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7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1
作者 董娜 巢素珍 邹丽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不同浓度西达本胺处理后的HL-60细胞的PDGF-DD、ULBP、CD155三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通过LDH检测西...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不同浓度西达本胺处理后的HL-60细胞的PDGF-DD、ULBP、CD155三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通过LDH检测西达本胺处理HL-60细胞后不同效靶NK细胞对其杀伤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西达苯胺处理HL60细胞三天后均上调 PDGF-DD、ULBP、CD155三个基因的 mRNA 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且表达量呈现明显剂量依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不同效靶的NK 细胞与西达本胺处理的HL-60细胞共培养,HL-60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且凋亡水平呈现明显剂量依赖。结论 西达本胺通过上调PDGF-DD、ULBP及CD155的表达,显著增强了NK细胞对HL-60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揭示了其在AML治疗中的潜在分子机制。研究结果为西达本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进一步开发新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其联合免疫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西达本胺 NK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PDGF-DD CD155 UL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
2
作者 金颂植 熊永清 +4 位作者 于赵龙 祝子健 程铭 李加林 吴素珍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糖尿病(Diabetics mellitus,DM)是一种以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伴随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脏器的损害(如肌肉、大脑、眼、肾、心脏和血管等),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糖尿病急性心脏损伤(心... 糖尿病(Diabetics mellitus,DM)是一种以持续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伴随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脏器的损害(如肌肉、大脑、眼、肾、心脏和血管等),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糖尿病急性心脏损伤(心肌梗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和学习能力减退等)、糖尿病性肌萎缩(肌肉组织的萎缩和肌力减弱)和糖尿病眼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和眼部症状)等。研究发现,人类许多疾病都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的失调有关,其中包括糖尿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 6,HDAC6)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中独特的一员,与其他家族成员不同的是,HDAC6定位于细胞质中,它几乎只对细胞质的蛋白质进行脱乙酰化。研究表明,HDAC6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急性肝损伤和肿瘤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和活性增加。此外,研究发现,HDAC6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发挥重要作用,且HDAC6抑制剂有效减缓了各种代谢性疾病的进展,这表明靶向抑制HDAC6的表达或活性可能为治疗糖尿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本文综述了HDAC6的独特功能,并概述其抑制剂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 表观遗传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5调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承华 梅惠卿 +2 位作者 张嘉乐 李华琴 吴文梅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作为IIa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HDAC5)在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存在巨大的差异,从而成为在乳腺癌乃至其他癌症中具有潜在价值的生物标志...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作为IIa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HDAC5)在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存在巨大的差异,从而成为在乳腺癌乃至其他癌症中具有潜在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之一,被认为是抗癌药物的可靠分子治疗靶点。本文将对HDAC5的结构表征和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HDAC5抑制剂的应用作一简要总结,并为早期乳腺癌HDACs的检测、HDACs抑制剂(HDACi)的设计以及与HDACi联用的相关药物作用靶点等方面提供可行性建议,以期为乳腺癌肿瘤治疗提供理论策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抑制剂 药物作用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通过去乙酰化酶3激活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雷帕霉素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心肌炎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爽 翟京宇 罗彬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肠道粪菌移植(FMT)对脓毒症心肌炎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改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FMT治疗组(CLP+FMT组)及FMT联合去乙酰化酶3(SIR... 目的探讨正常肠道粪菌移植(FMT)对脓毒症心肌炎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改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FMT治疗组(CLP+FMT组)及FMT联合去乙酰化酶3(SIRT3)抑制剂(3-TYP)治疗组(CLP+FMT+3-TYP组),每组各10只。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液中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IL-1β、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去乙酰化酶3(SIRT3)、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雷帕霉素(mTOR)及p-mTOR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CLP+FMT组、CLP+FMT+3-TYP组心肌组织SIRT3和p-mTOR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心肌组织p-AMPK和血液中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与CLP组比较,CLP+FMT组心肌组织SIRT3和p-mTO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而心肌组织p-AMPK和血液中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与CLP+FMT组比较,CLP+FMT+3-TYP组心肌组织SIRT3和p-mTO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心肌组织中p-AMPK和血液中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与sham组比较,CLP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显著下降;与CLP组比较,CLP+FMT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显著增加;与CLP+FMT组比较,CLP+FMT+3-TYP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肠道菌群通过SIRT3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心肌炎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均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粪菌移植 脓毒症心肌炎 线粒体损伤 乙酰化酶3 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雷帕霉素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丹丹 秦克宁 +2 位作者 吕纯莉 曾建业 王小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3-1405,共13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血液和其他组织中髓系起源的异常原始细胞增殖为特征。“3+7”诱导方案(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一直是治疗AML的基石,但仍有部分AML患者无法耐受强化疗或完全缓解后复发,目...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血液和其他组织中髓系起源的异常原始细胞增殖为特征。“3+7”诱导方案(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一直是治疗AML的基石,但仍有部分AML患者无法耐受强化疗或完全缓解后复发,目前AML的总体疗效仍不乐观。因此,寻找新药物以提高AML患者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表观遗传对AML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表观遗传修饰的分子靶向药物,可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上调组蛋白赖氨酸的乙酰化水平,目前已应用于AML临床研究中,在联合治疗中显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与治疗效果。本综述介绍了HDAC和HDACi的分类依据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阐述了伏立诺他、贝利司他、帕比司他、戊丙酸、恩替诺特、西达本胺等6种HDACi在AML中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讨论了HDACi与其他抗癌药物联用在AML中的作用机制,并对HDACi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期望为临床治疗AML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朱艳 施方静 +1 位作者 黄黎 蒋志国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9期1187-1190,共4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约占全部淋巴瘤的30%[1]。DLBCL患者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2-3]。DLBCL根据细胞来源分为生发中心来源B细胞型(GCB)和生发中心后激...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约占全部淋巴瘤的30%[1]。DLBCL患者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2-3]。DLBCL根据细胞来源分为生发中心来源B细胞型(GCB)和生发中心后激活B细胞型(ABC),这两种亚型存在不同的基因突变和病理表达标记,目前主要基于CD10、BCL6和MUM1/IRF43个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其抑制剂在牙源性干细胞成骨和成牙本质分化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东雨 朱小苗 +1 位作者 赵继荣 何文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8-474,共7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可使组蛋白去乙酰化,与DNA结合更加紧密,从而发挥抑制基因转录的作用。相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有利于染色质松弛,使各种转录因子与DNA特异性结合,发挥激活转录基因的作用。牙源性干细胞(DSCs)是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可使组蛋白去乙酰化,与DNA结合更加紧密,从而发挥抑制基因转录的作用。相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有利于染色质松弛,使各种转录因子与DNA特异性结合,发挥激活转录基因的作用。牙源性干细胞(DSCs)是人成体干细胞,此类细胞具有取材时损伤小和免疫排斥反应低等特点,在成骨、成牙本质等分化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种子细胞。大量研究表明,HDACs及HDACis两者在细胞分裂分化、信号转导、调控细胞炎症等多种生命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本文对组蛋白修饰中HDACs以及HDACis在DSCs成骨和成牙本质分化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HDACs及HDACis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有望对DSCs治疗牙齿及骨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牙源性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秦昕宇 徐文秀 +1 位作者 张天阳 毕玫荣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7期714-719,共6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可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活性,促进组蛋白和非组蛋白酰化修饰,以激活转录、增强基因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可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活性,促进组蛋白和非组蛋白酰化修饰,以激活转录、增强基因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DACIs在HIE中具有强大的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兴奋性毒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并能促进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显著缩小脑梗死面积。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HDACIs在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为新生儿HIE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 神经保护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孕鼠孕期免疫激活所致子代青春期感觉门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冠玉 刘森淇 +3 位作者 杨勇锋 李文强 吕路线 苏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目的探讨各亚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在母孕期免疫激活子代大鼠额叶、海马及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脉冲抑制效率(PPI%)的相关性。方法将受孕成功的10只Sprague-Dawley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和对照组(n=5)。于妊娠期第9天,模型组... 目的探讨各亚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在母孕期免疫激活子代大鼠额叶、海马及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脉冲抑制效率(PPI%)的相关性。方法将受孕成功的10只Sprague-Dawley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5)和对照组(n=5)。于妊娠期第9天,模型组孕鼠经尾静脉注射10 mg·kg^(-1)聚肌胞苷酸(Poly I:C),对照组孕鼠给予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3 h后,尾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孕鼠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来评估孕鼠免疫激活状态。将2组孕鼠饲养至自然生产,子鼠在出生后第21天断乳,选取雄性后代继续饲养。在子代大鼠青春期(即出生后第40天)时进行前脉冲抑制测试,评估其空间识别记忆和感觉门控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2组子代大鼠海马、额叶及肝脏组织中HDAC家族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孕鼠血浆中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前脉冲刺激为75 dB时,模型组子代青春期大鼠的PP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脉冲刺激为80、85 dB时,模型组与对照组子代青春期大鼠的P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额叶组织中,模型组子代大鼠HDAC3、HDAC4、HDAC8、HDAC9、HDAC10、Sirt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HDAC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子代大鼠HDAC1、HDAC2、HDAC6、HDAC7、HDAC1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海马组织中,模型组子代大鼠HDAC1、HDAC8、HDAC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HDAC2、HDAC5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子代大鼠HDAC3、HDAC4、HDAC6、HDAC7、HDAC9、HDAC11、Sirt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组织中,模型组子代大鼠HDAC6、HDAC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子代大鼠(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子代大鼠HDAC1、HDAC2、HDAC3、HDAC4、HDAC5、HDAC7、HDAC8、HDAC9、HDAC11、Sirt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子代大鼠海马组织中HDAC2 mRNA表达水平与75 dB时的PPI%呈负相关(r=-0.965、P<0.05);额叶组织中HDAC10、Sirt mRNA表达水平与75 dB时的PPI%呈正相关(r=0.946、0.925,P<0.05)。结论孕鼠孕期感染poly I:C对子代大鼠HDAC家族的多种蛋白质表达具有显著影响,且与子代大鼠早期感觉门控受损相关,这可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感染 精神分裂症 感觉门控损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炎症性疾病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佳文 李善高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76-780,784,共6页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一类可对染色体的结构修饰和基因表达调控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酶。早前研究表明HDAC与肿瘤具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发现HDAC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也发挥作用,研究HDAC可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一类可对染色体的结构修饰和基因表达调控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酶。早前研究表明HDAC与肿瘤具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发现HDAC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也发挥作用,研究HDAC可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HDAC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潜在治疗靶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炎症性疾病 治疗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乙酰化酶3-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路探讨毓麟珠改善自然衰老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阮鑫 魏茂林 董晓英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乙酰化酶3(mitochondrial acetylase 3,Sirt3)-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通路探讨毓麟珠改善自然衰老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雌性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衰老未灌胃组与衰老... 目的基于线粒体乙酰化酶3(mitochondrial acetylase 3,Sirt3)-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通路探讨毓麟珠改善自然衰老大鼠卵巢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雌性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衰老未灌胃组与衰老灌胃组,每组6只,6只雌性正常育龄期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衰老灌胃组予毓麟珠中剂量10.08 g/kg,衰老未灌胃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连续灌胃6周(休1天/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激素雌二醇(estradiol,E 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学变化;化学发光法测定卵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卵母细胞线粒体ATP含量;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卵巢组织Sirt3、HIF1α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巢组织Sirt3、HIF1αmRNA表达。结果与衰老未灌胃组相比较,衰老灌胃组卵泡发育改善,表现为颗粒细胞层排列整齐、卵母细胞形态较规则;E 2、AMH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P<0.01);卵巢组织中SOD、GSH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1);ATP水平升高(P<0.05);Sirt3蛋白及基因表达均上调,HIF1α蛋白及基因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毓麟珠通过调控Sirt3、HIF1α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改善卵巢组织抗氧化能力进而达到延缓卵巢衰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毓麟珠 线粒体乙酰化酶3 缺氧诱导因子1Α 卵巢衰老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谦 瞿菲 李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86,共6页
伴随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这一类靶向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药物的创新发展,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格局正在被逐渐改变。无论是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 伴随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这一类靶向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药物的创新发展,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格局正在被逐渐改变。无论是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还是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都能够从HDACi联合治疗方案中取得可观的临床获益。文章围绕HDACi这一类药物,总结其在乳腺癌各个分子亚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总结了中国人群的治疗现状,对未来联合用药方案合理布局的探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观遗传调控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西达本胺 恩替诺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凯迪 杨阳 +2 位作者 张聪敏 焦裕雪 杨晶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炎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机制之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As炎症反应中关键的驱动因子。多项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参与As中的炎症反应。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通过调节靶基因的去乙酰化,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 炎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机制之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As炎症反应中关键的驱动因子。多项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参与As中的炎症反应。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通过调节靶基因的去乙酰化,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化及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HDACs在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为As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2在大肠癌及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铁权 孙明军 魏敏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195-3199,共5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大肠正常组织、腺瘤、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DAC1和HDAC2在正常大肠组织、腺瘤、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计...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在大肠正常组织、腺瘤、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DAC1和HDAC2在正常大肠组织、腺瘤、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计算染色指数(SI),评估两者的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大小、分期、分化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HDAC1和HDAC2在正常组织表达明显低于腺瘤及癌组织(14.3±9.3vs22.4±12.4,22.8±8.5;5.6±3.3,12.3±4.2vs16.2±9.7,均P<0.05).HDAC2在三者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直径≥5cm的癌组织HDAC1的表达高于<5cm的癌组织(25.1±8.2vs20.4±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DAC1和HDAC2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两者共同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大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GCD0103对小反刍兽疫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15
作者 邓瑞雪 潘春容 +4 位作者 朱学亮 胡林杰 孙跃峰 曾巧英 蒙学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42-4552,共11页
旨在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选择性抑制剂MGCD0103(Mocetinostat)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细胞)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RT-qPCR法测定PPRV感染后宿主细胞HDACs和抑制... 旨在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选择性抑制剂MGCD0103(Mocetinostat)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在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细胞)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RT-qPCR法测定PPRV感染后宿主细胞HDACs和抑制剂处理细胞中PPRV N基因的转录水平,通过Time of Addition Assay确定MGCD0103在PPRV复制过程的作用阶段,用Western blot检测PPRV 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TCID50方法测定了病毒滴度。结果表明,PPRV感染引起EEC细胞HDAC1(P<0.001)和HDAC2(P<0.002)转录水平明显上升;MGCD0103在病毒入侵和复制阶段均发挥了抑制作用,且在复制阶段抑制作用更明显;MGCD0103显著降低PPRV N基因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及病毒滴度(P<0.002),且其抑制PPRV在EEC中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药物选择指数(SI)分别是0.43μmol·L^(-1)和4.35。本研究确定MGCD0103显著抑制PPRV的复制,这对研发有效抗PPRV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效率产毒细胞株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MGCD0103 抑制 小反刍兽疫病毒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微小RNA-206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张曼玉 程国杰 孙杰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4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微小RNA(miR)-206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124例CHD患者进行研究,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病变...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微小RNA(miR)-206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124例CHD患者进行研究,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20分,86例)、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20分,38例)。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HD患者血清miR-206及HDAC4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6及HDAC4水平对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组CHD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高血压所占比例高于轻度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2.203、4.965,P<0.05);重度病变组患者血清miR-206和HDAC4水平均高于轻度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5、4.121,P<0.05);血清miR-206和HDAC4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908、0.950,P<0.05);高血压、LDL-C、miR-206和HDAC4为CHD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影响因素(OR=2.116、2.216、3.209、2.669,P<0.05);血清miR-206、HDAC4以及LDL-C、高血压预测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0.695、0.692、0.607,而联合检测的AUC为0.825,优于各自单独预测(均P<0.01)。结论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血清miR-206、HDAC4水平升高,并且联合检测对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小RNA-206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纳非尼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肝癌细胞系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17
作者 代雅风 李晖 +3 位作者 吴迪 李晓婷 张朋军 朱旭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70-1380,共11页
目的:探讨多纳非尼(donafenib)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cambinol联合用药对肝细胞和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裸鼠体内人源肝癌移植瘤细胞(HuH-7)的治疗作用。方法: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多... 目的:探讨多纳非尼(donafenib)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cambinol联合用药对肝细胞和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裸鼠体内人源肝癌移植瘤细胞(HuH-7)的治疗作用。方法: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多纳非尼、cambinol单药及两药联合作用于HuH-7和Hep3B 2.1-7细胞系,采用CCK-8法检测吸光度以计算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膜蛋白表达量;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评估两药联合在体内是否存在协同抗肿瘤作用。结果:单独应用多纳非尼或cambinol均可抑制HuH-7和Hep3B 2.1-7细胞增殖,而联合用药组抑制增殖的能力显著增加(P<0.01),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在两细胞系中均<1;联合用药组相较于单药组诱导细胞凋亡增加;处于各周期细胞的比例变化不明显;联合用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ATP结合盒转运体超家族成员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B1(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ABCB1)蛋白表达;在体内实验中,联合用药协同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Q值>1.15。结论:多纳非尼和cambinol联合用药可以较好地抑制肝癌细胞系增殖并且协同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ATP结合盒转运体超家族成员ABCB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纳非尼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肝癌细胞系 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
18
作者 谭磊 彭小烨 +3 位作者 王开心 黄小久 张帆 禹思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9-1266,共8页
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部分畜禽病毒(如乙脑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属于人兽共患性病原,对养殖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健康也可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控畜禽病毒不仅可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同时对保障公共... 畜禽在养殖过程中易受病毒感染,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中部分畜禽病毒(如乙脑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属于人兽共患性病原,对养殖工作人员及消费者健康也可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防控畜禽病毒不仅可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同时对保障公共健康也十分重要。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s)属于表观遗传修饰酶,可通过调控组蛋白乙酰化过程影响基因表达,继而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过程。大量研究表明,HDACs可通过与病毒蛋白互作或影响细胞相关信号通路来参与多种畜禽病毒感染过程,且HDACs抑制剂处理可抑制部分病毒(如伪狂犬病病毒和马立克病毒)复制,提示HDACs可作为抗畜禽病毒感染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靶点。因此,深入了解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过程对防控畜禽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简要介绍了HDACs及其抑制剂,重点综述了HDACs参与畜禽病毒感染的作用及机制,为深入研究HDACs调控畜禽病毒感染提供参考,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 抑制剂 畜禽病毒感染 作用及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乙酰化酶SIRTs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方雪 石瑾 +1 位作者 李海宁 杨娟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1期1603-1607,共5页
Sirtuins(SIRTs)是一类依赖于NAD+的去乙酰化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特别是在帕金森病(PD)中备受关注。Sirtuins通过调控细胞内的代谢、应激反应和DNA修复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对细胞存活和凋亡具有重要作用。在PD的发病机制中,Sirtuins发... Sirtuins(SIRTs)是一类依赖于NAD+的去乙酰化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特别是在帕金森病(PD)中备受关注。Sirtuins通过调控细胞内的代谢、应激反应和DNA修复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对细胞存活和凋亡具有重要作用。在PD的发病机制中,Sirtuins发挥关键作用,与线粒体功能、氧化应激及神经元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紧密相关。激活Sirtuins能够减轻PD动物模型的运动障碍和神经元损伤,同时调节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聚集和清除,这是PD的病理特征之一。因此,调节Sirtuins可能成为治疗PD的潜在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乙酰化酶Sirtuins Α-突触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杜亚楠 李茹恬 谢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4期4674-4679,共6页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癌症,严重危害妇女身体健康。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能够调控人体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调节细胞增殖等表型。既往研究提示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的异常表现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癌症,严重危害妇女身体健康。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能够调控人体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调节细胞增殖等表型。既往研究提示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的异常表现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该文综述了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通过深入了解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发现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旨在探讨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结果以及对乳腺癌治疗的影响,为该类药物未来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寻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 乙酰化 原发性乳腺癌 西达本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