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一号孔主断层的随钻流体响应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唐力君 王广 +3 位作者 王健 王晓春 刘舒波 聂武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2,共8页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断裂的物质属性。随钻实时流体分析作为井口流体实时监测手段,首次获得了龙门山断裂带随钻流体组分响应特征,在一号孔(WFSD-1)主断层上出现随钻流体多组分同时异...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断裂的物质属性。随钻实时流体分析作为井口流体实时监测手段,首次获得了龙门山断裂带随钻流体组分响应特征,在一号孔(WFSD-1)主断层上出现随钻流体多组分同时异常,且异常强度大。通过比较WFSD-1号孔主断层的钻探岩心岩性和随钻流体组分剖面,认为随钻流体组分的异常区间与主断层的区间保持一致,表明流体异常与断层的响应特征,主断层区间的流体异常为多组分的极值异常,强度与断层泥厚度成正比。这些钻探泥浆气体响应特征将为钻探工程、取心钻进提供第一时间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钻探 随钻实时流体分析 主断层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派生成组性质相同的小断裂判断主断层的性质 被引量:15
2
作者 丁宽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5-57,共3页
同煤集团公司四台矿406采区建井期间首采工作面布置过程中,运输顺槽掘进至520m时,出现了一条落差超过煤层厚度的断层,落差和性质不明,只知道产状.在可利用的地质构造资料很少的情况下,仅利用本巷已接露的一组性质都为正断层、倾向近270&... 同煤集团公司四台矿406采区建井期间首采工作面布置过程中,运输顺槽掘进至520m时,出现了一条落差超过煤层厚度的断层,落差和性质不明,只知道产状.在可利用的地质构造资料很少的情况下,仅利用本巷已接露的一组性质都为正断层、倾向近270°、倾角较大、落差很小的小断层组的性质、产状等要素来推断与之相距约15m左右的主断层的性质.然后提出用钻机向上打孔来探煤的方案,一次性地找到了煤层断失翼的位置,抢回了工期,节省了钻探费用.成功地解决了巷道在掘进过程中遇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小断裂 判断 主断层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矿体主断层下进路安全施工方案的研究
3
作者 张爱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7年第1期144-144,共1页
焦家金矿寺庄分矿010号矿体在-280m水平至-535m水平都有均匀分布,该矿体品位较理想,从浅部至深部分别可达到1.85-2.25g/t,以该矿体为主要回采矿体而建设的S09010264采场、S10010264采场、S11010264采场等是寺庄分矿的主要出矿采场。该... 焦家金矿寺庄分矿010号矿体在-280m水平至-535m水平都有均匀分布,该矿体品位较理想,从浅部至深部分别可达到1.85-2.25g/t,以该矿体为主要回采矿体而建设的S09010264采场、S10010264采场、S11010264采场等是寺庄分矿的主要出矿采场。该矿体赋存于焦家矿床主断层下,断层角度28°-31°,属于缓倾斜矿体,矿体内部有明显的节理构造特点,水平构造多,因此在采用上向水平进路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时,垂直主断层回采时较易因水平构造形成“倒三角”,导致塌方,因此在回采设计时,多采用水平进路布置,以保证回采安全。而在贴近主断层进路回采时,往往因主断层不稳固及其他应力原因,导致顶帮塌方,给安全回采带来隐患,给后续施工带来难度。经工程技术人员的长期研究,最终根据品位、岩石等不同情况确定了三种较为合理、安全的回采施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断层 缓倾斜矿体 岩石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定日地区主中央冲断层与藏南拆离系的特征及其活动时代 被引量:9
4
作者 刘焰 Wolfgang Siebel +1 位作者 李剑 肖序常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36-644,共9页
低喜马拉雅结晶杂岩构成了北北东向阿伦背斜的核部,该背斜东、西两翼由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组成,这两者之间的界线为主中央冲断层(MCT1)。MCT1原为向南逆冲的韧性断层,后遭受北北东向褶皱作用而转变为正断层。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顶部被... 低喜马拉雅结晶杂岩构成了北北东向阿伦背斜的核部,该背斜东、西两翼由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组成,这两者之间的界线为主中央冲断层(MCT1)。MCT1原为向南逆冲的韧性断层,后遭受北北东向褶皱作用而转变为正断层。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顶部被藏南拆离系下部的韧性正断层所截,与其上覆的北坳组分开,北坳组顶部又被一脆性正断层将其与上覆的藏南特提斯沉积岩分开。这条韧性正断层称为STD1,其上部的脆性正断层称为STD2。独居石U-Th-Pb测年结果和构造分析表明,藏南定日地区的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就是借助这2条韧性断层MCT1与STD1在大约13Ma时从藏南中下地壳折返至地壳浅部的,然后再遭受近南北向的褶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定日地区 中央冲断层 藏南拆离系 断层活动年龄 喜马拉雅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平泉—下店子断层的多次活动
5
作者 孙德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2年第3期77-82,共6页
对于断层多次活动的鉴别,只能通过现存在断层附近残留下来的构造形迹来进行。特别是早生成的构造形迹,在断层后来的活动中往往经受改造,这就对断层活动性质的鉴别造成困难。在野外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利用这些现存的构造形迹来... 对于断层多次活动的鉴别,只能通过现存在断层附近残留下来的构造形迹来进行。特别是早生成的构造形迹,在断层后来的活动中往往经受改造,这就对断层活动性质的鉴别造成困难。在野外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利用这些现存的构造形迹来说明哪一次的断层活动呢?若断层的某一部分显示一种断层活动性质,而另一部分又显示另外一种活动性质,则这些矛盾的地质现象,经常把人们弄得迷惑不解,甚至把复杂的地质现象简单化,乃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本文试图以河北省平泉——下店子断层的多次活动,对断层多次活动的鉴别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性质 活动性质 古生界地层 现存在 断层 碎屑岩 主断层 不整合接触 同沉积断层 斜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渊盆地稳定侧及裂谷盆地内由基底断块正断层封堵的油气圈闭的构造解释
6
作者 T.P.Harding 陈颐亨 《海洋石油》 CAS 1990年第1期37-48,共12页
引言断层封堵的圈闭对未勘探区及处于勘探后期的产油区提供了新的远景。因为通常勘探工作着眼于不受断层制约的圈闭,如背斜高点或其他类型的四面倾斜圈闭,故断层圈闭可能就未勘探。作者(1988)曾论证过常见的下盘断层圈闭类型,它们是沿... 引言断层封堵的圈闭对未勘探区及处于勘探后期的产油区提供了新的远景。因为通常勘探工作着眼于不受断层制约的圈闭,如背斜高点或其他类型的四面倾斜圈闭,故断层圈闭可能就未勘探。作者(1988)曾论证过常见的下盘断层圈闭类型,它们是沿着基底逆断层和会聚扭断层形成的。本文则综合了与拉张断块样式的基底正断层有关的圈闭形态(图1、2)。本文着重论述“纯”断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圈闭 断层 裂谷盆地 油气圈闭 构造解释 储集层 滚动背斜 产油区 地堑 主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控盆边界正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康洪全 李明刚 +2 位作者 贾怀存 杨海风 孟金落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0,共4页
裂陷区存在大量缺失下盘地层沉积的控盆主边界正断层,这类断层的运动学特征对认识盆地的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该类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为此,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在已有断层活动性评... 裂陷区存在大量缺失下盘地层沉积的控盆主边界正断层,这类断层的运动学特征对认识盆地的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该类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为此,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在已有断层活动性评价方法调研基础上,通过断裂活动与沉积充填响应关系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地层楔形体法。断层的活动过程是上盘楔形地层超覆体的形成过程,某一地质时期内,因断层活动的阶段性而发育多个地层楔形体,所有地层楔形体的视厚度就代表了地层沉积时期的断层活动产生的垂距。文中将地层楔形体法应用于沙南—埕北地区,对缺失下盘地层沉积控盆边界断层的活动性做了评价,明确了沙三段沉积时期断层活动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正断层 评价方法 活动性 油区构造解析理论 沙南-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屋断陷盆地古构造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董福湘 刘立 +9 位作者 唐黎明 董福湘 刘立 唐黎明 董福湘 刘立 唐黎明 董福湘 刘立 唐黎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226,共5页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东南缘。根据古构造恢复结果,在十屋断陷的同裂谷阶段识别出主断裂坡折带和断阶坡折带。前者分布于断陷盆地的陡坡,受盆地的主断层控制;后者分布于断陷盆地的缓坡,受大致平行排列的次要断层控制。与断... 十屋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东南缘。根据古构造恢复结果,在十屋断陷的同裂谷阶段识别出主断裂坡折带和断阶坡折带。前者分布于断陷盆地的陡坡,受盆地的主断层控制;后者分布于断陷盆地的缓坡,受大致平行排列的次要断层控制。与断阶坡折带相比,主断裂坡折带为沉积作用提供了相对较大的可容纳空间,从而导致主断裂坡折带处的沉积作用以厚度大和砂岩体积分数高为特征。此外,主断裂坡折带在低水位期和湖侵期,控制了沉积体系类型,而在高水位期控制了沉积体系的规模。断阶坡折带导致沉积物厚度的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构造 主断层控制 沉积体系 十屋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频大地电磁法正演模拟在安徽某矿区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宋滔 刘云 +1 位作者 王赟 马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41-,共1页
音频大地电磁(AMT)主要应用于大地构造、石油、地热资源勘探等领域,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金属矿产勘查中AMT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实际勘探中因为地形的影响会导致AMT数据的畸变,特别是对于TM模式,整个采集频段都会受到地形的... 音频大地电磁(AMT)主要应用于大地构造、石油、地热资源勘探等领域,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金属矿产勘查中AMT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实际勘探中因为地形的影响会导致AMT数据的畸变,特别是对于TM模式,整个采集频段都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前人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简单地形的影响。在实际勘探中,地形非常复杂,研究任意地形的正反演技术非常重要,并且由于野外采集的数据会受到低电阻率屏蔽,以及薄层分辨率的影响,直接反演获得的结果不一定能够反映地电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法 正演模拟 低电阻率 地热资源 矿产勘查 野外采集 正反演 大地构造 主断层 低阻
原文传递
河南泌阳凹陷北部斜坡东带断裂体系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2
10
作者 靳永和 李磊 +2 位作者 李满顺 苏颖 王长江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东段复杂断鼻构造带断层发育,断裂系统复杂,断层的发育规模和连续性控制该区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油气藏的丰度。通过对断层发育规模、连续性和油气聚集关系研究,指出该区北东向主断层的发育规模控制油藏的分布,砂体展布...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东段复杂断鼻构造带断层发育,断裂系统复杂,断层的发育规模和连续性控制该区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油气藏的丰度。通过对断层发育规模、连续性和油气聚集关系研究,指出该区北东向主断层的发育规模控制油藏的分布,砂体展布方向与主断层走向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的富集程度。以此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工作,部署的泌259井试获初产自喷46方/日的高产工业油流;泌浅57区块可新增地质储量300多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断鼻构造带 主断层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构造-热体制与断陷盆地多期性迁移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建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7-370,400,共5页
中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为台地岩石圈相对减薄区 ,上地幔区域性抬升与今坳陷呈倒影关系。深部热能量通过壳幔层性质的改变以及岩浆岩的侵入传递到上地壳 ,形成了断陷期较高的地热场。后期热物质冷却收缩或迁移与区域性坳陷差异补偿相匹... 中国东部新生代断陷盆地为台地岩石圈相对减薄区 ,上地幔区域性抬升与今坳陷呈倒影关系。深部热能量通过壳幔层性质的改变以及岩浆岩的侵入传递到上地壳 ,形成了断陷期较高的地热场。后期热物质冷却收缩或迁移与区域性坳陷差异补偿相匹配形成了坳陷期较低的地热场。断陷期的高地热场及坳陷期的进一步深埋使源岩全面进入生烃阶段。主断裂系统活动中心及强度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凹陷的沉降、沉积中心的变化 ,因而也带来了成烃作用的变化。因此 ,构造 -热体制是导致中国东部盆地 (坳陷 )的沉积、沉降速率及资源丰度变化较大的主导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 坳陷转化 主断层 多期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王集—新庄地区断裂体系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磊 李连生 +3 位作者 吴珊 李辉 谢铁军 王赢 《河南石油》 2003年第2期13-14,17,共3页
通过对断层发育规模、连续性和油气聚集关系研究 ,指出该区北东向主断层的发育规模控制油藏的分布 ,砂体展布方向与主断层走向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的富集程度。以此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工作 ,部署的泌 2 5 9井试获初产自喷 46m3 /d的高产... 通过对断层发育规模、连续性和油气聚集关系研究 ,指出该区北东向主断层的发育规模控制油藏的分布 ,砂体展布方向与主断层走向的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的富集程度。以此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工作 ,部署的泌 2 5 9井试获初产自喷 46m3 /d的高产工业油流 ;泌浅 5 7区块可新增地质储量 3 0 0× 1 0 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王集-新庄地区 断裂体系 油气聚集 断鼻构造带 主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米尔高原东北部塔什库尔干谷地活动构造与强震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文巧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8期35-41,共7页
帕米尔构造结是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的两个突出支点之一,是中国大陆受板块动力作用最强烈、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地区之一。
关键词 断层 塔什库尔干 塔合曼 慕士塔格 地震矩释放 拉张 冰碛物年代 公格尔 地表破裂带 垂直断距 晚第四纪 洪积扇 主断层 断错 断层活动速率 右旋走滑 喀喇昆仑 滑坡体 构造变形特征 地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垭都—蟒洞铅锌成矿带铅锌产出特征与控矿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国盛 衮民汕 +2 位作者 杜蔺 曾道国 叶霖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6-384,共9页
垭都—蟒洞铅锌成矿带是川滇黔矿集区内重要铅锌成矿带,近年来随着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发现,逐渐成为地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综合分析前期累积各类地质矿产勘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找矿勘查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区内铅锌矿体... 垭都—蟒洞铅锌成矿带是川滇黔矿集区内重要铅锌成矿带,近年来随着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的发现,逐渐成为地质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综合分析前期累积各类地质矿产勘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找矿勘查和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区内铅锌矿体的产出特征及其就位空间,总结其铅锌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为区内铅锌地质勘探深入提供实际依据。结果表明,区内铅锌矿体产于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之下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铅锌矿床(点)沿垭都—蟒洞主干断裂带成群成带分布,多数铅锌矿(化)体与主控断裂平面距离小于1 km,主干断裂(垭都—蟒洞断层F1)和前峰"冲-褶"体系及次级断裂带为铅锌富集成矿有利地段,其中"褶皱+轴向断层"构造体系、"主干断裂+同向次级断裂"体系、"层间断裂、破碎带、溶洞"等控制了铅锌矿体的产出。此外,区内铅锌矿体主要产于主断裂破碎带内及其下盘,受硅钙界面控制明显,主要赋存于靠碳酸盐岩一侧,而与地层层位无关,仅部分为层间断裂控矿,其中,"高碳泥质挤压蚀变带"和"铁锰碳酸盐化"是区内铅锌矿体主要的近—中近矿围岩蚀变。该区已知矿床的深部一定构造岩性组合空间内找矿潜力较大,如垭都、筲箕湾和亮岩等铅锌矿深部,以及F1南段半边街一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垭都-蟒洞断裂带 主断层 黔西北铅锌成矿特征 硅-钙界面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原文传递
同震和无震剪切滑移作用的纳微米级构造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晁洪太 孙岩 +3 位作者 王志才 崔昭文 薛革 王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2,1,共6页
本文基于中国东部郯庐活动断裂带同震和无震剪切滑移作用纳微米构造的观察分析,初步探讨脆性粘滑发震断裂和韧性蠕滑孕震断裂的微观运动学机理。通过野外、标本和电镜观察,在断层主滑移带可见发育有3组表现不同的擦面擦线,反映滑移过程... 本文基于中国东部郯庐活动断裂带同震和无震剪切滑移作用纳微米构造的观察分析,初步探讨脆性粘滑发震断裂和韧性蠕滑孕震断裂的微观运动学机理。通过野外、标本和电镜观察,在断层主滑移带可见发育有3组表现不同的擦面擦线,反映滑移过程中跳动、"颤抖"和不稳定快速运动的特征,是一种发震断裂在脆性体制下的同震粘滑行为。而主滑移带旁侧的叶理带内,叶理片受扭动成拖曳褶皱,并裹夹透镜状石英颗粒,表现为蠕散、稳定和慢速运动特征,是一种在韧性体制下的无震蠕滑滑移行为。同震和无震剪切滑移作用在微观和超微观运动机理方面存在区别,代表着地震孕育和发震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震断裂 断层滑移带 同震粘滑 无震蠕滑 纳微米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蓥山断裂带地震勘探新成果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世荣 徐锦华 《石油学报》 EI CAS 1986年第3期39-48,共10页
推断华蓥山断裂带系基底断裂的论点是正确的。该断裂带平面上可以大致划分为特征明显不同的中、南、北三段,中段是主体部位,指西山-华蓥山段,其南端西山构造主断层已切穿盖层而断人基岩。华蓥山断裂带西侧平缓构造甚至单斜地带之地腹,... 推断华蓥山断裂带系基底断裂的论点是正确的。该断裂带平面上可以大致划分为特征明显不同的中、南、北三段,中段是主体部位,指西山-华蓥山段,其南端西山构造主断层已切穿盖层而断人基岩。华蓥山断裂带西侧平缓构造甚至单斜地带之地腹,由于断裂带的推压而形成了众多的潜伏断层和构造,则改善了该地带油气富集条件。华蓥山东侧的构造,一般褶皱适中,油气的富集与保存条件配合较好。华蓥山断裂带活动频繁,促进地层中的孔、洞、缝的发育,因此改善了油气的储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构造 鉴山 储集条件 油气 新成果 断裂带 断层 构造带 基底断裂 地震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 主断层 川东地区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甸M_S6.5地震区域水平形变应变场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阜超 陈聚忠 +1 位作者 郭良迁 张风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1-548,697,共8页
根据鲁甸地震区的连续GPS观测站资料求解的站速度,使用刚性一线弹性运动方程拟合计算得到区域运动场和主应变率场。基于该结果研究了鲁甸地震区的运动场特征和应变应力场变化,讨论了它们与地震孕育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2012~2013... 根据鲁甸地震区的连续GPS观测站资料求解的站速度,使用刚性一线弹性运动方程拟合计算得到区域运动场和主应变率场。基于该结果研究了鲁甸地震区的运动场特征和应变应力场变化,讨论了它们与地震孕育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2012~2013年运动场北部分界带断裂走滑,南部横向运动受阻,应变应力场压性较强,有利于应变应力积聚和地震孕育,2014年运动场分界带贯穿南北,应变应力场张性增加,有利于应变应力释放而发生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运动场 应变率场 断层应变率 鲁甸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托锚杆支护在焦家金矿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忠辉 刘福安 杨勇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6,共3页
针对焦家金矿上盘主断层岩石破碎、节理发育、支护难度大、富矿损失严重的现状,采用木托锚杆支护上盘回收下三角富矿石。经过长期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木托锚杆支护 上盘主断层 焦家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dense gap-graded friction course mixture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旷怀 张肖宁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The design procedure of a dense gap-graded friction course(DGGFC) with coarse aggregate void filling method is presented.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a DGGFC mixture possesses a dense stone-matrix structure, good stab... The design procedure of a dense gap-graded friction course(DGGFC) with coarse aggregate void filling method is presented.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a DGGFC mixture possesses a dense stone-matrix structure, good stability and almost the same texture depth as stone matrix asphalt (SMA). It also has a coarse and even surface after paving and has no separation during construction. It is durable and impermeable. It balances and improves the inherent inconsistency of asphalt mixture between the large texture depth for skid resistance and the impermeability for durability. The actual application in the Nanning-Liuzhou Expressway also show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GGFC is as excellent as that of SMA, while the DGGFC mixture is cheaper than SMA. The DGGFC mixture is good for wearing course of pavement. Further research on DGGFC can be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surface skid resistance, prolonging the life-span period and reducing the construction costs of asphalt pa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se gap-graded friction course (DGGFC) coarse aggregate void filling method dense stonematrix structure pavement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复杂地面构造剖面的启示
20
作者 梁顺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29-129,共1页
川东汤溪河横切硐村构造轴部,因河流下蚀作用造成“V”字形峡谷,天然雕蚀出峡谷两岸清晰而复杂的地面构造剖面,其高为200m,长为1500m。图1是其中一段长约200m的剖面,图2是地质解释剖面。图中地层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中~薄层灰岩和泥岩... 川东汤溪河横切硐村构造轴部,因河流下蚀作用造成“V”字形峡谷,天然雕蚀出峡谷两岸清晰而复杂的地面构造剖面,其高为200m,长为1500m。图1是其中一段长约200m的剖面,图2是地质解释剖面。图中地层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中~薄层灰岩和泥岩组成近似等厚的互层,由于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的逆冲主断层把剖面分成迥然不同的上、下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剖面 雷口坡组 主断层 中三叠统 地质解释 挤压作用 等厚 逆冲 薄层灰岩 汤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