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3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1
作者 金朝龙 史学功 +4 位作者 张成鑫 梁有峰 肖洁 盛哲 张定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早期效果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阐明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该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行经心尖途径TAVR植入J-Valve人工瓣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分为单纯主动脉瓣...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早期效果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阐明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该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行经心尖途径TAVR植入J-Valve人工瓣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分为单纯主动脉瓣狭窄组(AS组,n=20)、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组(AR组,n=37)和主动脉瓣狭窄并发反流组(AS&AR组,n=28)。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对各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测量各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主动脉瓣峰值流速(AV V_(max))、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AV PG_(mean))和瓣周漏(PVL)宽度等参数评估心脏及人工瓣膜功能,并分析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J-Valve人工瓣膜。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和冠心病史等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AS组和AS&AR组患者AV V_(max)及AV PG_(mean)减小(P<0.05);AR组患者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AS组患者LVEF和LVFS增大(P<0.05),AV V_(max)和AV PG_(mean)减小(P<0.05);AR组患者LVEDV和LVESV减小(P<0.05),LVEF和LVFS增大(P<0.05);AS&AR组患者LVEDV、LVESV、AV V_(max)和AV PG_(mean)减小(P<0.05),LVEF和LVFS增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3组患者LVEDV、LVESV、IVST和LVPWT减小(P<0.05),LVEF和LVFS增大(P<0.05);AS组和AS&AR组患者AV V_(max)及AV PG_(mean)减小(P<0.05);AR组患者AV PG_(mean)减小(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行永久起搏器植入3例(AS组2例,AR组1例),脑卒中1例(AS组1例),PVL 13例(AS组4例,AR组5例,AS&AR组4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定量评估心尖途径TAVR术后早期心脏功能变化及人工瓣膜功能状态,为评价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尖途径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左室功能
2
作者 王玲云 韩正阳 +2 位作者 赵娜 王红鹄 王萌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评价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度AS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均接受TAVR手术,同时选择体检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评价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度AS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均接受TAVR手术,同时选择体检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对照组及试验组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二维超声及3D-STE指标。二维超声测量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流出道内径、主动脉瓣环直径、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Vmax)、主动脉瓣口平均跨瓣压差(PGmean)、主动脉瓣口面积(AVA);3D-STE指标包括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和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结果:试验组术后Vmax和PGmean较术前减低,AVA较术前增加(P<0.05)。试验组术后IVST、LVPWT、Vmax和PGmean高于对照组,LVEF和AVA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GLS、GCS、GRS和GAS的绝对值较术前增加,试验组术后GLS和GRS的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STE可有效评估重度AS患者TAVR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钙化积分联合EuroSCOREⅡ预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预后价值
3
作者 杨帆 郑峥 +1 位作者 陶静 杨毅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目的探究AVCS(主动脉瓣钙化积分)联合EuroSCOREⅡ预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的预后价值,建立预测模型对MACCE(主要不良心血管及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 目的探究AVCS(主动脉瓣钙化积分)联合EuroSCOREⅡ预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的预后价值,建立预测模型对MACCE(主要不良心血管及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TAVR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200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病史、检查结果、影像学参数等临床数据,由专科医师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CTA)、手术资料等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构建MACCE的多因素Cox回归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分析预测能力的效能。结果在为期21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后,以TAVR术后MACCE作为结局事件,200例患者分为MACCE组(49例)和非MACCE组(151例)。TAVR术后MACCE发生率为24.5%,在MACCE组,其中全因死亡出现20例(10%),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出现3例(1.5%),人工瓣膜血栓形成、瓣周漏、需要再次手术或介入治疗的瓣膜问题出现8例(4%),卒中出现7例(3.5%),因心脏原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等)的计划外再住院出现11例(5.5%),MACCE组的高血压、糖尿病、二叶式瓣、中重度主动脉瓣钙化积分及EuroSCOREⅡ评分高危组的比例、年龄、肌酐均高于非MACCE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重度主动脉瓣钙化积分组TAVR术后的生存率明显降低(log-rank P<0.01),EuroSCOREⅡ评分高危组TAVR术后的生存率明显降低(log-rank 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民族(HR=0.278,95%CI 0.130~0.595,P=0.001)、高血压(HR=2.052,95%CI 1.023~4.119,P=0.043)、糖尿病(HR=1.912,95%CI 1.037~3.526,P=0.038)、EuroSCOREⅡ评分(HR=1.372,95%CI 1.080~1.742,P=0.010)、主动脉瓣钙化积分(HR=1.001,95%CI 1.000~1.002,P=0.016)是TAVR术后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独立危险因素作为变量建立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ROC为0.72),可预测TAVR术后MACCE。结论作为新兴的评估工具,主动脉瓣钙化积分、EuroSCOREⅡ评分对主动脉瓣狭窄TAVR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上述独立危险因素预测MACCE的效能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钙化积分 EuroSCOREⅡ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分析及观察
4
作者 梁美琼 周漪琪 +2 位作者 黄惠芬 周津津 詹春霞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术前心功能状态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至2023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TAVR术的重度AS患者77例,研究术前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对TAVR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术前心功能状态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至2023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TAVR术的重度AS患者77例,研究术前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对TAVR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患者心功能分级越高,AS患者TAVR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越高,术中及/或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C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越长(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心功能分级IV级、CCU住院天数、慢性肾脏病与AS患者TAVR术后发生并发症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心功能分级IV级是AS患者TAV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功能IV级的AS患者TAVR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高,术后恢复时间缓慢,需加强监测及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分级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叶血栓的价值研究
5
作者 谢萌 刘金凤 +3 位作者 于惠梅 李晓明 吴山 张纯 《中国医药》 2025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瓣叶血栓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7月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成功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AVR术后是否存在亚临床瓣叶血栓(SLT)分为正常组(8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瓣叶血栓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7月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成功接受TAVR治疗的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AVR术后是否存在亚临床瓣叶血栓(SLT)分为正常组(85例)和血栓组(30例),根据SLT程度将血栓组分为轻度SLT组(17例)和中重度SLT组(13例)。比较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动脉瓣峰值流速(Vmax)、平均跨瓣压差(MPG)、主动脉瓣口面积(AVA)、Vmax变化量(ΔVmax)、MPG变化量(ΔMPG)、AVA变化量(ΔAVA)、Vmax变化率(ΔVmax%)、MPG变化率(ΔMPG%)、AVA变化率(ΔAV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中重度SLT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栓组与正常组的LVEDD、LVEF、Vmax、MPG、A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栓组ΔVmax、ΔMPG、ΔVmax%、ΔMPG%均大于正常组,ΔAVA和ΔAVA%均小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SLT组、轻度SLT组、正常组LVEDD、LVEF、Vmax、MPG、A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SLT组、轻度SLT组、正常组ΔVmax、ΔMPG、ΔAVA、ΔVmax%、ΔM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重度SLT组ΔVmax、ΔMPG、ΔVmax%、ΔMPG%均大于轻度SLT组和正常组,ΔAVA和ΔAVA%均小于正常组,ΔAVA小于轻度SL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ΔVmax>77 cm/s、ΔMPG>6 mmHg(1 mmHg=0.133 kPa)、ΔAVA≤-0.01 cm 2、ΔVmax%>35%、ΔMPG%>143%预测TAVR术后中重度SL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0.733、0.726、0.784、0.788,特异度分别为80.4%、73.5%、65.7%、70.6%、90.2%,敏感度分别为61.5%、61.5%、76.9%、76.9%、61.5%(均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TAVR术后中重度SLT的形成有一定的诊断价值,ΔVmax、ΔMPG、ΔAVA、ΔVmax%、ΔMPG%可以对识别TAVR术后中重度SLT提供参考,且有一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叶血栓 超声心动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脏康复依从性轨迹及影响因素的决策树分析
6
作者 付珏 管玉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5年第1期58-63,71,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的心脏康复依从性(CRA)变化轨迹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TAVR术后AS患者的康复运动依从性的改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便利抽样法,选择182例行TAVR治疗的AS... 目的探究不同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的心脏康复依从性(CRA)变化轨迹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TAVR术后AS患者的康复运动依从性的改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便利抽样法,选择182例行TAVR治疗的A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CRA量表、疾病感知问卷、心脏康复相关信息知晓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另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追踪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水平,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CRA亚组,采用决策树模型分析CRA亚型的核心影响因素。结果AS患者TAVR术后CRA变化轨迹分为CRA升高组(75.82%)和CRA降低组(24.18%)2个潜在类别。吸烟史、文化程度、心脏康复信息知晓情况、合并其他疾病数量、疾病感知良好以及久坐习惯均是影响AS患者TAVR术后CRA变化轨迹亚组的影响因素,其中心脏康复信息知晓得分属于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信息增益为0.530。结论AS患者TAVR术后CRA呈不同变化轨迹,医务人员可制定以提高心脏康复信息知晓得分为主的干预方案,以改善AS患者TAVR术后的CR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脏康复依从性 潜类别增长模型 轨迹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不同程度心脏传导阻滞对一年后心脏传导的影响
7
作者 马继芳 周游 +6 位作者 臧小彪 宋卫锋 陈珂 赵智晗 王现青 赵永辉 付海霞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69,共6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新发不同程度心脏传导阻滞对术后1年心脏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2019年7月至2022年10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TAVR的患者130例,纳入其中术后新发心脏传导阻滞患者56例进行研究。根据心脏传导阻...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新发不同程度心脏传导阻滞对术后1年心脏传导的影响。方法:入选2019年7月至2022年10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TAVR的患者130例,纳入其中术后新发心脏传导阻滞患者56例进行研究。根据心脏传导阻滞程度不同分为轻度阻滞组(n=36)、中度阻滞组(n=9)与重度阻滞组(n=11),并对三组间临床特点及术后1年心脏传导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平均随访(8.5±4.1)个月期间,56例TAVR术后新发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中,46例(82.1%)患者心脏传导阻滞部分或完全恢复,其中28例(50.0%)完全恢复心脏传导,10例(17.9%)患者心脏传导阻滞未恢复。轻度阻滞组中22例(61.1%)完全恢复房室传导,9例(25.0%)部分恢复,5例(13.9%)未恢复;中度阻滞组中,2例(22.2%)完全恢复房室传导,5例(55.6%)部分恢复,2例(22.2%)未恢复。三组间远期房室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轻度阻滞组房室传导恢复比例高于中、重度阻滞组(86.1%vs.77.8%vs.72.7%,logrank P=0.0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75岁,HR=1.204,95%CI:1.051~1.525,P=0.041)和术后重度传导阻滞(HR=1.106,95%CI:1.100~1.616,P=0.031)是TAVR术后1年心脏传导阻滞不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AVR术后新发心脏传导阻滞1年后50.0%完全恢复。新发重度心脏传导阻滞和高龄是TAVR术后1年心脏传导阻滞不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起搏器 房室阻滞 心律失常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及术后心房颤动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究
8
作者 秦娜娜 武文军 +2 位作者 祝岩 任文璞 刘方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究行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趋势,以及年龄和(或)术后心房颤动(perioperativeatrial fibrillation,POAF)对这种趋势的影响程度。方法回... 目的探究行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变化趋势,以及年龄和(或)术后心房颤动(perioperativeatrial fibrillation,POAF)对这种趋势的影响程度。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AVR的134例中、重度主动脉瓣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和(或)是否并发POAF将患者分为A组(年龄<60岁、无POAF,49例)、B组(年龄<60岁并发POAF,21例)、C组(年龄≥60岁、无POAF,30例)、D组(年龄≥60岁并发POAF,34例),收集患者术前7 d与术后7 d动态心电图指标。观察患者围术期HRV变化。结果AVR术后7 d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24 h记录的所有5 min段中NN间隔的标准偏差的平均值(average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NN intervals across all 5-minute segments recorded over a 24-hour period,SDNN_(idx))、R波时间间隔的方均根、连续RR间隔相差大于50 ms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术前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172±17.449)ms vs(804.567±230.518)ms、(20.284±9.432)ms vs(42.933±12.876)ms、(1.307±0.196)ms vs(1.412±0.148)ms,3.00(1.30,7.23)ms vs 5.30(3.00,10.40)ms,P<0.01];D组术后7 d SDNN_(idx)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568±14.749)ms vs(46.467±11.754)ms,P<0.05]。结论AVR术后早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年龄≥60岁并伴POAF患者HRV指标显著下降,迷走神经功能受损加剧,两者协同作用加重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率 迷走神经 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狭窄与混合性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逆重构及预后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孙猛 陈璐琳 +7 位作者 白景云 严丽洁 刘静静 范宪伟 李雪洁 胡娟 吴金涛 杨海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71-78,共8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混合性主动脉瓣疾病(MAVD)和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TAVR的患者149例(AS组79例,MAVD组70...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对混合性主动脉瓣疾病(MAVD)和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TAVR的患者149例(AS组79例,MAVD组70例)。1﹕1倾向性评分匹配用于控制患者选择偏倚。经胸超声心动图用于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其他结构参数。研究终点为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相关再住院的复合终点。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别用于比较两组间超声心动图的动态变化和识别LVR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126例患者。MAVD组TAVR术前存在更大的结构参数[左心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容积、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更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P<0.05),但在随访中观察到更为显著的左心室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MI是TAVR术后LVRR的独立预测因素(OR 1.016,95%CI 1.001~1.030),而术后仍持续存在的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OR 0.187,95%CI0.047~0.749)和瓣周漏(OR 0.313,95%CI 0.107~0.917)则显著降低LVRR的发生率。在23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共发生31例终点事件,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间的长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330)。结论 与AS组患者相比,MAVD组患者在TAVR术前存在更严重的左心室重构,但术后随访中观察到更显著的LVRR。此外,两组患者在TAVR术后的长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逆重构 混合性主动脉瓣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急性脑梗死早期识别并成功取栓一例
10
作者 苑飞 李强 +5 位作者 刘新民 王力锋 姚晶 罗太阳 姜正明 宋光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3-815,共3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指南推荐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急性脑梗死是TAVR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指南推荐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方案,但其在TAVR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指南推荐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急性脑梗死是TAVR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显著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指南推荐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标准方案,但其在TAVR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有限。本文报道一例TAVR术后脑梗死患者,接受了急诊脑血管造影并成功经导管取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脑梗死 脑血管造影 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晓碧 杨微 +1 位作者 杨伟力 薛杨静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278-279,282,共3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睡眠质量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别进行TAVR术前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并进行比较。根据前期开放式访谈结果自行设计相应调查...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睡眠质量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别进行TAVR术前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并进行比较。根据前期开放式访谈结果自行设计相应调查问卷,进一步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TAVR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TAVR术后患者AIS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均P<0.001)。92.59%的患者认为术后疼痛和下肢固定对其睡眠有显著影响。85.19%和79.63%的患者分别认为受病房环境或同病房患者影响,以及CICU设备运行的噪音和亮度等明显干扰睡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术后疼痛和下肢固定及CICU设备运行的噪音和亮度是影响TAVR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佩戴音乐耳机可改善睡眠质量。结论TAVR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加剧、睡眠质量明显下降。术后疼痛和CICU设备运行的声光是影响其术后睡眠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及时的疼痛评估和管理、有效的噪音控制及音乐耳机有助于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和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睡眠质量 术后疼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Ⅰ期心脏康复专科护理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月 陈务贤 +1 位作者 李高叶 罗海彬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04-307,共4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式。TAVR术后Ⅰ期实施心脏康复,不仅能够降低二次手术风险,而且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总结TAVR术后Ⅰ期心脏康复实施现状、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以及以专科护...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治疗方式。TAVR术后Ⅰ期实施心脏康复,不仅能够降低二次手术风险,而且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总结TAVR术后Ⅰ期心脏康复实施现状、心脏康复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以及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TAVR术后Ⅰ期心脏康复的效果及挑战,为TAVR术后心脏康复专科护理的发展提供建议,进而为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素质心脏康复专科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脏康复 专科护士 Ⅰ期康复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永久起搏器植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楠 彭熙 +1 位作者 刘俊鹏 张慧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4-930,共7页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逐渐向中低危患者扩展,高度房室阻滞是TAVR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永久起搏器(PPM)植入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从TAVR术后高度房室阻滞发生的解剖学基础、PPM植入指征、预测因素以及该类患者的预后等...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逐渐向中低危患者扩展,高度房室阻滞是TAVR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永久起搏器(PPM)植入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从TAVR术后高度房室阻滞发生的解剖学基础、PPM植入指征、预测因素以及该类患者的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永久性起搏器 并发症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近端主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
14
作者 张浩 乔环宇 +4 位作者 杨波 赵宏磊 白涛 薛金熔 刘永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90-396,共7页
目的:探索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后近端主动脉≥45mm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以预测此类患者术后近端主动脉扩张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主动脉瓣置换外科手术治疗患... 目的:探索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后近端主动脉≥45mm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以预测此类患者术后近端主动脉扩张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接受主动脉瓣置换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近端主动脉≥45mm为终点,随机将这些患者的70%划分为建模组,剩余30%的患者划分验证组。在建模组中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寻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绘制列线图,并在验证组中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的979例患者,120例(12.7%)患者发生终点事件(术后近端主动脉≥45mm)。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血压、主动脉窦指数(aortic sinus index,DAS/BSA)、升主动脉指数(ascending aortic index,DAA/BSA)、LVEDD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近端主动脉≥45mm的危险因素。根据以上5个预测因子构建出的模型在建模组中区分度良好,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为0.718(95%CI:0.665~0.771),且模型的准确度较高。模型在验证组中的C-index为0.727(95%CI:0.640~0.816)。在预测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低于50%的患者中,校准曲线表明预测风险和观测风险基本一致。结论:建立AVR术后近端主动脉≥45mm的风险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此类患者的发生率,有助于在此类人群中识别出高危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进行手术策略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再次手术 主动脉综合征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自膨胀可回收式瓣膜系统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安全性的研究
15
作者 杨醒 张劲 +7 位作者 刘卫其 吴颖 韩莹 廖小卒 刘少中 何阳胜 冯力 张励庭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288-1293,共6页
目的:对比新一代瓣膜Venus A-pro、A-plus与一代瓣膜Venus A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后的早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3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TAVR治疗的81例重度主动脉瓣... 目的:对比新一代瓣膜Venus A-pro、A-plus与一代瓣膜Venus A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后的早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3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TAVR治疗的8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一代瓣膜组(25例)和新一代瓣膜组(5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过程和早期安全性。结果:与第一代瓣膜组患者比较,新一代瓣膜组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较高[10(40%)vs.40(71.4%),P=0.007]。术前超声显示,除一代瓣膜组的峰值跨瓣压差[(101.7±35.6)vs.(86.5±26.9)mmHg(1mmHg=0.133kPa),P=0.037]和峰值跨瓣流速[(5.0士0.9)vs.(4.6士0.7)m/s,P=0.042]较大,两组患者的瓣膜类型、心脏结构与功能及主动脉根部的参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AVR术中,新一代瓣膜组的中-重度瓣周漏发生率较一代瓣膜组明显降低[6(24%)vs.4(7.1%),P=0.033],有效遏制了瓣中瓣植入。新一代瓣膜组的器械置入成功率更高[18(72%)vs.51(91.1%),P=0.026],手术时间[(2.9士0.8)vs.(1.8士0.5)h,P=0.000]和住院周期更短[(25.9士12.9)vs.(20.5士10.5)d,P=0.048],术后30d内无心血管相关复合不良事件生存率更高(P<0.001)。结论:与一代瓣膜相比,新一代瓣膜显著降低了中-重度瓣周漏的发生,提升了技术和器械置入成功率,降低了瓣中瓣的植入率,进一步提高了TAVR术后早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早期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在二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转归分析
16
作者 林大卫 翁梓珑 +2 位作者 张峰 潘文志 周达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s,BAV)分型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转归的关系及影响FMR改善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接受经导管...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s,BAV)分型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FMR)转归的关系及影响FMR改善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的BAV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合并FMR患者,比较不同BAV患者的基线信息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对FMR改善的影响。根据FMR是否改善分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MR转归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00例行TAVR的患者,其中二叶瓣0型49例,二叶瓣1型51例。相比二叶瓣1型患者,二叶瓣0型患者年龄较小[(72.78±6.09)岁vs.(77.00±8.35)岁,P=0.050],男性比例偏低(47%vs.73%,P=0.009),BMI偏高[23.19±2.62)kg/m^(2)vs.(21.99±3.13)kg/m^(2),P=0.041],二叶瓣0型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发生率较低(69%vs.92%,P=0.040)。相比非改善组,改善组有更低的冠心病发病率(5%vs.18%,P=0.042),以及更高的肺动脉高压发病率(20%vs.2%,P=0.007);改善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51.98±6.74)mm vs.(48.04±7.72)mm,P=0.009],主动脉瓣口最大流速更高[(4.86±0.95)cm/s vs.(4.47±0.75)cm/s,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AV患者术前肺高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瓣口最大流速是TAVR术后FMR改善的影响因素。结论二叶瓣0型与二叶瓣1型患者TAVR术后FMR改善率无显著差异。对于BAV狭窄患者,术前肺高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大、主动脉瓣口最大流速更快与更高的FMR改善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 主动脉 瓣狭窄(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1例
17
作者 李红校 黄碧君 +4 位作者 王路鑫 王兴旭 汪云开 何晓燕 张建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作为主动脉瓣病变的治疗新选择,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随之而来的是,TAVR术后快速型心律失常问题逐渐凸显,备受医学界关注。当前,药物治疗是处理TAVR相关房性心律失常的主流方法,而导管消融的治疗潜力尚...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作为主动脉瓣病变的治疗新选择,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随之而来的是,TAVR术后快速型心律失常问题逐渐凸显,备受医学界关注。当前,药物治疗是处理TAVR相关房性心律失常的主流方法,而导管消融的治疗潜力尚待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当心律失常病灶与人工瓣膜紧密相关时,消融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与安全性还有待验证。近期,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成功为1例具有此类复杂病症的患者实施了射频消融术,初步探索了在人工瓣膜表面实施导管消融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房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膨胀式瓣膜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传导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伟敏 孙玉喜 +3 位作者 丁立成 王丽岚 许巧如 王斌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61-70,共10页
目的回顾性探究接受自膨胀式瓣膜(SEV)置入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升主动脉根部解剖特点及术后新发传导障碍(NOC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4年12月至2022年1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接受TAVR... 目的回顾性探究接受自膨胀式瓣膜(SEV)置入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升主动脉根部解剖特点及术后新发传导障碍(NOC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4年12月至2022年1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接受TAVR手术的245例患者,根据纳排标准连续纳入167例术中置入SEV的患者,根据主动脉瓣形态分为三叶瓣组(TAV组,113例)和二叶瓣组(BAV组,54例),术后根据心电图特征将TAV组分为NOCD组(43例)和无NOCD组(70例);BAV组分为NOCD组(16例)和无NOCD组(38例)。收集患者术前心电图、升主动脉根部CT血管造影等临床资料。结果在TAV组中:与NOCD组相比,无NOCD组的右-无冠瓣钙化定量更大(P=0.005),而主动脉成角则较小(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右-无冠瓣钙化定量每增加10 mm^(3),TAVR术后NOCD的发生风险降低2.6%(OR 0.974,P=0.039),主动脉成角每增加1°,术后NOCD的风险提升将近7.3%(OR 1.073,P=0.003)。在BAV组中:术前PR间期每增加1 ms,TAVR术后NOCD的发生风险提升将近3.3%(OR 1.033,P=0.041),右冠瓣区的钙化定量每增加10 mm^(3),出现NOCD的风险降低6.6%(OR 0.934,P=0.013)。结论在TAV患者中,右-无冠瓣钙化定量可能对心脏传导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而主动脉成角则是NOCD发生的危险因素。在BAV患者中,术前PR间期是NOCD的危险因素,右冠瓣区钙化定量可能对心脏传导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传导障碍 二叶式主动脉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前降支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变化的影响
19
作者 李凯 辛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488-494,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and age with changes in anterior descending CT coronary flow reserve fraction (CT-FFR) before and after transcatheter aortic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and age with changes in anterior descending CT coronary flow reserve fraction (CT-FFR) before and after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 based on references and data summaries.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severe aortic stenosis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from March 2019 to October 2022 were selected to detect the CT coronary flow reserve fraction of the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es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anscatheter aortic replacement, and according to the pre- and post-surgery CT coronary flow reserve fraction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variable group (Group I), the large group (Group II), and unchanged group (Group III),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age on each group. Results: Compared to Group III, in Group I, LVEF mainly influenced CT-FFR to become smaller after TAVI and played a positive role;compared to Group III, age mainly influenced CT-FFR to become larger after TAVI and played a negative role. Conclusion: LVEF and age predict changes in anterior descending CT coronary flow reserve fraction after transcatheter aortic im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前降支 左室射血分数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
20
作者 刘家乐 陈泽伟 +2 位作者 易岩峰 唐一瑞 方臻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新发传导阻滞(NOCD)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对传导阻滞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TAVR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184例患者,通过... 目的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新发传导阻滞(NOCD)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对传导阻滞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TAVR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184例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和影像数据库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病史、检查结果、影像图像等临床数据,测量人工瓣膜置入深度等传导阻滞相关数据,由专科医师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CTA)、手术资料等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构建NOC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以TAVR术后NOCD作为结局事件,184例患者分为NOCD组(57例)和非NOCD组(127例)。TAVR术后NOCD发生率为31.0%,单纯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TAVR术后NOCD发生率为63.6%(7/11)。NOCD组较非NOCD组的主动脉角度更大[(57.7±10.3)°比(52.0±9.0)°,P<0.001]、锚定区尺寸比更大[(129±28)%比(120±21)%,P=0.018]、人工瓣膜置入位置更深[(7.2±5.1)mm比(4.8±4.2)mm,P=0.001],并且单纯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比例更高[12.3%比3.1%,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角度>54.5°(OR 3.78,95%CI 1.86~7.63,P<0.001)和人工瓣膜置入深度>5.7 mm(OR 3.39,95%CI 1.68~6.85,P<0.001)是TAVR术后NOC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了以主动脉角度>54.5°、人工瓣膜置入深度>5.7 mm和锚定区尺寸比>122.9%为变量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09(95%CI 0.623~0.795),可预测TAVR术后NOCD。结论主动脉角度>54.5°和人工瓣膜置入深度>5.7 mm是TAVR术后NOC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传导阻滞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