“符号学”设想的缘起和意图 |
屠友祥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5 |
31
|
|
15
|
台湾少数民族汉语文学的间接诠释 |
苏珊
|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
2018 |
0 |
|
16
|
由身体向词语回归——20世纪80年代以降女性诗歌言说策略的转换 |
董秀丽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7
|
文字的性质和文字学的对象 |
鸿鸣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2 |
1
|
|
18
|
解构柏拉图——关于言语和文字的重新思考 |
陆扬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0 |
|
19
|
一座城市两种书写——从文化生态视角看池莉、方方的文学语言生态 |
陈丝雨
|
《人文论谭》
|
2014 |
0 |
|
20
|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三项训练 |
揭丽
|
《广西教育》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