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生融合下基于农民视角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1
作者 谌旭阳 曹扬 《安徽建筑》 2024年第7期3-5,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对乡村景观建设的生产发展规划、人居环境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探索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对乡村景观建设的生产发展规划、人居环境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探索农民主体“三生融合”理念新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新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服务于新时期的乡村景观建设。评价体系构建了生态景观建设、生活景观建设和生产景观建设3大层面,公共服务、村庄建设等10项评价因素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度、教育便利度等22项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为乡村景观建设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融合 乡村景观评价 乡村景观建设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可视化在乡村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晓彤 宇振荣 +2 位作者 王晓军 张晶 任斌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99-1705,共7页
通过场景可视化技术,处理生成在同一背景下不同景观空间特征梯度和不同农业生产模式景观的图片,并通过参与式评估技术,获取北京郊区209位受访者的偏好意愿,以此评价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乡村景观发展趋势的偏好。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参与... 通过场景可视化技术,处理生成在同一背景下不同景观空间特征梯度和不同农业生产模式景观的图片,并通过参与式评估技术,获取北京郊区209位受访者的偏好意愿,以此评价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乡村景观发展趋势的偏好。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参与者对多样性较强的景观并不感兴趣;多数参与者偏好破碎度较弱的景观;对于景观聚集度的认知差异则在各个利益群体中都不甚明显;参与者通过场景图片更加偏好菜园景观,而通过语言则更倾向于选择果园景观。研究表明,场景可视化技术是一种将不同利益相关者主观判断融入景观评价中的有效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可视化 乡村景观评价 参与式评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颖 王志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25期72-78,共7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进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乡村景观评价的研究方法愈发多元,为根据研究目的找到适宜有效的评价方法,为乡村景观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文章梳理了近年来有关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的研究,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进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乡村景观评价的研究方法愈发多元,为根据研究目的找到适宜有效的评价方法,为乡村景观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文章梳理了近年来有关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的研究,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景观美学质量评价、乡村景观生态评价、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乡村景观综合评价4个方面。对乡村景观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梳理,分析了现有评价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总结了新发展的技术方法的应用特点,并提出乡村景观评价的新特征,包括多学科交叉、评价方法相互融合,量化综合评价,景观信息数据化与景观模拟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评价 评价方法 评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初探 被引量:15
4
作者 于佳 王雷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5-46,共2页
本文从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管理环境和美感效果4个方面,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化程度,历史文化遗存,地形地貌多样化等共23个评价指标,构建了乡村景观评价体系,为乡村景观建设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评价 层次分析法 美丽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江南文化的乡村景观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羽清 徐媛媛 周武忠 《世界农业》 CSSCI 2021年第6期92-99,共8页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景观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对乡村景观进行先评价、后建设的策略是提升乡村景观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法路径。本文从体现江南文化的角度研究乡村文化景观,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以江苏省苏...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景观是开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对乡村景观进行先评价、后建设的策略是提升乡村景观合理性和可行性的方法路径。本文从体现江南文化的角度研究乡村文化景观,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为例,通过构建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为指标的江南乡村景观体系,对江南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要素进行分析评价,得到了“江南乡村景观历史遗迹与传统民居的保护、创新是承载江南文化的核心要素,民间信仰是体现江南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载体,乡村展馆对江南文化的传播力度有待提升”的结果,并针对在乡村景观中如何展示江南地域文化的三个方面内容,提出了加大对民居和遗迹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民间信仰融入乡村公共艺术设计和优化乡村展馆的功能建议,为江南其他地区乃至全国如何用乡村景观展示与凸显地方特色文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用方法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评价 江南文化 乡村振兴 苏州市吴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居民和专家双视角的杭州市百丈镇乡村景观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谈石柱 郑叶静 +2 位作者 柯永腾 钱家豪 严少君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2042-2045,共4页
本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为例,从居民和专家双视角对乡村景观进行调查,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重要性-绩效性分析法(IPA)对专家、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专家评价的各指标权重和居民视角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平均值。结果表明,居民和... 本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为例,从居民和专家双视角对乡村景观进行调查,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重要性-绩效性分析法(IPA)对专家、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专家评价的各指标权重和居民视角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平均值。结果表明,居民和专家对乡村景观的感知存在差异,居民注重社会效应,专家更加注重美学效果和生态质量,当前规划设计体系要平衡专家专业知识考量和居民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评价 居民 专家 百丈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鲁苗 《设计艺术研究》 2018年第6期106-115,共10页
乡村景观评价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美学、生态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及新技术等多学科的应用,乡村景观评价方法呈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梳理影响乡村景观评价的几种主要方法(叠加技术法、专家评分法、审美态度测量法、AVC综合评价法... 乡村景观评价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美学、生态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及新技术等多学科的应用,乡村景观评价方法呈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梳理影响乡村景观评价的几种主要方法(叠加技术法、专家评分法、审美态度测量法、AVC综合评价法)的发展和不足,并归纳新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眼动议实验)在当代乡村景观评价中的应用范畴,旨在为乡村景观评价方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评价 评价方法 评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研究--以石家庄市平山县石榴沟村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凤云 纪秉尘 +1 位作者 侯少峰 宋晨旭 《小城镇建设》 2020年第3期109-114,共6页
针对现阶段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的缺失,本文在精准扶贫视角下,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石榴沟村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在如何兼顾扶贫开发的同时,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和保护乡村景观的评价模型。通过对平山县石榴沟村、神堂关... 针对现阶段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的缺失,本文在精准扶贫视角下,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石榴沟村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在如何兼顾扶贫开发的同时,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和保护乡村景观的评价模型。通过对平山县石榴沟村、神堂关村、西下庄村、营里村、桑林口村等村落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从文化景观、产业景观和生态景观3方面选取了民居乡土特色、园圃和水体环境质量等15项指标进行研究。研究得出石榴沟村文化景观权重(0.462)>生态景观权重(0.285)>产业景观权重(0.253),从而提出贫困乡村的景观规划应把文化景观放在首要地位的结论,以期为广大乡村建设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景观评价 层次分析法 石榴沟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评价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9
作者 吴少文 申世广 《改革与开放》 2022年第10期31-38,共8页
乡村景观评价是科学把握乡村景观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得出2000年到2020年间乡村景观评价研究的知识图谱,探究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机构发文量、... 乡村景观评价是科学把握乡村景观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得出2000年到2020年间乡村景观评价研究的知识图谱,探究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机构发文量、不同机构间合作情况以及研究者情况,并对今后乡村景观评价理论、评价方法与评价领域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乡村景观评价的内容、更好推动乡村景观更新与营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景观评价 提升策略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乡村景观评价系统实现路径初探
10
作者 叶明秀 朱柯锋 +3 位作者 景若修 唐奎奎 崔子健 范钦栋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9期141-145,共5页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的长期二元化管理体系,乡村信息化发展严重滞后。乡村景观评价中存在数据分散、数据老化等问题,导致乡村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的进程严重滞后。在现状调研基础上,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乡村景观评价数据管理平台,将乡村各...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的长期二元化管理体系,乡村信息化发展严重滞后。乡村景观评价中存在数据分散、数据老化等问题,导致乡村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的进程严重滞后。在现状调研基础上,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乡村景观评价数据管理平台,将乡村各部门的景观数据、生态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并统一共享。同时赋予平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准入的乡村建设企业、公众代表等相关管理权限,实现数据的共享共建和实时更新。本研究有助于打破乡村景观改造中资金提供方、技术提供方、环保主管部门和村庄民众的信息沟通壁垒,化解乡村景观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推动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乡村景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乡村景观评价 乡村景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视角下的乡村三生空间景观评价及优化研究——以豫中地区为例
11
作者 刘江红 高源 +2 位作者 冯艳 杨若楠 孔德政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78-183,共6页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域全要素的规划,区域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研究有助于整合分散破碎的空间,深化理解不同自然和人文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提高地方景观特色和可辨识性。以豫中地区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景观分区,进而通...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是全域全要素的规划,区域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研究有助于整合分散破碎的空间,深化理解不同自然和人文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提高地方景观特色和可辨识性。以豫中地区乡村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景观分区,进而通过AHP法对各景观类型的三生空间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形成地域特色乡村景观提供可实施的方法和路径。结果表明,豫中地区乡村景观可分为五类,分别是西南低山遗址民俗景观区、北部黄河生态文化景观区、西北山地宗教文化景观区、东部平原农耕文明景观区、南部丘陵农耕文化景观区;各乡村景观类型三生空间评价结果从高到低依次为:西南低山遗址民俗景观区(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北部黄河生态文化景观区(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西北山地宗教文化景观区(生态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东部平原农耕文明景观区(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南部丘陵农耕文化景观区(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依据区划及评价结果提出4种乡村景观优化发展模式,同时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针对性优化策略,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理论 乡村景观评价 层次分析法 优化策略 豫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法的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以苏州八坼风情片区为例
12
作者 王佳欣 马建武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68-71,74,共5页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必要手段,科学地评估乡村景观的价值和特点,可为规划、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以苏州八坼风情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SD法,选取生态、文化价值、社会、经济、美学5个层面共13个评价因子,构建出研究区...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必要手段,科学地评估乡村景观的价值和特点,可为规划、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以苏州八坼风情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SD法,选取生态、文化价值、社会、经济、美学5个层面共13个评价因子,构建出研究区域的评价模型,以期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特征评价 SD法 八坼风情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住民地方感的乡村景观特征认知与评价体系构建——以北京怀柔北宅村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欣言 李欢 +2 位作者 丁涣茹 何羽丰 张云路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现有评价体系大多从外来者视角出发,忽视了原住民需求,同时评价体系构建方法不够客观。文章以北京怀柔北宅村为例,结合地方感理论,运用高频词分析和数据统计方法,筛选出自然景观、景观空...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现有评价体系大多从外来者视角出发,忽视了原住民需求,同时评价体系构建方法不够客观。文章以北京怀柔北宅村为例,结合地方感理论,运用高频词分析和数据统计方法,筛选出自然景观、景观空间、景观质量、乡村文化4类共13项重要景观特征指标及原住民地方感指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问卷验证,进而构建基于原住民需求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探究景观特征对于地方感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乡村景观规划贴近居民需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景观特征感知程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景观(3.91)>景观质量(3.83)>乡土文化(3.81)>景观空间(3.63);原住民在乡村景观特征认知方面有着不同的偏好和关注点,与日常生活关联度高的要素能为北宅村村民提供更为强烈的地方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原住民 地方感 乡村景观特征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田园多功能景观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评价
14
作者 范文宇 张建国 朱国荣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6期69-74,共6页
基于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模式,总结影响乡村田园景观多功能性的主要因素,构建由4个准则层、8个要素层、26个指标层组成的乡村田园多功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排序,以杭州市临安区龙门秘境村落... 基于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模式,总结影响乡村田园景观多功能性的主要因素,构建由4个准则层、8个要素层、26个指标层组成的乡村田园多功能景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排序,以杭州市临安区龙门秘境村落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评价体系的准则层权重排序为:生活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2)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龙门秘境村落田园多功能景观的综合评价值,根据评价等级划分标准,龙门秘境村落田园多功能景观建设处于优良水平。(3)根据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针对性提出“生态功能保障,调节生态与环境维稳”“生产功能提升,功能拓展与产业升级”“生活功能完善,创建宜居环境”“社会功能改进,解决民生问题”4项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田园景观 景观功能 指标体系 乡村田园多功能景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特征识别和评价的乡村景观营造模式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莹莹 谈石柱 +4 位作者 陈倩婷 吴倩倩 斯娜莎 申亚梅 严少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4-901,共8页
【目的】探索符合乡村个性特征的景观营造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景观风貌的规划方法。【方法】以杭州市瓶窑镇为例,从乡村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基于瓶窑镇的空间数据和调研信息,通过ArcGIS对景观特征要素进行空间图示表达... 【目的】探索符合乡村个性特征的景观营造模式,提出优化乡村景观风貌的规划方法。【方法】以杭州市瓶窑镇为例,从乡村景观特征识别和景观综合评价的角度出发,基于瓶窑镇的空间数据和调研信息,通过ArcGIS对景观特征要素进行空间图示表达,划分景观特征区域,并构建与景观特征相联系的景观功能评价模型,对乡村景观特征区域进行评价。【结果】(1)瓶窑镇形成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域;(2)4个乡村景观特征区的项目层指标得分从高到底排序分别是:北部山体林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中部平原农业文化区(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生态性景观)、东部平原遗址文化区(生活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态性景观)、南部平原湿地生态文化区(生态性景观>生产性景观>生活性景观)。【结论】景观特征识别能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准确信息,鉴于此,本研究为杭州市瓶窑镇提出了4种兼顾景观特征和景观价值的典型乡村景观营造模型:瓶窑镇山地聚落景观营造模式、平原农业景观营造模式、历史遗址景观营造模式和平原湿地景观营造模式,可为乡村景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图4表3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特征 乡村景观评价 景观营造模式 景观规划设计 杭州市瓶窑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16
作者 闫艳平 吴斌 +1 位作者 张宇清 冶民生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3期105-108,共4页
乡村景观是世界上出现最早并分布最广的一种景观类型,是乡村地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镶嵌体。国外研究集中在乡村土地利用、乡村景观资源保存和文化景观方面。国内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农业景观以及城乡交错带和生态脆弱区的乡村... 乡村景观是世界上出现最早并分布最广的一种景观类型,是乡村地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镶嵌体。国外研究集中在乡村土地利用、乡村景观资源保存和文化景观方面。国内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农业景观以及城乡交错带和生态脆弱区的乡村景观等,以农田景观格局与变化、乡村景观生态学、乡村土地资源利用和乡村景观资源评价等研究居多。此外,运用3S技术和模型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国内外应用重点。而合理规划乡村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维护乡村人居环境安全,在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评价 乡村景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以崇阳县青山镇茶香小镇核心区为例
17
作者 肖伟 梁爽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第12期67-70,共4页
基于AVC理论,结合后疫情时代乡村韧性发展的要求,分析总结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研究现状。以崇阳县青山镇茶香小镇核心区为例进行景观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规划建议,为未来乡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AVC理论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 可持续发展 乡村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VC理论的乡村景观优化研究——以贵阳市骑龙村为例
18
作者 杜月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12期82-85,共4页
本文试图基于AVC理论研究,构建骑龙村乡村景观AVC综合评价体系,运用FAHP模糊层次法对指标与问卷进行处理与分析。通过对于骑龙村社会吸引力、经济生命力、资源承载力三力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提出以三力协同提升规划方案,解决骑龙村在... 本文试图基于AVC理论研究,构建骑龙村乡村景观AVC综合评价体系,运用FAHP模糊层次法对指标与问卷进行处理与分析。通过对于骑龙村社会吸引力、经济生命力、资源承载力三力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提出以三力协同提升规划方案,解决骑龙村在农业、景观、旅游资源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C理论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发展生态旅游的景观策略——以昌宁县沿江村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禹润清 马长乐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21期122-126,共5页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的发展和建设受到国家的重视,沿江村提出“生态村”的发展理念,发展生态旅游的策略。本文为探索符合沿江村发展生态村的景观规划,基于沿江村实地调研获悉资料及实际发展需求,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人文、农业...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的发展和建设受到国家的重视,沿江村提出“生态村”的发展理念,发展生态旅游的策略。本文为探索符合沿江村发展生态村的景观规划,基于沿江村实地调研获悉资料及实际发展需求,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人文、农业、聚落4个目标层以及15个评价指标构建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对沿江村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自然性景观权重最高(0.4598),农业性景观权重最低(0.0856)。根据评分结果,基于发展现状,提出相应景观优化策略及设计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沿江村 乡村景观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