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传统再造中的仪式秩序与空间认同——对云南省石林县月湖村“祭山神”仪式的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肖青 李宇峰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民族村寨文化的复兴重构是其发展变迁过程中的一种现代性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月湖村"祭山神"仪式的复兴与再造,不仅是草根社会对民间信仰的象征性表达,同时也因当下村寨场域的特殊空间格局和维系社区现实生活秩序的结构性需求... 民族村寨文化的复兴重构是其发展变迁过程中的一种现代性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月湖村"祭山神"仪式的复兴与再造,不仅是草根社会对民间信仰的象征性表达,同时也因当下村寨场域的特殊空间格局和维系社区现实生活秩序的结构性需求,而被赋予了新的地方性社会文化功能,成为文化主体对乡土社会空间的隐喻性建构和草根性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山神 乡土传统再造 仪式秩序 空间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民族乡土传统中的水文生态知识 被引量:4
2
作者 管彦波 李凤林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3-78,共6页
任何一个民族在对生存环境认知过程中,均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水文环境观念,并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在文化上进行调适。在西南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通过对周边自然现象尤其是水文环境的观察,对水文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都有一些颇具生态智慧... 任何一个民族在对生存环境认知过程中,均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水文环境观念,并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在文化上进行调适。在西南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通过对周边自然现象尤其是水文环境的观察,对水文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都有一些颇具生态智慧的认识。这些认识,无论是民族记忆深处抹不去的人从水中出的古老传说与神话,还是各民族民间世代传诵的与水生态、水环境相关的民谣、谚语、格言,以及村寨地名中蕴含的地方性水知识,都可以说是乡土传统中一份颇为珍贵的文化生态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 乡土传统 水文生态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中国”的文化困境——关于“乡土传统”的百年论说 被引量:26
3
作者 徐新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2,共8页
“乡土中国”的论述涉及对中国传统及其文化根基的认知与评价。本文结合20世纪以来学界论争的主要观点加以阐发,提出如果不走出对于乡土中国在认识上的“文化困境”——即判定乡村世界是中国文明的根基和希望还是陷阱和泥潭,或简言之不... “乡土中国”的论述涉及对中国传统及其文化根基的认知与评价。本文结合20世纪以来学界论争的主要观点加以阐发,提出如果不走出对于乡土中国在认识上的“文化困境”——即判定乡村世界是中国文明的根基和希望还是陷阱和泥潭,或简言之不摆脱认识农民世界“好得很”还是“糟得很”这样的二元对峙,政治解决和民生层面的相互协调就难以完满实现;而城乡之间日益猛烈的双向涌流或许还会进一步激化社会和价值的紊乱,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前景也还会因缺乏本土根基及其自身大、小传统的重新整合而流于漂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乡土传统 文化困境 乡土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乡民”与乡土传统的复活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兴周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6,共8页
"都市乡民"指进入城市生活,实现了职业非农化,但没有完成人格和生活方式转型的进城农民。"都市乡民"群体代表了"农民终结"以后乡土传统在城市社会的复活,表现在同源、同乡、同业、同居、同俗等乡村特性... "都市乡民"指进入城市生活,实现了职业非农化,但没有完成人格和生活方式转型的进城农民。"都市乡民"群体代表了"农民终结"以后乡土传统在城市社会的复活,表现在同源、同乡、同业、同居、同俗等乡村特性。中国城市化将会在未来10-20年内进入尾声,但都市乡民群体会在未来50-100年内长期存在。我们应该思考"农民终结"之后的"都市乡民终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传统 城市化 城市性 现代性 都市乡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开发与乡土传统文化重构——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乡土传统文化产业 被引量:19
5
作者 邢启顺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28-31,共4页
全球化市场的催生,地方乡土传统文化被卷入现代化进程之中,乡土传统文化面临重构使命。旅游开发对乡土文化产业的推动是多方博弈的结果,文化多样性是乡土文化旅游的生命之基。对乡土传统文化集体自豪感和集体羞耻感的文化自觉将决定乡... 全球化市场的催生,地方乡土传统文化被卷入现代化进程之中,乡土传统文化面临重构使命。旅游开发对乡土文化产业的推动是多方博弈的结果,文化多样性是乡土文化旅游的生命之基。对乡土传统文化集体自豪感和集体羞耻感的文化自觉将决定乡土传统文化的重构,乡土传统文化产业应该在保持乡土传统文化原生化自豪的基础上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人类学 乡土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 文化重构 全球化 文化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传统与宗族重建 被引量:2
6
作者 邓苗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56,共5页
近代以来,作为一种乡土传统的宗族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遭到了人们的打击,但是在乡土社会仍然有其生存的土壤。当国家政策放松之后,宗族就重新得到了重建。在其重建过程中,以老年人为主的普通民众通过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以及地方社会的... 近代以来,作为一种乡土传统的宗族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遭到了人们的打击,但是在乡土社会仍然有其生存的土壤。当国家政策放松之后,宗族就重新得到了重建。在其重建过程中,以老年人为主的普通民众通过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以及地方社会的组织化过程,使人们之间原有的血缘精神得到了重温和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重建 乡土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传统的文化符号意义重构--以粤西年例习俗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罗远玲 《文化遗产》 CSSCI 2015年第3期128-134,共7页
粤西民众在社会经济的剧烈变迁中对年例文化符号意义进行了重构。年例文化符号的意义表征在不断的自我平衡中鲜活呈现。年例筵席的兴盛是粤西乡土社会血缘和地缘关系部分淡化,拟血亲关系和业缘关系突现的外在表现。年例习俗由神圣走向... 粤西民众在社会经济的剧烈变迁中对年例文化符号意义进行了重构。年例文化符号的意义表征在不断的自我平衡中鲜活呈现。年例筵席的兴盛是粤西乡土社会血缘和地缘关系部分淡化,拟血亲关系和业缘关系突现的外在表现。年例习俗由神圣走向世俗的趋向较为明显,呈现出传统性与现代性融合、神我关系和族我关系理性化的特点,年例习俗的文化象征意义逐渐走向多样化。年例习俗中长老秩序的弱化伴随着中青年力量的崛起,彰显了年例习俗的活力所在。当地民众既重视历史传统又尊重现世之需求,以善于变通、务实开放的人生态度实现了年例习俗的现代转型和文化符号意义的延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年例 乡土传统文化符号意义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乡土传统的现代思想开蒙者——菲利普·韦伯建筑思想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童乔慧 吴歆瑀 《新建筑》 2021年第4期107-112,共6页
英国建筑师菲利普·韦伯被誉为"工艺美术运动建筑之父",他的首个作品红屋(Red House)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在英国建筑界古典复兴盛行之时,韦伯背离时代复古思潮,延续传统工艺与地方风格的乡土性的同时,注重建筑设计... 英国建筑师菲利普·韦伯被誉为"工艺美术运动建筑之父",他的首个作品红屋(Red House)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在英国建筑界古典复兴盛行之时,韦伯背离时代复古思潮,延续传统工艺与地方风格的乡土性的同时,注重建筑设计的整体感、实用美学及功能性,他的建筑实践和思想对工艺美术运动以及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韦伯 红屋 工艺美术运动 乡土传统 现代主义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传统文化在地方高校的传承研究——以沙洲职业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琛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1-44,共4页
乡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以其特有的文化优势、地缘优势、人才优势在乡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就乡土传统文化开展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校本课... 乡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以其特有的文化优势、地缘优势、人才优势在乡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就乡土传统文化开展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校本课程,通过选修或网络等渠道传授乡土文化;从校园建筑布局、师生文化活动及场所体现高校校园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建立乡土传统文化活动基地等措施,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爱国爱家的情怀,也逐步培养出一批年轻的地方乡土文化艺术的欣赏群体和传承者,为地方乡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这也是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上的巨大潜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传统文化 地方高校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传统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研究
10
作者 李传喜 张红阳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5期85-90,共6页
城镇化剧烈冲击着乡土社会,给其带来农村社会的碎片化、生产生活方式的非农化、民俗规约传承的断裂化、农村乡土认同的消解化、村落共同体的零散化等影响,但也不可否认,乡土传统依然能为推动新型城镇化起到很大的作用,乡土传统有助于化... 城镇化剧烈冲击着乡土社会,给其带来农村社会的碎片化、生产生活方式的非农化、民俗规约传承的断裂化、农村乡土认同的消解化、村落共同体的零散化等影响,但也不可否认,乡土传统依然能为推动新型城镇化起到很大的作用,乡土传统有助于化解现代性危机、为农村城镇化提供内生动力、改进城镇化发展方式、重塑村民社区认同、保持城镇地域特色等,而"乡土型城镇化"能为两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提供一种特色化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传统 新型城镇化 互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传统的两种想象和叙事
11
作者 仵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8-34,共7页
五四以来,文学创作中的乡土传统走着两条道路,一条为诗性的乡土叙事,充满温情的忆念。另一条为批判和反讽,重在揭示农民身上的劣根性。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再现了清风镇乡民们的日常生活,沿袭着乡村叙述的反讽路子,揭示批判了农... 五四以来,文学创作中的乡土传统走着两条道路,一条为诗性的乡土叙事,充满温情的忆念。另一条为批判和反讽,重在揭示农民身上的劣根性。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再现了清风镇乡民们的日常生活,沿袭着乡村叙述的反讽路子,揭示批判了农民身上的痼疾和问题,表达了农耕文明行将消亡的现实状态。《高兴》预示着贾平凹创作上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变化,这部作品的叙事充满温暖,特别是以主人公刘高兴为代表的拾破烂群体,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爱帮助,成为一道温暖人心的风景。尽管他的外部环境冷漠冰凉,但是在人物生存的小群体精神依存上,依然让人感到了希望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高兴 乡土传统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传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12
作者 王鑫 《求知导刊》 2021年第37期78-79,共2页
乡土传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若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可以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强化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要注重构建开放自由的乡土传统游戏环境,设计富有趣味的... 乡土传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若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可以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强化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要注重构建开放自由的乡土传统游戏环境,设计富有趣味的乡土传统游戏,让乡土传统游戏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注重总结教育经验,开发出适合自己学校的乡土传统游戏校本课程,让乡土传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真正地“发光、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传统游戏 幼儿教育 重要性 应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乡土传统游戏助力于幼儿园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成长
13
作者 刘冰梅 《学周刊》 2018年第1期182-183,共2页
近些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与改革学前教育,这就使得幼儿园教育本身与从前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以及幼儿家长都更加注重对孩子的综合训练。民间乡土传统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且在大多为独生子女的时... 近些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与改革学前教育,这就使得幼儿园教育本身与从前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以及幼儿家长都更加注重对孩子的综合训练。民间乡土传统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并且在大多为独生子女的时代,其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也亟待分析。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未来应该如何将民间乡土传统游戏应用在幼儿园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成长教育方面,以期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传统游戏 幼儿园 独生子女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传统与乡村治理变迁——以山东省Q村吕氏宗族的礼仪重建为例
14
作者 任雅萱 《社会治理》 2020年第6期90-96,共7页
乡村秩序的维持和运作是一个流动的过程。若将乡村治理放入历史的维度中考察,便会发现乡村治理变迁的核心是村民对于乡土传统的维系与再造。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山东省Q村吕氏的宗族结构与当代礼仪重建,梳理作为基层社会组织的宗族与乡村... 乡村秩序的维持和运作是一个流动的过程。若将乡村治理放入历史的维度中考察,便会发现乡村治理变迁的核心是村民对于乡土传统的维系与再造。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山东省Q村吕氏的宗族结构与当代礼仪重建,梳理作为基层社会组织的宗族与乡村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北方乡村治理的动态历史变迁过程。在近年的乡村建设中,宗族文化又成为他们打造的重点,随之而来的是礼仪的重建和乡村权威的再次分配,乡土的传统也被重新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传统吕氏宗族 礼仪重建 乡村治理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开发对乡土传统文化的重构与解构
15
作者 杨筑稀 《炎黄地理》 2021年第3期72-74,共3页
伴随着我国全面脱贫战略的实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依托乡土传统文化,实现旅游开发引导乡土文化、传统文化重构是当前的挑战和责任。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地方乡土文化能够实现多元化融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文章基于旅游开发思... 伴随着我国全面脱贫战略的实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依托乡土传统文化,实现旅游开发引导乡土文化、传统文化重构是当前的挑战和责任。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地方乡土文化能够实现多元化融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文章基于旅游开发思维对乡土传统文化重构与解构的思考,对当前保持乡土文化产业结构形态稳定和推动乡土文化产业现代化转变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现代化转变 乡土传统文化 乡土文化 地方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多元化融合 开发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谦逊中的骄傲:源于乡土传统的意大利现代建筑与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农丽媚 卢卡·圭里尼 《华中建筑》 2021年第9期1-5,共5页
从南部的地中海地区绵延到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半岛上一直存在着历史悠久的乡土建筑营造传统。该文通过对20世纪意大利建筑与设计转型的不同阶段进行案例解读和分析发现,这些乡土建筑营造传统都曾相继被未来主义、理性主义、自然... 从南部的地中海地区绵延到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半岛上一直存在着历史悠久的乡土建筑营造传统。该文通过对20世纪意大利建筑与设计转型的不同阶段进行案例解读和分析发现,这些乡土建筑营造传统都曾相继被未来主义、理性主义、自然有机主义等流派吸收采纳并宣传推广。但即便都是"师法传统",这段时期的实践也形成了两条泾渭分明的道路:其一是以BBPR、罗西等为代表的正统学院派主流;其二则是一些重视地方文脉和场地解读的非主流探索。两条道路分野最根本的原因源自于对传统既骄傲珍视而又谦逊敬畏的复杂情怀,也因此对现代意大利城市建设、艺术与手工艺及现代时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建筑营造传统 20世纪意大利设计 意大利现代建筑与设计 传统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融入农业类高校思政课教学
17
作者 生忠军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伦理道德等要素,凝结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勤劳拼搏的品格。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与农业类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高度契合,能... 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伦理道德等要素,凝结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勤劳拼搏的品格。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与农业类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功能高度契合,能够为农业类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滋养。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融入农业类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在充分挖掘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资源基础上,遵循农业类高校思政课教学规律,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思政课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撕裂中的再造——城镇化进程中的乡土传统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德文 《民俗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5-17,共3页
保守的城镇化道路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离土不离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二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城乡二元结构富有弹性,乡土传统对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城镇化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从社区... 保守的城镇化道路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离土不离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二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城乡二元结构富有弹性,乡土传统对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城镇化中国道路的基本特征。从社区再造的角度来说,符合农民意愿的城镇化,可以防止乡土传统的断裂,避免因此而来的社会转型的阵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乡土传统 城乡二元结构 社区再造
原文传递
乡土传统与精神指归——石舒清创作心理解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梅萍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6,共5页
石舒清的文学创作依托宁夏南部山区回族村落的社会生活背景,阐释了一种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文化。其文本流露出底层立场、恋土情结、怀旧心理、神秘主义体验、尚洁意识等主体创作心理,并从中折射出作者的文化心理:作为农民之子认同乡土传... 石舒清的文学创作依托宁夏南部山区回族村落的社会生活背景,阐释了一种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文化。其文本流露出底层立场、恋土情结、怀旧心理、神秘主义体验、尚洁意识等主体创作心理,并从中折射出作者的文化心理:作为农民之子认同乡土传统的农耕文化之根;作为回回后代承续宗教信仰的民族文化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舒清 创作心理 乡土传统 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原生的“乡土”——传统乡土聚落空间构成与演化结构解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莹 张向宁 王立仁 《城市建筑》 2016年第7期118-121,共4页
本文以传统乡土聚落为研究对象,解析聚落的空间构成,挖掘演化的结构机理。首先,基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三对关联,以人的行为模式为基点,提取三个维度上的三种"原空间";其次,在复杂系统演化理论平台上,基于核心、动... 本文以传统乡土聚落为研究对象,解析聚落的空间构成,挖掘演化的结构机理。首先,基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三对关联,以人的行为模式为基点,提取三个维度上的三种"原空间";其次,在复杂系统演化理论平台上,基于核心、动力、支撑、自复制、边界五种结构功能的归类,提炼聚落演化"原结构",建构理论模型。本文对"原空间"和"原结构"的阐释,是对演化本质的揭示及演化规律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传统聚落空间层次 演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