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中的政治认同建构 被引量:13
1
作者 满永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7,共9页
文章借助对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的细致梳理,呈现了政治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过程。通过对扫盲兴起原因中政治诉求的呈现、扫盲教材中政治认同塑造的揭示,以及扫盲实践对现实政治需求回应的分析,指出了乡村扫盲并非简... 文章借助对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的细致梳理,呈现了政治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过程。通过对扫盲兴起原因中政治诉求的呈现、扫盲教材中政治认同塑造的揭示,以及扫盲实践对现实政治需求回应的分析,指出了乡村扫盲并非简单的文化教育,而是一次着力于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建构,并由此将革命理念渗透进乡村日常生活的政治规训过程。在这样的规训之后,原本目不识丁的乡村人也就成了"社会主义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人 乡村扫盲 政治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乡村社区革新定位的扫盲教育:P .弗莱雷人类学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常永才 哈经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2-26,共5页
P.弗莱雷扫盲模式的理论基础即行动性教育人类学,包括批判性的文化人类学和解放被压迫者教育学,其实践运用即"弗莱雷方法",这一教育人类学模式值得我们合理地借鉴。针对我国乡村扫盲教育较普遍存在与当地社会和个人发展未能... P.弗莱雷扫盲模式的理论基础即行动性教育人类学,包括批判性的文化人类学和解放被压迫者教育学,其实践运用即"弗莱雷方法",这一教育人类学模式值得我们合理地借鉴。针对我国乡村扫盲教育较普遍存在与当地社会和个人发展未能密切结合的现象,不难发现当地文化主体的自觉、民众意识的提升、经验的运用等策略,对乡村扫盲实践和研究革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扫盲 弗莱雷模式 意识化 社区革新 教育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