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图书馆藏《乐府诗集》纸背明代扬州府泰州宁海乡赋役黄册散叶缀合及其价值探析
1
作者 张春兰 孙继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上海图书馆藏明末毛氏汲古阁刻公文纸印本《乐府诗集》纸背存有大量明代赋役黄册残叶,其中以“明正德七年扬州府泰州宁海乡赋役黄册”散叶数量为最多,且内容相对完整,具备复原的可能性。这批黄册散叶涉及“宁海乡二十五都第一里(图)”... 上海图书馆藏明末毛氏汲古阁刻公文纸印本《乐府诗集》纸背存有大量明代赋役黄册残叶,其中以“明正德七年扬州府泰州宁海乡赋役黄册”散叶数量为最多,且内容相对完整,具备复原的可能性。这批黄册散叶涉及“宁海乡二十五都第一里(图)”“没官荡田”“人口事产”等众多内容。其中,由8叶户头散页缀合而成的4件“明正德七年直隶扬州府泰州宁海乡二十五都第一里”赋役黄册价值最为突出。它们不仅能够体现正德七年赋役黄册的登载特点和真实性,而且能够补充史所不载的正德七年扬州府泰州宁海乡二十五都第一里赋役黄册的具体信息,从而为研究明代赋役黄册制度及其相关问题提供新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泰州 宁海乡 赋役黄册 乐府诗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茂倩《乐府诗集》对乐府学谱系的建构
2
作者 吴大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7,共7页
郭茂倩《乐府诗集》将汉魏六朝以来形成的以乐府歌辞载录、曲题考释和乐府专题批评为基本形态的乐府学成果集于一体,建构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乐府学谱系。在诗歌选录方面,它广采博收,成为历代乐府诗集选诗数量和卷次规模之最,并将乐辞本... 郭茂倩《乐府诗集》将汉魏六朝以来形成的以乐府歌辞载录、曲题考释和乐府专题批评为基本形态的乐府学成果集于一体,建构了比较系统、完整的乐府学谱系。在诗歌选录方面,它广采博收,成为历代乐府诗集选诗数量和卷次规模之最,并将乐辞本的“乐录”作品与文辞本的“歌录”作品同时收录,将乐工“乐奏辞”与文人“本辞”汇为一集,构建了乐府歌辞载录的新谱系。在解题方面,它将类题、组题和曲题三个层面的解题集于一体,使曲题本事、本义的解说与乐府音乐的专题论述相统一,拓展了乐府专题批评的新境界。在分类方面,它以乐府诗的音乐属性为基础,既充分吸纳前人分类成果,又结合乐府诗历代发展流变的复杂性,集汉唐历代乐府诗谱系之大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茂倩 乐府诗集 集大成 乐府 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识解视域下《乐府诗集》中的服饰文化词英译对比研究
3
作者 孙越川 李丽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11-617,623,共8页
中国服饰文化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着服饰形制特点、文化意象、历史背景等诸多内容,将其准确地英译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知识解理论的指导下,以《乐府诗集》中服饰文化词建构的数据库为基石,结... 中国服饰文化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着服饰形制特点、文化意象、历史背景等诸多内容,将其准确地英译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知识解理论的指导下,以《乐府诗集》中服饰文化词建构的数据库为基石,结合国内外不同的英译版本,从“聚焦”(focusing)、“突显”(prominence)、“视角”(perspective)和“详略度”(specificity)4个维度对比分析乐府诗中服饰文化词的英译情况,并进一步探讨译者的认知识解方式,包括自身文化背景、翻译立场选择、翻译目的需要、思维及语言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识解 乐府诗集 服饰文化词 英译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诗集》吴声歌曲所见中古金陵语音述要
4
作者 于阔 岳洋峰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古代乐府学著作中收集乐府歌辞最为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收录了东晋南朝时期长江流域的乐府诗歌,吴歌即为其中之一。通过分析《乐府诗集》中342首无署名吴歌的韵脚,发现其押韵与晋宋时期文人诗... 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古代乐府学著作中收集乐府歌辞最为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收录了东晋南朝时期长江流域的乐府诗歌,吴歌即为其中之一。通过分析《乐府诗集》中342首无署名吴歌的韵脚,发现其押韵与晋宋时期文人诗的用韵规律各有异同。吴歌与晋宋时期文人诗押韵的相同之处在于:东冬钟江合用,脂微同用,皆部齐韵字与支部齐韵字不押韵,寒桓删和先仙山分用。吴歌押韵规律相较晋宋时期文人诗作用韵规则的不同之处则在于鱼韵与模韵的分用。吴歌中鱼模分用规则与齐梁文人诗的用韵习惯较为接近,从汉语史的角度来说可谓时代新变,而这种新变或许与吴歌所使用的金陵附近地区方音有关。通过对吴歌鱼韵字押韵的分析,发现吴歌正处于晋代至齐梁诗歌鱼模分用的过渡阶段。整理吴歌鱼模二韵的韵脚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中古金陵语音面貌,也证明了鱼模二韵由合用到分用的变化是受到当时金陵语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吴歌 押韵 金陵语音 吴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诗集》“鼓吹”“横吹”曲辞的乐类特征及其乐府学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淑梅 于盛庭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7,156,共9页
郭茂倩将"鼓吹"与"横吹"从汉鼓吹乐的杂合状态中析出,分别设类,但如何把握鼓吹与横吹乐的区别与联系,郭氏解题未能给出明确答案。如果我们根据出土文献保存的音乐表演信息,借助音乐图像与书面文献资料互证,便不难发... 郭茂倩将"鼓吹"与"横吹"从汉鼓吹乐的杂合状态中析出,分别设类,但如何把握鼓吹与横吹乐的区别与联系,郭氏解题未能给出明确答案。如果我们根据出土文献保存的音乐表演信息,借助音乐图像与书面文献资料互证,便不难发现,在乐器的使用上,鼓吹无角,却有鼓、铙和短箫,歌者击铙、鼓为节而歌,构成鼓吹乐的基本特征。横吹则以角、笛为标志性乐器,又有小型节鼓,鼓手或即歌者。值得强调的是,横吹曲虽然源于北狄诸国的马上之乐,但马上奏乐只能算作骑吹的标志,与军乐并无必然联系,亦非鼓吹与横吹的区分标志。尤其是鼓吹与横吹乐自汉以后仍不断发展演化。通过音乐图像还可以看出,乐器使用上的差异所形成的音乐特征才是鼓吹与横吹乐的本质区别,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目前书面文献记述零散不系统的缺憾,对乐府音乐学的研究至关重要。由汉至唐,鼓吹与横吹曲辞在音乐与文学的交织中继续发展,蔚为大观,郭茂倩将其从"鼓吹乐"中分列出来,不仅彰显了两类曲辞的音乐学与文学成就,还昭示出汉唐乐府诗的发展趋势与脉络,具有重要的乐府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鼓吹曲辞 横吹曲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诗集》与李白乐府的经典确认 被引量:2
6
作者 誉高槐 廖宏昌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9,共4页
李白是公认的乐府大家及古乐府集大成者。这一经典地位的确立与《乐府诗集》有重要关系。此书对李白乐府收录全备、界定精确;着重发掘其古典特色,并在乐府诗史的高度上加以肯定,确立了其作为"古典代表、盛唐大家"的地位,在李... 李白是公认的乐府大家及古乐府集大成者。这一经典地位的确立与《乐府诗集》有重要关系。此书对李白乐府收录全备、界定精确;着重发掘其古典特色,并在乐府诗史的高度上加以肯定,确立了其作为"古典代表、盛唐大家"的地位,在李白乐府接受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系统考察此书对李白乐府的著录及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李白乐府的经典化过程,并进而考察乐府诗史的源流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李白 乐府 经典 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乐府诗集》看古代诗的传播与音乐之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明 《河北学刊》 2002年第5期104-107,共4页
本文参稽《乐府诗集》等著作,在总体观照中国古代诗乐合一的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传播学的观点,上窥先秦,下连宋明,对以乐传诗的过程做了历史的分期;并以两汉到南朝这一时期为重点,论述了乐府诗在传播过程的演变,使用的... 本文参稽《乐府诗集》等著作,在总体观照中国古代诗乐合一的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传播学的观点,上窥先秦,下连宋明,对以乐传诗的过程做了历史的分期;并以两汉到南朝这一时期为重点,论述了乐府诗在传播过程的演变,使用的乐调的性质及前人关于音乐对乐府流布的作用的理论概括;论述了乐府官署发挥的传播机构的职能和作用,以及产生的传播效应,从而寻绎并解释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诗以音乐为介质进行传播的颇具特色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音乐 诗歌传播 古代诗歌 乐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茂倩的声诗观与《乐府诗集》的编纂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晓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1,共6页
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从音乐性质、社会功能诸方面考虑了“乐府诗”的特征,而“声诗”概念的运用,反映出他所认同的乐府诗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从入乐方式看,“先有诗然后被于声而播金石”;就“诗”之内容看,皆“诗人六义之余”;... 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从音乐性质、社会功能诸方面考虑了“乐府诗”的特征,而“声诗”概念的运用,反映出他所认同的乐府诗主要体现了三方面的特点:从入乐方式看,“先有诗然后被于声而播金石”;就“诗”之内容看,皆“诗人六义之余”;由应用功能看,大多服务于祭祀、宴享、行军等仪式。他不将当时最为流行的“由乐定词”、“依声填词”的“乐府”录入《乐府诗集》的事实,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他的基本编纂宗旨,也表现了南北宋之交文人士大夫力求维护和恢复诗乐传统,“务尊其体”的诗家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茂倩 声诗观 乐府诗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题解释读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3期1-7,共7页
“相和歌辞”是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中的重要部分。郭氏往往在各曲调名下撰写解释、说明的文字,其中常引录南朝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一书,而《古今乐录》又常引述晋朝荀勖、南朝宋张永、齐王僧虔的著作。由于这样辗转引述,且《... “相和歌辞”是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中的重要部分。郭氏往往在各曲调名下撰写解释、说明的文字,其中常引录南朝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一书,而《古今乐录》又常引述晋朝荀勖、南朝宋张永、齐王僧虔的著作。由于这样辗转引述,且《古今乐录》及其所引的著作久已不传,故今人阅读时颇感困难。本文即对郭氏所撰写的“相和歌辞”的若干题解加以分析,并得出了某些比较重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茂倩 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 古今乐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诗集》“鼓吹”概念考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宁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9-178,共10页
《乐府诗集》卷十六到卷二十列"鼓吹曲辞",在"鼓吹曲辞"部分郭茂倩对鼓吹作出了自己的概念判定,他的概念判定主要依据的前代文献是《宋书·乐志》.在"鼓吹曲辞"的题解中郭茂倩首先列出了《宋书·... 《乐府诗集》卷十六到卷二十列"鼓吹曲辞",在"鼓吹曲辞"部分郭茂倩对鼓吹作出了自己的概念判定,他的概念判定主要依据的前代文献是《宋书·乐志》.在"鼓吹曲辞"的题解中郭茂倩首先列出了《宋书·乐志》中关于鼓吹的记载,然后对其部分观点进行反驳,从而确定了自己的鼓吹概念.郭茂倩对《宋书·乐志》的观点认同的是,鼓吹曲为军乐.对《宋书·乐志》的观点不认同之处有三:其一,《宋书·乐志》认为鼓吹和骑吹"二曲异也",郭茂倩认为二者的区分并不严格;其二,《宋书·乐志》认为鼓吹之名始于魏晋,郭茂倩则言:"短箫铙歌,汉时已名鼓吹,不自魏、晋始也."其三,对短箫铙歌的认定,《宋书·乐志》言:"鼓吹,盖短箫铙哥."不是很确定.郭茂倩言:"鼓吹曲,一曰短箫铙歌."认为短箫铙歌只是鼓吹曲的另一种叫法,进而还得出了"黄门鼓吹、短箫铙歌与横吹曲,得通名鼓吹,但所用异尔"的结论.[1]郭茂倩在对《宋书·乐志》的驳论中确立了他的《乐府诗集》的"鼓吹"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吹 宋书 黄门 短箫 鼓吹乐 乐府诗集 礼乐志 郭茂倩 考论 概念 思维形式
原文传递
宋本《乐府诗集》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尚丽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5期59-64,共6页
文章着重考察了《乐府诗集》一书的三种宋本——傅宋本、绛宋本、钦宋本。描述了傅宋本的鉴定、递藏;部分地复原了绛宋本和钦宋本;并将三者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理清三者的关系并做出价值判断。
关键词 乐府诗集 宋本 版本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诗集》版本述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丽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19,共4页
文章论述了研究《乐府诗集》版本的意义,梳理了《乐府诗集》的版本源流,评述了各系统内版本的价值。
关键词 乐府诗集 版本源流 版本系统 版本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茂倩与《乐府诗集》的乐府批评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辉斌 王梅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8-47,共10页
郭茂倩《乐府诗集》所收乐府诗,上起陶唐,下迄五代,是一部集大成的乐府诗总集。其5000馀首乐府诗,主要由"前乐府"与"汉唐乐府"两大类构成。在批评形式方面,《乐府诗集》集"整理类批评"、"选择类批评... 郭茂倩《乐府诗集》所收乐府诗,上起陶唐,下迄五代,是一部集大成的乐府诗总集。其5000馀首乐府诗,主要由"前乐府"与"汉唐乐府"两大类构成。在批评形式方面,《乐府诗集》集"整理类批评"、"选择类批评"、"题解类批评"、"品第类批评"、"专论类批评"于一书,是乐府诗批评在宋代进入更加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其中,最具成就者,为"专论类批评"与"题解类批评"。郭茂倩在《乐府诗集》的分类方面,因存在着种种错误,而为后人多所指责与非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乐府批评 音乐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诗集》“本辞”索解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淑梅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61,共11页
汉魏时期的不少歌辞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趋失传,而郭茂倩《乐府诗集》著录的十曲汉魏旧辞,不仅著录乐奏辞,还附列“本辞”,清晰展示出这些歌辞流传演变的历史脉络。由于这种著录体例是在承袭前代乐书基础上的创新,故研究者对乐辞、本... 汉魏时期的不少歌辞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趋失传,而郭茂倩《乐府诗集》著录的十曲汉魏旧辞,不仅著录乐奏辞,还附列“本辞”,清晰展示出这些歌辞流传演变的历史脉络。由于这种著录体例是在承袭前代乐书基础上的创新,故研究者对乐辞、本辞的来源及二者之关系亦颇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著录体例 汉魏时期 历史脉络 郭茂倩 研究者 歌辞 流传
原文传递
乐府咏史诗的发展与演变——以《乐府诗集》为文本对象 被引量:2
15
作者 韦春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5,共6页
 汉代乐府咏史诗初步体现了以史为鉴、讽时刺世的功能,可入乐,最早采用了史叙、论述咏史体式。魏代注重历史兴亡的探索,借史言志抒情,开拓出新的功能,入乐目的是为了干预、戒鉴现实或言志,确立了史赞体咏史诗。晋代故事乐府盛行,思想...  汉代乐府咏史诗初步体现了以史为鉴、讽时刺世的功能,可入乐,最早采用了史叙、论述咏史体式。魏代注重历史兴亡的探索,借史言志抒情,开拓出新的功能,入乐目的是为了干预、戒鉴现实或言志,确立了史赞体咏史诗。晋代故事乐府盛行,思想内容儒化,背离讽时言志传统,音乐性质雅化,但出现了自制新歌以供娱乐的新特点。南北朝表现出创作题材女性化、趋同化特点,入乐目的是为了娱乐,开拓了咏史的娱乐功能。唐代也有女性化、趋同化特点,但原因、内蕴与南北朝不同,题材广泛,功能得到全面开拓,表现出新的特点,如注重对本朝史的反思,体现了向咏史词转化的性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文本对象 乐府咏史诗 抒情 创作题材 音乐功能 娱乐功能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西学院馆藏之元刻《乐府诗集》残本 被引量:1
16
作者 舒和新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0-52,共3页
本馆藏有二十八卷元刻《乐府诗集》残本。该书不仅存世的同种书甚少,而且钤有多枚印章,表明该书曾辗转为多人所收藏,其已知的收藏者主要是上海人;有部分藏书印尚未能知其所属。希望能有专家予以帮助。
关键词 乐府诗集 元刻本 藏书印 收藏者 高校图书馆 古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贻典校本《乐府诗集》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尚丽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3-126,共4页
通过对陆贻典校本的细致剖析,文章指出:陆氏以实事求是、客观审慎的校勘态度保存了一批《乐府诗集》版本研究的珍贵材料。在客观上成为记录明末清初《乐府诗集》版本流传状况和明末清初常熟文人校勘《乐府诗集》的“实录”。可以说,在... 通过对陆贻典校本的细致剖析,文章指出:陆氏以实事求是、客观审慎的校勘态度保存了一批《乐府诗集》版本研究的珍贵材料。在客观上成为记录明末清初《乐府诗集》版本流传状况和明末清初常熟文人校勘《乐府诗集》的“实录”。可以说,在《乐府诗集》诸校本中,陆校本是最具版本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陆贻典校本 版本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诗集》明清校本述评 被引量:2
18
作者 尚丽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1期42-52,共11页
文章在评述明清主要校本——冯校本、毛校本、赵校本、钱校本、陆校本、劳校本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它们的史料价值,即为《乐府诗集》版本研究提供了材料和线索。诸校本中,冯校本、毛校本、陆校本和劳校本尤为重要。这些校本提供的材料... 文章在评述明清主要校本——冯校本、毛校本、赵校本、钱校本、陆校本、劳校本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它们的史料价值,即为《乐府诗集》版本研究提供了材料和线索。诸校本中,冯校本、毛校本、陆校本和劳校本尤为重要。这些校本提供的材料帮助我们部分复原了亡佚了的两个宋本,并且使我们比较细致地了解到明末元本的流传状况和汲古阁校刻《乐府诗集》的诸多细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校本 版本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时期的“歌”、“谣”观——以《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尚丽新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5-48,共4页
文章梳理了从先秦到唐代“歌”、“谣”观念的流变,分析了它们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以《乐府诗集》一书为例,具体分析了中古时期的“歌”、“谣”观。
关键词 乐府诗集 中古时期 “歌” “谣” “杂歌谣辞” 训诂学 郭茂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诗集》中的李白乐府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辉斌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25-28,共4页
郭茂倩《乐府诗集》由于以音乐为分类的标准,故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将古诗、律绝作乐府诗等。文章以《乐府诗集》所收李白有关乐府诗为例,并结合各种版本的李白集所载,对其进行了首次考察与甄别,其或有助于对《乐府诗集》的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 乐府诗集 李白乐府 考察甄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