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路径与现状——近十年来“华中乡土派”的村治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涛 赵晓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3-58,共6页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华中乡土派"在其中独树一帜,从对村民自治的研究,到乡村治理研究,一直延伸到对农村社会运作逻辑的研究,研究重心不断下沉。以乡村治理为关键词,分三个层面总结"...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华中乡土派"在其中独树一帜,从对村民自治的研究,到乡村治理研究,一直延伸到对农村社会运作逻辑的研究,研究重心不断下沉。以乡村治理为关键词,分三个层面总结"华中乡土派"近十年的研究路径与现状,以期对中国乡村治理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华中乡土派 路径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野之学:“华中乡土派”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兴佐 《法律和政治科学》 2021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一为什么推荐《在野之学》贺雪峰老师的《在野之学》①刚刚出版,因为这本书讲了如何做研究,讲了“华中乡土派”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推荐给同学们学习参考。“华中乡土派”这一称谓是应星提出来的。
关键词 社会科学研究 学习参考 乡土派 华中 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 被引量:5
3
作者 丁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85-89,94,共6页
人们惯于将“五四”以后的“人生派小说”与“乡土写实派小说”进行分类(或者是按分期来进行归类)。其实,这种分类似乎不甚科学,因为“人生派”的许多作家一开始创作就是致力于“乡土小说”的。和鲁迅一样,“五四”以后许多小说家是从... 人们惯于将“五四”以后的“人生派小说”与“乡土写实派小说”进行分类(或者是按分期来进行归类)。其实,这种分类似乎不甚科学,因为“人生派”的许多作家一开始创作就是致力于“乡土小说”的。和鲁迅一样,“五四”以后许多小说家是从广袤的农业社区进入繁华喧嚣的大城市。在封闭落后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光怪陆离的现代文明之冲突中,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差迫使他们拿起笔来描写“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鲁迅语)但就“五四”以后许多小说家的创作实绩来看,似乎他们更关注“下层社会的不幸”。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孔乙己》、《药》,无一不是对乡土社区中下层农民的深切关注。继鲁迅之后的乡土小说作家中较突出的有“新潮”作家杨振声等,他的《渔家》和《磨面的老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作家 鲁迅小说 乡土文学 长篇小说 小说流 狂人日记 作家作品 文化批判 封建宗法制度 彭家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历史问题的不同时代表现──乡土文学派与山药蛋派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杨文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72-75,共4页
乡土文学派和山药蛋派由于时代、出身、文化背景和创作追求不同,造成了他们创作特点的不同。这些特点影响了现当代小说的创作也体现了现当代小说的特点。通过对两个流派的创作比较与批判,我们可看到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一些相同点和... 乡土文学派和山药蛋派由于时代、出身、文化背景和创作追求不同,造成了他们创作特点的不同。这些特点影响了现当代小说的创作也体现了现当代小说的特点。通过对两个流派的创作比较与批判,我们可看到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一些相同点和相异点,并领略到20世纪中国小说的脉络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山药蛋 时代 出身 文化背景 创作追求 创作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坍塌的乡土——从陈映真的创作看乡土文学派的解体
5
作者 刘建华 徐纪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7-70,共4页
在台湾乡土文学的传统中,陈映真是极为独特的个案。作为乡土文学的主将,他却进行着都市题材的创作。“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显示了陈映真迥异于其他乡土派作家的创作姿态。陈映真介入乡土文学的独特方式,暗示着乡土文学的式微。
关键词 陈映真 乡土文学 乡土意识 都市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和语境:当下中国家庭研究热点及其范式争议
6
作者 吴小英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54,215,共19页
2010年以来国内家庭社会学进入新的繁盛阶段,相关热点问题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维度:来自政府的、来自社会大众的以及来自学界自身的。围绕着现代性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这一线索,这些研究热点可以概略地划分为社会变迁中的家庭与家庭视野中... 2010年以来国内家庭社会学进入新的繁盛阶段,相关热点问题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维度:来自政府的、来自社会大众的以及来自学界自身的。围绕着现代性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这一线索,这些研究热点可以概略地划分为社会变迁中的家庭与家庭视野中的社会这两个方向,其焦点在于探索现代性与家庭之间在转型社会是如何相互塑造的。同时,家庭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分化也体现在研究范式的多元并存上,依据研究取向和共同体的差异,可以归纳为个体主义脉络的研究范式和家庭主义脉络的研究范式。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对家庭概念的阐释是以理念还是实践为出发点,以及对家庭主义究竟作为“权宜之策”还是“伦理之义”的不同预设,表明两类范式或许需要设定各自的适用条件和语境,才能构成完整的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范式 个体主义 家庭主义 乡土派 社会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的“乡土文学派”
7
作者 袁洁 《邯郸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9-51,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的"乡土文学派",并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催生的"乡土文学派"的流派特征以及它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意义这三方面系统地阐释两者的关系,希望在理清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加深对"乡土文... 本文主要研究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的"乡土文学派",并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下催生的"乡土文学派"的流派特征以及它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意义这三方面系统地阐释两者的关系,希望在理清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加深对"乡土文学派"及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现实主义 特征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文学事件”的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派
8
作者 桂尽贤 《兰州学刊》 CSSCI 2019年第7期76-85,共10页
20世纪20年代正处于中国新旧文学的断代分期上,在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学事件频繁发生,乡土小说派的形成是这个时期重要的事件之一。文学事件论视域下将乡土小说文本作为'事件',一系列文本串连起来组成'事件群',它们... 20世纪20年代正处于中国新旧文学的断代分期上,在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学事件频繁发生,乡土小说派的形成是这个时期重要的事件之一。文学事件论视域下将乡土小说文本作为'事件',一系列文本串连起来组成'事件群',它们与历史现实之间构成多维互动的网状结构。文本不再是可以脱离其语境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它是与社会历史语境相互构成的过程性存在;同时文本作为与历史交织的'文学事件',也是历史生成的能动力量之一。故把乡土小说派的创作研究拓展到作为一种具有历史含量的'文学事件'的领域中,作为'文学事件'的乡土小说派参与和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中新的'文学事件'的意义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 文学事件论 文学社会学 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愁乌托邦:1920年代乡土小说的情感结构 被引量:5
9
作者 古世仓 桂尽贤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73,共8页
"乡愁"、"乌托邦"这两个概念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乡愁乌托邦作为1920年代的情感结构的核心概念,它具有两个向度:乡愁指向过去的乡土中国,乌托邦却指向未来社会制度、人类合理的生存状态。乡愁乌托邦其实就有了... "乡愁"、"乌托邦"这两个概念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乡愁乌托邦作为1920年代的情感结构的核心概念,它具有两个向度:乡愁指向过去的乡土中国,乌托邦却指向未来社会制度、人类合理的生存状态。乡愁乌托邦其实就有了过去和未来叠合在1920年代当下的特征。过去、未来和当下相互叠合的时间结构,城市和乡村的相互交织、紧密缠绕的空间结构,共同建构了1920年代乡土小说的情感结构。关注乡土中"人"的生存状态、主体生命价值和对乡土的眷恋纠缠在一起,成为1920年代乡愁乌托邦的核心指向。这对全球语境下文学创作的本土化也具有一定的镜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年代乡土小说 现代性 情感结构 乡愁乌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美学的文化苦旅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晋肃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87-92,共6页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乡土文学 二三十年代 沈从文 乡土中国 周作人 精神家园 乡土作家 鲁迅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与乡土文学初探
11
作者 姚冰 《郭沫若学刊》 1997年第3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郭沫若 乡土文学 现实主义 乡土文学 现代乡土文学 《我的童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 民间文学 文人诗 乡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望与超越──评“新乡土诗”十年
12
作者 沈奇 《创作与评论》 CSSCI 1998年第3期32-35,共4页
回望与超越评﹃新乡土诗﹄十年沈奇一以彭国梁、陈惠芳等湖南青年诗人发起,并作为其代表人物的“新乡土诗派”,自1987年春开启于当代中国诗坛,至今已整整历十年步程。其间虽几经沉浮而初衷不改,最终以其独具的精神基因和艺术特... 回望与超越评﹃新乡土诗﹄十年沈奇一以彭国梁、陈惠芳等湖南青年诗人发起,并作为其代表人物的“新乡土诗派”,自1987年春开启于当代中国诗坛,至今已整整历十年步程。其间虽几经沉浮而初衷不改,最终以其独具的精神基因和艺术特质,成为这十年之中国诗歌历程中,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 “两栖人” 中国诗歌 诗人们 现代诗 “现代性” 乡土 当代中国 现代主义 现代汉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如何认识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原子化”概念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大鸣 廖越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4-81,共8页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乡村是否走向了"原子化",这是"华中乡土派"学者争论已久的问题。笔者梳理了"原子化"概念的理论脉络,并结合山西省介休市大靳村的个案重新审视了这场持续已久的学术争论。笔者认为,用&q... 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乡村是否走向了"原子化",这是"华中乡土派"学者争论已久的问题。笔者梳理了"原子化"概念的理论脉络,并结合山西省介休市大靳村的个案重新审视了这场持续已久的学术争论。笔者认为,用"原子化"来解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乡村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原子化"看到了乡村社会的"非组织化"的面向,却忽略了村庄社会同样存在的"组织化"面向;其次,"原子化"认为当前乡村社会出现了种种治理问题,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些所谓的"问题"恰恰是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原子化"还忽视了村庄社会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将"原子化"区分为个体与区域两个维度,为解释乡村社会结构变迁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化 组织化 华中乡土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治研究的发展轨迹、学术贡献与动力机制——基于1998—2009年CSSCI检索论文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习明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79-90,127,共12页
村治研究是农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关注的重要领域,其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以"村民自治"、"乡村治理"为关键词(精确)检索1998—2009年CSSCI数据库可以得到840篇论文。从学术发展史... 村治研究是农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关注的重要领域,其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以"村民自治"、"乡村治理"为关键词(精确)检索1998—2009年CSSCI数据库可以得到840篇论文。从学术发展史的视角对这840篇论文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就可发现村治研究的论域已经从村民自治制度研究扩展到以乡村治理统筹农村政治社会的研究,视角已经从国家转到了村庄与国家相结合;村治研究的学术贡献主要是创造了一批对中国乡村社会有解释力的本土化概念,推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村治研究的发展动力是"乡土派"的引领和学术争鸣的推动。村治研究的学术发展史表明:创建学术共同体、开展学术争鸣、关注中国问题有利于中国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治研究 村民自治 乡村治理 乡土派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尼欧、费恩和他们的地域风格化建筑
15
作者 何易 李成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48-50,共3页
当代西方建筑理论流派纷呈、多元共生 ,全球科技化在以互联网为契机加速发展之际 ,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也愈受人们重视。在这一背景下 ,带有鲜明地域性文化特征的新乡土派建筑和强调传统历史文化复兴的新理性主义建筑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 当代西方建筑理论流派纷呈、多元共生 ,全球科技化在以互联网为契机加速发展之际 ,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也愈受人们重视。在这一背景下 ,带有鲜明地域性文化特征的新乡土派建筑和强调传统历史文化复兴的新理性主义建筑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它们的设计手法和创作经验也值得借鉴。本文通过介绍两位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的作品 ,试图从方法论的层面探讨他们的作品 ,以希获得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派 新理性主义 普利茨克建筑奖 方法论 莫尼欧 费恩 地域风格化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主义与本土对抗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诵圣 《华文文学》 2012年第6期29-39,共11页
西方文学对中国作家产生的影响,以及各式各样的"主义"如何在中国文学里被转化,一向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里的热门课题。台湾的现代派作家在吸纳由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孕育的文学理念的同时,也冀望达到转化意识形态的目的... 西方文学对中国作家产生的影响,以及各式各样的"主义"如何在中国文学里被转化,一向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里的热门课题。台湾的现代派作家在吸纳由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孕育的文学理念的同时,也冀望达到转化意识形态的目的——亦即藉由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及理性主义等资产阶级社会价值,来矫正当代承袭自传统价值体系、具有压迫性的社会伦理规范。台湾的现代文学运动在本地的中文创作及文化层面,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它在当代作家中激发了新的动力,并且重新铸造了他们的艺术表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乡土派 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淑简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游友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50-55,共6页
乡土派女作家罗淑是中国的一个优秀女儿。尽管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只有短暂的两年,但她的作品是20年代乡土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对五四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光大,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小说 新文学 乡土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崛起于湖湘大地的诗歌流派——新乡土诗派史稿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惠芳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第4期97-102,共6页
什么是新乡土诗?什么是新乡土诗派?30余年来,众说纷纭。本文作者系新乡土诗派主要创始人、"三驾马车"之一,一直践行新乡土诗派"传承民族血脉,塑造精神家园"的主张,对新乡土诗派的创建与发展,十分熟悉。一线创作,一... 什么是新乡土诗?什么是新乡土诗派?30余年来,众说纷纭。本文作者系新乡土诗派主要创始人、"三驾马车"之一,一直践行新乡土诗派"传承民族血脉,塑造精神家园"的主张,对新乡土诗派的创建与发展,十分熟悉。一线创作,一手资料,使该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 两栖人 精神家园 城市乡土
原文传递
台湾当代文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19
作者 古远清 《文教资料》 1995年第2期45-49,共5页
台湾对本地区的当代文学研究,由于政治的原因和文学原因,它的发展受到过各种干扰,以至迟迟难登文学殿堂和高校讲坛。它的发展按粗线条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50—60年代以“中国现代文学”为名义的研究。由于官方对本土作家的压... 台湾对本地区的当代文学研究,由于政治的原因和文学原因,它的发展受到过各种干扰,以至迟迟难登文学殿堂和高校讲坛。它的发展按粗线条划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50—60年代以“中国现代文学”为名义的研究。由于官方对本土作家的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当代文学 乡土派 当代文学研究 台湾文学研究 评论家 文学史 三个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根泥土 诗意芬芳——简论苏金伞和他的诗
20
作者 韩爱平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4-27,共4页
诗人苏金伞的创作历程长达70年。诗是他的命,当祖国和人民遭受磨难的时候,他用手中的笔鞭挞邪恶,揭露黑暗,把深深的同情给予他深爱着的父老乡亲;当人民当家作主、扬眉吐气的时候,他喜人民之所喜,歌唱翻身农民的喜悦,歌唱光明,歌唱新生... 诗人苏金伞的创作历程长达70年。诗是他的命,当祖国和人民遭受磨难的时候,他用手中的笔鞭挞邪恶,揭露黑暗,把深深的同情给予他深爱着的父老乡亲;当人民当家作主、扬眉吐气的时候,他喜人民之所喜,歌唱翻身农民的喜悦,歌唱光明,歌唱新生活……他爱祖国、爱人民、爱他足下的土地。他的诗之根深深地扎在中原文化丰厚的土壤里,他的诗作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因此,他被誉为“乡土诗派”的代表、中原诗界的一面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金伞 土人 土诗 乡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