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1篇文章
< 1 2 2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酸)类似物序贯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彭福江 李志杰 袁美蓉 《大医生》 2024年第17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NAs)序贯联合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莞市长安医院收治的80例低水平HBsAg CHB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NAs)序贯联合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莞市长安医院收治的80例低水平HBsAg 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NA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NAs治疗基础上序贯联合IFN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BsAg转阴情况、HBsAg水平、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HBV-DNA)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24周,两组患者HBsAg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HBs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HBsA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无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无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均P>0.05)。观察组部分患者发生流感样症状、食欲下降、乏力、白细胞计数降低、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NAs序贯联合IFNα-2b治疗低水平HBsAg CHB患者能提高HBsAg转阴率,降低HBsAg水平,安全性良好,但对血清ALT水平、HBV-DNA水平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物 干扰素Α-2B 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HBsAg重组疫苗与表面抗原DNA疫苗诱导H-2~b小鼠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洪源 成军 +4 位作者 董菁 李克 王琳 王刚 刘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乙肝疫苗及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DNA疫苗接种后,C57BL/6(H-2b)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构建质粒pVR1012-L,pVR1012-M,pVR1012-S.转染COS7细胞系进行表达.将C57BL/6小鼠分为5组,分别接种质粒pVR1012-L,pVR1012-M,pVR1012-... 目的:观察重组乙肝疫苗及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DNA疫苗接种后,C57BL/6(H-2b)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构建质粒pVR1012-L,pVR1012-M,pVR1012-S.转染COS7细胞系进行表达.将C57BL/6小鼠分为5组,分别接种质粒pVR1012-L,pVR1012-M,pVR1012-S,pVR1012100μg及重组乙肝疫苗1μg.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结果:DNA疫苗在转染细胞中可表达HBsAg.血清抗-HBs在第一次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即可检出,而在DNA疫苗组则未检出.此后重组疫苗组诱导的抗-HBs的滴度与DNA疫苗组相似.结论:HBV表面抗原DNA疫苗在H-2b小鼠试验中有体液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sag重组疫苗 免疫应答 表面抗原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DNA联合乙型肝炎5项检验用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
3
作者 黄海艳 《实用医技杂志》 202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究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联合乙型肝炎5项检验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12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院患者进行前S1抗原、HBV-DNA、乙型肝炎5项检验[乙... 目的探究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联合乙型肝炎5项检验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12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院患者进行前S1抗原、HBV-DNA、乙型肝炎5项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以肝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作为诊断纤维化的金标准,探究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纳入的120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未出现肝纤维化,占比为34.2%,作为未发生组;有79例患者出现肝纤维化,占比为65.8%,作为发生组。2组HBeAb、HBsA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sAg、HBeAg、HBcAb、HBV-DNA、前S1抗原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均>0.7,其中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疾病诊断中,联合前S1抗原、HBV-DNA、乙型肝炎5项指标,较单一诊断方法效能更高,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抗体 肝纤维化 前S1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aa126 Ile→Ser变异株HBsAg的暂时表达和抗原性鉴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房德兴 甘人宝 +3 位作者 张倩 李载平 段恕诚 殷震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共9页
曾在一个儿童患者体内,发现一个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株,其HBsAg主蛋白aa126发生Ile(ATT)到Ser(AGT)的取代。已知adr/ayr亚型HBsAg126位为Ile,而adw/ayw亚型HBsA... 曾在一个儿童患者体内,发现一个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株,其HBsAg主蛋白aa126发生Ile(ATT)到Ser(AGT)的取代。已知adr/ayr亚型HBsAg126位为Ile,而adw/ayw亚型HBsAg126位为Thr,表明HBsAg126Ser是一个新的变异株。用计算机做结构分析的结果表明,突变体HBsAg126Ser主蛋白aa120-aa130区段的二级结构与野生型adrHBVHBsAg126Ile相比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构象的变化可能会影响a抗原决定簇(a124-aa147)的抗原性。为了证实这一点,构建了突变S基因表达质粒,在SV40早期启动子的控制下进行抗原表达。利用HBsAg9肽(Thr-Ile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i单克隆抗体和9肽(Thr-Thr126-Pro-Ala-Gln-Gly-Thr-Ser-Met)抗t单克隆抗体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这种Ser126突变蛋白对抗i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比野生蛋白减弱,对抗t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则与HBsAg126Thr接近。但用三种抗-a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结果揭示,突变蛋白HBsAg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变异株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5
作者 张惠菊 谢春红 陈丽娜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定量检测在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定量检测在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选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作为第一对照组,另随机抽选青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第二对照组。通过比较不同组别的HBV-DNA和HBsAg定量检测,探讨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V-DNA与HBsAg在临床诊治中的价值和意义。结果: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sAg与其HBV-DNA呈正相关。而且,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sAg和HBV-DNA定量水平均低于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sAg定量分析中,当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呈阳性时,HBsAg定量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当HBeAg呈阴性时,HBsAg定量水平与年龄不构成统计相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V-DNA、HBsAg定量检测是体现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重要指征,在实践的诊断和评估中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肝硬化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芳婷 尹文 +1 位作者 汤惠茹 房家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利用Bac -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方法 构建含有HBVS基因的表达截体pFBDHTa -S ,转化DH10Bac感受态菌。利用其含有的细菌Tn7转座系统 ,将该基因重组至杆状病毒穿梭质粒bac... 目的 利用Bac -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方法 构建含有HBVS基因的表达截体pFBDHTa -S ,转化DH10Bac感受态菌。利用其含有的细菌Tn7转座系统 ,将该基因重组至杆状病毒穿梭质粒bacmid中 ,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含有HBVS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结果 构建了的含HBVS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 ,感染昆虫细胞后 ,PCR检测可以扩增出相应大小的片段。结论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成功地构建了含HBVS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基因重组 杆状病毒 HBV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胶体金试剂的研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庄辉 苏盛 +6 位作者 朱立平 任芙蓉 赵海燕 崔怡辉 周藕良 姚宁 陈素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目的 研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胶体金试剂。方法 用未加氢氧化铝佐剂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原材料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 -HBs单克隆抗体 ;应用胶体金标记抗 -HBs单克隆抗体 ;测定HBsAg胶体金试剂的稳定性 ;对该试剂进行临床考核及... 目的 研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胶体金试剂。方法 用未加氢氧化铝佐剂的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原材料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 -HBs单克隆抗体 ;应用胶体金标记抗 -HBs单克隆抗体 ;测定HBsAg胶体金试剂的稳定性 ;对该试剂进行临床考核及检定等。结果 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 ,其灵敏度达到 1ng/ml,特异度为 10 0 % (2 0 / 2 0 ) ,精密度为 10 0 % (10 / 10 ) ,符合国家对HBsAg试剂盒的要求 ,临床考核合格 ,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药评审 ,获国家新药证书。结论 HBsAg胶体金试剂可用于献血员HBsAg筛查、健康人群体检、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单克隆 抗体 胶体金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在预测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复发中的价值
8
作者 何小燕 张丽琴 +3 位作者 吴天恩 曾瑞丽 叶文峰 黎翠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RNA(HBV RNA)水平检测对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使用NAs治疗并达到停药标准的80例CHB患者,...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RNA(HBV RNA)水平检测对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复发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使用NAs治疗并达到停药标准的80例CHB患者,展开1年随访,根据有无病毒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标本,展开HBV RNA及HBsAg定量检测,分析HBsAg和HBV RNA定量对NAs药物停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患者复发率17.50%,复发组的停药时HBV DNA载量、停药时HBsAg定量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停药6、12、18、24个月,HBsAg及HBV RNA定量水平比较,停药24个月HBsAg及HBV RNA定量水平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RNA预测疾病复发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80.30%,HBsAg对应数值为78.57%、89.39%。结论HBsAg和HBV RNA定量对NAs药物停药后CHB复发有预测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药物 停药 复发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RNA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亲和力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制备及检测变异HBsAg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慎沛 田拥军 +1 位作者 杨燕 杨东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7-670,共4页
目的制备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变异HBsAg的方法。方法用血源HB-sAg免疫BALB/c小鼠,制备可以识别变异HBsAg的抗-HBs单抗。筛选出可以较好识别变异HBsAg的单抗mAb1,优化该抗体ELISA检测HBsAg的方法,与2种HBsAg检... 目的制备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变异HBsAg的方法。方法用血源HB-sAg免疫BALB/c小鼠,制备可以识别变异HBsAg的抗-HBs单抗。筛选出可以较好识别变异HBsAg的单抗mAb1,优化该抗体ELISA检测HBsAg的方法,与2种HBsAg检测试剂比较检测变异HBsAg的能力。对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及序列分析,以证实方法的可靠性。结果经过筛选,得到1种可以较好识别包括G145R在内的大多数变异HB-sAg的单抗。检测变异HBsAg的能力优于市售HBsAg诊断试剂。结论制备的单抗可以用于ELISA检测变异HB-sAg,减少HBsAg变异株的漏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巧霞 蒋雪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8,共7页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性感染者,82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1],HBV感染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研究也表明HBsAg清除后持久性佳,复发率低,乙肝相关不良事件(肝癌、失代偿肝硬化、肝移植和/或死亡)发生率也显著下降[2],并且HBsAg清除是CHB患者最接近临床治愈[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伴或不伴有抗-HBs阳转、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肝组织病变轻微或无病变]的一个指标。而寻找有利于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宿主、病毒、治疗方案等角度对与HBsAg清除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
11
作者 卢志华 黄文滨 +1 位作者 张满娥 邓巧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 目的分析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64例HBV感染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阶段分为慢性肝衰竭(CLF)组35例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组29例,两组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法(Q-PCR)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V-DNA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因子表达情况。结果ACLF组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以及CD4+、CD8+均高于C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分析患者血清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的表达情况,掌握不同病程阶段HBV感染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病症的预防和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 病理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泛素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牛安行 刘锦 朱传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33-338,共6页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体内存在的大量亚病毒颗粒可以诱导免疫耐受,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持续感染.患者要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目标,则需要获得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体内存在的大量亚病毒颗粒可以诱导免疫耐受,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持续感染.患者要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目标,则需要获得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消失,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抑制HBV共价闭合环状DNA的有效药物,因此HBsAg很难被清除.蛋白质的泛素化修饰是HBsAg降解的一条潜在路径,这将有可能改变HBV的生存和免疫环境.本文重点对有关HBsAg的泛素化,包括类泛素化和去泛素化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CHB抗病毒治疗探索新的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泛素化 类泛素化 去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皇甫彤 蔺咏梅 +2 位作者 饶珂萌 何莹 陆长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9期2920-2924,共5页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在该院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 目的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肝功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在该院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根据治疗后是否发生病毒学应答分为应答组、无应答组。比较两组血常规、肝功能指标、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应答组60例,无应答组70例。治疗后,应答组ALT水平明显低于无应答组(P<0.05),两组血清AST、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应答组患者HBsAg、HBeAg、HBV-DNA水平明显低于无应答组(P<0.05)。治疗后,应答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低于未应答组(P<0.05),总三碘甲状腺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明显高于未应答组(P<0.05)。治疗后,应答组患者甲状腺疾病总发生率为8.33%,无应答组甲状腺疾病总发生率为2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α-干扰素治疗并发生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加快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的转阴速度,其中甲状腺功能改变是患者使用α-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需监测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积极治疗可保证α-干扰素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 Α-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病毒方案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转归分析
14
作者 杨熹 葛军 +1 位作者 徐晨阳 颜雪方 《肝脏》 2024年第12期1468-1471,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抗病毒方案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临床疗效及转归。方法2020年2月—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HBsAg和抗-HBs双阳性CHB患者65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 目的分析不同抗病毒方案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临床疗效及转归。方法2020年2月—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HBsAg和抗-HBs双阳性CHB患者65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干扰素组(n=30)和恩替卡韦组(n=35)。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转归。结果恩替卡韦组的HBeAg下降幅度、HBeAg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1.29±0.65)PEIU/mL、85.7%、85.7%,均优于干扰素组[(0.96±0.36)PEIU/mL、33.3%、43.3%];干扰素组的抗-HBe下降幅度、HBV DNA下降幅度、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0.15±0.03)PEIU/mL、(4.27±2.10)U/mL、83.3%,均优于恩替卡韦组[(0.06±0.02)PEIU/mL、(3.12±1.12)U/mL、57.1%,P<0.05];经治疗后,干扰素组的HBeAg转阴、抗-HBe阳性的占比为83.3%,明显高于恩替卡韦组[42.9%,P<0.05]。结论采取抗病毒治疗HBsAg和抗-HBs双阳性CHB患者是最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干扰素治疗,是提高治疗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袁家会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赤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替比...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赤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予以替诺福韦治疗。比较两组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婴儿HBV-DNA、HBsAg阳性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时与出生6个月后,观察组婴儿HBV-DNA、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在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降低孕妇HBV-DNA载量、ALT水平,降低婴儿HBsAg、HBV-DNA阳性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郑宏 秦志华 +2 位作者 陈晓丽 明湘虹 袁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并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1个月后有无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损伤组(32例,有肝损伤)和未损伤组(48例,无肝损伤)。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损伤组患者中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脱氧核糖苷酸(HBV-DNA)水平过高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损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均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可根据上述因素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态,早发现及早预防,精准预测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对患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分析研究
17
作者 姚奎 刘永恒 张玉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63-166,共4页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筛选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阶段情况分为三组,比较慢性H...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筛选于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阶段情况分为三组,比较慢性HBsAg携带者组(共计88例)、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共计54例),以及原发性肝癌组(共计58例)患者肝功能指标、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再比较慢性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与非肝癌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分析并比较半胱氨酸联合谷氨酰转肽酶对于慢性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三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比较中,三组患者的谷氨酰转肽酶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原发性肝癌组>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慢性HBsAg携带者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显著>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慢性HBsAg携带者组(P<0.05),其叶酸水平远低于慢性HBsAg携带者组(P<0.05),略低于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P>0.05);慢性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与非肝癌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非肝癌患者,其叶酸水平<非肝癌患者(P<0.05),半胱氨酸和谷氨酰转肽酶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65.48%,敏感度为77.30%,其敏感度较单项检测的概率高。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中,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病情发展进程之间呈上升趋势,叶酸与其进展之间呈下降趋势,通过采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的敏感度,提高检出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阳性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贾维中 谢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66-166,共1页
关键词 高校新生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地衣红染色法
19
作者 陶淑华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8年第4期250-251,共2页
本文介绍了特异性较强,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特殊仪器,基层容易推广应用的地农红染色法。以显示肝组织切片中的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用以鉴别活检和尸检病例是否为乙型肝炎,效果较好。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地衣红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新药:聚焦反义寡核苷酸和小干扰RNA
20
作者 梁携儿 刘智泓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在乙型肝炎治疗领域,现有的核苷(酸)类似物以及聚乙二醇干扰素在功能性治愈方面的疗效较为有限。最近,反义寡核苷酸与小干扰RNA等小核酸药物以全新的作用机制和令人瞩目的早期临床研究疗效,为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在乙型肝炎治疗领域,现有的核苷(酸)类似物以及聚乙二醇干扰素在功能性治愈方面的疗效较为有限。最近,反义寡核苷酸与小干扰RNA等小核酸药物以全新的作用机制和令人瞩目的早期临床研究疗效,为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反义寡核苷酸和小干扰RNA等小核酸药物可降低HBsAg水平甚至HBsAg转阴。随着HBsAg的减少,可能部分恢复机体的乙型肝炎特异性免疫功能,并可能将单纯的HBsAg清除进一步转化为减少乙型肝炎相关肝脏事件等具有临床价值的硬终点。紧密结合新药背景下HBsAg的动态变化轨迹,进一步优化联合治疗的策略与方案,有望将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转化为提升患者生存率及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寡核苷酸类 反义 RNA 小分子干扰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功能性治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