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动脉灌注—中低温停循环—主动脉、股动脉交替间断灌注的体外循环技术在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孙德海 方为 +1 位作者 汤和青 陈春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4年第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弓降部动脉 手术治疗 体外循环 动脉灌注 中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股动脉交替间断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性血液灌注条件下VA-ECMO股动脉插管对主动脉内血流特征、氧饱和度及血栓风险的影响
2
作者 席一峰 陈增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09-609,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VA-ECMO支持下,下肢插管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环境、氧饱和度、血液损伤及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ECMO流量占比范围从100%至40%时各动脉分支血流灌注情况,构建考虑血小板活化和沉积的血栓形成...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VA-ECMO支持下,下肢插管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环境、氧饱和度、血液损伤及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分析ECMO流量占比范围从100%至40%时各动脉分支血流灌注情况,构建考虑血小板活化和沉积的血栓形成模型和红线损伤模型,研究不同ECMO支持水平下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及溶血风险。结果研究发现在ECMO辅助时,随着心脏收缩功能的逐渐恢复,可改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减少动脉内高剪应力和血液滞留时间,减少血液损伤主动脉溶血和血小板活化水平总体下降,减少插管高速血流对动脉流场冲击,使单位时间流入各动脉分支的流量更接近生理水平,同时改善下肢灌注。然而,随着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心脏泵出的低氧血灌注上肢血管可能导致上肢缺氧。ECMO支持下血栓形成的高危区域为主动脉根部和插管远端区域,当心功能恢复到40%~60%时,血栓高风险区转移至降主动脉。结论心功能的部分恢复有助于主动脉血流动力学环境的改善和血液损伤风险的降低;但也存在主动脉分叉管高氧血灌注不足的问题。本研究还建立了适用于ECMO插管的血栓形成风险的评估模型,并通过临床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收缩功能 主动脉根部 动脉插管 血小板活化 血液灌注 动脉分支 主动脉 生理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体外循环动脉灌注方案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晓鹏 朱洪玉 +3 位作者 林明 柯略森 黄婷 王惠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590-1592,共3页
目的:探讨适用于成人主动脉缩窄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动脉灌注的方式及临床疗效,为心外科体外循环灌注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15年12月在东莞康华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主动脉缩窄(导管后型)的患者48例。将... 目的:探讨适用于成人主动脉缩窄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动脉灌注的方式及临床疗效,为心外科体外循环灌注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15年12月在东莞康华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主动脉缩窄(导管后型)的患者48例。将所选病例按照体外循环选择性动脉灌注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深低温下半身停循环(无名动脉插管)22例和B组中度低温双侧脑保护、下半身不停循环(无名动脉动脉插管、左颈总动脉插管、股动脉插管)26例,观察并分析患者围手术期脑部症状、腹部症状、呼吸机辅助时间、肾功能及肝功能指标等变化。结果:围手术期A组死亡7例,手术成功率为68.2%;严重脑部并发症死亡4例,严重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B组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脑部症状及肾功能有显著差异;腹部症状、呼吸机辅助时间、肝功能指标等均有轻微差异。结论:外科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患者应选择最佳的体外循环动脉灌注方式,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围手术期脑部及肾脏等重要脏器出现并发症的重要保障,减少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主动脉缩窄 选择性动脉灌注 动脉插管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中晚期癌肿动脉灌注药物治疗
4
作者 汤云霞 潘义广 张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5期124-125,共2页
20例中晚期癌肿动脉灌注药物治疗汤云霞,潘义广,张云本文对20例不同部位的中晚期癌肿病人采用Seldinger技术施行了38次动脉灌注药物治疗。两次治疗平均间隔时间为28d,每次均1次大剂量用药。单纯药物灌注1例,联... 20例中晚期癌肿动脉灌注药物治疗汤云霞,潘义广,张云本文对20例不同部位的中晚期癌肿病人采用Seldinger技术施行了38次动脉灌注药物治疗。两次治疗平均间隔时间为28d,每次均1次大剂量用药。单纯药物灌注1例,联合药物灌注19例。结合本组及文献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灌注 中晚期癌肿 药物治疗 丝裂霉素 动脉插管 阿霉素 导管头 联合药物灌注 主动脉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低温停循环主动脉、股动脉交替灌注行胸主动脉瘤切除术
5
作者 赵永尧 黄骥 +3 位作者 吴正国 胡旭 万仁游 夏道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7-377,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 中度低温 交替灌注 主动脉 动脉
原文传递
同期股-股转流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严重单侧下肢灌注不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科雄 张力 +6 位作者 高夏 崔聪 张向辉 肖长波 张亚飞 武刚 王平凡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评估同期股-股转流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严重单侧下肢灌注不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筛选2013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严重单侧下肢灌注不良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42.3±8.2)岁。左下肢受... 目的评估同期股-股转流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严重单侧下肢灌注不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筛选2013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严重单侧下肢灌注不良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42.3±8.2)岁。左下肢受累12例,右下肢受累9例。所有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治疗,同期行股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结果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5例,下肢缺血相关并发症3例,包含下肢坏死1例和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因截肢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存活20例,随访5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严重单侧下肢灌注不良手术同期行股-股转流术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不会因肢体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术后并发症,同时由于缺血肢体早期的低温灌注减少了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下肢灌注不良 -转流术
原文传递
腋股动脉联合插管在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靳凯悦 乔环宇 +5 位作者 李晓南 冯一凡 李林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腋股动脉联合插管可否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脏器灌注不良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大血管疾病研究诊疗中心收治的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患者181例,根据术中插管方... 目的探讨腋股动脉联合插管可否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脏器灌注不良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大血管疾病研究诊疗中心收治的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患者181例,根据术中插管方式,分为腋股动脉联合插管组(122例)及单纯腋动脉插管对照组(59例),总结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术后两组共17例死亡,联合插管组9例(7.38%),对照组8例(13.56%),P=0.181。术后两组并发症患者中,联合插管组术后肾功能不全18例(14.75%),对照组17例(28.81%),P=0.025;一过性脊髓损伤联合插管组0例,对照组3例(5.08%),P=0.033。结论腋股动脉联合插管可以减少术后脏器灌注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动脉联合插管 脏器灌注不良
原文传递
多发性大动脉炎肺灌注/通气显像1例
8
作者 杨吉刚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第4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 灌注 双侧颈动脉 显像 通气 足背动脉搏动 主动脉瓣返流 间断发热 入院诊断 动脉管壁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左肺癌并发背部软组织坏死1例
9
作者 段然 楚世魁 《沈阳部队医药》 2005年第4期228-228,共1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49岁。因咳嗽、咯血痰2个月就诊。经肺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左中心型肺癌。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采用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左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送人猎人头导管至胸主动脉T5-6间隙水平处进入左支气管动脉,注... 1病例报告患者男,49岁。因咳嗽、咯血痰2个月就诊。经肺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左中心型肺癌。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采用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左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送人猎人头导管至胸主动脉T5-6间隙水平处进入左支气管动脉,注入76%泛影葡胺5ml,见左支气管动脉与左第5肋间后动脉共干,未找到另一支左支气管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坏死 介入治疗 左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 76%泛影葡胺 背部 并发 纤维支气管镜 中心型肺癌 鳞状细胞癌 动脉穿刺 肋间后动脉 病例报告 检查诊断 肺部CT 病理诊断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被引量:49
10
作者 陈海生 肖明第 +5 位作者 程云阁 钟焕清 黄志辉 谢翠贤 何勇 程国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总结2 8例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MVR)术的经验。方法 右侧胸壁小切口(4~5cm) +两孔(胸腔镜、升主动脉阻闭钳入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 本组... 目的 总结2 8例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MVR)术的经验。方法 右侧胸壁小切口(4~5cm) +两孔(胸腔镜、升主动脉阻闭钳入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 本组(胸腔镜组)无死亡。与同期一组(常规组) 33例正中开胸法MVR相比,体外循环82~14 6 (96±38)min对80~132 (92±31)min ,升主动脉阻闭37~76 (47±18)min对34~72 (45±13)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8 6~14 8(10. 2±3.1)h对8.3~15. 9(11.3±3.4 )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而术后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5 0~2 30 (72±2 8)ml对70~4 6 0 (10.8±4 .2 )ml,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8~12 (10.1±2 . 2 )d对10~2 8(15. 6±4 . 2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 5 )。结论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较正中开胸法MVR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置换术 胸腔镜辅助 微创 主动脉 术后住院时间 体外循环 胸壁小切口 心脏停跳液 术后呼吸机 静脉插管 保护心肌 顺行灌注 MVR 统计学 动脉 无死亡 引流量 开胸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左肺癌并发背部软组织坏死1例
11
作者 段然 曾昭艳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7期76-77,共2页
患者男49岁。咳嗽、咯血痰2个月就诊。经肺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左中心型肺癌。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我们采用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左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送入猎人头导管至胸主动脉T5一T6间隙水平处进入左支气管动脉,注入76... 患者男49岁。咳嗽、咯血痰2个月就诊。经肺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左中心型肺癌。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我们采用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左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送入猎人头导管至胸主动脉T5一T6间隙水平处进入左支气管动脉,注入76%泛影葡胺5ml见左支气管动脉与左第5肋间后动脉共干,未找到另一支左支气管动脉。经导管注入丝裂霉素20mg+生理盐水40ml、顺铂100mg+生理盐水4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坏死 介入治疗 左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 76%泛影葡胺 背部 并发 纤维支气管镜 生理盐水 中心型肺癌 鳞状细胞癌 动脉穿刺 肋间后动脉 检查诊断 肺部CT 病理诊断 主动脉 丝裂霉素 经导管 注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