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7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传统伦理学中义利问题的类型
被引量:
3
1
作者
贾新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6,共6页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学中的一个大问题,相关的思想材料和理论观点非常丰富与复杂。在所谓"义利之辩"中,古代哲学家涉及的论题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义利问题不是一个问题,而是虽然相关却可清晰区分开来的三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学中的一个大问题,相关的思想材料和理论观点非常丰富与复杂。在所谓"义利之辩"中,古代哲学家涉及的论题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义利问题不是一个问题,而是虽然相关却可清晰区分开来的三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确立"问题类型意识",将义利问题的不同类型加以区分,对于深化传统义利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伦理学
义利问题
道德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几位经典社会学家眼中的义利问题
被引量:
1
2
作者
龚长宇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4,共5页
三位经典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埃米尔·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都对义利问题做过研究,他们的探讨已经成为社会学视野中义利问题研究的典范,其研究理路和分析方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关键词
孔德
迪尔凯姆
韦伯
义利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义利问题的多角度考察
3
作者
张国钧
《天府新论》
1993年第1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义利问题
义利
论
民族价值观
现代化建设
经济利益
政治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儒家在义利问题上的心路历程
4
作者
邹远修
《潍坊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1-55,共5页
义利关系实际上就是社会正义与社会功利之间的关系 ,两者谁先谁后 ,是任何社会结构都不可回避的首要价值问题。先秦儒家特别看重义利问题 ,凡讨论义利关系者 ,都只有重义轻利的思想 ,没有不要利的说法。如果拂去蒙在其上的时代烟尘及偏...
义利关系实际上就是社会正义与社会功利之间的关系 ,两者谁先谁后 ,是任何社会结构都不可回避的首要价值问题。先秦儒家特别看重义利问题 ,凡讨论义利关系者 ,都只有重义轻利的思想 ,没有不要利的说法。如果拂去蒙在其上的时代烟尘及偏见误解 ,那么时至今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
关系
先秦儒家
义利问题
重义轻利
社会功利
偏见
社会正义
回避
社会结构
实践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转型时期对义利问题的新思考
5
作者
瞿永玲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32-34,共3页
义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历史而又现实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多种道德价值标准并存的条件下,人们对“义”与“利”的态度也出现了积极与消极两种倾向。因此,利用舆论、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使消极因素朝积极因素转化,就成为现阶段的...
义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历史而又现实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多种道德价值标准并存的条件下,人们对“义”与“利”的态度也出现了积极与消极两种倾向。因此,利用舆论、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使消极因素朝积极因素转化,就成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期
义利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个人利益
道德观
物质利益
“一切向钱看”
国家利益
利益格局
重义轻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义利问题20年
被引量:
5
6
作者
龚长宇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2-78,共7页
本文认为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义利问题又成热点 ,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义利元问题、中国传统义利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问题、中外义利问题比较以及马克思主义义利问题等方面 ,体现出研究深度不断推进、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
本文认为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义利问题又成热点 ,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义利元问题、中国传统义利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问题、中外义利问题比较以及马克思主义义利问题等方面 ,体现出研究深度不断推进、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视域不断拓展的明显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
义利问题
原文传递
陈亮主张“义利双行”说质疑
被引量:
2
7
作者
叶世昌
马涛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陈亮
朱子语类
王霸
无功利
义利问题
功利思想
朱熹
义利
观
江西之学
永康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义利观新探
被引量:
5
8
作者
卫春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2-15,共4页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和伟大的思想家,义利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部分。他在义利问题上的态度对凡千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索取与追求,应该从属于道德的限制和规范,既要合乎札又要合乎仁。孔于提出...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和伟大的思想家,义利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部分。他在义利问题上的态度对凡千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索取与追求,应该从属于道德的限制和规范,既要合乎札又要合乎仁。孔于提出的义利观即经济活动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形态之中.因而带有普遍的意义。对于今天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义利
观
物质利益
伦理道德规范
义利
思想
义利问题
经济思想
义与利
“礼”
《论语》
社会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义利范畴的三层内涵
9
作者
张国钧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2-65,40,共5页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价值论特别是道德价值论,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确立了价值导向。义利范畴的内涵是义利问题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多方面着手探讨。本文对此从古文字学、价值、伦理三方面作一点探索。 一。
关键词
公利
道德价值导向
行为活动
功利
物质需要
私利
人之为人
物质价值
根本利益
义利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的义利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10
作者
白德全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S期399-400,共2页
孔子的义利观,是他的德治、正己、仁爱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任何管理理论、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说,都无法回避义利问题,义利的平衡、和谐,是社会协调发展,组织稳定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义利
观
现代管理
孔子
社会协调发展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
管理模式
义利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义利新探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李福林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44-46,共3页
义利新探李福林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问题,也是当代中国道德价值重建的核心问题。左右和决定人们道德选择的深层次心理因素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义、利范畴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因此,科学认识义利问题...
义利新探李福林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问题,也是当代中国道德价值重建的核心问题。左右和决定人们道德选择的深层次心理因素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义、利范畴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因此,科学认识义利问题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社会
协调规范
主体关系
义利问题
道德和法律
民族大义
特定主体
内在联系
弱肉强食的原则
中共山东省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诸子的义利观
被引量:
3
12
作者
罗世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91-105,共15页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性,进化的动力。人类经过累世的探索,逐步认识到除了一己私利之外,还应注意“义”即全社会长远的、整体的“利”,开始考虑义利观问题。先秦诸子有关义利问题的论辩在我国出现最早,他们各有所见,取舍不同,反复驳难,丰...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性,进化的动力。人类经过累世的探索,逐步认识到除了一己私利之外,还应注意“义”即全社会长远的、整体的“利”,开始考虑义利观问题。先秦诸子有关义利问题的论辩在我国出现最早,他们各有所见,取舍不同,反复驳难,丰富多彩。大体说来,儒家强调义但也承认利,主张在等级制原则下的相对均衡,肯定各人皆有自身应得之利,虽然差别悬殊,仍需相互尊重,尤其强调保护易受侵害的庶民之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
观
先秦诸子
义利问题
等级制
儒家
相对均衡
私利
韩非子
全社会
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外华商的儒家传统意识——兼述浙东学派的义利观
被引量:
2
13
作者
庄右铭
《东南亚研究》
1997年第4期33-35,共3页
海外华商的儒家传统意识——兼述浙东学派的义利观[新加坡]庄右铭引言什么是儒?儒与商如何结合为儒商?要写这篇文章,应先浅释这些名称的起源与演变。儒这个字,依据许慎说文的解释,儒是柔也,术士之称。其他字书亦多作类似解释。...
海外华商的儒家传统意识——兼述浙东学派的义利观[新加坡]庄右铭引言什么是儒?儒与商如何结合为儒商?要写这篇文章,应先浅释这些名称的起源与演变。儒这个字,依据许慎说文的解释,儒是柔也,术士之称。其他字书亦多作类似解释。春秋时代,凡在社会上举止斯文,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学派
海外华商
儒家传统
儒家思想
道德行为
海外华人
义利
观
义利问题
朱熹
兼济天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亮的义利观
被引量:
1
14
作者
魏德东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0-62,共3页
通常以为,陈亮义利观的核心是“义利双行”(朱熹语),然而这“双行”到底是怎样个行法,我以为学界并未说得十分清楚.本文即想从陈亮义、利概念的内容、两者关系,它与正统儒学的本质区别以及影响诸方面,对此谈一点看法. 一关于中国伦理思...
通常以为,陈亮义利观的核心是“义利双行”(朱熹语),然而这“双行”到底是怎样个行法,我以为学界并未说得十分清楚.本文即想从陈亮义、利概念的内容、两者关系,它与正统儒学的本质区别以及影响诸方面,对此谈一点看法. 一关于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义、利概念,张岱年先生曾有一个比较明了的诠释.他说:义即当然,亦即行为的制裁.然义之标准何在,有对立的两说,一说认为应当是人民之大利,此墨家之学说;一说认为应当是人之所为人者,亦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此儒家之学说.所谓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
观
陈亮
中国伦理思想
朱熹
儒家
义与利
两者关系
义利问题
黄宗羲
正统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义利观
被引量:
1
15
作者
王艳品
张建国
《探索与求是》
1998年第4期22-24,共3页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核心问题,自古至今备受人们的关注.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对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义利作为伦理道德范畴,最初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核心问题,自古至今备受人们的关注.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对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义利作为伦理道德范畴,最初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说:“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他主张“见义勇为”,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力倡“见利思义”而“罕言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义利
观
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领导干部
中国传统道德
析义
伦理道德
道德修养
义利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义利统一的思想
被引量:
1
16
作者
李甦
《文史哲》
198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义利之辨”是先秦思想家谈论较多的问题之一。老庄倡导“无欲”,弃利;杨朱不以一毛利天下。他们的观点都各执一端,未免失之偏颇。而孔子能够比较全面地对待义利问题。本文就孔子的义利思想谈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读者。一、重视人的利...
“义利之辨”是先秦思想家谈论较多的问题之一。老庄倡导“无欲”,弃利;杨朱不以一毛利天下。他们的观点都各执一端,未免失之偏颇。而孔子能够比较全面地对待义利问题。本文就孔子的义利思想谈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读者。一、重视人的利欲孔子重视人的利欲和物质财富的增殖是与他的人性论思想密切相连的。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貨》,下引此书只注篇名)他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人的本性具有共同性的东西。由于后日的习染不同,因而才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多是表现在人们社会地位和思想品德的高低方面,所以孔子十分重视人的后天学习和教化。孔子人性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对人的重视。《论语》中说,“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义利
统一
义利
思想
义利
之辨
重视人
物质财富
义利问题
思想品德
社会地位
物质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孔子的义利观
被引量:
1
17
作者
魏启德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2期55-57,共3页
在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经济思想体系中,儒家的贵义贱利思想虽不象法家的重农抑商思想那样处于支配地位,却亦如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商业的发展。商业活动这一士君子不屑置身的谋利之事,因长期受到鄙弃而未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应有地位。作...
在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经济思想体系中,儒家的贵义贱利思想虽不象法家的重农抑商思想那样处于支配地位,却亦如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商业的发展。商业活动这一士君子不屑置身的谋利之事,因长期受到鄙弃而未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应有地位。作为先秦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由于在义利问题上扬弃分明,某些贵义贱利之议便自然地被人们视为发展商品经济的巨大思想障碍,并受到否定和批判。 笔者以为,“贵义贱利”并非孔子义利观的全部内蕴。如果我们认真研剖一下孔子在义利问题上的一贯思想和言论实际,便不难发现:孔子虽然贵义,却并不一味贱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义利
观
贵义贱利
义利问题
《论语》
商业活动
正统经济思想
子贡
先秦儒家学派
经商谋利
司马迁著《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义利之辨在中国文化总体结构中的功能与地位
18
作者
王泽应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9-74,共6页
每一种社会或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特殊的并作为文化精髓和核心的伦理价值观,一定的伦理价值观构成某一特定的文化体系的深层涵蕴与基本精神。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社会体系不管怎样庞大、复杂,总有它的基本的文化精神与国民性格。正是这种...
每一种社会或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特殊的并作为文化精髓和核心的伦理价值观,一定的伦理价值观构成某一特定的文化体系的深层涵蕴与基本精神。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社会体系不管怎样庞大、复杂,总有它的基本的文化精神与国民性格。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和国民性格使他们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独立和国家的特色。人们总以为西方文化是科学型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实质上每一文化从其深层涵蕴与基本精神上讲都是伦理型文化,只不过各各具有不同的伦理价值观罢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利
之辨
功能与地位
伦理价值观
义利
观
王霸
中国文化
人禽之辨
总体结构
理欲之辨
义利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世纪之交的“义利新辨”
19
作者
黄亮宜
《学习论坛》
2001年第10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义利
之辩
义利
之辨
义利问题
命运
当代中国
中国社会
文明史
阶段
影响
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文化继承性
20
作者
刘黎
《湖南社会科学》
1998年第3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义利
观
传统
义利
观
文化继承性
义利问题
社会主义精神
义利
观念
义利
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价值取向
价值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传统伦理学中义利问题的类型
被引量:
3
1
作者
贾新奇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6,共6页
文摘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学中的一个大问题,相关的思想材料和理论观点非常丰富与复杂。在所谓"义利之辩"中,古代哲学家涉及的论题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义利问题不是一个问题,而是虽然相关却可清晰区分开来的三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确立"问题类型意识",将义利问题的不同类型加以区分,对于深化传统义利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传统伦理学
义利问题
道德本质
Keywords
traditional ethics
justice and interest
character of moral
分类号
B82-06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几位经典社会学家眼中的义利问题
被引量:
1
2
作者
龚长宇
机构
晓庄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4,共5页
文摘
三位经典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埃米尔·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都对义利问题做过研究,他们的探讨已经成为社会学视野中义利问题研究的典范,其研究理路和分析方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关键词
孔德
迪尔凯姆
韦伯
义利问题
Keywords
Auguste Comte
Emile Durkheim
Max Weber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义利问题的多角度考察
3
作者
张国钧
机构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出处
《天府新论》
1993年第1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义利问题
义利
论
民族价值观
现代化建设
经济利益
政治利益
分类号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儒家在义利问题上的心路历程
4
作者
邹远修
机构
潍坊学院政史系
出处
《潍坊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1-55,共5页
文摘
义利关系实际上就是社会正义与社会功利之间的关系 ,两者谁先谁后 ,是任何社会结构都不可回避的首要价值问题。先秦儒家特别看重义利问题 ,凡讨论义利关系者 ,都只有重义轻利的思想 ,没有不要利的说法。如果拂去蒙在其上的时代烟尘及偏见误解 ,那么时至今日 。
关键词
义利
关系
先秦儒家
义利问题
重义轻利
社会功利
偏见
社会正义
回避
社会结构
实践意义
Keywords
confucian Kongzi Mengzi morality interests attach importance to morality and less to interests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转型时期对义利问题的新思考
5
作者
瞿永玲
机构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编辑部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32-34,共3页
文摘
义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历史而又现实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多种道德价值标准并存的条件下,人们对“义”与“利”的态度也出现了积极与消极两种倾向。因此,利用舆论、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使消极因素朝积极因素转化,就成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转型时期
义利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个人利益
道德观
物质利益
“一切向钱看”
国家利益
利益格局
重义轻利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义利问题20年
被引量:
5
6
作者
龚长宇
机构
晓庄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2-78,共7页
文摘
本文认为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义利问题又成热点 ,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义利元问题、中国传统义利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问题、中外义利问题比较以及马克思主义义利问题等方面 ,体现出研究深度不断推进、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视域不断拓展的明显特点。
关键词
义利
义利问题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陈亮主张“义利双行”说质疑
被引量:
2
7
作者
叶世昌
马涛
机构
复旦大学经济系
复旦大学经济学
出处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陈亮
朱子语类
王霸
无功利
义利问题
功利思想
朱熹
义利
观
江西之学
永康学派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义利观新探
被引量:
5
8
作者
卫春回
机构
兰州商学院马列部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2-15,共4页
文摘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和伟大的思想家,义利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部分。他在义利问题上的态度对凡千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索取与追求,应该从属于道德的限制和规范,既要合乎札又要合乎仁。孔于提出的义利观即经济活动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形态之中.因而带有普遍的意义。对于今天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孔子
义利
观
物质利益
伦理道德规范
义利
思想
义利问题
经济思想
义与利
“礼”
《论语》
社会形态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义利范畴的三层内涵
9
作者
张国钧
机构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伦理学研究室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2-65,40,共5页
文摘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价值论特别是道德价值论,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确立了价值导向。义利范畴的内涵是义利问题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多方面着手探讨。本文对此从古文字学、价值、伦理三方面作一点探索。 一。
关键词
公利
道德价值导向
行为活动
功利
物质需要
私利
人之为人
物质价值
根本利益
义利问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的义利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10
作者
白德全
机构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S期399-400,共2页
文摘
孔子的义利观,是他的德治、正己、仁爱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任何管理理论、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说,都无法回避义利问题,义利的平衡、和谐,是社会协调发展,组织稳定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义利
观
现代管理
孔子
社会协调发展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
管理模式
义利问题
分类号
F270.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义利新探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李福林
机构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44-46,共3页
文摘
义利新探李福林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问题,也是当代中国道德价值重建的核心问题。左右和决定人们道德选择的深层次心理因素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义、利范畴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因此,科学认识义利问题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
关键词
人类社会
协调规范
主体关系
义利问题
道德和法律
民族大义
特定主体
内在联系
弱肉强食的原则
中共山东省委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诸子的义利观
被引量:
3
12
作者
罗世烈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91-105,共15页
文摘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性,进化的动力。人类经过累世的探索,逐步认识到除了一己私利之外,还应注意“义”即全社会长远的、整体的“利”,开始考虑义利观问题。先秦诸子有关义利问题的论辩在我国出现最早,他们各有所见,取舍不同,反复驳难,丰富多彩。大体说来,儒家强调义但也承认利,主张在等级制原则下的相对均衡,肯定各人皆有自身应得之利,虽然差别悬殊,仍需相互尊重,尤其强调保护易受侵害的庶民之利。
关键词
义利
观
先秦诸子
义利问题
等级制
儒家
相对均衡
私利
韩非子
全社会
统治者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外华商的儒家传统意识——兼述浙东学派的义利观
被引量:
2
13
作者
庄右铭
出处
《东南亚研究》
1997年第4期33-35,共3页
文摘
海外华商的儒家传统意识——兼述浙东学派的义利观[新加坡]庄右铭引言什么是儒?儒与商如何结合为儒商?要写这篇文章,应先浅释这些名称的起源与演变。儒这个字,依据许慎说文的解释,儒是柔也,术士之称。其他字书亦多作类似解释。春秋时代,凡在社会上举止斯文,分析...
关键词
浙东学派
海外华商
儒家传统
儒家思想
道德行为
海外华人
义利
观
义利问题
朱熹
兼济天下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亮的义利观
被引量:
1
14
作者
魏德东
机构
<道德与文明>
出处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0-62,共3页
文摘
通常以为,陈亮义利观的核心是“义利双行”(朱熹语),然而这“双行”到底是怎样个行法,我以为学界并未说得十分清楚.本文即想从陈亮义、利概念的内容、两者关系,它与正统儒学的本质区别以及影响诸方面,对此谈一点看法. 一关于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义、利概念,张岱年先生曾有一个比较明了的诠释.他说:义即当然,亦即行为的制裁.然义之标准何在,有对立的两说,一说认为应当是人民之大利,此墨家之学说;一说认为应当是人之所为人者,亦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此儒家之学说.所谓利。
关键词
义利
观
陈亮
中国伦理思想
朱熹
儒家
义与利
两者关系
义利问题
黄宗羲
正统儒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义利观
被引量:
1
15
作者
王艳品
张建国
机构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出处
《探索与求是》
1998年第4期22-24,共3页
文摘
义利问题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核心问题,自古至今备受人们的关注.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对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义利作为伦理道德范畴,最初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说:“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他主张“见义勇为”,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力倡“见利思义”而“罕言利”.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义利
观
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领导干部
中国传统道德
析义
伦理道德
道德修养
义利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
当代中国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义利统一的思想
被引量:
1
16
作者
李甦
出处
《文史哲》
198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文摘
“义利之辨”是先秦思想家谈论较多的问题之一。老庄倡导“无欲”,弃利;杨朱不以一毛利天下。他们的观点都各执一端,未免失之偏颇。而孔子能够比较全面地对待义利问题。本文就孔子的义利思想谈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读者。一、重视人的利欲孔子重视人的利欲和物质财富的增殖是与他的人性论思想密切相连的。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貨》,下引此书只注篇名)他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人的本性具有共同性的东西。由于后日的习染不同,因而才产生了差异。这种差异多是表现在人们社会地位和思想品德的高低方面,所以孔子十分重视人的后天学习和教化。孔子人性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对人的重视。《论语》中说,“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关键词
孔子
义利
统一
义利
思想
义利
之辨
重视人
物质财富
义利问题
思想品德
社会地位
物质生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孔子的义利观
被引量:
1
17
作者
魏启德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2期55-57,共3页
文摘
在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经济思想体系中,儒家的贵义贱利思想虽不象法家的重农抑商思想那样处于支配地位,却亦如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商业的发展。商业活动这一士君子不屑置身的谋利之事,因长期受到鄙弃而未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应有地位。作为先秦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由于在义利问题上扬弃分明,某些贵义贱利之议便自然地被人们视为发展商品经济的巨大思想障碍,并受到否定和批判。 笔者以为,“贵义贱利”并非孔子义利观的全部内蕴。如果我们认真研剖一下孔子在义利问题上的一贯思想和言论实际,便不难发现:孔子虽然贵义,却并不一味贱利。
关键词
孔子
义利
观
贵义贱利
义利问题
《论语》
商业活动
正统经济思想
子贡
先秦儒家学派
经商谋利
司马迁著《史记》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义利之辨在中国文化总体结构中的功能与地位
18
作者
王泽应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9-74,共6页
文摘
每一种社会或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特殊的并作为文化精髓和核心的伦理价值观,一定的伦理价值观构成某一特定的文化体系的深层涵蕴与基本精神。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社会体系不管怎样庞大、复杂,总有它的基本的文化精神与国民性格。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和国民性格使他们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独立和国家的特色。人们总以为西方文化是科学型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实质上每一文化从其深层涵蕴与基本精神上讲都是伦理型文化,只不过各各具有不同的伦理价值观罢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
义利
之辨
功能与地位
伦理价值观
义利
观
王霸
中国文化
人禽之辨
总体结构
理欲之辨
义利问题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纪之交的“义利新辨”
19
作者
黄亮宜
出处
《学习论坛》
2001年第10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义利
之辩
义利
之辨
义利问题
命运
当代中国
中国社会
文明史
阶段
影响
产生
分类号
D6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文化继承性
20
作者
刘黎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1998年第3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义利
观
传统
义利
观
文化继承性
义利问题
社会主义精神
义利
观念
义利
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价值取向
价值标准
分类号
B82-06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传统伦理学中义利问题的类型
贾新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几位经典社会学家眼中的义利问题
龚长宇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义利问题的多角度考察
张国钧
《天府新论》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先秦儒家在义利问题上的心路历程
邹远修
《潍坊学院学报》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转型时期对义利问题的新思考
瞿永玲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义利问题20年
龚长宇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5
原文传递
7
陈亮主张“义利双行”说质疑
叶世昌
马涛
《中国哲学史》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孔子义利观新探
卫春回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义利范畴的三层内涵
张国钧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孔子的义利观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白德全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义利新探
李福林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先秦诸子的义利观
罗世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海外华商的儒家传统意识——兼述浙东学派的义利观
庄右铭
《东南亚研究》
199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陈亮的义利观
魏德东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浅析义利观
王艳品
张建国
《探索与求是》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孔子义利统一的思想
李甦
《文史哲》
198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试论孔子的义利观
魏启德
《中国文学研究》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义利之辨在中国文化总体结构中的功能与地位
王泽应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世纪之交的“义利新辨”
黄亮宜
《学习论坛》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文化继承性
刘黎
《湖南社会科学》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