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栎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阈值 被引量:89
1
作者 殷晓洁 周广胜 +2 位作者 隋兴华 何奇瑾 李荣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基于影响植物功能型分布的6个气候变量: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最冷月温度、最暖月温度、大于5℃积温和湿润指数,结合蒙古栎地理分布资料,根据最大熵模型和各气候变量对蒙古栎地理分布的贡献,确定了影响蒙古栎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 基于影响植物功能型分布的6个气候变量: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最冷月温度、最暖月温度、大于5℃积温和湿润指数,结合蒙古栎地理分布资料,根据最大熵模型和各气候变量对蒙古栎地理分布的贡献,确定了影响蒙古栎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即年均降水量、气温年较差、大于5℃积温和最暖月温度;利用模拟的蒙古栎地理分布概率与主导气候因子的关系给出了各主导气候因子的阈值,即年均降水量330—910 mm、气温年较差大于29℃、大于5℃有效积温为1200—3500℃·d、最暖月温度为17—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地理分布 主导气候因子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中国兰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及主导气候因子 被引量:4
2
作者 郑芳 黄智聪 +3 位作者 陈利君 王蒙 严岳鸿 陈建兵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7-1040,共14页
兰属(Cymbidium)中,除了兔耳兰C.lancifolium以外的所有种均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探究其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格局,该研究基于兰属植物已知的分布点和19个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模拟... 兰属(Cymbidium)中,除了兔耳兰C.lancifolium以外的所有种均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探究其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格局,该研究基于兰属植物已知的分布点和19个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模拟兰属以及其中20种兰属植物在9种不同气候情景(当代以及未来2030s、2050s、2070s和2090s 4个时间段各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潜在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最干旱季降水量(Bio17)、年降水量(Bio12)和温度季节性变化(Bio4)是影响兰属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的主导气候因子。(2)不同兰属植物在未来情景下的适生区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并且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也有所不同。其中,冬凤兰(C.dayanum)等8个物种的适生区面积整体呈扩张趋势,而西藏虎头兰(C.tracyanum)等12个物种的适生区面积整体则呈缩减趋势。该研究结果为兰属植物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对兰属等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物种分布模型 主导气候因子 保护策略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柏毒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主导气候因子阈值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闫利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07-110,115,共5页
采用基于最大熵算法的生态位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蜀柏毒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及预测,确定了影响该虫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即最暖季度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平均日较差、最冷月最低温度和最冷季... 采用基于最大熵算法的生态位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蜀柏毒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及预测,确定了影响该虫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即最暖季度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平均日较差、最冷月最低温度和最冷季度降水量。利用蜀柏毒蛾地理分布概率与主导气候因子间的关系给出了各主导气候因子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柏毒蛾 地理分布 主导气候因子 MAX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重楼潜在适生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主导气候因子 被引量:20
4
作者 姬柳婷 郑天义 +2 位作者 陈倩 钟娇娇 康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6,共8页
基于现有物种数据结合气候变量来预测物种的潜在地理分布,对于了解物种进化以及合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境内220个北重楼分布点和12个相关系数较低的气候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了北重楼在当前时期和未来时期... 基于现有物种数据结合气候变量来预测物种的潜在地理分布,对于了解物种进化以及合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境内220个北重楼分布点和12个相关系数较低的气候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了北重楼在当前时期和未来时期(2050s、2070s)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了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AUC值为0.940,预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当前时期,北重楼的总适生区面积占整个研究区域面积的18.1%,其中,高适生区和低适生区分别占7.0%和11.1%,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山脉、秦岭-大巴山区、河北、山西以及山东北部等地区;未来时期在RCP 2.6、RCP 4.5、RCP 6.0、RCP 8.5气候情景下,2050s和2070s中国境内北重楼的总适生区面积均呈现缩减趋势,其中,高适生区面积均减少,而低适生区面积则全部有所增加,且北重楼适生区的范围和几何中心逐渐向东北方向的高海拔地区扩散;影响北重楼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分别为最湿月降水量、年平均温度、等温性和1月降水量,累积贡献率高达89.2%,其适宜范围分别为100~275 mm、-0.1~16℃、21~35和3~1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重楼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主导气候因子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扁蓿豆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15
5
作者 武自念 侯向阳 +3 位作者 任卫波 杜建材 赵青山 王照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8-906,共9页
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豆科饲草资源,在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设及生态修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扁蓿豆潜在适生区分布对其种植区划及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 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豆科饲草资源,在草地改良、人工草地建设及生态修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扁蓿豆潜在适生区分布对其种植区划及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扁蓿豆的适宜性生境分布区域及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当前气候背景下我国扁蓿豆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甘肃、四川、西藏、吉林、陕西、云南、河北、青海中东部、山西、辽宁、山东东部、河南西北部、宁夏等地区;影响当代扁蓿豆适生区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最干旱月降水量(bio14)、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最湿润月降水量(bio13)、最热季度平均温度(bio10);间冰期我国扁蓿豆的适生区较大,分布范围较广,而最佳适生区较小,仅占4.79%,从末次冰期冰盛期开始到未来CCSM4-rps26-2070等5个气候情景下我国扁蓿豆的适生区总面积较间冰期变小,而最佳适生区面积增加,5个气候情景的适生区面积和范围变化较小,受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适生区 主导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潜在分布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量:65
6
作者 段居琦 周广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659-6668,共10页
基于全国层次和年尺度筛选的影响中国水稻分布的潜在气候指标,结合水稻地理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中国水稻潜在分布及其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P)、湿润指数(MI)、稳定通过18℃持续日数(N18)... 基于全国层次和年尺度筛选的影响中国水稻分布的潜在气候指标,结合水稻地理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中国水稻潜在分布及其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P)、湿润指数(MI)、稳定通过18℃持续日数(N18)和≥10℃积温(∑T10)4个因子是影响水稻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其累积贡献百分率达97.6%。采用主导气候因子作为环境变量重建气候水稻分布关系的最大熵模型,利用重建的最大熵模型给出的中国水稻存在概率,对中国水稻潜在分布区的气候适宜等级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各适宜区的气候特征。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水稻生产布局及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导气候因子 潜在分布 气候特征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双季稻种植区的气候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64
7
作者 段居琦 周广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8-227,共10页
【目的】从国家层次和年尺度阐明影响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揭示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可为优化双季稻生产布局、改进种植制度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区域和年尺度选取影响中国水稻种... 【目的】从国家层次和年尺度阐明影响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揭示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可为优化双季稻生产布局、改进种植制度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区域和年尺度选取影响中国水稻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因子,利用双季稻的地理分布信息及其对应的气候资料,结合最大熵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阐明影响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并构建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结果】影响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年降水量、最暖月平均气温和稳定通过18℃持续日数,它们对双季稻种植分布的累积贡献率达潜在气候因子的99.1%;基于主导气候因子和最大熵模型构建的中国双季稻种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中国双季稻种植区分布;中国适宜种植双季稻的国土面积达174万km2,远大于目前种植面积;根据待预测区双季稻的存在概率给出了中国双季稻种植区的气候适宜性分区,并分析了各气候适宜区的主导气候因子特征。【结论】利用最大熵模型构建的中国双季稻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模型揭示了中国双季稻种植区的潜在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从气候适宜性角度来说,中国双季稻种植面积还有很大的扩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潜在分布 气候适宜性 主导气候因子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的气候适宜性 被引量:51
8
作者 何奇瑾 周广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31-3939,3937-3939,共9页
根据中国气象局216个春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与1971—2000年10 km×10 km空间分辨率的气候资料,基于全国区域和年尺度筛选出了影响我国玉米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指标,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 根据中国气象局216个春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与1971—2000年10 km×10 km空间分辨率的气候资料,基于全国区域和年尺度筛选出了影响我国玉米种植分布的潜在气候指标,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研究了影响我国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影响我国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10℃积温、≥10℃的天数、最热月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年降水、湿润指数和气温年较差;结合春玉米存在概率,将我国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划分成4个等级:气候不适宜区、次适宜区、适宜区和最适宜区,给出了各气候适宜区的气候特征。选取作物在待预测地区的存在概率这一综合反映各主导气候因子影响的指标来划分作物潜在种植分布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进行气候区划,从而可为制定玉米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潜在种植分布 主导气候因子 气候适宜性 最大熵(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栽猕猴桃品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54
9
作者 屈振江 周广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7-266,共10页
为合理规划猕猴桃种植布局,基于中国大陆地区主栽的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的种植分布信息以及1981-2010年2084个气象台站数据,综合生理存在需求和品质形成选取了影响猕猴桃种植分布的9个潜在影响因子,结合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软... 为合理规划猕猴桃种植布局,基于中国大陆地区主栽的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的种植分布信息以及1981-2010年2084个气象台站数据,综合生理存在需求和品质形成选取了影响猕猴桃种植分布的9个潜在影响因子,结合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构建了猕猴桃潜在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模型,研究了影响猕猴桃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适宜范围,并利用存在概率这一综合反映各主导因子作用的指标,对不同的气候适宜区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区域猕猴桃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按照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最冷月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气温、无霜期和降水量,限制性因子是无霜期和最冷月平均气温。猕猴桃的潜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102oE以东,24-36oN区域。其中,高气候适宜区主要包括四川中东部、重庆中西部、贵州高原、湘西南和陕西秦岭北麓。湖南、湖北和重庆等省市气候适宜度较高,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目前种植较为集中的秦岭北麓和川西北种植区应适当控制发展规模,着力提升品质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气候适宜性 区划 主导气候因子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富士苹果种植的气候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屈振江 周广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9-490,共12页
基于中国1981—2010年2084个气象台站资料和203个富士苹果种植区分布的地理数据,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平台,从物种分布机理与品质两方面研究了影响富士苹果在中国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适宜范围,并对其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域划分... 基于中国1981—2010年2084个气象台站资料和203个富士苹果种植区分布的地理数据,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平台,从物种分布机理与品质两方面研究了影响富士苹果在中国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适宜范围,并对其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域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富士苹果在中国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8个,富士苹果地理分布的气候适宜范围分别为年日照时数2000—2500 h、年平均气温7—14℃、≥10℃积温3000—4800℃·d、最冷月平均气温-7—0℃、夏季气温平均日较差8—12℃、年降水量400—800 mm、夏季平均气温20—26℃、夏季平均空气相对湿度60%—78%。中国富士苹果的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环渤海湾和黄河古道,其中,黄土高原区的陕西、山西和甘肃气候适宜度最高,而山东和河北两省富士苹果规模化种植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苹果 气候适宜性 区划 主导气候因子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环塔里木盆地阿月浑子气候适应性区划 被引量:3
11
作者 岳阳 朱万斌 +1 位作者 李连禄 王茂兴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3-797,F0003,共6页
【目的】基于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地区和年尺度阐明影响阿月浑子在该地区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揭示该区阿月浑子种植分布。【方法】利用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地区的1971—2000年气象资料及1∶25万地理信息数据,结合气象要素细网格推算模型... 【目的】基于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地区和年尺度阐明影响阿月浑子在该地区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揭示该区阿月浑子种植分布。【方法】利用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地区的1971—2000年气象资料及1∶25万地理信息数据,结合气象要素细网格推算模型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影响该区阿月浑子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和该区阿月浑子种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影响新疆环塔里木盆地阿月浑子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年平均气温、≥1 0℃的积温、温暖指数、寒冷指数、无霜期、干燥指数;采用专家打分法模型,将该地区潜在种植分布区划分成4个等级: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并给出了各个气候适宜区的气候因子特征。【结论】该区划揭示了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地区阿月浑子种植的潜在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从气候适宜度的角度来说,该区的阿月浑子生产布局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月浑子 潜在分布 气候适宜性 主导气候因子 气候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濒危动物褐马鸡潜在生境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宏群 韩培士 +2 位作者 牛常会 袁晓青 邢立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110,共9页
【目的】预测现在和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特有濒危动物褐马鸡潜在生境分布的变化,为制定有关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褐马鸡152个分布点和26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模拟褐马鸡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基于该模型预测国... 【目的】预测现在和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特有濒危动物褐马鸡潜在生境分布的变化,为制定有关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褐马鸡152个分布点和26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模拟褐马鸡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基于该模型预测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下21世纪50和70年代褐马鸡潜在分布范围。【结果】所有训练集与验证集为AUC均大于0.8,所构建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达到优良标准。当前褐马鸡潜在分布生境的主要影响因子(贡献率)依次为年降水量(15.4%)、昼夜温差月均值(15.3%)、植被类型(9.7%)、最干季降水量(9.1%)、最湿季降水量(8.7%)、到道路距离(8.2%)和到水源距离(7.8%)等,累计贡献率达74.2%,且各因子阈值分别为525~580 mm、8.2~10.8℃、植被类型偏向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12.4~17.1 mm、310~340 mm、0~2.5 km,0~0.63 km和大于10 km。褐马鸡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陕西黄龙山、山西吕梁山、河北小五台山和北京百花山,其适宜、中度适宜和不适宜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比例分别为6.45%、19.92%和73.62%。与当前情景下相比,未来褐马鸡可生存生境表现为增加趋势,且适宜和中度适宜生境变化趋势相同,而21世纪50和70年代之间几乎不变。【结论】褐马鸡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陕西黄龙山、山西吕梁山、河北小五台山和北京百花山,未来可生存生境表现为增加趋势。影响褐马鸡分布的主要因子为年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均值、植被类型、最干季降水量、最湿季降水量、到道路距离和到水源距离等。建议对褐马鸡适宜区加强重点保护,对中度适宜区加强保护和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常绿针叶林木的栽植和人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马鸡 MaxEnt模型 刀切法 主导气候因子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湖南双季稻种植气候适宜性分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佰承 杜东升 +2 位作者 陆魁东 段居琦 刘富来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9期247-251,共5页
通过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选取了适宜湖南水稻种植分布8个潜在的气候因子和湖南17个双季稻农业气象观测站点位置信息,利用Max Ent模型,构建了湖南杂交水稻潜在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得出影响湖南水稻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以及湖南... 通过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选取了适宜湖南水稻种植分布8个潜在的气候因子和湖南17个双季稻农业气象观测站点位置信息,利用Max Ent模型,构建了湖南杂交水稻潜在种植分布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得出影响湖南水稻种植的主要气候因子,以及湖南水稻适宜性种植分布区域。结果表明:10-22℃活动积温、4—10月日照时数、稳定通过22℃持续日数、4—10月降水量为影响种植湖南双季杂交稻主导气候因子。并进一步通过得到的主导气候因子,采用Max Ent模型再次进行湖南双季杂交水稻适宜种植性分区,将湖南省双季稻制种植分布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省级层面上利用Max Ent模型筛选影响湖南水稻种植主导气象因子,并对湖南水稻适宜性种植分布做了不同等级划分,为优化湖南双季杂交稻生产布局、改进种植制度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一定气象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MaxEnt) 湖南双季杂交稻 主导气候因子 气候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分析重庆马尾松适生的生物气候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宏群 刘晓莉 +1 位作者 符勇耀 汪建华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4期129-134,共6页
马尾松是我国南部地区主要用材、产脂和荒山造林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分析马尾松适生的气候特征,为马尾松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626个分布点和19个气候数据,利用MaxEnt模型模拟马尾松在重庆的地理分布并检测其气候主导... 马尾松是我国南部地区主要用材、产脂和荒山造林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分析马尾松适生的气候特征,为马尾松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626个分布点和19个气候数据,利用MaxEnt模型模拟马尾松在重庆的地理分布并检测其气候主导因子及其适宜值。马尾松最适宜(分布值为p≥0.5)分布的地区是在南岸、大渡口、巴南、江北、云阳、渝北的东部和南部、北碚的东南部、沙坪坝的东北部、九龙坡的东部和南部、石柱的北部、江津的东北部、綦江的东北部、万盛的中西部、南川的中南部、涪陵的西部和北部、长寿的中南部和东部、丰都的中部和西北部、忠县的东部和南部、万州的中部和东北部、开州的中部和西南部以及武隆局部地区等。分布值0.50>p≥0.25的区域是以上高分布值区域的向外扩展。同时,渝东南部分区县西南方向也进入该分布值。最暖月份最高温度、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和全年平均温度对马尾松的分布影响较大,其中最暖月份最高温度的适宜值为大于32.8℃,最适值为大于34.2℃;最暖季度平均温度的适宜值为大于26.8℃,最适值为28.2℃;全年平均温度的适宜值为大于16.8℃,最适值为大于18.5℃。该结果反映出马尾松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并揭示马尾松在重庆分布上所需的气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MaxEnt模型 刀切法 主导气候因子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研究四川省鲜食葡萄种植潜在分布区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玉芳 王茹琳 +4 位作者 吕秀兰 金垚 赵艺 梁东 王明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36-844,共9页
从不同地域鲜食葡萄的生长特性和生理机制出发,基于气候因子对鲜食葡萄区域分布的影响,从时间和空间尺度收集影响其种植分布的气候因子,结合鲜食葡萄种植园区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四川省鲜食葡萄的潜在空间分布及气候特... 从不同地域鲜食葡萄的生长特性和生理机制出发,基于气候因子对鲜食葡萄区域分布的影响,从时间和空间尺度收集影响其种植分布的气候因子,结合鲜食葡萄种植园区分布信息,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分析四川省鲜食葡萄的潜在空间分布及气候特征,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刀切法筛选出影响四川省鲜食葡萄潜在分布的4个主要环境变量(累计贡献百分率达89.8%)为≥10℃活动积温、气温年较差、年日照时数和年降水量,80%鲜食葡萄潜在分布面积的各影响变量指标范围分别为4145~6283℃·d、6.8~9.0℃、924~1314h和804~1247mm。鲜食葡萄种植高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11.8%,主要分布在广安、成都、乐山西南部、宜宾和泸州北部以及凉山中部地区,气候特征为≥10℃活动积温5197~6082℃·d,气温年较差6.5~7.6℃,年日照时数902~1241h,年降水量861~1124mm;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3.6%,广泛分布于除盆周山区之外的盆地大部分地区以及凉山南部、攀枝花西南部,气候特征为≥10℃活动积温5053~6144℃·d,气温年较差6.7~7.7℃,年日照时数868~1356h,年降水量807~1139mm;低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23.1%,集中在盆北、盆西山区及攀西地区北部,气候特征为≥10℃活动积温3227~5549℃·d,气温年较差7.8~13.4℃,年日照时数948~2049h,年降水量643~1187mm;不适宜区占全省面积的41.5%,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和攀西东北部。研究结果说明气候因素仍然是影响四川省鲜食葡萄种植的主要环境因子,4个气候因子主导作用明显,模拟的潜在分布结果能够为四川省鲜食葡萄种植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四川省 鲜食葡萄 气候适宜性 主导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柑属植物气候适宜区的预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章翼 薛帅 +4 位作者 黄红梅 李大志 唐帅 孔维政 易自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38-1845,共8页
近年来,由于金柑商业种植品种单一导致种植效益降低,种植面积不断萎缩,而且随着黄龙病等病害的爆发导致野生金柑属资源分布面积不断缩小。在我国湖南、福建、广西等省份已开展过对金柑属野生的资源收集工作,但尚未考虑气候对其分布的影... 近年来,由于金柑商业种植品种单一导致种植效益降低,种植面积不断萎缩,而且随着黄龙病等病害的爆发导致野生金柑属资源分布面积不断缩小。在我国湖南、福建、广西等省份已开展过对金柑属野生的资源收集工作,但尚未考虑气候对其分布的影响。因此,亟需了解金柑气候适宜分布区,为其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提供基础。本研究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3),结合金柑属(Fortunella)植物的实际分布数据和18个影响分布的气候因子,对金柑属6个种的潜在气候适宜区进行预测,并利用刀切法(Jackknife test)筛选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金柑属潜在气候适宜区范围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大巴山以南地区,山金柑(F.hindsii)、罗浮金柑(F.margarita)、罗纹金柑(F.japonica)、长叶金柑(F.polyandra)、金弹(F.crassifolia)和长寿金柑(F.obovata)的最适宜区面积为354000 km^(2)、276100 km^(2)、495800 km^(2)、613600 km^(2)、474400 km^(2)和663403 km^(2);除长叶金柑外,其他5个种的气候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广西、福建、浙江、广东6个省份;长寿金柑的最适宜区除上述各省份外还包括重庆;长叶金柑的气候最适宜区包括重庆、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南部地区。金柑属实际分布点均在预测图中的最适宜区域内,说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分布情况高度一致。金柑属6个种适宜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9,表明本研究预测分布范围精确度高,可作为金柑属野生资源的区域调查及保护、优良品种推广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柑属 MAXENT 气候适宜区 主导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当前气候背景下我国桑的适宜性区划研究
17
作者 张瑾 王珑静 +6 位作者 罗婕 李杨松 张桂荣 杨转珍 朱宝洁 龙飞 彭腾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通过探讨影响桑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及对桑进行适生区预测,为桑的引种栽培及桑资源的合理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范围内桑的样本地理分布信息,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型)分析出影响桑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并结合ArcGIS软... 目的:通过探讨影响桑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及对桑进行适生区预测,为桑的引种栽培及桑资源的合理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范围内桑的样本地理分布信息,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型)分析出影响桑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并结合ArcGIS软件对桑进行适生区分析。结果:建立的模型精度高,预测效果可靠(AUC=0.977)。预测结果显示,影响桑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12月太阳辐射量、最暖季降水量、2月最高温;桑在全国范围内几乎都有分布,桑的适生区(中适宜生境、高适宜生境)主要集中在四川东南部、甘肃南部、云南东北部、宁夏南部、海南北部、新疆西部、西藏东南部、内蒙古东南部、吉林西南部、陕西、重庆、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山西、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地区等地。结论:本研究预测的桑分布区域与实际情况大致吻合,可为桑的引种栽培、全面调查桑资源的分布及桑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主导气候因子 适生区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猕猴桃在中国种植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茹琳 李庆 王明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04-1512,共9页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原产于中国,是我国主栽猕猴桃品种之一,由于其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种植规模呈逐步扩大趋势。本文利用Max Ent模型,基于气候因子和物种分布记录,分析中华猕猴桃在中国的种植适宜性区划,采用刀切法(Jack...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原产于中国,是我国主栽猕猴桃品种之一,由于其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种植规模呈逐步扩大趋势。本文利用Max Ent模型,基于气候因子和物种分布记录,分析中华猕猴桃在中国的种植适宜性区划,采用刀切法(Jackknife test)筛选主导气候因子及其适宜值。基于筛选的气候因子10次重复的AUC平均值为0.960,表明Max Ent模拟中华猕猴桃在中国潜在分布的准确性极好,其在中国的适生区为25°N^36°N,101°E^122°E,高适生区包括四川、陕西、重庆、湖北、贵州、浙江、湖南、安徽、河南、江苏和甘肃等省份;中适生区则以高适生区为中心向外扩散,包括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等地。限制中华猕猴桃地理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为最冷季度平均温度、4月最高温度、10月最低温度、5月份平均温度、5月份平均雨量、平均日较差等。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猕猴桃种植区划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最大熵模型 主导气候因子 气候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明参生态适宜性及四川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金鹏 王明田 +3 位作者 罗伟 李昱锐 李潮 王茹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4-674,共11页
基于川明参实际分布点位数据及CMIP6推出的未来气候情景数据,结合最大熵(MaxEnt)模型构建川明参种植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分析影响川明参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模拟和验证气候变化下四川省川明参的分布规律及适生区范围,为川明参野... 基于川明参实际分布点位数据及CMIP6推出的未来气候情景数据,结合最大熵(MaxEnt)模型构建川明参种植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分析影响川明参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模拟和验证气候变化下四川省川明参的分布规律及适生区范围,为川明参野生资源调查保护、生态修复及人工生产培育和产业发展等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影响川明参潜在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为年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和温度年较差,中适生及以上区域的关键环境因子阈值分别为874.0~1231.2mm、22.1~83.9mm、-4.4~3.5℃和25.0~31.2℃。当前气候情景历史时期2010s(2000-2020年),川明参适生区域主要集中于四川盆地底部、盆缘山地及攀西高原东部,总面积达21.49×10^(4)km^(2)。相较当前气候情景历史时期,2050s(2041–2060年)SSP1-2.6和SSP2-4.5情景下川明参高适生面积分别减少14.07%和10.04%,SSP5-8.5情景下增加3.46%,三种未来气候情景下中适生区面积分别增加27.36%、10.94%和30.66%;2090s(2081–2100年)三种未来气候情景下高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40.89%、33.53%和36.71%,中适生区分别增加4.85%、20.05%和8.9%。未来气候变化对川明参生长发育不利,为应对不利影响,应以成都、巴中、广元、南充等现存川明参主要产地为依托,开展川明参野生种质资源保护研究,选种育苗、储存优良基因,大力推广人工种植,发展特色产业,间接保护野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明参 最大熵模型 生态适应性 主导气候因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对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的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欧阳林男 陈少雄 +3 位作者 何沙娥 刘学锋 朱林生 张维耀 《桉树科技》 2017年第4期1-9,共9页
大花序桉材性优良是我国重要的实木利用树种,本文对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划定和分析。通过收集大花序桉的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相关气候因子,预... 大花序桉材性优良是我国重要的实木利用树种,本文对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划定和分析。通过收集大花序桉的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相关气候因子,预测划定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表明:采用MaxEnt模拟大花序桉潜在地理分布的准确性较高,模型预测准确性的衡量指标训练子集和验证子集AUC值均大于0.88。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的发展空间较大,其中最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沿海,面积依次为广东(11.25×104 km2),广西(9.19×104 km2),海南(2.00×104 km2),福建(1.91×104 km2);适宜区集中在广西、广东、重庆、福建省中部,面积依次为广西(5.87×104 km2)、广东(4.51×104 km2)、重庆(3.64×104 km2)、福建(3.02×104 km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花序桉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气温、≥10℃积温、最冷月最低温、最冷月均温和极端低温。结合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技术,预测和分析了大花序桉在我国南方十省(区)的潜在适生区,阐明了影响其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该树种在我国的有序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潜在适生区 主导气候因子 最大熵(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