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语文学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聂鸿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8-83,共6页
关于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语文学思考聂鸿音围绕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讨论是20世纪西夏史研究中最引人瞩目的热点之一,几乎全部可以用来提示其答案的现存史料都已被一批优秀的史学家发掘整理出来,并进行了精粹的分析。然而,在数十年的... 关于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语文学思考聂鸿音围绕西夏主体民族起源的讨论是20世纪西夏史研究中最引人瞩目的热点之一,几乎全部可以用来提示其答案的现存史料都已被一批优秀的史学家发掘整理出来,并进行了精粹的分析。然而,在数十年的讨论之后,西夏史学界不但没有形成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起源 语文学 西夏文献 西夏语 主体民族 民族实体 西夏字 西夏学 西夏党项 鲜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民族志在中国——朱炳祥教授的主体民族志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马丹丹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4,共9页
写文化在表征权力的不平等批判和改变方面做出的努力,在中国人类学同行的实验民族志思潮中有了进一步的推进。作为直面表征危机的主体民族志,就是此种努力之一。朱炳祥从早期对区域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经验的理论化探索,走向表征的断裂,... 写文化在表征权力的不平等批判和改变方面做出的努力,在中国人类学同行的实验民族志思潮中有了进一步的推进。作为直面表征危机的主体民族志,就是此种努力之一。朱炳祥从早期对区域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经验的理论化探索,走向表征的断裂,然后通过裸呈获得他者与自我的"语言平权",巩固了自身对"本体论许诺"的语言学范式,最后提出"生性"概念,将作者对殖民主义的批判上升到主体性的理论高度。主体民族志的争议意味着中国人类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写文化启蒙,与此同时,也孕育了迈向实践并直面社会现实新议题的转向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民族 写文化 文化叠合 裸呈 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主体民族的心理认同保持 被引量:3
3
作者 何茂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1,共5页
之所以出现非主体民族的长期存在现象,并不是因为他们保持了自己具体的文化特征,而在于他们在对变动中的环境作出适应的过程里强化了社会分界意识,特别是本民族的心理认同。非主体民族强大的心理认同保持能力体现在独特的认知方式、思... 之所以出现非主体民族的长期存在现象,并不是因为他们保持了自己具体的文化特征,而在于他们在对变动中的环境作出适应的过程里强化了社会分界意识,特别是本民族的心理认同。非主体民族强大的心理认同保持能力体现在独特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族群文化的同一性、家族宗族宗教信仰和仪式观念、文化调适能力、抵御同化的潜意识力量,风俗习惯及文化的向心模式、群体模式、生态模式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民族 心理认同 风俗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民族政策取向:从“主体民族化”到“国家民族”之构建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琪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85-92,共8页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民族政策取向经历了由"主体民族化"到构建"国家民族"的调适过程。虽然政府采取措施积极化解独立初期民族政策的缺陷及其负面作用,但要在政策层面引导国民认同或成功塑造一个公民性的民族——"...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民族政策取向经历了由"主体民族化"到构建"国家民族"的调适过程。虽然政府采取措施积极化解独立初期民族政策的缺陷及其负面作用,但要在政策层面引导国民认同或成功塑造一个公民性的民族——"哈萨克斯坦人",仍任重道远。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多样民族、多种语言、多元文化的国家,因此,"多元统一"始终是国家的重大课题和建构民族政策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民族政策 主体民族 国家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扶南主体民族族属的再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平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6,94,共6页
扶南是公元初兴起于今天柬埔寨这片土地上的一个古国,但是,对扶南的主体民族到底是什么民族,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考证后认为,扶南的主体民族就是早期的高棉人中的一支。
关键词 扶南 主体民族 族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好理想与现实困境:主体民族志教育思想的探索与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应令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0,共11页
主体民族志在教育思想上提出尊重个体“生性”的内在特点,从“主体”重新出发,平衡文化的外“教”与个性的内“育”,实行教育改革。这一对教育主体的唤醒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并成为“完整”的人,有助于社会培养有洞见的创新性人才,引领... 主体民族志在教育思想上提出尊重个体“生性”的内在特点,从“主体”重新出发,平衡文化的外“教”与个性的内“育”,实行教育改革。这一对教育主体的唤醒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并成为“完整”的人,有助于社会培养有洞见的创新性人才,引领人类变得更好。然而,普遍共同的教育无论是对个人的公平成长,还是对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发展都极为重要,必须承载国家建设、人类发展的任务,这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且即使在最偏重个体和自由的教育模式中,个体自由和生性发展因种种原因并不能真正实现,主体民族志的教育理念具有现实困境。主体民族志提供的三种主体觉醒案例,都是个人独特生性与后天经历偶然碰撞的结果,这种唤醒不可复制,也无规律可循。主体民族志的启示在于:来自过去经验的教育体系在面对未来的教育目标时要自我设限和不断反思革新,同时教育者需有去自我权威的自觉和担当,勇于退却,这是未来教育探索的新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民族 教育限度 主体觉醒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民族”观念的现代转换
7
作者 李林杰 李劲松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26,共7页
本文认为,“主体民族”的提法混淆了各民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作用,易造成误解与纷争。田野调查表明,“主体民族”观不能表达强势民族对弱势民族的平等态度,属于轻视他们的语言文字和行为,加剧了弱势民族群体的自卑情绪、“等靠要”观念... 本文认为,“主体民族”的提法混淆了各民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作用,易造成误解与纷争。田野调查表明,“主体民族”观不能表达强势民族对弱势民族的平等态度,属于轻视他们的语言文字和行为,加剧了弱势民族群体的自卑情绪、“等靠要”观念与民族隔阂。文章阐述了转变“主体民族”观念的现实需求、事实依据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民族观念 民族关系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民族”观念的现代转换——社会不和谐因素消除途径初探兼与陈克进、李亦园商榷
8
作者 李林杰 李劲松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4,共9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出发点、立足点与重要途径之一。而“主体民族”的提法仅从非哲学意义上把主体理解为居于主导地位或起主导作用的角色,未从哲学主体的角度去理解和区别国家...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出发点、立足点与重要途径之一。而“主体民族”的提法仅从非哲学意义上把主体理解为居于主导地位或起主导作用的角色,未从哲学主体的角度去理解和区别国家或地区“主体民族”的合适提法,混淆了各民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作用的概念,易造成误解与纷争。田野调查表明,“主体民族”观不能表达强势民族对弱势民族的平等态度,属于轻视他们的语言文字和行为,加剧了弱势民族干群的自卑情绪、“等靠要”观念与民族隔阂。民族地区的现代化,首要的是人的观念和行为的现代化。本文提出了转变“主体民族”观念的建议及其现实需求、事实依据与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主体民族观念 民族关系建设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滇国主体民族族属再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娄自昌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41-45,共5页
古代滇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既有属于百越族群的居民,也有濮人、僰人等族。至于滇国主体民族的族属,史学界意见分歧非常大,有的主张属于氐羌族群,有的主张为濮人,有的主张属百越族群。具体到某一类主张中,又有不同的看法,如主张属氐羌... 古代滇国境内生活着许多民族,既有属于百越族群的居民,也有濮人、僰人等族。至于滇国主体民族的族属,史学界意见分歧非常大,有的主张属于氐羌族群,有的主张为濮人,有的主张属百越族群。具体到某一类主张中,又有不同的看法,如主张属氐羌族群的学者中,有的主张滇国主体民族为僰人,而有的则主张为叟人。本文结合各种史籍所反映的两汉时期云南民族构成演变态势,在细考各种观点及其主要依据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滇国主体民族属氐羌族群说的依据经不起推敲,属濮人说的依据不充分,而属百越族群说的依据充分而有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国主体民族 氐羌族群 濮人 百越族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学视角下浅析主体民族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之裨益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雪 《科教导刊》 2013年第17期145-146,共2页
语言文化不止于语言形式,也包括通过语言承载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学校的双语教育多侧重于少数民族对于主体民族语言文化的学习,而忽视了主体民族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意义。在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育的大趋势下,主... 语言文化不止于语言形式,也包括通过语言承载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学校的双语教育多侧重于少数民族对于主体民族语言文化的学习,而忽视了主体民族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意义。在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育的大趋势下,主体民族汉族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保存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促进社会成员多元文化思维的形成,减少民族间的文化误解和冲突,进而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民族 少数民族 语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先羌族是夏商周时期的主体民族——羊人(羌)是华夏文明的历史发轫
11
作者 黄杨 《劳动保障世界》 2015年第12Z期63-65,共3页
在同源于东非的百越族群、苗瑶族群、先羌族群三大族群中,羌人所创造的羌戎文化是上古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主体文化。建立中国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先羌;夏人和殷人是同源异流的古羌族人;周族始祖是古代诸羌族的一个分支。古先羌族不仅是夏... 在同源于东非的百越族群、苗瑶族群、先羌族群三大族群中,羌人所创造的羌戎文化是上古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主体文化。建立中国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先羌;夏人和殷人是同源异流的古羌族人;周族始祖是古代诸羌族的一个分支。古先羌族不仅是夏商周时期的主体民族,而且是华夏文明的历史发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 先羌族 主体民族 华夏文明 历史发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非主体民族大学生语言状况调查
12
作者 闫新艳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2-66,共5页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第一部《语言法》几经修改,定哈萨克语为国语,俄语为族际通用语。通过调查哈萨克斯坦高校大学生的语言状况,分析非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大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方面的语言使用状况;哈萨克语、...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第一部《语言法》几经修改,定哈萨克语为国语,俄语为族际通用语。通过调查哈萨克斯坦高校大学生的语言状况,分析非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大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方面的语言使用状况;哈萨克语、俄语、英语的语言能力状况及非主体民族大学生对三种语言的态度差异,进而分析未来哈萨克斯坦语言状况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主体民族 大学生 语言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国主体民族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华森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68-72,77,共6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曾雄踞长江中下游,号称南方大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强大国家.这鼎鼎有名的古国,究竟是哪以个民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其历史真貌如何?史家尚无定论,疑案长期高悬.为探讨这个问题,我参阅了古籍资料,并对照苗族的风土人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曾雄踞长江中下游,号称南方大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强大国家.这鼎鼎有名的古国,究竟是哪以个民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其历史真貌如何?史家尚无定论,疑案长期高悬.为探讨这个问题,我参阅了古籍资料,并对照苗族的风土人情,综合观察问题后,以为楚国的主体民族是苗族.这一认识是否符合实际,仅分四个问题谈谈管见以求教于大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楚王族 苗语 主体民族 楚国 屈原赋 族名 忠魂 蛮族 五月五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族际互动的良性运行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宏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72-73,共2页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少数民族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族际互动的良性运行成为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在此机制中,民族文化是核心影响因素,其中包括语言、宗教、民族习惯、意识形态等多方文化。而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少数民族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族际互动的良性运行成为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在此机制中,民族文化是核心影响因素,其中包括语言、宗教、民族习惯、意识形态等多方文化。而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则依赖于族际关系的良性运行机制。本文以民族文化为主线,探讨族际关系的良性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民族 少数民族 族际互动 良性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山蛮主体民族刍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伟顺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2-13,20,共3页
梅山蛮的民族成分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 ,即九黎三苗盘瓠说、越族分支说、多民族结合 ,都将梅山蛮定为外来民族。笔者认为 :梅山蛮主体民族不是外来民族 ,而是原始土著民族 。
关键词 梅山蛮主体民族 隆回虎形山 珰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小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27-128,共2页
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问题杨小平公元698年——926年,在今天我国东北和俄罗斯滨海地区,朝鲜北部的一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王国。在这个地域辽阔的王国中,其民族的构成虽然是相当复杂,但可... 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问题杨小平公元698年——926年,在今天我国东北和俄罗斯滨海地区,朝鲜北部的一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王国。在这个地域辽阔的王国中,其民族的构成虽然是相当复杂,但可以大致概括为两个族系:“一个是肃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国 主体民族 渤海文化 大祚荣 高句丽 《旧唐书》 古代文献 黑龙江 菅原道真 同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民族
17
作者 孙祚民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5-60,共6页
一每个多民族国家一般总有一个主体民族,这几乎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所谓主体民族,是区别于同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其他非主体民族的民族而言。它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在人口数量上占有这个多民族国家总人口的大多数或者绝... 一每个多民族国家一般总有一个主体民族,这几乎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所谓主体民族,是区别于同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其他非主体民族的民族而言。它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在人口数量上占有这个多民族国家总人口的大多数或者绝大多数——这一点是最主要的;二、居住在比较广阔富饶的区域;三、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较高;四、社会制度处于比较先进的阶段。如果下一个简明的概念的话,那就是:主体民族是某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占绝大多数,生产力、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发展相对先进,对该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贡献最大,起着主导的、核心的作用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民族 民族国家 民族 少数民族文化 汉族文化 中国历史 大汉族主义 华夏族 历史现象 少数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哈萨克斯坦主体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
18
作者 古丽娜尔·扎比库拉 《青年与社会(下)》 2015年第2期330-331,共2页
哈萨克斯坦从独立之日起作,把建设哈萨克斯坦统一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和政府就不断地强化各民族意识的指导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方针,旨在将哈萨克族人变成现实的国家主体民族。同时也不断反思哈萨克斯坦社会现代化过程各民族共同发展... 哈萨克斯坦从独立之日起作,把建设哈萨克斯坦统一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和政府就不断地强化各民族意识的指导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方针,旨在将哈萨克族人变成现实的国家主体民族。同时也不断反思哈萨克斯坦社会现代化过程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 主体民族主义 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古滇王国主体民族之族属问题
19
作者 李文渊 《毕节师专学报》 1996年第4期77-80,共4页
楚将庄蹻进云南,缔造古滇王国,是我国历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1975年,云南《思想战线》组稿讨论,许多专家学者撰文商榷,发表10多篇文章,今云南出版的地方史志、图书资料,仍然说古滇王国是庄蹻建立的国家。但是,古滇王国主体民族——滇... 楚将庄蹻进云南,缔造古滇王国,是我国历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1975年,云南《思想战线》组稿讨论,许多专家学者撰文商榷,发表10多篇文章,今云南出版的地方史志、图书资料,仍然说古滇王国是庄蹻建立的国家。但是,古滇王国主体民族——滇族的族属问题,众说纷纭,成了滇文化之谜。本文认为滇族和苗族先民有密切联系,试从以下四方面说明,以求行家指教。 一、庄蹻和苗族先民之关系 庄蹻出自楚国。曾出仕楚国之荀况《议兵篇》曰:“楚……兵殆于垂沙,唐蔑死,庄蹻起。”楚国乃“蛮夷”之邦。《史记·楚世家》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王国 滇东北 《史记》 苗族先民 主体民族 苗族妇女 滇池地区 石寨山 人物形象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族学视角浅析主体民族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裨益
20
作者 包淑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第6期188-188,共1页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了多样性、多元化的特征。为达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着重强调需加强少数民族人民对主体语言的学习。而语言文化作为交流沟通的重要载体,为促进民族的共荣与发展,主体民族汉族也应对...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了多样性、多元化的特征。为达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着重强调需加强少数民族人民对主体语言的学习。而语言文化作为交流沟通的重要载体,为促进民族的共荣与发展,主体民族汉族也应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意义有所了解。通过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分析,阐述在社会发展中主体民族了解少数民族的重要性,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本身的特点与内涵,提出了主体民族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有利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留存与发展,减少民族间的文化矛盾,巩固中华民族统一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学视角 主体民族 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