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浅埋隧道自然排烟竖井临界间距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洁 王璐 姜学鹏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竖井间距会改变竖井内外压差,当竖井内外压差为0时,隧道火灾烟气将无法排出,此时竖井对应位置为竖井临界间距。由竖井内外口压差理论分析,给出竖井临界间距理论模型,再采用FDS模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设置竖井可明显降低隧道温度,... 竖井间距会改变竖井内外压差,当竖井内外压差为0时,隧道火灾烟气将无法排出,此时竖井对应位置为竖井临界间距。由竖井内外口压差理论分析,给出竖井临界间距理论模型,再采用FDS模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设置竖井可明显降低隧道温度,竖井间距为临界间距时,温度下降幅度接近150℃,人员疏散路径温度低于60℃,竖井排烟效率在55%~80%,可有效进行竖井排烟;当竖井间距大于竖井临界间距时,隧道内烟气压强小于竖井出口处风压,竖井排烟效率低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浅埋隧道 竖井排烟 竖井临界间距模型 自然排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缝辅助滚刀破岩临界间距试验及预测模型研究
2
作者 唐崇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1137,共7页
提高坚硬岩石条件下滚刀破岩能力是隧道施工的长期追求目标,而采用水射流辅助滚刀破岩可有效降低岩石开挖难度和刀具载荷,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破岩技术。针对水射流切缝辅助滚刀破岩这一方式,首先采用破岩试验验证了切缝间距对切缝辅... 提高坚硬岩石条件下滚刀破岩能力是隧道施工的长期追求目标,而采用水射流辅助滚刀破岩可有效降低岩石开挖难度和刀具载荷,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破岩技术。针对水射流切缝辅助滚刀破岩这一方式,首先采用破岩试验验证了切缝间距对切缝辅助滚刀破岩效果的影响,证明在岩石材料、贯入度、切缝深度一定条件下,切缝辅助滚刀破岩存在一个临界间距,当切缝间距小于临界间距时,切缝侧才能发生贯通破碎;然后采用岩石剪切破坏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一个线性化临界间距计算模型,该模型表明临界间距的大小与切缝深度L和贯入度H的差值(L-H)线性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刀破岩 水射流 切缝辅助破岩 临界间距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氩气稀释气体爆轰波临界管径和临界间距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喻健良 高远 +1 位作者 闫兴清 高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3-608,共6页
建立圆管及环形管道系统研究临近极限下爆轰波在管道内传播失效机理。选用C2H2+2.5O2+70%Ar气体,采用光纤探针测量爆轰波在管道内传播速度,用烟迹法记录管道内爆轰波胞格结构。结果表明:初始压力远大于爆轰极限压力时,爆轰波在管道内以... 建立圆管及环形管道系统研究临近极限下爆轰波在管道内传播失效机理。选用C2H2+2.5O2+70%Ar气体,采用光纤探针测量爆轰波在管道内传播速度,用烟迹法记录管道内爆轰波胞格结构。结果表明:初始压力远大于爆轰极限压力时,爆轰波在管道内以稳定速度传播;随着初始压力的减小,爆轰波速度逐渐降低;当初始压力一定时,爆轰波速度随着管道尺寸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当初始压力达到临界压力时,爆轰波在进入到管道内后其速度会逐渐衰减直至爆轰波完全失效。对于不同几何尺寸的圆管与环管,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d/λ及w/λ(d为圆管管径,w为环管间距,λ为爆轰胞格尺寸)得出,爆轰波在管道内传播的临界圆管直径为环形间距的2倍,与理论模型结果相吻合,验证了稳态气体基于爆轰波波面曲率的失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轰极限 临界直径 临界间距 爆轰波波面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元体剪切面的坑中坑基坑临界间距判别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霍军帅 周顺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85,共6页
坑中坑基坑的开挖包含外坑的竖向开挖卸载和内坑的侧向开挖卸载,存在着对内、外坑围护结构间"中间土体"的双向开挖应力释放问题,内、外坑开挖的相互影响又使得开挖应力释放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导致对围护结构上土压力的控制难... 坑中坑基坑的开挖包含外坑的竖向开挖卸载和内坑的侧向开挖卸载,存在着对内、外坑围护结构间"中间土体"的双向开挖应力释放问题,内、外坑开挖的相互影响又使得开挖应力释放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导致对围护结构上土压力的控制难度增加。针对坑中坑基坑的内、外坑开挖相互影响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在单元体加载试验破坏面为剪切面的基础上,提出坑中坑基坑内、外坑开挖相互影响的临界间距判别方法,建立考虑土体强度的临界间距计算公式。通过离心机试验,验证基于单元体剪切面的内、外坑开挖相互影响临界间距判别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中坑基坑工程 双向开挖 单元体剪切面 临界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式双锚定板临界埋深及临界间距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杰 汪智 +1 位作者 贺斯顿 刘学慧 《土木工程》 2020年第12期1371-1378,共8页
在对常规锚定板抗拔能力对比分析之后,提出了串联锚定板抗拔结构。通过模型试验,比较了常规单锚板和串联双锚板抗拔结构的抗拔性能。基于FLAC三维有限差分软件的传统单、串联双锚定板抗拔结构与土壤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同时,以方形串联... 在对常规锚定板抗拔能力对比分析之后,提出了串联锚定板抗拔结构。通过模型试验,比较了常规单锚板和串联双锚板抗拔结构的抗拔性能。基于FLAC三维有限差分软件的传统单、串联双锚定板抗拔结构与土壤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同时,以方形串联式双锚定板结构为例,探讨了串联式双锚定板结构的埋深及上下锚定板间距对抗拔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传统单锚定板结构的抗拔承载力远低于串联式双锚定板结构。2) 在上下锚定板间距恒定时,当下锚定板埋深比H/D (H为下锚定板埋深,D为方形锚定板边长)小于某一埋深比,双锚定板结构的抗拔力系数随埋深比的增大而增大。当下锚定板埋深比H/D大于某一埋深比,双锚定板结构抗拔力系数随埋深比的增大反而降低,其临界埋深比H/D在9~11之间。3) 在下锚定板埋深恒定时,当上下锚定板间距比S/D (S为上下锚定板间距)小于某一间距比,双锚定板抗拔力系数随间距比的增大而增大。当上下锚定板间距比S/D大于某一间距比,双锚定板抗拔力系数随间距比的增大反而降低,其上下锚定板临界间距比S/D在4~5之间,同时,锚定板周围土体破坏模式从“圆柱形破坏模式”转变为“局部独立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定板 上拔力–位移关系曲线 临界埋深 临界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碰撞易损性的相邻结构临界间距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巧云 王涛 +1 位作者 魏敏 朱宏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9-98,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解析的地震碰撞易损性确定相邻结构临界间距的方法。首先根据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将碰撞事件表示为单势垒首次超限可靠度问题;其次,通过随机振动理论得到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结构体系的条件失效概率;然后,结合相邻... 提出了一种基于近似解析的地震碰撞易损性确定相邻结构临界间距的方法。首先根据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将碰撞事件表示为单势垒首次超限可靠度问题;其次,通过随机振动理论得到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结构体系的条件失效概率;然后,结合相邻结构的地震碰撞易损性,将临界间距的计算表述为逆可靠性问题,求出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某一具体目标碰撞概率所对应的临界间距值,通过蒙特卡洛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的相关验证,证实了上述理论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逆可靠性 易损性 临界间距 碰撞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兹布尔格临界间距计算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舟 李斌 +1 位作者 罗培聚 陈富强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68,共4页
抗滑桩临界桩距的基兹布尔格算法考虑了土拱作用,是当前国内外几种临界桩距算法中理论上最为合理的算法之一.分析了基兹布尔格临界桩距计算公式中的3点不足,通过对其进行修正,重新推导出抗滑桩临界间距的计算公式,改进后的算法克服了原... 抗滑桩临界桩距的基兹布尔格算法考虑了土拱作用,是当前国内外几种临界桩距算法中理论上最为合理的算法之一.分析了基兹布尔格临界桩距计算公式中的3点不足,通过对其进行修正,重新推导出抗滑桩临界间距的计算公式,改进后的算法克服了原有不足,较全面反映了临界桩距与桩宽、滑体性质以及滑坡推力之间的关系.算例对比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更切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临界间距 基兹布尔格算法 土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ckett-Burman虚拟试验设计的弯管临界支撑间距解析
8
作者 房忠民 赵晓丹 《模具工业》 2025年第3期7-13,共7页
为了解决大型弯管构件在压弯过程中的变形区拉弯效应问题,基于刚塑性硬化直线模型,提出临界支撑间距算法。首先针对管材弯曲工艺进行工程解析,构建临界支撑间距与材料属性、几何特征等关系模型,其次引入无量纲指标,即相对临界间距L/d,... 为了解决大型弯管构件在压弯过程中的变形区拉弯效应问题,基于刚塑性硬化直线模型,提出临界支撑间距算法。首先针对管材弯曲工艺进行工程解析,构建临界支撑间距与材料属性、几何特征等关系模型,其次引入无量纲指标,即相对临界间距L/d,探讨了L/d与厚径比t/d、相对弯曲半径ρ/d、应变刚模量D、屈服强度σs等因子的规律,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的虚拟试验设计,得到各因子与L/d的量化关系,最后根据相关管材的国家标准选用几种材料的属性数值代入解析解,对比GB/T 232-2024推荐区间,验证解析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弯曲 临界支撑间距 刚塑性硬化直线模型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信号交叉口临界协调间距计算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别一鸣 王殿海 +1 位作者 赵莹莹 宋现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9-244,共6页
为了计算相邻两交叉口可以划入同一控制子区的最大临界间距,在进口道停车线前布设线圈检测器获取车流驶离图式;基于罗伯逊车队离散模型,建立了下游交叉口车队到达图式与交叉口间距的关系函数;根据HCM2000中对协调控制效益等级的划分,以... 为了计算相邻两交叉口可以划入同一控制子区的最大临界间距,在进口道停车线前布设线圈检测器获取车流驶离图式;基于罗伯逊车队离散模型,建立了下游交叉口车队到达图式与交叉口间距的关系函数;根据HCM2000中对协调控制效益等级的划分,以下游协调相位每周期绿灯期间到达车辆数占到达总车辆数的40%作为临界条件,分别研究了单向协调与双向协调情况下临界间距指标的动态计算方法,该指标与车队流量、信号配时等动态要素密切相关;最后以算例形式对所建算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协调 临界间距 车队离散 效益评价 子区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条件下路网临界车头间距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春妹 任福田 +1 位作者 荣建 韩忠辉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基于经典的跟驰理论 ,建立理想条件下车辆稳定跟驰行驶时的车头间距模型。并且利用高精度的车载GPS系统在北京市路网上采集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标定。同时根据最优化的相关理论确定出北京市路网达到其理想容量时车辆的临界行驶速度及临... 基于经典的跟驰理论 ,建立理想条件下车辆稳定跟驰行驶时的车头间距模型。并且利用高精度的车载GPS系统在北京市路网上采集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标定。同时根据最优化的相关理论确定出北京市路网达到其理想容量时车辆的临界行驶速度及临界车头间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驰行驶 临界车头间距 临界行驶车速 车载GPS系统 模型 公路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抗力的支盘桩承载力和临界盘间距 被引量:9
11
作者 范孟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95-298,共4页
通过对相邻2盘间破坏面形态的分析,总结了支盘桩整体破坏面形态的判断方法,推导出了基于最小抗力的支盘桩承载力和临界盘间距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验证。在相邻2盘间可能出现的破坏面有大圆柱形和小圆柱形两种,最可能出现的是抗力最小者。... 通过对相邻2盘间破坏面形态的分析,总结了支盘桩整体破坏面形态的判断方法,推导出了基于最小抗力的支盘桩承载力和临界盘间距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验证。在相邻2盘间可能出现的破坏面有大圆柱形和小圆柱形两种,最可能出现的是抗力最小者。支盘桩的整体破坏面是各段抗力最小的破坏面的组合,各段的最小抗力之和即是整根支盘桩的总承载力;支盘桩所有可能出现的整体破坏面中抗力最小者即为支盘桩的承载力。在判别受压支盘桩的整体破坏面状态时,要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最上段和最下段桩干处的破坏面是小圆柱形;对受拉桩,要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最下段桩干处的破坏面是小圆柱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抗力 支盘桩 承载力 临界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粒子间距判据适用条件的研究:缺口半径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录婵 肖妍 +2 位作者 付传玉 胡跃鑫 韩向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2-95,共4页
采用不同粒径碳酸钙(CaCO_3)粒子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熔体共混,研究不同缺口半径(R)下共混体系发生脆韧转变时临界粒子间距(IDc)与CaCO_3粒径大小和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缺口为45°V型,缺口半径R=0. 25 mm时,IDc与CaCO_3粒... 采用不同粒径碳酸钙(CaCO_3)粒子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熔体共混,研究不同缺口半径(R)下共混体系发生脆韧转变时临界粒子间距(IDc)与CaCO_3粒径大小和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缺口为45°V型,缺口半径R=0. 25 mm时,IDc与CaCO_3粒径大小和含量无关,表明该判据是适用的;当缺口为45°V型,缺口半径R=1. 0 mm时,发现IDc依赖于CaCO_3粒径大小,表明该判据不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韧转变 临界粒子间距判据 缺口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盘径下扩孔桩临界盘间距取值试验和数值分析
13
作者 曾繁斌 《广东公路交通》 2022年第6期93-97,共5页
扩孔桩的支盘提供了端阻力,可以充分调用地层承载性能,相较于直杆桩具有明显的承载性能优势。扩孔桩的盘间距是扩孔桩承载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尚没有针对广东深厚软土地质条件的临界盘间距成熟的经验和方法。针对广东深厚... 扩孔桩的支盘提供了端阻力,可以充分调用地层承载性能,相较于直杆桩具有明显的承载性能优势。扩孔桩的盘间距是扩孔桩承载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尚没有针对广东深厚软土地质条件的临界盘间距成熟的经验和方法。针对广东深厚软土的地质条件,对扩孔桩临界盘间距进行试验和数值分析。进行不同盘间距下双盘扩孔桩的单桩承载力数值模拟,通过桩体位移和土体变形分析盘间距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给出了可用于深厚软基处理的扩孔桩经验盘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孔桩 临界间距 数值模拟 现场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扩珠盘桩的盘间距及其受力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陆凤池 安里千 +1 位作者 黄业胜 籍远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0-364,共5页
关键词 旋扩珠盘桩 临界间距 承力盘 荷载分担比 竖向附加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室间距对双洞山岭隧道地震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皇民 赵玉如 +1 位作者 蔺世豪 王浩南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5,共9页
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强震导致部分隧道地下结构损坏,而当前国内对隧道地下结构的抗震研究不足,特别是对不同间距下的双洞隧道的抗震研究更少,因此,亟需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高烈度区雅泸高速公路为研究背景,运用FLAC3D数值计算... 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强震导致部分隧道地下结构损坏,而当前国内对隧道地下结构的抗震研究不足,特别是对不同间距下的双洞隧道的抗震研究更少,因此,亟需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高烈度区雅泸高速公路为研究背景,运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结合隧道震害调查统计,对不同间距下的双洞隧道地震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沿室间距对于双洞隧道的地震响应具有重要影响,当双洞间距较小时,隧道之间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不容忽视;随着间距增加,双洞隧道的地震响应逐渐减弱并趋近于单洞隧道的地震响应;双洞隧道地震作用的临界间距为2D;震害调查统计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可为高烈度区双洞隧道抗减震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洞隧道 沿室间距 数值分析 震害调查 临界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观数值试验的水平井多裂纹间距确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友 魏建光 李江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48,I0018,共5页
Stress shadow效应是影响水平井压裂多裂缝设计、提高储层体积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当水平井中的水力裂纹数量增多并且间距减少时,裂缝间相互作用的stress shadow效应尤为显著。本研究从岩石细观非均质性的特点出发,基于渗流-应力-损伤模... Stress shadow效应是影响水平井压裂多裂缝设计、提高储层体积压裂效果的关键因素,当水平井中的水力裂纹数量增多并且间距减少时,裂缝间相互作用的stress shadow效应尤为显著。本研究从岩石细观非均质性的特点出发,基于渗流-应力-损伤模型,对不同井孔间距内应力场的相互作用及对裂纹发展形态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优化水平井多裂纹射孔间距。研究结果表明,当井孔间距小于某临界长度时,井孔间的相互作用较强,容易形成孔间连通的水力裂纹;由stress shadow效应影响的井孔临界间距受岩石非均质的影响,当岩石的非均质性较强时,影响间距较大,当岩石的非均质性较弱时,影响间距较小;随着岩石均质度的提高,stress shadow效应对尖端"应力伞"的影响变弱,裂纹尖端应力伞面积变小。通过这一研究,可以为水平井多裂纹射孔间距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裂纹 非均质性 应力阴影 临界间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浅埋隧道自然排烟口间距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学鹏 吴锦东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0,共5页
建立长500 m、宽13 m的模型隧道,设定9种不同隧道高度、34种不同竖井间距,通过FDS模拟火灾,研究采用竖井自然排烟的隧道内烟气自由蔓延时烟气沉降点位置,得到烟气沉降位置与隧道高度的关系式,并确定使烟气逆流长度最短的竖井临界间距。... 建立长500 m、宽13 m的模型隧道,设定9种不同隧道高度、34种不同竖井间距,通过FDS模拟火灾,研究采用竖井自然排烟的隧道内烟气自由蔓延时烟气沉降点位置,得到烟气沉降位置与隧道高度的关系式,并确定使烟气逆流长度最短的竖井临界间距。烟气沉降点与火源的距离L与隧道高度H满足L=7.2H的关系。随着竖井间距的增大,自然排烟隧道内烟气逆流长度先减小后增大,与单竖井情况一致。在烟气自由蔓延的沉降点处加设竖井,烟气逆流长度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自然排烟 烟气沉降点 烟气逆流 临界竖井间距 隧道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坑中坑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临界影响范围研究
18
作者 钟琳 《福建建筑》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福建省大剧院A区坑中坑基坑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内、外坑开挖的相互影响,并通过岩土工程数值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内外坑间距W、不同开挖深度H时围护结构的变形规律,发现了α(α=W/H)与内外坑相互影响程度的关系,同时利用实际工程监测数... 以福建省大剧院A区坑中坑基坑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内、外坑开挖的相互影响,并通过岩土工程数值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内外坑间距W、不同开挖深度H时围护结构的变形规律,发现了α(α=W/H)与内外坑相互影响程度的关系,同时利用实际工程监测数据进行验证,得出了坑中坑基坑内、外坑开挖相互影响的临界间距约为5倍的外坑或内坑开挖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中坑 围护结构 临界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体积压裂簇间距优化新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天驹 陈赞 +3 位作者 王蕊 吴春方 徐鸿志 郝志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1-356,共6页
为了增大致密砂岩油藏体积压裂改造体积,需要对水平井分段压裂射孔簇间距这一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一般基于诱导应力分析进而优化簇间距的方法,存在无法与实际泵注程序有效结合的问题,也就不能有针对性的优化簇间距。基于有限元方法,借助A... 为了增大致密砂岩油藏体积压裂改造体积,需要对水平井分段压裂射孔簇间距这一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一般基于诱导应力分析进而优化簇间距的方法,存在无法与实际泵注程序有效结合的问题,也就不能有针对性的优化簇间距。基于有限元方法,借助ABAQUS软件,建立转向裂缝起裂扩展模型,以天然裂缝开启准则和临界转向簇间距为优化标准,结合实际泵注程序,综合考虑诱导应力和缝内净压力的耦合效应,形成了簇间距优化方法。研究认为,在诱导应力的作用下,存在一个可使主应力发生反转的临界转向簇间距,且随着施工排量的增加,该临界转向簇间距也越大;当簇间距取该临界值时,储集层水平主应力较为接近,主裂缝沟通天然裂缝起裂转向,最易形成复杂裂缝,这可作为优化簇间距的一个标准。现场应用表明,在依据该方法优化的簇间距下,主裂缝可沟通天然裂缝起裂转向,增大改造体积,改善致密砂岩油藏体积压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油藏 体积压裂 间距优化 裂缝转向 有限元 临界转向簇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墩间距下回填土对既有桥墩影响的分析
20
作者 曹颂 《中国公路》 2021年第13期106-107,共2页
以某座桥梁下回填路基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分析桥下回填土高度对不同墩间距下桥墩的影响规律,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墩间距大时,回填土对双墩结构产生的受力作用可按照单墩结构考虑;墩间距过小时,双墩结构明显优于单墩结... 以某座桥梁下回填路基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分析桥下回填土高度对不同墩间距下桥墩的影响规律,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墩间距大时,回填土对双墩结构产生的受力作用可按照单墩结构考虑;墩间距过小时,双墩结构明显优于单墩结构,墩间距的影响程度可按照临界墩间距判断。当回填土高度较低时,可直接回填;当回填土高度较高时,则需采取措施保护桥墩,防护界限需按照临界填土高度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桥墩 临界间距 临界填土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