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乙醇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优化
1
作者 王海燕 金盖宇 +1 位作者 贺欣佩 杨俊杰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采用50%乙醇提取葛根饮片,制成葛根乙醇提取物,以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的累积溶出度为指标,对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制备葛根乙醇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进行方法筛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实验设计,对载体(PEG6000... 采用50%乙醇提取葛根饮片,制成葛根乙醇提取物,以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的累积溶出度为指标,对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制备葛根乙醇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进行方法筛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实验设计,对载体(PEG6000-Poloxamer188)比、药载比、熔融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通过体外溶出度测定、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体外质量表征。结果表明,葛根乙醇提取物固体分散体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载体比3:1,药载比1:5,熔融温度60℃。葛根乙醇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形态和红外光谱与葛根乙醇提取物有明显差异,120 min内总黄酮和葛根素的累积溶出度分别为93.86%、79.78%,固体分散体可明显改善葛根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和葛根素的溶出效率,可为葛根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乙醇提取 固体散体 累积溶出度 葛根素 正交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溶出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巫剑峰 邱佩斯 +2 位作者 陈彦雯 陈海南 李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00-905,共6页
目的:制备丹参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中丹参酮ⅡA的溶出效果。方法:选择不同种类的聚乙二醇(PEG)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载体材料,分别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丹参提取物的固体分散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固体分散体中及溶出液中所... 目的:制备丹参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中丹参酮ⅡA的溶出效果。方法:选择不同种类的聚乙二醇(PEG)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载体材料,分别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丹参提取物的固体分散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固体分散体中及溶出液中所含丹参酮ⅡA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与丹参提取物相比,以PEG和PVP所制备的丹参提取物固体分散体中丹参酮ⅡA的溶出度与溶出速度均明显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其中以PEG2000:PEG4000(3:7)为载体材料,药载比为1:9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其丹参酮ⅡA溶出度最优,60min累积溶出百分率达87%,高出丹参提取物32%。结论:采用PEG与PVPK30成功制备了丹参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其中丹参酮ⅡA的溶出较原料提取物有明显改善。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可为更有效地利用丹参提取物中脂溶性成分提供一种新的制剂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提取物固体分散体 丹参酮ⅡA 溶出特性
原文传递
雷公藤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吸收 被引量:13
3
作者 翁婷 陈华兵 +2 位作者 常雪灵 杨亚江 杨祥良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7-89,共3页
制备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水分散体,并初步研究了体外透皮行为。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水散体 雷公藤 乙酸乙酯提取 雷公藤甲素 透皮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提取物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姜红 张定堃 +4 位作者 柯秀梅 许润春 林俊芝 韩丽 李红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0-325,共6页
目的制备并表征姜黄Curcumae longae Rhizoma提取物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方法溶剂蒸发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试验筛选提取物与载体(二氧化硅)比例,通过测定粒径、比表面积、孔隙率,观察微观形态,以及红外光谱、X射线进行表征。结... 目的制备并表征姜黄Curcumae longae Rhizoma提取物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方法溶剂蒸发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试验筛选提取物与载体(二氧化硅)比例,通过测定粒径、比表面积、孔隙率,观察微观形态,以及红外光谱、X射线进行表征。结果当提取物与载体比例为1∶8时,提取物中3种主要成分(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累积溶出率最高。与物理混合物相比,固体分散体粒径、比表面积、孔隙率更低。提取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于载体中。结论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可明显改善姜黄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溶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提取 二氧化硅固体散体 制备 表征 溶剂蒸发法 体外溶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乙醇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潇 王婷 +3 位作者 成颜芬 何单 刘芳 傅超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制备厚朴乙醇提取物固体分散体。方法药材经70%乙醇提取后,溶剂法制成固体分散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载体(PEG6000⁃F68)比、药载比、搅拌时间为影响因素,厚朴酚、和厚朴酚总溶出度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 目的制备厚朴乙醇提取物固体分散体。方法药材经70%乙醇提取后,溶剂法制成固体分散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载体(PEG6000⁃F68)比、药载比、搅拌时间为影响因素,厚朴酚、和厚朴酚总溶出度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然后,通过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体外表征。结果最佳条件为载体比0.9∶1,药载比1∶5.4,搅拌时间115 min,60 min内总溶出度为97.12%。所得固体分散体以无定型状态存在,制备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结论固体分散体可明显改善厚朴乙醇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乙醇提取 固体散体 制备 表征 溶剂法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溶出特性研究
6
作者 刘丽丽 陈丽华 《北方药学》 2016年第9期7-9,共3页
目的:制备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中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溶出效果,从而确定制备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比例。方法:选择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两种载体材料,分别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 目的:制备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中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溶出效果,从而确定制备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比例。方法:选择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两种载体材料,分别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通过比较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性能,确定最佳工艺。结果:使用HPLC-ELSD法测定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溶出量,结果准确、可靠、稳定。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体外溶出速度;PEG6000作为载体的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溶出速度快于PVP K30为载体的浙贝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结论:以PEG6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的药物/载体比例为1∶6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浙贝提取物中贝母素甲及贝母素乙的溶出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提取固体散体 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溶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刺三氯甲烷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优化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宗时宇 穆珺 +3 位作者 王春柳 刘洋 张红 李晔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59-2762,共4页
目的:制备骆驼刺三氯甲烷提取物(ASE)固体分散体(SD),以期提高ASE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制备方法、载体材料、药物⁃载体比例为影响因素,总黄酮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筛选ASE⁃SD的最优制备工艺。按照最优工艺制备ASE⁃SD,采用体外溶出及差示... 目的:制备骆驼刺三氯甲烷提取物(ASE)固体分散体(SD),以期提高ASE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制备方法、载体材料、药物⁃载体比例为影响因素,总黄酮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筛选ASE⁃SD的最优制备工艺。按照最优工艺制备ASE⁃SD,采用体外溶出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采用溶剂法,以聚氧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载体材料,药物⁃载体比例为1∶2,制备的ASE⁃SD性质最佳;且以最优工艺制备的ASE⁃SD总黄酮体外溶出度和溶出速率较ASE均明显提高。DSC结果显示ASE在载体中以无定型的形式存在。ASE⁃SD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46.59 mg/g。结论:制备的ASE⁃SD性质良好,工艺简单可行,可有效改善ASE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三氯甲烷提取 固体散体 最佳制备工艺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熔挤出法制备黄连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文涛 张跃跃 +4 位作者 王文雅 黄辉球 黄泰润 宋吉明 黄德浩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可以掩盖苦味的黄连提取物(CoptisExtract,CE)固体分散体。方法以尤特奇E100为分散载体,利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黄连提取物固体分散体(CE-SD),并采用溶出度试验法、口尝法和形态表征等方法评价掩味效果。结果当CE∶尤特奇E10... 目的制备一种可以掩盖苦味的黄连提取物(CoptisExtract,CE)固体分散体。方法以尤特奇E100为分散载体,利用热熔挤出技术制备黄连提取物固体分散体(CE-SD),并采用溶出度试验法、口尝法和形态表征等方法评价掩味效果。结果当CE∶尤特奇E100∶聚乙二醇6000=2∶7∶1(质量比)时,药物在pH=6.8的磷酸盐介质中的溶出率在90 min时可降至10%,尤其在5 min时,溶出度不超过6%。其苦味评分小于0.5分,掩味效果明显。结论热熔挤出法制备的CE-SD可以较好掩盖黄连原有的苦味,且不影响CE在胃肠道的释放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提取 热熔挤出 固体散体 苦味掩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凹土的黄芩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研究
9
作者 陈远航 赵小娟 李潇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以凹土作为药用载体,将黄芩提取物制成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均质分散法,以不同配比将凹土加入黄芩提取物的乙醇溶液中,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等对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分... 目的:以凹土作为药用载体,将黄芩提取物制成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均质分散法,以不同配比将凹土加入黄芩提取物的乙醇溶液中,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等对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表征分析,并测定其溶出度。结论:黄芩提取物与凹土比例为1︰10时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效果最好。表明以凹土作为固体分散体的药物载体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水溶性,且制备过程较为简单,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提取 凹土 固体散体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丹参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罗昕 徐月红 +3 位作者 陈宝 古练权 黄民 刘培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9-842,共4页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固体分散体,提高隐丹参酮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隐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熔融法制备隐丹参酮-PEG固体分散体,利用体外溶出度、差热分析、显微观察研究固体分散体的性质及其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PVP及PEG固...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固体分散体,提高隐丹参酮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隐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熔融法制备隐丹参酮-PEG固体分散体,利用体外溶出度、差热分析、显微观察研究固体分散体的性质及其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PVP及PEG固体分散体在45min的溶出度分别达到原料药的9.7倍和7.5倍,固体分散体的DTA曲线中隐丹参酮的特征熔融峰消失。结论两种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提高隐丹参酮的溶出度,而PVP固体分散体比PEG固体分散体具有更高的溶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固体散体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严菲 柯学 +1 位作者 平其能 王婧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制备黄芩素-PVPK30固体分散体,考察其物相及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黄芩素-PVPK30固体分散体;利用溶出度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采用HPLC... 目的:制备黄芩素-PVPK30固体分散体,考察其物相及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黄芩素-PVPK30固体分散体;利用溶出度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与原料药比较,对黄芩素-PVPK30固体分散体进行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评价。结果: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当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2时,固体分散体中黄芩素以非结晶态无定形存在,且与载体有氢键作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表明,与原料药相比,黄芩素固体分散体达峰时间(tmax)缩短,达峰浓度(cmax)提高,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4。结论:采用溶剂法制备黄芩素-PVPK30固体分散体,黄芩素以无定形存在,其体外溶出速率和大鼠体内吸收均有显著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固体散体 相鉴定 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分散技术提高黄芩提取物溶出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晓燕 熊富良 +1 位作者 许沛虎 陶君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927-1930,共4页
目的:通过制备固体分散体,提高黄芩提取物的溶出度。方法: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聚乙二醇4000(PEG4000),聚乙二醇6000(PEG600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3种载体材料及不同比例条件下的固体分散体。通过比较原药材、固体分散体、机... 目的:通过制备固体分散体,提高黄芩提取物的溶出度。方法: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聚乙二醇4000(PEG4000),聚乙二醇6000(PEG600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3种载体材料及不同比例条件下的固体分散体。通过比较原药材、固体分散体、机械混合物的溶出性能,从而确定制备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比例。结果:不同载体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体均能提高药物的溶出度,且载体比例越大,药物的溶出越快,3种载体的增溶效果依次为PVPK30>PEG4000>PEG6000。结论:以PVP为载体,采用溶剂法所制备的药物/载体比例为1∶6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黄芩提取物的溶出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提取 固体散体 溶出度 聚乙二醇 聚乙烯吡咯烷酮K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丹参酮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溶出度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丹 杨林 杨广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2-914,共3页
关键词 丹参 固体散体 溶解度 体外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二聚酸聚酯二元醇制备高固体物含量聚氨酯分散体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东成 邱宇星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二聚酸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三羟甲基丙烷及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为原料,用预聚法合成了固体物质量分数50%以上的聚氨酯分散体(PUD)。PUD的平均粒径在90~150nm,12r/min搅拌速率下的剪切黏度绝大多数在500mPa.s以下。透射电镜... 以二聚酸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三羟甲基丙烷及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为原料,用预聚法合成了固体物质量分数50%以上的聚氨酯分散体(PUD)。PUD的平均粒径在90~150nm,12r/min搅拌速率下的剪切黏度绝大多数在500mPa.s以下。透射电镜分析显示PUD呈现胶粒间大小和形状互不相同的多分散体系。动态力学分析表明试样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35℃,NCO/OH(摩尔比)的增大使PUD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热重分析显示PUD胶膜在280℃开始分解,其拉伸强度为14.1~25.0MPa,扯断伸长率为508%~716%,吸水率为2.44%~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酸聚酯二元醇 固体含量 聚氨酯散体 粒径 拉伸强度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备工艺对薯蓣皂苷元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物相特征、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沛 常金花 +5 位作者 薛禾菲 王雨欣 徐林 张领 刘翠哲 周剑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9-357,共9页
目的 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对薯蓣皂苷元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物相特征、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以Soluplus为载体,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测定溶解度、溶出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扫... 目的 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对薯蓣皂苷元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物相特征、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以Soluplus为载体,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测定溶解度、溶出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物相特征,拟合水接触角曲线。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物理混合物、3种制备工艺所得固体分散体的0.5%CMC-Na混悬液(100 mg/kg),于0、0.083、0.25、0.5、0.75、1、2、3、4、6、8、12、24、36、48、72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薯蓣皂苷元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固体分散体溶解度、120 min内累积溶出度高于原料药,以共沉淀法所得更明显。薯蓣皂苷元以无定形态存在于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所得固体分散体中,以晶体存在于冷冻干燥法所得固体分散体中。薯蓣皂苷元与Soluplu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固体分散体水接触角小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共沉淀法所得固体分散体的水接触角最小,润湿性最强。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所得固体分散体的溶解机制为载体控制,冷冻干燥法所得固体分散体的溶解机制为药物控制。与原料药比较,共沉淀法、微波淬冷法所得固体分散体AUC_(0~t)、AUC_(0~∞)、C_(max)升高(P<0.05,P<0.01),CL_(z/F)降低(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576.69%、447.80%。结论 共沉淀法更适合制备薯蓣皂苷元固体分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元 固体散体 制备工艺 体外溶出 相特征 体内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丹参酮-PVPK30固体分散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林 何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以隐丹参酮为指标成分,选用影响因素稳定性实验考察温度、湿度及光照对自制的隐丹参酮PVPK30固体分散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温度、湿度及光照的条件下,考察对隐丹参酮-PVPK30固体分散体稳定性的影响,以隐丹参酮为检测指标,用... 目的:以隐丹参酮为指标成分,选用影响因素稳定性实验考察温度、湿度及光照对自制的隐丹参酮PVPK30固体分散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温度、湿度及光照的条件下,考察对隐丹参酮-PVPK30固体分散体稳定性的影响,以隐丹参酮为检测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Thermo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0∶2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结果:以隐丹参酮含量百分比为考察指标,高温及强光均能降低隐丹参酮-PVPK30固体分散体中隐丹参酮的含量,而湿度虽未影响隐丹参酮-PVPK30固体分散体中隐丹参酮的含量,但由于PVP的引湿性,可引起隐丹参酮-PVPK30固体分散体自身质量的增加。结论:隐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应干燥、常温、避光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固体散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丹 杨林 《中国药业》 CAS 2009年第14期45-46,共2页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减压干燥法制备,正交试验优化,以隐丹参酮为检测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溶出度。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5倍量的载体、4倍量的粮食酒精溶解、减压干燥1h,隐...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减压干燥法制备,正交试验优化,以隐丹参酮为检测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溶出度。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5倍量的载体、4倍量的粮食酒精溶解、减压干燥1h,隐丹参酮的体外溶出百分率为72.5%。结论用减压干燥法成功地制备了隐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其对隐丹参酮有很好的增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固体散体 减压干燥法 正交试验 体外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丹 杨林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15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减压干燥法制备丹参酮ⅡA-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减压干燥法制备,正交试验优化,以丹参酮ⅡA为检测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结果制备丹参酮ⅡA-PVPK30固体分散体的最佳... 目的研究减压干燥法制备丹参酮ⅡA-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减压干燥法制备,正交试验优化,以丹参酮ⅡA为检测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结果制备丹参酮ⅡA-PVPK30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工艺为用5倍量的载体、4倍量的粮食酒精溶解,减压干燥1h。丹参酮ⅡA的体外溶出百分比为60.1%。结论用减压干燥法成功制备了丹参酮ⅡA-PVPK30固体分散体,该固体分散体对丹参酮ⅡA有很好的增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固体散体 减压干燥法 正交试验 体外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溶出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泰源 《江西中医药》 2016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并对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进行研究。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不同比例的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利用体外溶出度、显微镜观察和粒径分布的测... 目的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并对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进行研究。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不同比例的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利用体外溶出度、显微镜观察和粒径分布的测定研究丹参酮固体分散体的性质以及溶出行为。结果 :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在脱气蒸馏水和人工胃液中的溶出有明显的聚集现象产生;而在0.5%吐温80溶液中的溶出没有明显的聚集,并且随着PVP载体在固体分散体中的比例的增大,溶出度也增大,60min的溶出度是原料药和PVP物理混合物的15倍。通过粒径分布的测定验证了丹参酮固体分散体在脱气蒸馏水中溶出存在聚集的现象,显微镜观察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验证了丹参酮固体分散体的形成,丹参酮以非晶型的形式存在于载体PVP…K30中而形成丹参酮-PVP固体发分散体。结论 :丹参酮/PVP固体分散体能够显著的提高丹参酮的溶出度,PVP是解决丹参酮溶出度问题的理想载体,为丹参酮制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固体散体 PVP 粒径 显微镜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表征及溶出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慧婷 赵必鑫 +3 位作者 詹燕珊 郭思旖 何杰滢 时军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SA)固体分散体制备、表征和体外溶出情况,分析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丹参酮ⅡA-PVP固体分散体(TSA-PVP SD),建立TSA的HPLC质量分数测定方法,采用显微观察、溶解度实验及体外溶出度测定对TSA-PVP...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SA)固体分散体制备、表征和体外溶出情况,分析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丹参酮ⅡA-PVP固体分散体(TSA-PVP SD),建立TSA的HPLC质量分数测定方法,采用显微观察、溶解度实验及体外溶出度测定对TSA-PVP SD进行物相鉴别,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及红外光谱研究(FTI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TSA-PVP SD能显著增强TSA溶解性能及体外溶出度,80 min体外累积溶出率即达到90%以上;物相鉴别结果显示TSA以非结晶状态均匀分散于PVP载体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结论TSA-PVP SD具有较好的溶出度,溶出适应性较高,为丹参酮ⅡA制剂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固体散体 溶出度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