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_(2)-516正巷主被动一体化超前支护技术研究
1
作者 曹志鹏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5期106-108,共3页
为了保证B_(2)-516正巷的稳定性,通过优化支护方案,提出了注浆锚索超前支护方案。基于注浆锚索超前支护理论,确定了注浆锚索的支护强度;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原支护方案和注浆锚索超前支护方案下巷道的受力变形特征,确定了注浆锚索超前... 为了保证B_(2)-516正巷的稳定性,通过优化支护方案,提出了注浆锚索超前支护方案。基于注浆锚索超前支护理论,确定了注浆锚索的支护强度;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原支护方案和注浆锚索超前支护方案下巷道的受力变形特征,确定了注浆锚索超前支护方案的可行性。采用注浆锚索超前支护和液压支架主被动一体化超前支护技术后,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锚索超前支护 支护强度 数值模拟 主被动一体化超前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一体悬架构型的多目标粒子群最优控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一明 李以农 +1 位作者 李哲 杨超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4-583,共10页
为了解决轮毂电机电动汽车中轮毂电机导致的振动负效应问题,提出了将动态减振与主动悬架结合的悬架新构型方案.针对新构型中结构及控制参数复杂的特点,建立了能够表征平顺性、操稳性以及悬架作动效率的11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设计基于... 为了解决轮毂电机电动汽车中轮毂电机导致的振动负效应问题,提出了将动态减振与主动悬架结合的悬架新构型方案.针对新构型中结构及控制参数复杂的特点,建立了能够表征平顺性、操稳性以及悬架作动效率的11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设计基于新构型的多目标粒子群线性二次最优(MOPSO–LQR)控制器.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新构型方案能够实现车辆平顺性、操稳性以及悬架效率的全局最优,对比传统轮毂电机悬架构型方案,在解决轮毂电机振动负效应问题上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轮毂电机 主被动一体悬架构型 MOPSO–LQR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堆与橡胶的主被动一体化隔振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雨时 周军 +2 位作者 钟鸣 陈照波 焦映厚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1-577,721,共7页
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敏感设备的隔振要求,结合主动振动控制与被动控制方法,提出一种新型压电堆橡胶主被动一体化组合隔振器。对压电堆作动器和橡胶隔振器进行结构设计,建立主被动一体化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对二... 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敏感设备的隔振要求,结合主动振动控制与被动控制方法,提出一种新型压电堆橡胶主被动一体化组合隔振器。对压电堆作动器和橡胶隔振器进行结构设计,建立主被动一体化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对二级隔振系统进行主动控制算法设计,基于经典Stewart隔振平台,设计一种新型临近空间飞行器主被动一体化隔振平台。采用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对各种激励信号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隔振器在全频段能够有效隔离源自基础的位移激励,这表明所设计的隔振平台在理论上是有效和可行的,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被动一体化隔振 前馈反馈控制 压电堆 橡胶隔振器 Stewart隔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被动一体隔振指向平台的柔性航天器高精高稳指向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广德 田蕾 +4 位作者 邓凯文 吴冬梅 张柏楠 孙国童 张永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3,共9页
面向天文卫星、遥感卫星越来越高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需求,解决指向控制和振动抑制相互制约的矛盾,文章提出了采用同时具备振动隔离和指向调节能力的Stewart平台以实现柔性航天器高精高稳指向的方法.建立了整星柔性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主... 面向天文卫星、遥感卫星越来越高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需求,解决指向控制和振动抑制相互制约的矛盾,文章提出了采用同时具备振动隔离和指向调节能力的Stewart平台以实现柔性航天器高精高稳指向的方法.建立了整星柔性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主被动一体隔振指向控制器,并基于该模型对传递率进行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通过数字仿真验证了主被动一体隔振指向平台的振动抑制性能和指向控制性能,结果表明:能同时满足振动隔离和指向调节需求,可为具有高精度指向航天器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被动一体 STEWART平台 隔振 高精高稳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被动一体式升沉补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智勇 高剑 +3 位作者 谢金辉 高磊 唐国元 黄道敏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107,共6页
设计一种舰船吊放作业主被动一体式升沉补偿系统。为使其达到性能要求,建立系统模型,分析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对系统稳定性和补偿率的影响,导出固有频率、阻尼比与速度反馈和加速度反馈系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反馈校正... 设计一种舰船吊放作业主被动一体式升沉补偿系统。为使其达到性能要求,建立系统模型,分析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对系统稳定性和补偿率的影响,导出固有频率、阻尼比与速度反馈和加速度反馈系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反馈校正控制方案,即在控制系统中加入速度反馈和加速度反馈校正环节,计算出合适的校正系数值,从而使系统能够同时满足稳定性和补偿率的性能指标要求。最后对所设计的补偿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补偿系统和反馈校正控制方案有很好的补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被动一体 升沉补偿 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反馈校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主被动一体化隔振器设计及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钱炫言 何其伟 +1 位作者 李东昱 黄璨 《舰船电子工程》 2019年第6期176-181,187,共7页
针对舰船上机械设备产生振动从而影响声隐身性能的问题,对振动主动控制中的执行机构展开研究。针对舰船上设备体积大、振动强等特点,设计并制造了一款体积小、出力大、结构紧凑的主被动一体化隔振器,并进行了特性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舰船上机械设备产生振动从而影响声隐身性能的问题,对振动主动控制中的执行机构展开研究。针对舰船上设备体积大、振动强等特点,设计并制造了一款体积小、出力大、结构紧凑的主被动一体化隔振器,并进行了特性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该款隔振器最大输出力可达700N,非线性度为-2%~2.5%,具有较高输出力与良好输入电流线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动控制 主被动一体化隔振器 线性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主被动一体化微波探测仪结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瑞 李宁杰 +5 位作者 王光辉 陈冠宇 栾英宏 孙彦龙 徐红新 赵锋 《电子机械工程》 2020年第1期14-17,21,共5页
利用机载主被动一体化微波探测仪进行土壤湿度的探测对高精度土壤水分反演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根据探测任务需求以及机载试验复杂的力学振动环境和温度环境,开展了探测仪的结构设计,并对系统结构开展了力学仿真分析和热设计,验证了结构... 利用机载主被动一体化微波探测仪进行土壤湿度的探测对高精度土壤水分反演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根据探测任务需求以及机载试验复杂的力学振动环境和温度环境,开展了探测仪的结构设计,并对系统结构开展了力学仿真分析和热设计,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经过机载校飞试验的实际考核,样机满足机载环境使用要求,探测仪系统工作正常。该探测仪结构具有布局紧凑、精度高、工作稳定、安装方便等优点,可为同类机载校飞载荷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被动一体化微波探测仪 结构设计 力学分析 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主被动探测系统多轴一致性检测装置的设计与验证
8
作者 周頔 刘洋 +4 位作者 王灵杰 曾雪锋 王连强 李雯研 胡金高娃 《先进小卫星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
针对现有光学主被动探测多轴一致性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光轴检测精度优于10μrad的多轴一致性检测装置.该装置基于大口径平行光管法实现对多个光轴的一致性检测,涵盖了可见光、激光及红外等多波段光学系统的多光轴一致性.该... 针对现有光学主被动探测多轴一致性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光轴检测精度优于10μrad的多轴一致性检测装置.该装置基于大口径平行光管法实现对多个光轴的一致性检测,涵盖了可见光、激光及红外等多波段光学系统的多光轴一致性.该装置出光口径为450mm,焦距实测值为4556mm.通过对装调过程中可能产生误差的环节进行分析,最终计算得到的光轴检测合成误差(3σ)约为7.5μrad.通过经纬仪沿俯仰和多个随机角度方位将光线打入检测装置进行实测,光轴检测精度约为8.9μrad,与理论分析得到的检测精度仅偏差1.4μrad.最后,根据每种误差形式,给出了减小误差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段 主被动一体 一致性检测 大口径平行光管 光机装调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L波段主被动一体化微波探测仪辐射计定标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彦龙 赵天杰 +8 位作者 李恩晨 栾英宏 万国愚 徐红新 赵锋 姚崇斌 吕利清 胡路 耿德源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8-928,共11页
遥感试验是进行遥感原理的验证、遥感模型与反演方法的发展、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推动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及其观测在地球系统科学中应用的重要途径。在闪电河流域水循环与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中,利用机载L波段主被动一体化微波探测... 遥感试验是进行遥感原理的验证、遥感模型与反演方法的发展、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推动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及其观测在地球系统科学中应用的重要途径。在闪电河流域水循环与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中,利用机载L波段主被动一体化微波探测仪开展了以土壤水分为首要目标的大型航空遥感试验。其中,被动探测部分即微波辐射计采用微带天线,辅以机械扫描方式进行多角度成像观测。为有效支撑微波辐射计数据的处理及定量反演,必须对机载微波辐射计进行实时定标,本文采用分步定标法进行辐射亮温的定标,即在实验室对定标链路中的噪声源进行定标,得出对应的辐射亮温;飞行试验中,利用该两个参考点得到辐射计输出电压和亮温的关系,同时选取试验区域附近的水体作为外定标参考点,进行定标方程的修正。结果表明,机载辐射亮温与地面参考点(草地)模拟亮温比较吻合,二者对比结果显示均方根误差最小为0.93 K(2018-09-26,H极化),无偏均方根误差最小为0.96 K(2018-09-24,V极化),有效支撑了国产L波段微波辐射计相关卫星计划的论证以及后续的定量反演与降尺度等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主被动一体化微波探测仪 机载综合试验 机载微波辐射计 定标
原文传递
并联式主被动升沉补偿系统的非线性分析与仿真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磊 唐国元 +1 位作者 黄道敏 邓智勇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2-76,共5页
海上平台吊放重物过程中,需要升沉补偿装置进行辅助作业。本文设计一种基于并联液压缸的主被动一体式升沉补偿系统,描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特点。为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对该系统进行详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液压系... 海上平台吊放重物过程中,需要升沉补偿装置进行辅助作业。本文设计一种基于并联液压缸的主被动一体式升沉补偿系统,描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特点。为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对该系统进行详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液压系统的非线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Simulink,建立该系统的非线性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升沉补偿系统对波浪升沉运动具有良好的补偿效果,所设计的基于并联液压缸的升沉补偿系统对辅助海上作业具有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沉补偿 主被动一体 并联液压缸 非线性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波段主被动探测雷达全数字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悦琦 张月 陈曾平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12-1219,共8页
针对当前雷达探测和电子侦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S波段的主被动探测射频数字化雷达接收机,并对各模块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此设计可在不满足最佳采样率的情况下进行宽带信号接收处理,并可在主动探测和被动侦察工作模式间转换,具... 针对当前雷达探测和电子侦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S波段的主被动探测射频数字化雷达接收机,并对各模块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此设计可在不满足最佳采样率的情况下进行宽带信号接收处理,并可在主动探测和被动侦察工作模式间转换,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较强信号接收能力。基于并行或多相结构的优化设计降低了系统的资源消耗,使系统在高采样率下依旧具备实时处理能力。仿真实验和硬件平台测试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数字接收机 主被动一体 并行结构 多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盛东 杨彩 +2 位作者 章俊 李纯阳 任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600,共15页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区域、深度及强度的增加,矿井工作面采掘扰动极易诱发矿井突水事故,严重威胁我国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岩体采动破裂与矿井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微震信号的纵横波到时、幅值、频率等...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区域、深度及强度的增加,矿井工作面采掘扰动极易诱发矿井突水事故,严重威胁我国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岩体采动破裂与矿井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微震信号的纵横波到时、幅值、频率等参量可有效表征岩体破裂位置、强度及其震源机制,地电场信号中的电阻率、激励电流及自然电位等参量可有效表征岩体渗流演化过程。透水通道形成对应微震场特征,地下水渗流对应地电场特征,因此微震电法耦合方法对矿井水害孕育发展过程具有监测预警的功能,可有效对采动破坏过程中形成的突水通道、水源位置及渗流过程等水害三要素进行精准捕捉;减少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多解性,提高水害监测预警精度,对煤矿防治水意义重大。当前,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在煤矿水害实时动态监测中开始得到应用,突破传统微震与电法独立采集的局限,课题组自主研发了国内外首款煤安认证的微震与电法耦合并行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微震场与地电场并行采集基站为核心,集被动源微震波场与主被动地电场为一体,通过连接矿井物联网,实现远程数据采集控制、传输及云端存储;其一体化网络服务器主机可连接多个采集基站,并将微震检波器、电法激励电极与电位测量电极进行相互隔离、并行采集,形成微震事件密度与能级分布、电阻率分布、自然电位分布等时空云图来监测预判水害三要素。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仍需在微震事件智能识别与定位、地电场的电阻率三维反演以及自然电位渗流反演方面进行专项攻关;结合并行监测的微震电法大数据集,重点在微震电法数据联合反演、智能化监测预警方向开展进一步研究。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作为矿井水害的主动预警监测新方法,可为我国智能化矿井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与电法耦合 主被动一体 监测预警 煤矿水害 智能矿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汽车自动紧急转向作用下乘员主被动安全研究
13
作者 王方 谢一帆 +3 位作者 胡林 刘张弛 刘煜 Zhou Zhou 《汽车工程》 2025年第2期222-235,共14页
本文针对智能汽车自动紧急转向(AES)作用引发的多种典型碰撞工况,采用有限元方法深入研究了驾驶员因AES介入导致的离位及主被动融合损伤特征。研究表明,AES会使驾驶员产生明显横向离位,且离位程度随初速度增加略微增大;斜角和侧面近端... 本文针对智能汽车自动紧急转向(AES)作用引发的多种典型碰撞工况,采用有限元方法深入研究了驾驶员因AES介入导致的离位及主被动融合损伤特征。研究表明,AES会使驾驶员产生明显横向离位,且离位程度随初速度增加略微增大;斜角和侧面近端碰撞工况因速度较高和硬接触等原因,易产生较高的HIC15和BrIC值;侧面碰撞中颅脑损伤风险较大,肝脏和肺部应变大于其他内脏。总体而言,AES介入在斜角和侧面近端碰撞中会导致更显著的头部、颈部和胸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紧急转向 主被动一体 乘员损伤 离位坐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桁架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综述
14
作者 段应昌 彭伟康 +1 位作者 李方方 赵洁 《土木工程》 2024年第8期1583-1590,共8页
文章全面综述了桁架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包括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及主被动一体化控制方法。被动控制技术利用耗能装置如调谐质量阻尼器和粘弹性材料,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主动控制技术通过实时监测与反馈,实现对结构振动的精确控... 文章全面综述了桁架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包括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及主被动一体化控制方法。被动控制技术利用耗能装置如调谐质量阻尼器和粘弹性材料,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主动控制技术通过实时监测与反馈,实现对结构振动的精确控制,但成本较高。主被动一体化控制技术结合了主动控制的灵活性和被动控制的经济性,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并分析了不同控制技术的特点,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桁架结构的振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The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vibration 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truss structure, including passive control, active control and integrated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Passive control technology uses energy dissipation devices such as tuned mass dampers and viscoelastic materials, which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high reliability. Active control technology can realize precise control of structural vibration through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feedback, however, its drawback is high cost. The integrated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technology combines the flexibility of active control and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passive control and shows good application potential.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ontrol technologies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vibration control of the truss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架结构 被动控制 动控制 主被动一体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的设计与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魏克湘 孟光 +1 位作者 夏平 白泉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9-74,共6页
磁流变弹性体是磁流变材料的一个新的分支,兼有磁流变液和弹性体的优点,在结构振动的主被动一体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磁流变弹性体的可控刚度和阻尼特性,基于挤压式受力方式,设计一种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并对其在不同外加控... 磁流变弹性体是磁流变材料的一个新的分支,兼有磁流变液和弹性体的优点,在结构振动的主被动一体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磁流变弹性体的可控刚度和阻尼特性,基于挤压式受力方式,设计一种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并对其在不同外加控制电流和激励频率下的振动响应特性进行了相关试验测试,分析和研究外加控制电流和激励频率对隔振器的振动响应特性和隔振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磁流变弹性体能有效增大结构阻尼,改变隔振器振动响应谱峰值的频率和幅值,提高系统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能在外加电流的控制下,实现对结构振动响应峰值的移频和减幅作用,具有较好的主被动一体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弹性体 主被动一体控制 隔振器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电梯减振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祥盘 郭源帆 陈淑梅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采用了一种新型智能材料磁流变弹性体(MRE)作为电梯减振系统的核心材料。根据磁流变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特点并综合考虑电梯减振的设计原则,设计了一种挤压式的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运用UG绘图软件绘制了三维模型,并用ANSYS软件分析了减振... 采用了一种新型智能材料磁流变弹性体(MRE)作为电梯减振系统的核心材料。根据磁流变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特点并综合考虑电梯减振的设计原则,设计了一种挤压式的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运用UG绘图软件绘制了三维模型,并用ANSYS软件分析了减振系统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弹性体应用于电梯减振系统具有构造简单、体积小、能耗低、承载能力大并可以实现减振效果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弹性体 振动控制 主被动一体控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被动量子关联成像的超分辨抗干扰探测系统研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旺 杨照华 +3 位作者 陈香 余远金 李明飞 吴令安 《导航与控制》 2020年第1期34-39,96,共7页
针对大气湍流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难以成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空间光场调制的主被动量子关联成像方案。研制了超分辨抗干扰的主被动量子关联成像原理样机,并完成了超分辨、抗大气湍流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外场实验,验证了主被动量子关联... 针对大气湍流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难以成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空间光场调制的主被动量子关联成像方案。研制了超分辨抗干扰的主被动量子关联成像原理样机,并完成了超分辨、抗大气湍流以及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外场实验,验证了主被动量子关联成像原理样机的全天时抗干扰成像能力,实现了超分辨的远距离成像探测。本方案为远距离遥感、极弱背景探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成像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成像 超分辨 大气湍流 主被动一体
原文传递
整星减振技术的发展趋势
18
作者 周林 范欣欣 《科技风》 2018年第3期184-184,共1页
介绍了整星减振技术的研究背景,对整星结构响应预示方法进行了概括,分析了现有整星减振技术的优缺点,并做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整星减振 力学环境 结构响应 主被动一体化减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试验中自动紧急制动过程模拟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月明 商恩义 +1 位作者 王鹏翔 习波波 《汽车零部件》 2023年第5期13-17,共5页
在正面碰撞试验中增加自动紧急制动(AEB)模拟过程以便后续建立主被动安全一体化测试能力,利用钢筋在销柱间缠绕后动摩擦力较大设计了一种吸能器。试验中将两个吸能器分别安装在牵引轨道两侧,并在吸能器上放置钢筋,当试验车上挂钩钩上钢... 在正面碰撞试验中增加自动紧急制动(AEB)模拟过程以便后续建立主被动安全一体化测试能力,利用钢筋在销柱间缠绕后动摩擦力较大设计了一种吸能器。试验中将两个吸能器分别安装在牵引轨道两侧,并在吸能器上放置钢筋,当试验车上挂钩钩上钢筋后,试验车将在钢筋的阻尼作用下减速。根据初始设计方案加工了吸能器样机,并进行了台车试验和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质量为2 700 kg的试验车,单根钢筋可以产生7 m/s~2的减速度,震荡范围为±3 m/s~2;通过增加钢筋数量提高阻尼力也可进行动态翻滚等减速试验。由此可得出,通过降低单根钢筋的阻尼力、增加钢筋的缠绕种类及组合方式来改进初始方案,钢筋阻尼式吸能器可以用来模拟AEB的制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安全一体 吸能器 自动紧急制动模拟 碰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