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病毒S蛋白暴露时间对人精子胞膜完整性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丁悦 杨洁 +4 位作者 杜红姿 陈欣洁 黄玉玲 刘见桥 康祥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321-1327,共7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S蛋白(HBs)与人精子体外共孵育不同时间后人精子胞膜完整性及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人精子与25μg/m L HBs共孵育0、1、2、3、4 h后,酶标仪检测精子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HBs对精子早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S蛋白(HBs)与人精子体外共孵育不同时间后人精子胞膜完整性及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人精子与25μg/m L HBs共孵育0、1、2、3、4 h后,酶标仪检测精子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HBs对精子早期凋亡指标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细胞内活性氧(ROS)、半胱氨酸蛋白酶-3,-8,-9(Caspase-3,-8,-9)活化,TUNEL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DNA的损伤。结果:人精子与25μg/m L HBs共孵育后,MDA水平、ROS阳性精子、Annexin V+/PI-精子、Caspase-3,-8,-9阳性精子比率、TUNEL阳性精子比率显著升高,且Annexin V+/PI-精子、Caspase-8,-9阳性精子比率、TUNEL阳性精子比率的升高与HBs呈时间依赖趋势。结论:HBs蛋白与人精子共孵育时间增长可加剧对人精子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s蛋白 精子功能 氧化应激 膜完整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康祥锦 丁悦 +3 位作者 杨洁 杜红姿 刘见桥 黄天华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乙肝病毒(HBV)可通过血睾屏障将病毒DNA整合到男性生殖细胞的基因组中,诱发多种染色体畸变,而且还能破坏精子线粒体功能,导致精子活力受损,受精率和受精指数下降,但其机制未明。本研究主要考察乙肝病毒S蛋白(HBs)对人精子氧... 目的:乙肝病毒(HBV)可通过血睾屏障将病毒DNA整合到男性生殖细胞的基因组中,诱发多种染色体畸变,而且还能破坏精子线粒体功能,导致精子活力受损,受精率和受精指数下降,但其机制未明。本研究主要考察乙肝病毒S蛋白(HBs)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人精子与不同浓度(0、25、50、100μg/m L)HBs共孵育3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内活性氧(ROS)的变化情况,应用酶标仪检测精子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C)。结果:人精子与25~100μg/m L HBs共孵育3 h后,ROS阳性精子比率、人精子细胞膜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A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MDA水平以及ROS阳性精子比率的升高与HBs呈剂量依赖关系(r=0.62,r=0.75;P均〈0.01)。TAC水平的降低与HBs呈剂量依赖关系(r=-0.89;P〈0.01)。结论:HBs可诱导人精子内ROS升高、TAC降低,从而产生氧化应激,使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进而影响人精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s蛋白 氧化应激 活性氧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前S1蛋白与乙肝病毒两对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翁厚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2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HBsAg阳性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关系,以探讨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43例HBsAg阳性血清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同时用... 目的:通过分析HBsAg阳性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关系,以探讨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43例HBsAg阳性血清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的含量。结果:在HBV不同血清型感染模式(HBV-M)中,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1.8%(63/77)、90.9%(70/77);HBeAg阴性血清中PreS1、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9.4%(82/166)、55.4%(92/166)。结论:前S1蛋白与HBV-DNA,是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的敏感标志,可弥补乙肝两对半的不足,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在不具备HBV-DNA检测设备的情况下,使用简单准确,价格低廉的PreS1检测并联合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对HBV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s1蛋白 HBV-M 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前S1蛋白与HBV-DNA及HBeAg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翁彬 王雷萍 方红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4-885,共2页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前S1蛋白(PreS1)与乙肝病毒DNA(HBV-DNA)、HBeAg的相关性,以观察PreS1作为病毒复制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PreS1和HBeAg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V-DNA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按HBV-DNA拷贝数把标本分组...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前S1蛋白(PreS1)与乙肝病毒DNA(HBV-DNA)、HBeAg的相关性,以观察PreS1作为病毒复制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PreS1和HBeAg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V-DNA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按HBV-DNA拷贝数把标本分组、对比分析.结果 406份HBV-DNA阳性标本中,PreS1阳性率89.90%(365/406),HBeAg阳性率68.22%(277/406),两者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指标阳性模式为:单项PreS1阳性者108例,单项HBeAg阳性者20例,两指标同时阳性者257例.PreS1和HBeAg两指标合并阳性率达94.83%(385/406).在HBV-DNA阴性或低拷贝(HBV-DNA小于1×10^6/ml)组样本中,PreS1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但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PreS1、HBeAg间的差异渐缩小,HBV-DNA含量在1×10^6~1×10^8/ml时差异没有显著性,而HBV-DNA含量在1×10^8/ml以上时检出率完全相同,均达到了100%.结论 PreS1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其阳性率高于HBeAg,PreS1和HBeAg联合检测判断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s1蛋白 乙肝病毒DNA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乙肝病毒前S1蛋白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朱合 吴书笔 《人民军医》 2006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前S1蛋白,评价其在病毒感染、复制、传染性及对肝细胞损伤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血清标志(HBV-M),将乙肝病毒感染208例分为5组,即HBsAg(+)组(A组);HB-sAg(+)及HBeAg(+)组(B组);HBsAg(+)及HBcAb(+)组(C组);HBsAg...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前S1蛋白,评价其在病毒感染、复制、传染性及对肝细胞损伤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血清标志(HBV-M),将乙肝病毒感染208例分为5组,即HBsAg(+)组(A组);HB-sAg(+)及HBeAg(+)组(B组);HBsAg(+)及HBcAb(+)组(C组);HBsAg(+)、HBeAg(+)及HB-cAb(+)组(D组);HBsAg(+)、HBeAb(+)及HBcAb(+)组(E组)。分别对各组进行前S1蛋白、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S1蛋白总阳性124例(59.6%),各组分别为0例、16例(69.6%)、12例(32.4%)、60例(90.9%)和36例(50.0%);HBV-DNA总阳性120例(57.7%),各组分别为1例(10.0%)、18例(78.3%)、13例(35.1%)、58例(87.8%)和30例(41.7%);ALT总异常82例(39.4%),各组分别为0例、9例(39.1%)、2例(5.4%)、57例(86.4%)和14例(19.4%)。前S1蛋白阳性和HBV-DNA阳性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98;前S1蛋白阳性和ALT异常除D组外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如果前S1蛋白检测阳性,不论HBeAg与ALT检测结果是否正常,都表示存在乙肝病毒复制并具有传染性。结论:乙肝病毒前S1蛋白可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性及对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s1蛋白 HBV-DNA HBV—M A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含量及Pre-S1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小宁 郝晓柯 +4 位作者 余妍 程小东 徐焰 苏明权 彭道荣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血清学不同标志物模式(HBV-M)与乙肝病毒DNA含量及乙肝病毒前S1蛋白的关系,为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程度与乙肝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微粒子酶免检...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血清学不同标志物模式(HBV-M)与乙肝病毒DNA含量及乙肝病毒前S1蛋白的关系,为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程度与乙肝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微粒子酶免检测试剂盒对530例携带不同血清学标志物的乙肝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同时,用ELS IA法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结果五种HBV免疫模式中HB sA g,HB eA g和HB cA b同时阳性,其HBV-DNA定量阳性和HBV-P reS1的检出率分别为94.1%和92.8%;HB sA g,HB eA b和HB cA b阳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53.5%和40.1%;其它不同血清学模式组也有不同的阳性率。结论P re-S1可敏感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尤其可反映HB eA g阴性的乙肝患者仍存在病毒复制。HBV-DNA含量与P re-S1呈正相关,HBV-DNA、乙肝病毒五项标志和前S1蛋白联合检测,对更好地早期诊断HBV感染,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s1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乙肝病毒标志物 ELIsA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DNA含量及Pre-S1检测在诊断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彭道荣 郝晓柯 +4 位作者 余妍 程小东 徐焰 苏明权 张小宁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365-367,共3页
目的了解乙肝患者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HBV-M)与乙肝病毒DNA含量及乙肝病毒前S1蛋白的关系,为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程度、乙肝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微粒子酶免检... 目的了解乙肝患者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HBV-M)与乙肝病毒DNA含量及乙肝病毒前S1蛋白的关系,为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程度、乙肝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BBOTT公司生产的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微粒子酶免检测试剂盒对456例携带不同血清学标志物的乙肝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前S1抗原。结果五种HBV免疫模式中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其HBV-DNA定量阳性和HBV-PreS1的检出率分别为94.1%和81.2%;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53.4%和43.7%;其他不同血清学模式组也有不同的阳性率。结论Pre-S1可敏感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尤其可反映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仍存在病毒复制。HBV-DNA、乙肝病毒五项标志和前S1蛋白联合检测,对更好地早期诊断HBV感染,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s1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乙肝病毒标志物 ELIsA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乙肝病毒核酸相关抗原(HBV—NRA)前相关临床分析
8
作者 苏丽晶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4期227-228,共2页
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高达9.09%,隐匿型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炎病毒变异的存在,要求检测乙肝病毒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DNA)与乙肝病毒前S1蛋白(Pre—S1)以及乙... 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高达9.09%,隐匿型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炎病毒变异的存在,要求检测乙肝病毒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DNA)与乙肝病毒前S1蛋白(Pre—S1)以及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均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核酸 临床分析 相关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 乙肝病毒s1蛋白 HBsAG阳性率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乙肝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LHBs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中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志东 王亚 李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4期1628-1629,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编码的表面大蛋白(LHBs)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对上述标本进行LHBs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编码的表面大蛋白(LHBs)对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7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对上述标本进行LHBs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LHBs的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DNA拷贝数与LHBs的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LHBs与HBV DNA呈较好的相关性,是一个指示HBV复制水平的血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乙肝病毒s基因编码的表面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兴禄 邱君凤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171-1172,共2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 10 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两对半”、HBV DNA和前S1蛋白的检测分析。结果  10 1例HBsAg阳性与HBV DNA同时阳性的血清 ,Presl检出率为 9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 10 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两对半”、HBV DNA和前S1蛋白的检测分析。结果  10 1例HBsAg阳性与HBV DNA同时阳性的血清 ,Presl检出率为 94 .1% ,HBeAg/Ab的阳性率分别为 5 8.4 %和 30 .7% ;78例preS1Ab阳性血清中 ,抗HBs阳性率为 4 7.4 % ,抗HBe阳性率为 2 8.2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表达主要在HBVDNA复制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s1蛋白 抗原 抗体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前S1蛋白及其抗体与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小儿乙肝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屈丽 赵波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4期661-664,共4页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前S1蛋白(PreS1)及其抗体与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小儿乙肝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乙肝患儿的血清样本,分析PreS1及其抗体与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结果,PreS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前S1蛋白(PreS1)及其抗体与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小儿乙肝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乙肝患儿的血清样本,分析PreS1及其抗体与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结果,PreS1阳性检出率和乙肝5项模式的相关性以及PreS1、抗PreS1阳性率和HBsAg(+)浓度的相关性等。结果 90份血清样本中,HBsAb阳性检出率为15.56%,HBsAg阳性检出率为26.67%,HBeAg阳性检出率为13.33%,HBcAb阳性检出率为20.00%,HBeAb阳性检出率为15.56%,抗PreS1阳性检出率为25.56%,PreS1阳性检出率为22.22%。HBeAg(+)+HBsAg(+)+HBeAb(+)模式中,PreS1阳性率为90.00%,而HBeAb(+)+HBsAg(+)+HBcAb(+)、HBeAg(+)+HBsAg(+)、HBcAb(+)+HBsAg(+)、HBsAg(+)阳性率分别为64.29%、61.11%、59.38%、28.57%。其中HBeAg(+)+HBsAg(+)+HBeAb(+)模式的PreS1阳性率最高。PreS1和HBV-DNA的测定结果呈显著相关(χ^(2)=28.354,P<0.05),但HBV-DNA的检出阳性率高于PreS1阳性率(χ^(2)=15.327,P<0.05),随着HBsAg浓度增加,PreS1与抗PreS1阳性率逐渐提高,HBsAg(+)浓度值和PreS1、抗PreS1检出率成正相关(χ^(2)=12.554,P<0.05)。90例患儿家属中,仅1例患儿家属对诊断方式不满意(1.11%),总结发现,患儿家属对检测满意率为98.89%。结论 在小儿乙肝早期诊断中,PreS1蛋白及其抗体与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小儿乙肝早期诊断与病情筛查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s1蛋白 小儿乙肝 抗体 血清标志物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3期137-138,共2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船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以肝脏病变为主,流行广泛,危害严重。临床目前开展的检测HBV感染方法主要是检查传统的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oAg),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前S1抗原(Pr...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船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以肝脏病变为主,流行广泛,危害严重。临床目前开展的检测HBV感染方法主要是检查传统的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oAg),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前S1抗原(Pre—S1)和乙肝病毒(HBV)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患者 乙肝病毒s1蛋白 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M阳性前S1蛋白临床上检测分析
13
作者 丁其扬 郁启生 费瑞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53-754,757,共3页
目的:检测HBsAg前S1蛋白,评价其在病毒感染、复制、传染及对肝细胞损伤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血清标志物(HBV-M),将298例HBsAg感染患者分为4组,即HBsAg(+)组(A组),HBsAg(+)-HBeAg(+)-HBcAg(+)组(B组),HBsAg(+)-HBcAb(+)-HBeAb(+)... 目的:检测HBsAg前S1蛋白,评价其在病毒感染、复制、传染及对肝细胞损伤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血清标志物(HBV-M),将298例HBsAg感染患者分为4组,即HBsAg(+)组(A组),HBsAg(+)-HBeAg(+)-HBcAg(+)组(B组),HBsAg(+)-HBcAb(+)-HBeAb(+)组(C组),HBeAg(+)-HBcAg(+)组(D组)。分别对各组进行前S1蛋白、HBV-DNA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S1蛋白阳性共140例(46.98%),其中A组12例、B组50例、C组60例、D组18例;HBV-DNA阳性共119例(39.93%),其中A组4例、B组42例、C组51例、D组22例;ALT异常病例共124例(41.61%),其中A组3例、B组45例、C组55例、D组21例。前S1蛋白阳性和HBV-DNA阳性发生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相关系数0.98,χ2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前S1蛋白检测阳性,不论HBeAg与ALT检测结果是否正常,都表示存在乙肝病毒复制并具有传染性。乙肝病毒前S1蛋白可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性及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s1蛋白 HBV-DNA HBV-M A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complete PreS reg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被引量:8
14
作者 QiangDeng Yu-YingKong You-HuaXie Yuan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0期3060-3064,共5页
AIM: To express the complete PreS region of HBV in E.coli with good solubility and stability, and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purification of the recombinant PreS protein. METHODS: The complete PreS region (P... AIM: To express the complete PreS region of HBV in E.coli with good solubility and stability, and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purification of the recombinant PreS protein. METHODS: The complete PreS region (PreS1 and PreS2) was fused into a series of tags including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DHFR), maltose binding protein (MBP), 6× histidine, chitin binding domain (CBD), and thioredoxin, respectively.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PreS fusion proteins was examined by SDS-PAGE analysis and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 Two fusion proteins, thio-PreS, and PreS-CBD, with desirable solubility and stability, were subjected to affinity purification and further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Recombinant PreS fusion proteins could be synthesized with good yields in E.coli. However, most of these proteins except for thio-PreS and PreS-CBD were vulnerable to degradation or insoluble as reveal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Thio-PreS could be purifi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with nickel-chelating sepharose as the matrix. However, some impurities were also co-purified. A simple freeze-thaw treatment yielded most of the thio-PreS proteins in solution while the impurities were in the precipitate. Purified thio-PreS protein was capable of inhibiting the binding of HBV virion to a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an epitope within the PreS1 domain. CONCLUSION: Increased solu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omplete PreS region synthesized in E.coli can be achieved by fusion with the thioredoxin or the CBD tag. A simple yet highly effective method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thio-PreS protein. Purified thio-PreS protein likely assumes a native conformation, which makes it an ideal candidate for study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PreS region as well as for screening antivir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PREs EXPREssION PUR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reening of hepatocyte proteins binding to complete S protein of hepatitis B virus by yeast-two hybrid system 被引量:1
15
作者 Gui-QinBai JunCheng +4 位作者 Shu-LinZhang Yan-PingHuang LinWang YanLiu Shu-MeiL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5期3899-3904,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complete S protein and to look for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complete S protein in hepatocytes. METHODS: We constructed bait plasmid expressing complete S protein of HBV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complete S protein and to look for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complete S protein in hepatocytes. METHODS: We constructed bait plasmid expressing complete S protein of HBV by cloning the gene of complete S protein into pGBKT7, then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DNA was transformed into yeast AH109 (a type). The transformed yeast AH109 was mated with yeast Y187 (α type) containing liver cDNA library plasmid in 2×YPDA medium. Diploid yeast was plated on synthetic dropout nutrient medium (SD/-Trp-Leu-His-Ade) containing X-α-gal for selection and screening. After extracting and sequencing of plasmids from positive (blue) colonies, we underwent sequence analysis by bioinformatics. RESULTS: Nineteen colonies were selected and sequenced. Among them, five colonies were Homo sapiens solute carrier family 25, member 23 (SLC25A23), one was Homo sapiens calrer.iculin, one was human serum albumin (ALB) gene, one was Homo sapiens metallothionein 2A, two were Homo sapiens betaine-homo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 three were Homo sapiens Na+ and H+coupled amino acid transport system N, one was Homo sapiens CD81 antigen (target of anti-proliferative antibody 1) (CD81), three were Homo sapiens diazepam binding inhibitor, two colonies were new genes with unknown function. CONCLUSION: The yeast-two hybrid system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hepatocyte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complete S protein of HBV. The complete S protein may bind to different proteins i.e., its multiple functions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te s protein Yeast-two hybrid system Hepatitis B vir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 PreS1-EGFP融合表达质粒高效转化毕赤氏酵母的研究
16
作者 周小玲 李子龙 孙平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8期3427-3428,F0003,共3页
目的:实现HBV PreS1-EGFP融合表达质粒高效转化毕赤氏酵母。方法:分别将乙肝病毒前S1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9K,获得重组质粒pPIC9K-EGFP-preS1,SacI位点酶切线性化,采用醋酸锂(LiAc)和二硫苏糖醇(DDT)对巴斯德毕赤氏酵母... 目的:实现HBV PreS1-EGFP融合表达质粒高效转化毕赤氏酵母。方法:分别将乙肝病毒前S1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9K,获得重组质粒pPIC9K-EGFP-preS1,SacI位点酶切线性化,采用醋酸锂(LiAc)和二硫苏糖醇(DDT)对巴斯德毕赤氏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预处理,在电压1.5kv、电容25F条件下进行电击转化。电击后立即迅速稀释在冰预冷的1M的山梨醇中,混匀后取100l的菌液均匀涂布YNBG平板,利用HIS4标记筛选转化子。结果:发现改进后的转化方法pPIC9K-EGFP-preS1的转化率提高到164×104个转化子/1μgpPIC9K-EGFP-preS1 DNA,是传统方法的6.6倍。结论:采用改进后的方法能有效的提高质粒pPIC9K-EGFP-preS1的转化率,为筛选高表达HBVPreS1-EGFP融合蛋白的转化子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s1蛋白 高效转化 毕赤氏酵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