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烯基聚硅氧烷共聚反应竞聚率的测定及其对复合粒子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卫东 曹春涛 +1 位作者 潘才元 冯建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5-18,共4页
用Fimeman-Ross法处理数据,测定了乙烯基聚硅氧烷(SV)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的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结果为rST=1.45和rSV=1.08,rMMA=0.... 用Fimeman-Ross法处理数据,测定了乙烯基聚硅氧烷(SV)与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的共聚反应的竞聚率,结果为rST=1.45和rSV=1.08,rMMA=0.78和rSV=2.01,rn-BMA=0.46和rSV=3.49.以含SV的乳液作为种子进行烯类单体的乳液聚合,单体和SV共聚反应对复合粒子的形态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聚硅氧烷 共聚反应 竞聚率 复合粒子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ZDMA/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雷卫华 孙素明 +1 位作者 周安伟 陈立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13-12019,共7页
在高温熔融条件方法将高分子量聚硅氧烷(PMVS)与聚苯乙烯混合,冷却后再加入ZDMA、并以过氧化物为交联剂,在高温下固化获得了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PMVS)/ZDMA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力学性能测试和动态机械性能测试(DMA)、热失重方... 在高温熔融条件方法将高分子量聚硅氧烷(PMVS)与聚苯乙烯混合,冷却后再加入ZDMA、并以过氧化物为交联剂,在高温下固化获得了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PMVS)/ZDMA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力学性能测试和动态机械性能测试(DMA)、热失重方法(TGA)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发现,PMVS/ZDMA/PS树脂复合材料为不相容体系,微观上具有“一海双岛”式的相分离结构,在宏观上结构较为均匀。PS树脂可提升PMVS/ZDMA复合材料强度、模量和抗压性能,但伸长率有所降低。PMVS/ZDMA/PS树脂复合材料的阻尼因子由0.1增大至0.32,在55~199 ℃范围内的阻尼性能大为改善。PS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在400 ℃以下的热稳定性得以大幅提高,在430 ℃下的DTG峰随着PS含量增加而增高、显示与PS的热分解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 ZDMA 聚苯乙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聚硅氧烷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程琛 邓锐 +2 位作者 王智英 李正文 艾照全 《有机硅材料》 CAS 2010年第6期342-346,共5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KOH为催化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V4i)为单体,制备了乙烯基聚硅氧烷乳液。考察了CTAB用量、CTAB与OP-10的质量比、聚合温度对乳液...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KOH为催化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V4i)为单体,制备了乙烯基聚硅氧烷乳液。考察了CTAB用量、CTAB与OP-10的质量比、聚合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备的聚硅氧烷进行了红外(IR)与热失重(TG)表征。结果表明,D4与D4Vi发生了共聚反应;当CTAB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2%,CTAB与OP-10的质量比为1∶6,聚合温度为80℃时,可制得单体转化率为88.5%、乳胶粒粒径为74.82 nm、机械、高温、稀释与电解质稳定性都较好的乙烯基聚硅氧烷乳液。热失重分析(TGA)表明,292℃以前乙烯基聚硅氧烷的质量损失率为17.2%,然后快速分解至442℃,乙烯基聚硅氧烷的质量损失率为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 乙烯基聚硅氧烷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聚硅氧烷低聚物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小刚 杜鹃 +2 位作者 罗艳 钟毅 汪娇宁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2,共5页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与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571)为主要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得乙烯基聚硅氧烷低聚物乳液,将其应用于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优化了低聚物的聚合工艺,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ω(KH-57...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与γ-甲基丙烯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571)为主要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得乙烯基聚硅氧烷低聚物乳液,将其应用于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优化了低聚物的聚合工艺,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ω(KH-571)=10%、ω(催化剂DBSA)=10%、ω(复合乳化剂)=3%,80℃下保温反应4-6h,制备出稳定性较好、平均粒径50.0nm且粒径分布较窄、最高转化率为89.4%的乳液.FT-IR表明得到乙烯基聚硅氧烷低聚物用低聚物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可得到平均粒径100.0nm且分布较窄,乳液凝胶率低于4.0%,稳定性较好的硅丙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 KH-571 乳液聚合 乙烯基聚硅氧烷低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聚硅氧烷的调控合成 被引量:4
5
作者 尚颖超 林树东 +4 位作者 涂园园 胡继文 李志华 王晓 黄振祝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47-51,共5页
结构可控聚合物的合成对于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乙烯基聚硅氧烷广泛用于硅橡胶、硅树脂材料的合成与改性。以环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 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 Vi 4)]为单体,采用阴离... 结构可控聚合物的合成对于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乙烯基聚硅氧烷广泛用于硅橡胶、硅树脂材料的合成与改性。以环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 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 Vi 4)]为单体,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的方式制备乙烯基聚硅氧烷(Vi-PMVS),利用1 H NMR、29 Si NMR、FTIR表征分析产物的结构;根据29 Si NMR谱图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分子量(M n)及其分布。重点探索乙烯基聚硅氧烷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单体和封端剂的比值、催化剂的种类与用量、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等,可以调控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其中单体的添加顺序及其方式对分子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当两种单体的投料比为1∶1,分批逐滴加入D 4和D Vi 4单体,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最低,聚合物的分子量也可以得到很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聚硅氧烷 阴离子开环聚合 分子量及其分布 单体添加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聚硅氧烷义齿软衬材料的配方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任拥媛 隋磊 +1 位作者 王娉婷 王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4118-4122,共5页
背景:乙烯基聚硅氧烷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硅橡胶材料,适宜作为口腔医用义齿软衬材料。但现有的工业用乙烯基聚硅氧烷并不完全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因而需要通过配方设计过程获得具备相应特性的乙烯基聚硅氧烷义齿软衬材料。目的:研发一种性能... 背景:乙烯基聚硅氧烷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硅橡胶材料,适宜作为口腔医用义齿软衬材料。但现有的工业用乙烯基聚硅氧烷并不完全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因而需要通过配方设计过程获得具备相应特性的乙烯基聚硅氧烷义齿软衬材料。目的:研发一种性能优异的乙烯基聚硅氧烷义齿软衬材料。设计、时间及地点:有机高分子口腔医用材料配方设计研究,于2008-01/12在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及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国家有机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材料:乙烯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含氢硅油、铂的乙烯基络合物及乙烯基MQ硅树脂均由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提供;N20气相白炭黑为德国Wacker公司产品。方法:从现有的工业用乙烯基聚硅氧烷配方出发,结合义齿软衬材料的特殊应用要求,调整助剂的搭配及用量,获得性能配方;进而对按照性能配方制备的少量样品进行性能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对其进行反复修改,直至获得满意的乙烯基聚硅氧烷材料配方。主要观察指标:按照相关国际及国家标准测试样品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及黏度。结果:确定采用质量分数为0.7%的封端乙烯基作为乙烯基聚硅氧烷义齿软衬材料的基础聚合物;确定含氢硅油用量为6PHR,白炭黑用量为19~20PHR,乙烯基MQ硅树脂用量为15PHR。结论:经过配方调试确定了乙烯基聚硅氧烷义齿软衬材料的最终性能配方。按此配方制备的乙烯基聚硅氧烷义齿软衬材料相关性能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软衬材料 硅橡胶 乙烯基聚硅氧烷 配方设计 拉伸强度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改性聚硅氧烷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小娟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7-29,共3页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A-151)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复合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作催化剂,制备了性能稳定的乙烯基改性聚硅氧烷乳液.讨论了乳化剂、催化剂、硅烷偶联剂用量,反...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A-151)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复合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作催化剂,制备了性能稳定的乙烯基改性聚硅氧烷乳液.讨论了乳化剂、催化剂、硅烷偶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用量4%(对单体总质量),催化剂用量8%(对D4质量),硅烷偶联剂用量5%(对D4质量),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 h时,所得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较好,单体转化率也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 乙烯基聚硅氧烷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氧烷固相微萃取探头的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曾昭睿 王一龙 +2 位作者 肖锐敏 杨敏 田世忠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78,共4页
用溶胶 凝胶及自由基引发交联方法 ,成功地制备了聚甲基苯基乙烯基聚硅氧烷和羟基硅油复合涂层的固相微萃取探头 ,与进口商用探头比较 ,研制的探头对芳香化合物具有高的萃取能力和热稳定性 (3 5 0℃ )以及长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探头 溶胶-凝胶 聚甲基苯基乙烯基聚硅氧烷 自由基引发交联 毛细管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乙烯基的苯基聚硅氧烷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潘萍 《涂层与防护》 2022年第2期48-52,共5页
本文首先将二苯基二氯硅烷水解得到苯基聚硅氧烷,再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及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MM^(Vi))在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催化作用下开环聚合,制得链端含乙烯基的苯基聚硅氧烷。分别探讨了不同四甲基氢氧化铵质量分数、MM^(... 本文首先将二苯基二氯硅烷水解得到苯基聚硅氧烷,再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及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MM^(Vi))在四甲基氢氧化铵硅醇盐催化作用下开环聚合,制得链端含乙烯基的苯基聚硅氧烷。分别探讨了不同四甲基氢氧化铵质量分数、MM^(Vi)质量分数、苯基聚硅氧烷质量分数对产品性状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了紫外、红外光谱表征。采用此方法制备的链端含乙烯基的苯基聚硅氧烷成本低、制备方法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聚硅氧烷 乙烯基的苯基聚硅氧烷 黏度 苯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硅氧烷)杂化乳胶粒子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继生 米扬 +4 位作者 王艳 赵磊 秦甜甜 孟凡成 刘国军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15-220,共6页
采用半连续-核壳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硬核-软壳且直链型双乙烯基封端的聚硅氧烷(VPS)沿半径方向非均匀分布的聚(丙烯酸酯-硅氧烷)杂化乳胶粒子。通过TEM、粒径分析、DSC、正置金相显微镜、EDS、ATR-FTIR、接触角(CA)等对杂化乳胶粒子及... 采用半连续-核壳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硬核-软壳且直链型双乙烯基封端的聚硅氧烷(VPS)沿半径方向非均匀分布的聚(丙烯酸酯-硅氧烷)杂化乳胶粒子。通过TEM、粒径分析、DSC、正置金相显微镜、EDS、ATR-FTIR、接触角(CA)等对杂化乳胶粒子及其膜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杂化乳胶粒子呈核壳结构,随壳层VPS含量增加,其平均粒径由119.4 nm增大到138.4 nm;VPS可迁移、富集到乳胶膜表面形成尺寸约1μm的VPS相,VPS含量增加和退火处理可提高杂化乳胶膜表面VPS的富集程度和相畴尺寸;杂化乳胶膜双重玻璃化转变的微相分离结构及VPS相畴的形成使其抗黏连性、柔韧性和硬度均得到提高,水接触角由61°提高到104°,疏水性显著增强,吸水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乙烯基封端聚硅氧烷 杂化乳胶粒子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翠峰 蒋立纯 +1 位作者 贺攀 方仕江 《有机硅材料》 CAS 2011年第5期314-317,共4页
以端乙烯基硅油为基础胶、低含氢硅油为交联剂、处理气相法白炭黑为填料、铂-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配合物为催化剂,制备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考察了端乙烯基硅油黏度、处理气相法白炭黑用量、含氢硅油中的S—iH基与乙烯基硅油中的... 以端乙烯基硅油为基础胶、低含氢硅油为交联剂、处理气相法白炭黑为填料、铂-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配合物为催化剂,制备了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考察了端乙烯基硅油黏度、处理气相法白炭黑用量、含氢硅油中的S—iH基与乙烯基硅油中的SiCH CH2基的量之比(简称A值)对硅橡胶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端乙烯基硅油黏度的增加,硅橡胶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分别出现峰值;处理气相法白炭黑使硅橡胶的硬度先增后降;较佳工艺为:端乙烯基聚硅氧烷的黏度为5 P.as、处理气相法白炭黑用量为25份(按乙烯基硅油用量为100份计)、A值在1~3.6之间。按此条件制成的硅橡胶的邵尔A硬度为34度、拉伸强度4.78~5.09MPa、撕裂强度4.97 kN/m、拉断伸长率为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成 硅橡胶 室温硫化 乙烯基聚硅氧烷 含氢硅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PVPS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小刚 何路 +2 位作者 杜鹃 罗艳 钟毅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3-299,共7页
以丙烯酸酯单体和自制的乙烯基硅氧烷预聚物(PVPS)为原料,通过核壳结构的粒子设计及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软核硬壳PVPS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PVPS聚合到丙烯酸酯上;透射电镜(TEM)、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粒径... 以丙烯酸酯单体和自制的乙烯基硅氧烷预聚物(PVPS)为原料,通过核壳结构的粒子设计及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软核硬壳PVPS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PVPS聚合到丙烯酸酯上;透射电镜(TEM)、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粒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乳胶粒具有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114.5 nm,粒子尺寸分布较窄;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表面形貌分析显示,PVPS用量增多时,明亮区域(软微相)增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交联剂(EGDMA)和PVPS用量对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乳化剂、EGDMA和PVPS质量分数分别为4.5%,2.3%,10.0%~15.0%,乳液凝胶率低于1.70%,胶膜拉伸强度达到3.1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乙烯基聚硅氧烷预聚物(PVPS) 丙烯酸酯乳液 表面形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单体改性有机硅封装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友明 胡孝勇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5-279,共5页
以含氟单体改性的端乙烯基聚硅氧烷为基础聚合物,通过添加有机硅交联剂、铂金水催化剂及甲基乙烯基硅氧烷(MVQ)树脂,制备了可用于功率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封装的透明有机硅封装材料,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电镜及... 以含氟单体改性的端乙烯基聚硅氧烷为基础聚合物,通过添加有机硅交联剂、铂金水催化剂及甲基乙烯基硅氧烷(MVQ)树脂,制备了可用于功率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封装的透明有机硅封装材料,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电镜及热重分析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硅氢键与乙烯基的摩尔比为1.25、MVQ树脂的质量分数为15%时,所制备含氟有机硅封装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透光率在可见光波长700 nm处达85%以上,接触角为94°(含氟单体质量分数3%),且具有较好的耐紫外辐射和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封装 乙烯基聚硅氧烷 力学性能 耐紫外辐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羟甲基丙烯酰胺对硅丙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静 彭慧 程时远 《胶体与聚合物》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将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端乙烯基聚硅氧烷大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反应,制备了稳定的自交联型的硅丙乳液。通过聚合过程的动力学,聚合稳定性,乳胶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以及乳胶膜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结合乳胶粒的微... 将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端乙烯基聚硅氧烷大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反应,制备了稳定的自交联型的硅丙乳液。通过聚合过程的动力学,聚合稳定性,乳胶粒的粒径大小和分布,以及乳胶膜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结合乳胶粒的微观形态和胶膜的红外光谱和DSC分析,讨论了NMA的引入及聚合方法对硅丙乳液和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MA适量加入的情况下,聚合反应速度加快,聚合稳定性提高,乳胶膜的耐水性增强,并使乳胶膜的力学性能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羟甲基丙烯酰胺 硅丙乳液 乳胶膜 性能 聚硅氧烷 聚合反应 乙烯基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催化硅氢加成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久军 邵月刚 《有机硅材料》 CAS 2008年第3期171-175,共5页
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有机硅化学中硅碳键的形成方法——Rochow直接法和硅氢加成法。围绕硅氢加成法,系统阐述了硅氢加成的机理并且介绍了三种表观均相催化剂(Speier催化剂、Karstedt催化剂、铂分子配合物)及异相催化剂。
关键词 硅氢加成反应 含氢硅烷 烯烃 氯铂酸 乙烯基聚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粘合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邢平平 崔松松 +1 位作者 张奇鹏 吴明华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0,共6页
为了提高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的耐水性,改善涂料印花织物耐摩擦色牢度和手感,采用自制的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并应用于涂料印花。研究了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用量和分子质量对胶膜性能以及印花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 为了提高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的耐水性,改善涂料印花织物耐摩擦色牢度和手感,采用自制的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并应用于涂料印花。研究了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用量和分子质量对胶膜性能以及印花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聚丙烯酸酯涂料印花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当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用量为6%,分子质量为6 240时,胶膜的水接触角为96.8°,吸水率为8.2%,胶膜具有较大的断裂功,印花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达到4级,耐湿摩擦色牢度达到了4~5级,手感柔软。相对未改性聚丙烯酸酯和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印花织物具有较高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较柔软的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 改性 涂料印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流动性点击光固化导热杂聚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1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橡胶科技》 2017年第5期54-54,共1页
授权公告号:CN 104448838B授权公告日:2017年2月22日专利权人: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发明人:王斌、方天勇、黄月文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流动性点击光固化导热杂聚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该杂聚硅橡胶制备的配方为:含硼杂聚硅氧烷50-100... 授权公告号:CN 104448838B授权公告日:2017年2月22日专利权人: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发明人:王斌、方天勇、黄月文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流动性点击光固化导热杂聚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该杂聚硅橡胶制备的配方为:含硼杂聚硅氧烷50-100,乙烯基聚硅氧烷100,甲基乙烯基MQ硅树脂2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 乙烯基聚硅氧烷 广州化学 公告号 硅树脂 公告日 专利权人 方天 固化速度 光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硅有机-无机杂化光学增透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程程 杨丽 +7 位作者 买重阳 赵烈伦 顾钦天 胡建 郭雅雯 张志远 张洪文 姜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共6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SiO_(2));通过开环反应制备了乙烯基封端的聚硅氧烷(V-PDMS),再将两者单独及共同与丙烯酸酯类MMA和HEMA共聚,制备了3种聚合物...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SiO_(2));通过开环反应制备了乙烯基封端的聚硅氧烷(V-PDMS),再将两者单独及共同与丙烯酸酯类MMA和HEMA共聚,制备了3种聚合物,通过提拉浸渍法将聚合物涂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上。红外光谱表明成功制备了V-PDMS和功能化纳米SiO_(2)。研究了功能化纳米SiO_(2)的粒径与含量、V-PDMS含量对PET膜表面性能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透光率/雾度测定仪测试表明,薄膜透光率随着SiO_(2)和V-PDM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接触角测试仪表明,水接触角随着两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共聚物中V-PDMS的含量为40%、SiO_(2)含量为1%时,透光率最高达到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纳米二氧化硅 乙烯基封端聚硅氧烷 丙烯酸酯 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在分散染料免水洗印花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庆权 王云云 +1 位作者 张奇鹏 吴明华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72-578,共7页
为了提高分散染料免水洗印花织物的得色量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采用自制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将其应用于分散染料免水洗印花。探讨了含氟聚硅氧烷改性剂的氟硅摩尔比例和改性剂用量对印花织物得色量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的影... 为了提高分散染料免水洗印花织物的得色量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采用自制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将其应用于分散染料免水洗印花。探讨了含氟聚硅氧烷改性剂的氟硅摩尔比例和改性剂用量对印花织物得色量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并通过研究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涤纶免水洗印花织物的K/S值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的影响,优化了印花工艺条件;测定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的印花效果,并与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和聚丙烯酸酯所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改性剂中氟硅摩尔比为1∶10,用量为9%时,印花织物得色量高、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好;当乳液用量14%,焙烘温度190℃、焙烘时间3 min时,印花织物K/S值为31.87,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为4~5级和3~4级。相对于未改性聚丙烯酸酯和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含氟聚硅氧烷改性聚丙烯酸酯印花织物有较高的得色量、良好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优异的抗泳移性和良好的耐洗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水洗印花 双端乙烯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Pervaporation Process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公平 卫旺 +1 位作者 金万勤 徐南平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2-70,共9页
Pervaporation(PV),as a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energy-saving separation technology,has been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croporous ceramic... Pervaporation(PV),as a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energy-saving separation technology,has been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croporous ceramic-supported polymer composite pervaporation membranes.The separation materials of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s presented here include hydrophobic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 and hydrophilic poly(vinyl alcohol)(PVA),chitosan(CS) and polyelectrolytes.The effects of ceramic support treatment,polymer solution properties,interfacial adhesion and incorporating or blending modification on the membrane structure and PV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Two in-situ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developed for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s are also covered in the discussion.The applications of these composite membranes in pervaporation process are summarized as well,which contain the bio-fuels recovery,gasoline desulfuration and PV coupled proc-ess using PDMS/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and dehydration of alcohols and esters using ceramic-supported PVA or PVA-CS composite membrane.Finally,a brief conclusion remark on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s is given and possible future research is outl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ceramic composite membrane PERVAPORATION bio-fuel recovery solvent dehydration PV cou-pled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