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时约法》“因人立法”说考辩
1
作者 陈永鸿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0-25,94,共7页
“因人立法”是民国初期一大公案,本是袁世凯攻击《临时约法》的借口,但当年政界和学界一些有影响的人士被袁世凯的说词所蒙蔽,并为其所利用。《临时约法》所确立的不是误传的内阁制,而是总统制。袁世凯指责《临时约法》属于“因人立法... “因人立法”是民国初期一大公案,本是袁世凯攻击《临时约法》的借口,但当年政界和学界一些有影响的人士被袁世凯的说词所蒙蔽,并为其所利用。《临时约法》所确立的不是误传的内阁制,而是总统制。袁世凯指责《临时约法》属于“因人立法”,完全是为了将来弃用《临时约法》制造社会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约法 政体 总统制 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晓枫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6期33-36,共4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因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备受推崇,它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然而“临时约法”的制定者并未充分考虑到中国当时的实际,终使之成为一纸空文,但从宪法文化上看,“临时约法”的命运反映的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因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备受推崇,它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然而“临时约法”的制定者并未充分考虑到中国当时的实际,终使之成为一纸空文,但从宪法文化上看,“临时约法”的命运反映的是更广阔的文化传统对于“大典”和“朝纲”的处理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约法 宪法文化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政体重建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省制缺失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102,共10页
辛亥革命爆发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成为共识,但取法何种模式及形制,不同政治力量在角力下探索。光复各省为应对内外局势,调和各省自治与统一,仿北美十三州建国先例,采邦联制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继而因各省掣肘政府权力行使,并影响列强承... 辛亥革命爆发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成为共识,但取法何种模式及形制,不同政治力量在角力下探索。光复各省为应对内外局势,调和各省自治与统一,仿北美十三州建国先例,采邦联制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继而因各省掣肘政府权力行使,并影响列强承认新政权,临时政府采取措施集权中央,遭到临时参议院及各省抵制。南北统一后,为限制袁世凯独霸政权,保存共和果实,孙中山在规划未来政制时,试图划分中央与各省权限,但同盟会内部意见纷歧,时势倾向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这一缺失,将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省制构建,置于各派政治力量角力之下,并成为中国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的肇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政体 共和制 单一制 联邦制 省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被引量:4
4
作者 郭绪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孙中山是《临时约法》的倡导者,《临时约法》的主要精神贯穿着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以《临时约法》作为思想武器、法制武器,和袁世凯的专制、复辟作斗争。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先后6年的"护法运动"。以维护《临时约法》作... 孙中山是《临时约法》的倡导者,《临时约法》的主要精神贯穿着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以《临时约法》作为思想武器、法制武器,和袁世凯的专制、复辟作斗争。此后孙中山又领导了先后6年的"护法运动"。以维护《临时约法》作为斗争形式,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生平活动中占十多年之久的历史阶段。文章从中国国情角度探讨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的动机、主要过程、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孙中山最后认识到"护法"解决不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选择了新的革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临时约法 护法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法理视角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缺陷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学继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68,109,共7页
长期以来,我国内地学术界在论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缺陷时,主要是说它存在诸如反帝反封建不够坚决、没有明确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等等。其实,所有这些都是法律本身以外的政治问题,而非宪法本身的法理问题。从法理层面来说,《... 长期以来,我国内地学术界在论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缺陷时,主要是说它存在诸如反帝反封建不够坚决、没有明确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等等。其实,所有这些都是法律本身以外的政治问题,而非宪法本身的法理问题。从法理层面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存在不少缺点,它之所以很快被袁世凯撕毁,其本身存在的法理缺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总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法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系纵论 被引量:2
6
作者 臧运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08,共9页
孙中山在寻求中国革命真理的过程中,借鉴并批判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独创了五权宪法学说,作为与其三民主义并列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同盟会为主体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未了解和接受五权宪法,不但组建了三权分立的南京临时... 孙中山在寻求中国革命真理的过程中,借鉴并批判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独创了五权宪法学说,作为与其三民主义并列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同盟会为主体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未了解和接受五权宪法,不但组建了三权分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而且制订了与五权宪法相背离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使中华革命党再次打出了五权宪法的旗帜,但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却又要继续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之作为"批判的武器"。随着护法运动的一再失败,孙中山也在对于临时约法进行"武器的批判"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与临时约法的关系,历时10余年。他通过对于临时约法的扬弃而完善起来的五权宪法学说,虽然在理论与实践上难免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对于当时和后世,仍有思想武器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辛亥革命 五权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学继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8-122,159,共5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临时约法》是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主要蓝本,同时根据当时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临时约法》之所以选择以法兰西《第三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临时约法》是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主要蓝本,同时根据当时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临时约法》之所以选择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主要蓝本,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出于"以法制袁"的考虑;二是受法国宪政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约法 《第三共和国宪法》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旺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4期51-54,共4页
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已经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用文化研究的观点着力于分析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在我国着实是做得很不够的.因此,本文试图对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 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已经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用文化研究的观点着力于分析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在我国着实是做得很不够的.因此,本文试图对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一次文化意义上的剖析.一、《临时约法》的内容和精神1912年3月11日,也就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孙中山以民国第一届临时大总统的身份向全国公布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共7章56条,初步奠定了中华民国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基础,孙中山也正是这样来理解和寄希望于它的:'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约法》总纲共4条,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2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文化研究 袁世凯 宪法性文件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宪法原则 被引量:4
9
作者 彭毓花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60-62,共3页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 ,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社会改革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本文论述了《临时约法》的宪法原则 ,即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 ,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社会改革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本文论述了《临时约法》的宪法原则 ,即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文章还论述了《临时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宪法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临时约法》对庙产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效正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1期20-26,共7页
庙产问题是清末民初时期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是由庙产兴学政策引起的。《临时约法》的颁布对庙产问题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一是激发了普通民众的国民意识和平等意识;二是改变了清末以来征用庙产的标准;三是使清末以来征用庙产的... 庙产问题是清末民初时期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是由庙产兴学政策引起的。《临时约法》的颁布对庙产问题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一是激发了普通民众的国民意识和平等意识;二是改变了清末以来征用庙产的标准;三是使清末以来征用庙产的行为失去了合法依据;四是赋予普通民众聚集力量的手段。这就使庙产问题迅速复杂化、表面化,促使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进而使庙产问题向法制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问题 庙产 临时约法 法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价值认同的角度比较《独立宣言》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天琼 《晋阳学刊》 2003年第5期57-62,共6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独立宣言》在制定的民族时代背景、精神内涵和理论渊源上具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历史命运大相径庭。从不同的理论酝酿历程、不同的理论宣传效果以及历史传统的因素等方面,可以论证两个民族对于两部文献的价值认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独立宣言》在制定的民族时代背景、精神内涵和理论渊源上具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历史命运大相径庭。从不同的理论酝酿历程、不同的理论宣传效果以及历史传统的因素等方面,可以论证两个民族对于两部文献的价值认同存在根本的区别,而这一区别也是导致两者不同历史命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宣言 临时约法 法制 价值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宪政经验述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桥林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1期93-102,共10页
清帝逊位之初十几年的中国近代史,就是围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斗争史。国民党试图凭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袁世凯或明或暗地破坏该法,欲使中国社会回归传统,让自己君临天下。然而,最终双方都以失败而告终... 清帝逊位之初十几年的中国近代史,就是围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斗争史。国民党试图凭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袁世凯或明或暗地破坏该法,欲使中国社会回归传统,让自己君临天下。然而,最终双方都以失败而告终。何也?在袁世凯,大概因为封建传统思想严重,过于迷信武装的力量和政治手腕,以至于公然逆民意和历史潮流而动,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民党,大概因为没有真正接受宪政文化的洗礼,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时局的把握也不够准确,以至于不知不觉地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宪治 武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西哥《191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比较与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国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6期41-48,共8页
墨西哥《191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的可比性,是由于二十世纪初中国和墨西哥两国革命具有类似性质。
关键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墨西哥 宪法 临时约法 二十世纪初 可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不赞成《临时约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继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53-56,共4页
众所周知,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在向南京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提出了限制袁世凯,巩固辛亥革命成果的三个条件,其中之一便是新大总统必须遵守临时参议院即将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同年3月11日,孙中山在正式解除临时大... 众所周知,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在向南京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提出了限制袁世凯,巩固辛亥革命成果的三个条件,其中之一便是新大总统必须遵守临时参议院即将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同年3月11日,孙中山在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前,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约法 孙中山 临时参议院 袁世凯 直接民权 约法之治 资产阶级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大总统 五权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纵横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政体问题的探究为例
15
作者 陈建 《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第36期48-49,共2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临时约法》在政体方面的规定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横向可联英法美等国的代议制,纵向可比南京临时政府初建时的政体,并可用批判性思...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临时约法》在政体方面的规定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横向可联英法美等国的代议制,纵向可比南京临时政府初建时的政体,并可用批判性思维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批判性思维 政体 纵横比较 学生 培养 资产阶级民主 临时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与体制的冲突:《临时约法》时期袁世凯权威重建的困境
16
作者 马润凡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当受益于民主政权失败的"负面合法性"的袁世凯担任国家元首已成定局时,出于对袁世凯个人政治品质的不信任及为了重新获得全国的统治权,国民党通过《临时约法》构建了一种"总统的表面特权"(尊严)与"内阁总理的... 当受益于民主政权失败的"负面合法性"的袁世凯担任国家元首已成定局时,出于对袁世凯个人政治品质的不信任及为了重新获得全国的统治权,国民党通过《临时约法》构建了一种"总统的表面特权"(尊严)与"内阁总理的实际权力"(效率)并存的二元体系。由此,权力与体制的冲突构成了民初共和宪政的内在矛盾,在这一矛盾和冲突中,袁世凯曾拥有的政治资源处于不断流失的状态,其权威重建的政治困境由此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约法 袁世凯 权威重建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时约法》及民初共和宪政理想的幻灭
17
作者 陈胜强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4期199-203,共5页
《临时约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建立共和宪政国家的理想,其对清末立宪以来"君主立宪"与"共和立宪"之争作出了现实决断。然而,"西化"的制度设计并未带来真正的宪政。宪法的首要功能是组织建构,而中央政... 《临时约法》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建立共和宪政国家的理想,其对清末立宪以来"君主立宪"与"共和立宪"之争作出了现实决断。然而,"西化"的制度设计并未带来真正的宪政。宪法的首要功能是组织建构,而中央政府的组织建构及实践又具有核心地位。因此,揭开《临时约法》下共和宪政实践的面纱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那段历史真相,也是对当前"西化"宪政理论甚嚣尘上的一种自觉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约法 共和宪政 中央政府 宪法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与权力的规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宪政理念
18
作者 袁兵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8期21-25,共5页
辛亥革命不但结束了清朝统治,随之倒下的还有存在了两千年之久的帝国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标志着近代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宪政试验田。《临时约法》确立的主权在民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法治原则及正当程... 辛亥革命不但结束了清朝统治,随之倒下的还有存在了两千年之久的帝国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标志着近代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宪政试验田。《临时约法》确立的主权在民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法治原则及正当程序原则,为近代中国第一次开创了依法治国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权力制约 临时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护人民的权利——《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比较分析
19
作者 袁璇 《魅力中国》 2011年第2期172-172,共1页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和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一样,具有划时代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中华民国l沲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文件,可以说开创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宪政之先河,因此...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和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一样,具有划时代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中华民国l沲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文件,可以说开创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宪政之先河,因此,将以上三个文件进行全面的比较,必将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权利 人民 资产阶级性质 临时约法 中国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比较研究
20
作者 张剑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4-16,共3页
辛亥革命前夕,由于满清政府的专制、无能和反动,古老的中华帝国遭到西方列强的瓜分,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把"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理论引进中国,在国人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理论... 辛亥革命前夕,由于满清政府的专制、无能和反动,古老的中华帝国遭到西方列强的瓜分,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把"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理论引进中国,在国人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理论的产生。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爆发,紧接着许多省份、包括河南也发动了起义,从此结束了长达2 000多年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成立,它颁布的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清政府的《钦定宪法大纲》有着根本的区别;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以及服饰的变化是这个时期重要特征;另外,教育与出版业的变化也表现出民国的新气象。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反映辛亥时期的社会变革,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钦定宪法大纲》 临时约法 中国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 宪法性文件 封建统治者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