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振兴背景下中职烹饪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1
作者 郑兴武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4年第7期237-239,共3页
在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正逐步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中职烹饪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烹饪人才既是乡土风味食品的传承人,又是传承乡土文化的中坚力量。因此,亟须以乡村旅... 在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正逐步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中职烹饪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烹饪人才既是乡土风味食品的传承人,又是传承乡土文化的中坚力量。因此,亟须以乡村旅游振兴为契机,改革中职烹饪人才培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人才 中职教育 乡村旅游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振兴提质升级对策研究——以浙江下姜村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徐辉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7-42,共6页
中国乡村旅游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与转型。红色文化底色正在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独特竞争优势。如何实现红色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振兴提质升级是各乡村旅游地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浙江省下姜村为例,应用扎根理论,采用深度访谈法,以... 中国乡村旅游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与转型。红色文化底色正在成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独特竞争优势。如何实现红色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振兴提质升级是各乡村旅游地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浙江省下姜村为例,应用扎根理论,采用深度访谈法,以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旅游振兴的特征分析作为切入口,对红色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振兴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形成对策:(1)全域开发,整合红色景区及周边旅游资源;(2)基于红色,创建以红色研学为主题的研学基地;(3)凸显特色,打造以“红色+非遗”为代表的精品民宿;(4)面向未来,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振兴 红色基因 下姜村 提质升级 红色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振兴视角下豫西巩义窑洞民居改造设计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晓曦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1年第4期157-159,共3页
本文从设计艺术学角度出发,以河南省巩义窑洞民居改造为研究对象,在对巩义地域文化、窑洞民居传统建筑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乡村民居改造实践项目,研究适合巩义窑洞民居的改造设计方法,促进乡村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提升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从设计艺术学角度出发,以河南省巩义窑洞民居改造为研究对象,在对巩义地域文化、窑洞民居传统建筑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乡村民居改造实践项目,研究适合巩义窑洞民居的改造设计方法,促进乡村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品质,推动巩义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农村收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振兴 巩义窑洞 民居改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普兰县乡村旅游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寇扬扬 《湖北农机化》 2019年第8期6-7,共2页
旅游业是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有活力的产业,已经成为促进西藏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升级的优势产业、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普兰县隶属西藏边境,位于中、印、尼交界处,经济发展紧迫,本文... 旅游业是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有活力的产业,已经成为促进西藏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升级的优势产业、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支柱产业。普兰县隶属西藏边境,位于中、印、尼交界处,经济发展紧迫,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旨在研究普兰县如何利用其资源禀赋优势,实现乡村旅游振兴,提升地区经济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禀赋 乡村旅游振兴 SWOT分析方法 跨越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城”何以“快干”:乡村旅游产业振兴的多元共治路径 被引量:23
5
作者 杜春林 孔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0-90,共11页
乡村产业振兴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后劲与潜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因地制宜、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在运用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对S镇国际慢城项目展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市场、社会在乡村旅游产业... 乡村产业振兴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的后劲与潜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因地制宜、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在运用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对S镇国际慢城项目展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市场、社会在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中协同共治的三维分析框架,指出在组织管理、资源投入和政策指引上以政府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存在规划滞后和项目先行,政府政绩主导下盲目开发、旅游产业与乡村发展耦合性偏离等问题。乡村旅游产业振兴应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作用,构建多元主体的合作机制、多方资金的整合机制以及多重利益的协调机制,共同克服管理程序缺乏严格规范、项目投入缺少市场研判、政策指引不力等问题,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产业振兴 慢城 多元共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乡村振兴规划框架体系构建研究--以川西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覃建雄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年第19期97-103,共7页
旅游乡村振兴规划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运用跨学科理论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旅游乡村振兴规划的产生背景、理论依据、内涵及特征分析,进行旅游乡村振兴规划与旅游扶贫规划对比研究,结... 旅游乡村振兴规划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运用跨学科理论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旅游乡村振兴规划的产生背景、理论依据、内涵及特征分析,进行旅游乡村振兴规划与旅游扶贫规划对比研究,结合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案例,构建旅游乡村振兴规划框架体系。提出了五个层次规划、五个专题规划及若干项目规划的“5+5+N”旅游乡村振兴规划内容框架,以及规划编制体系、规划评估体系和规划管理体系的“1+1+1”旅游乡村振兴规划框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乡村振兴规划 规划框架 规划体系 川西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促辽宁扶贫振兴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悦 《市场周刊》 2023年第12期26-29,共4页
乡村旅游作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助推器,在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辽宁省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乡村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了辽宁省在发展乡村旅游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提... 乡村旅游作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助推器,在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辽宁省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乡村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了辽宁省在发展乡村旅游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提出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从而实现农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扶贫:乡村振兴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对振兴乡村旅游的作用研究——以赫哲族旅游艺术小镇为例
8
作者 孟玲玲 《美与时代(城市)》 2021年第7期78-79,共2页
随着五一长假的取消,元旦、清明、端午以及中秋节等小长假备受欢迎,旅游模式也由长线逐渐向短线转变。作为北方游猎民族代表的赫哲族,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通过对旅游模式转变的原因、艺术对振兴乡村旅游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赫哲族... 随着五一长假的取消,元旦、清明、端午以及中秋节等小长假备受欢迎,旅游模式也由长线逐渐向短线转变。作为北方游猎民族代表的赫哲族,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通过对旅游模式转变的原因、艺术对振兴乡村旅游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赫哲族旅游艺术小镇为例,探究了艺术对振兴乡村旅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兴乡村旅游 赫哲族 旅游艺术小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乡村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被引量:3
9
作者 范晓航 《管理工程师》 2023年第3期12-17,共6页
开展乡村绿色旅游是促使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及促进城乡均衡发展都十分有利。文章在分析河南开展绿色旅游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方案与措施,如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创立绿色产品品牌... 开展乡村绿色旅游是促使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及促进城乡均衡发展都十分有利。文章在分析河南开展绿色旅游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方案与措施,如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创立绿色产品品牌可以大幅度地拉动农业经济;举办特色农业休闲活动可以使人们体验农事活动的乐趣;创建民俗文化馆有利于乡土民俗与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等。此外,农业科技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政府的资金支持与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也是促使乡村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绿色旅游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精品民宿业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湖北恩施茶花山居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翠云 王庆生 《可持续发展》 2024年第1期163-170,共8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旅游因其全面而突出的带动效应,被视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对湖北恩施的实地调研,证实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的重要引擎作用。同时,通过分析英国、日本、台湾以及浙江莫干山等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旅游因其全面而突出的带动效应,被视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对湖北恩施的实地调研,证实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的重要引擎作用。同时,通过分析英国、日本、台湾以及浙江莫干山等发展较早地区的民宿发展经验,以湖北恩施枫香坡侗寨景区的明珠——茶花山居为例,分析茶花山居的民宿发展特点,如紧跟时代潮流、注重体验、全民参与等,表明了精品民宿业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乡村振兴、精品民宿业、乡村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民族体育旅游融合乡村振兴发展的价值、困境及破解对策
11
作者 梁思捷 《运动-休闲(大众体育)》 2023年第5期181-183,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新时期民族体育旅游融合乡村振兴的价值、困境以及破解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促进二者深入推进,协调共生。存在问题:政策引导不足,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受限;融合机制较为单一,融合深度不足;民族体育旅游目的...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新时期民族体育旅游融合乡村振兴的价值、困境以及破解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促进二者深入推进,协调共生。存在问题:政策引导不足,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受限;融合机制较为单一,融合深度不足;民族体育旅游目的地建设同质化严重。破解策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个性化发展政策;构建多元的融合模式,提升融合深度;加强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的创新性,打造本地特色;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乡村振兴发展的生态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体育旅游:乡村振兴 融合 困境 破解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网络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丽雅 刘振晶 《时代金融》 2018年第32期117-117,129,共2页
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是一个网络组织,是联系集群各个主体的中间枢纽。集群各主体通过网络机制建立各种联系,产生了较强的网络效应和竞争优势。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绩效也受到这些网络行为和机制的影响。集群各主体受到网络机制的影响,各种... 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是一个网络组织,是联系集群各个主体的中间枢纽。集群各主体通过网络机制建立各种联系,产生了较强的网络效应和竞争优势。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绩效也受到这些网络行为和机制的影响。集群各主体受到网络机制的影响,各种资源被有效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本文进行详细分析精准扶贫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旅游 产业集群 网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现实意义、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莹 《农村实用技术》 2023年第12期26-28,共3页
乡村振兴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息息相关的。习总书记曾经强调过要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党的二十大也再次强调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而作为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一方面——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目前国... 乡村振兴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息息相关的。习总书记曾经强调过要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党的二十大也再次强调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而作为乡村振兴中重要的一方面——乡村旅游,对于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目前国内有很多文献都探讨了乡村旅游业对于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并且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乡村旅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乡村振兴[1]。乡村旅游业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而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基础。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很多裨益。所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的良性发展,于农村而言,发展乡村旅游业能够助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2]。所以本文主要对乡村旅游业进行分析,包括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现存的问题以及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乡村文旅发展研究
14
作者 李兴盛 《山西农经》 2024年第21期14-16,29,共4页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产业体系也日益完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愈来愈成为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着力点。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站位、宏阔的视野、为民的情怀建设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理论,为中国未来高质...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产业体系也日益完善,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愈来愈成为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着力点。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站位、宏阔的视野、为民的情怀建设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理论,为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乡村文旅已逐渐成为文旅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新时代赋能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我国乡村文旅已形成智慧化融合、绿色可持续发展、区域协同发展的文旅新模式。未来,乡村文旅将更加重视科技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政策的引导,增强乡村文旅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机制研究
15
作者 孙一博 《知识经济》 2022年第27期31-33,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化趋势日渐明显。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的就是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人口的猛增,而人口的增加势必会造成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超高需求。而乡村旅游的兴建需要良好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化趋势日渐明显。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的就是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人口的猛增,而人口的增加势必会造成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超高需求。而乡村旅游的兴建需要良好的乡村振兴策略,这就会使得良好乡村旅游市场变得至关重要,良好乡村旅游市场使得乡村振兴指日可待。本文就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化的影响展开分析,客观阐释了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化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耦合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地民族旅游研究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
16
作者 桂荣芳 明庆忠 +2 位作者 刘安乐 史鹏飞 韩璐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发展山地民族旅游对乡村振兴和山区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动能作用。研究过程中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可视化统计软... 发展山地民族旅游对乡村振兴和山区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动能作用。研究过程中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可视化统计软件,对检索到的1996年至2021年9月计235篇的有关中国山地民族旅游研究文献分析,发现:(1)国内学者对山地民族旅游研究的关注度已呈逐渐上升的态势,既有文献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西南山地,相关研究主题与国家政策和旅游发展的总体趋势关系紧密,整体上有关山地民族旅游的内涵与概念尚不清晰,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2)目前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山地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山地民族旅游发展路径与模式、山地民族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等方面。从研究内容上看,山地民族旅游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3)今后的研究可侧重于:深化山地民族旅游理论与方法,拓宽山地民族旅游研究地域,挖掘山地民族文化旅游内涵,创新山地民族旅游发展模式,提升山地民族旅游游客体验等五个方面,以期为推动山地民族地区的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旅游 民族文化 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 发展模式 研究回顾与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苏盐城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蒯小群 《旅游纵览》 2021年第5期56-59,共4页
盐城市作为一个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城市,特色旅游小镇的开发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起到重要作用。特色旅游小镇的开发有利于增加小镇居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使城乡差距缩小,产业结... 盐城市作为一个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城市,特色旅游小镇的开发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起到重要作用。特色旅游小镇的开发有利于增加小镇居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使城乡差距缩小,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本文以盐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色小镇开发存在旅游产品雷同、产业投融资不足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充分发挥小镇特色,加大资金投入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旅游小镇 盐城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问题及对策研究
18
作者 苑卫卫 《农家致富顾问》 2020年第16期277-277,279,共2页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目前在全国各地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由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问题 对策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旅游文化产业与非遗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被引量:6
19
作者 苏俊杰 赵娟 《艺术评论》 2021年第10期136-148,共13页
自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省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乡村都在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点区域的云南省,基于自身发展经验,探索出了一条通过... 自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省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乡村都在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点区域的云南省,基于自身发展经验,探索出了一条通过非遗实践促进乡村振兴的创新之路,即通过非遗资源的利用,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非遗+旅游""非遗+产品""非遗+演艺"业态,充分发挥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功能。本文通过分析云南丽江、大理和建水等地案例,展现云南非遗在推动乡村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取得的成果,揭示少数民族非遗在培育乡村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以促进非遗成为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保护 乡村振兴 旅游 文化产业 云南
原文传递
Impact,Challenges,and Recommendations of Sports Tourism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20
作者 YOU Maoli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6期1558-1568,共11页
Sports tourism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in China.This study analyzedsurvey responses from 406 rural residents and conducted surveys with 15 village leaders in the Dabie mountainreg... Sports tourism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in China.This study analyzedsurvey responses from 406 rural residents and conducted surveys with 15 village leaders in the Dabie mountainreg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85.71%of the rural residents believe that their family’s average income increasedby about 19865.93 yuan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sports tourism in the area.They also showed that the sportstourists engaged in 17 kinds of consumption activities within the local villages.Additionally,it seems that 86.39%ofrural residents see potential benefits from sports tourism,and 85.71%of the residents’household incomes wereincreased due to sports tourism.In that regard,the average household annual income increased by 4677.58 yuan,and the average annual income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whole area increased by 449000 yuan.Despite the positiveimpact of sports tourism in generating income for rural residents and contributing to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tourismindustry faces challenges.These include a lack of sufficient market appeal,leading to a new“Matthew effect,”disparities in income distribution that conflict with the goal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and a deviation from the intendeddevelopmental direction.Considering these findings,it is recommended to establish a sports tourism structure thatalign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incorporate sports tourism projects in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public serviceinitiatives,safeguard rural incomes amidst sports tourism development,and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sports touris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rts tourism rural revitalization Matthew effect Dabie Mountain area poverty eradic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