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乐红铅锌矿床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Rb-Sr和S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54
1
作者 张云新 吴越 +6 位作者 田广 申亮 周云满 董文伟 曾荣 杨兴潮 张长青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1,共7页
川滇黔交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地,云南省鲁甸县乐红铅锌矿床是区内近年来探获的又一大型MVT型铅锌矿床。本文通过乐红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200.9±8.3 Ma,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印支晚期。闪锌矿初始锶同位... 川滇黔交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地,云南省鲁甸县乐红铅锌矿床是区内近年来探获的又一大型MVT型铅锌矿床。本文通过乐红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200.9±8.3 Ma,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印支晚期。闪锌矿初始锶同位素比值特征指示了成矿金属物质为壳源,主要来自于基底地层和沉积盖层。矿床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特征表明乐红铅锌矿床硫源为海水硫酸盐,还原硫可能是海水硫酸盐经过热化学还原作用(TSR)而来。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与区内铅锌矿成矿地质背景,认为乐红铅锌矿床可能是在印支晚期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拼合造山作用下,引起成矿流体运移,进而在容矿构造内沉淀成矿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矿Rb-Sr测年 MVT型铅 乐红铅锌矿床
原文传递
滇东北乐红铅锌矿床构造成生发展及其控矿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崔峻豪 韩润生 +3 位作者 王加昇 任涛 吴永涛 赵冻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4-680,共17页
乐红矿床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分布于川-滇-黔接壤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大型铅锌矿床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区断裂、褶皱构造的系统解析,将断裂构造岩分为碎粒岩、碎斑岩、碎裂岩及构造角砾岩4类。通过不同方向断裂、褶皱构... 乐红矿床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分布于川-滇-黔接壤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大型铅锌矿床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区断裂、褶皱构造的系统解析,将断裂构造岩分为碎粒岩、碎斑岩、碎裂岩及构造角砾岩4类。通过不同方向断裂、褶皱构造筛分,反映矿区内存在4种构造组合,代表5期构造体系,分别对应于加里东期-前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及喜马拉雅期。在此基础上,通过矿区褶皱和断裂控矿特征分析,认为NE向巧家-莲峰斜冲走滑断裂、乐马厂斜冲走滑断裂控制乐红矿区所在的巧家-金阳-永善构造带,NW向乐红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是该矿床的导矿构造;乐红断裂和配套次级褶皱(包包上向斜和金家沟背斜)是矿床的配矿构造;构造活动引起的次级断裂破碎带、节理裂隙带及拖曳褶皱中层间断裂带是矿床的容矿构造。最终建立了乐红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模式,为该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黔西北矿集区铅锌找矿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矿规律 构造体系 构造控矿模式 乐红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大型矿集区乐红大型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模式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冻 韩润生 +4 位作者 任涛 王加昇 张小培 吴永涛 崔峻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8-1269,共12页
乐红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为查明其矿化蚀变特征,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的特征和蚀变特征,并以1290m中段为例剖析了矿化蚀变的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结果显示,该矿床的围岩蚀... 乐红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为查明其矿化蚀变特征,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的特征和蚀变特征,并以1290m中段为例剖析了矿化蚀变的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结果显示,该矿床的围岩蚀变有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化以闪锌矿化、方铅矿化为主,并据此建立了乐红矿床矿化蚀变岩相分带模式:矿化边缘带(Ⅰ)→矿化过渡带(Ⅱ)→矿化中心带(Ⅲ),对应的矿物组合为Dol+Cal+Py、Dol+Cal+Py+Qt+Sp(少)和Dol+Cal+Py+Qt+Sp+Gn。此模式的建立对同类矿床与川滇黔接壤区的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蚀变分带模式 成矿规律 乐红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乐红大型铅锌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冻 韩润生 +1 位作者 王加昇 任涛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8-595,共8页
乐红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是滇东北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中的典型代表。通过不同中段典型矿化-蚀变样品中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及闪锌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灰黑色白云岩、脉状-团块状白云石、... 乐红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是滇东北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中的典型代表。通过不同中段典型矿化-蚀变样品中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及闪锌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灰黑色白云岩、脉状-团块状白云石、斑团状-脉状重晶石、脉状方解石和各世代闪锌矿的∑REE均较低,均值分别为6.44×10-6、5.62×10-6、4.66×10-6和8.88×10-6,S1:1.12×10-6,S2:0.35×10-6,S3:2.75×10-6;δEu分别为0.72、0.80、68.27和0.65,S1:2.08,S2:3.78,S3:0.75;稀土配分模式为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型。白云石、方解石和闪锌矿在REE配分模式、Eu和Ce异常及La/Ho-Y/Ho图解上的分布等均与未蚀变白云岩接近,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地层中的循环水;而早阶段重晶石稀土元素特征差别明显,可能与早期深部流体有关。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具多源性,可能为源自于深部流体沿构造带运移至有利部位与碳酸盐岩地层中循环水发生混合。Eu、Ce异常特征表明,从成矿早阶段到成矿晚阶段,成矿过程经历了早期高温、氧化→成矿期中高温、弱还原→晚期中低温、还原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成矿流体物源 乐红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原文传递
滇东北乐红大型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冻 韩润生 +4 位作者 任涛 王加昇 吴海枝 张小培 崔峻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8-1036,共19页
乐红铅锌矿床是扬子地块西南缘滇东北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中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对该矿床不同成矿阶段闪锌矿、石英、重晶石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显微激光拉曼探针等测试,阐述了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特征,并... 乐红铅锌矿床是扬子地块西南缘滇东北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中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对该矿床不同成矿阶段闪锌矿、石英、重晶石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显微激光拉曼探针等测试,阐述了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特征,并探讨了其成矿过程。研究发现,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4类:Ⅰ类气相、Ⅱ类水溶液相(由Ⅱa型-富液相气液两相、Ⅱb型-富气相气液两相、Ⅱc型纯液相组成)、Ⅲ类含CO_2三相(V_(CO_2)+L_(CO)+L_(HO))及Ⅳ类含子矿物(L+V+S)包裹体。结果显示,重晶石阶段的均一温度为240.3~319.3℃,w(NaCl_(eq))为2.24~2%~1~20.73%,表现出中高温-中低盐度流体性质;白云石-黄铁矿-石英阶段具有中-高温(219.8~310.1℃),中盐度(w(NaCl_(eq))为7.02%~17.61%)特征;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阶段,包括S1闪锌矿具有中温(217.8~292.2℃)-中盐度(w(NaCl_(eq))为8.81%~16.71%)性质;S2闪锌矿具有中低温(180.2~241.3℃)-中盐度(w(NaCl_(eq))为7.73%~18.47%)性质;S3闪锌矿具有中低温(140.4~227.4℃)-中低等盐度(w(NaCl_(eq))为0.35%~19.21%)的流体性质,通过该阶段中含CO_2三相包裹体测试,估算成矿压力和成矿深度分别为45~74.9 MPa(平均58.2 MPa)、1.7~2.8 km。方解石阶段均一温度为165.3℃,中等盐度,w(NaCl_(eq))为11.28%,表现出低温-中等盐度的特征。不同成矿阶段的包裹体温度大致反映了该矿床成矿流体从早阶段至晚阶段,呈现中高温、中低盐度→中温、中等盐度→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演化过程;早期高温-低盐度深部流体在热动力和构造应力驱动下大规模运移,受断裂构造影响发生减压沸腾作用,同时与大气降水发生混合,成矿流体物化性质陡变引起铅锌硫化物等的沉淀,并最终形成矿床。该研究为揭示矿床流体性质、演化及矿床成因提供了证据,深化了"构造-流体‘贯入’成矿"模型,亦对深化矿床成矿机制与指导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过程 热液成矿阶段 乐红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