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灸法在中风脱证治疗中的量效观察——《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理论临床验证
1
作者 张鉴梅 徐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16期131-131,共1页
作者过去于针灸神经内科工作期间,遇到中风危候之脱证不计其数,采用重灸法治疗,均可获得奇效。该类患者症见昏迷,肢冷不温,胸腹煽动,呼吸浅促、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并持续在50%以下,心率增快并持续在120次/分以上,西医常见于脑血管意外中... 作者过去于针灸神经内科工作期间,遇到中风危候之脱证不计其数,采用重灸法治疗,均可获得奇效。该类患者症见昏迷,肢冷不温,胸腹煽动,呼吸浅促、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并持续在50%以下,心率增快并持续在120次/分以上,西医常见于脑血管意外中的呼吸衰竭。使用呼吸兴奋剂或呼吸机均不能有效改善的情况下,唯有重灸法可挽救患者生命于垂危。总结治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灸法 中风脱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卒中的影像学改变与中风闭脱证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陈浩然 王宣尹 +1 位作者 陈伟焘 林新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2735-2740,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及颅脑科就诊,符合重症脑卒中诊断的175例患者,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闭证(痰热内...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及颅脑科就诊,符合重症脑卒中诊断的175例患者,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分为闭证(痰热内闭证、痰热腑实证、痰浊蒙窍证)以及脱证(痰湿蒙神证、元气败脱证),分析性别、生命体征、影像学改变等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剔除资料不完整病例5例,最终纳入170例患者,其中闭证105例(61.76%),脱证65例(38.24%);具体证型分为痰热内闭49例(28.82%),痰热腑实25例(14.71%),痰浊蒙窍31例(18.24%),痰湿蒙神32例(18.82%),元气败脱33例(19.41%)。(2)经单因素分析,额叶与小脑病变在闭证与脱证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脱证与闭证患者之中,脱证患者更易合并额叶病变,闭证患者更易合并小脑病变。性别、心率、高血压病史等因素在闭证与脱证及中医具体证型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经多因素分析,性别、高血压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小脑病变在闭证与脱证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男性、高血压、小脑为主要病变的患者更容易表现为闭证,其中小脑为主要病变患者更容易表现为闭证中的痰热腑实证、痰浊蒙窍证;脱证(尤其是元气败脱证)中女性患者及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比例较闭证高。女性、无高血压病史、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重症脑卒中出现脱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卒中 中风 回顾性研究 影像学改变 中医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急性脑血管病CT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泉忠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中医辨分型 中风 中风脱证 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关元穴防治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贾政敏 黄碧纯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第3期54-54,共1页
关元穴为"足三阴、任脉之会",是养生常用穴位。该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属于任脉,是气功聚气凝神之所,为全身强壮养生之要穴,具有培补元气、温肾益精之功效。适用于虚损性疾病如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 关元穴为"足三阴、任脉之会",是养生常用穴位。该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属于任脉,是气功聚气凝神之所,为全身强壮养生之要穴,具有培补元气、温肾益精之功效。适用于虚损性疾病如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神经衰弱等,泌尿系统疾病如尿失禁、遗尿、尿血、尿频、癃闭、尿储留、少腹疼痛、尿道炎等,生殖系统疾病如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疝气等,妇科病如黄白带下、痛经、尿道炎、盆腔炎、月经不调、带下等,消化系统疾病如少腹疼痛、霍乱吐泻、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元穴 中风脱证 消化系统疾病 生殖系统疾病 前正中线 少腹 羸瘦 足三阴 月经不调 下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心悟》治痰十九法简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程运文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0年第2期49-51,共3页
新安名医程钟龄所撰之《医学心悟》(以下简称《心悟》),内容广泛,提纲挈领。其对化痰法的应用,论证详细,配伍灵活,颇具独见。兹将《心悟》从痰论治诸证归纳为十九法,简析如下。一、化痰救脱中风脱证,同时伴有“六脉沉细,痰壅喉响”(《心... 新安名医程钟龄所撰之《医学心悟》(以下简称《心悟》),内容广泛,提纲挈领。其对化痰法的应用,论证详细,配伍灵活,颇具独见。兹将《心悟》从痰论治诸证归纳为十九法,简析如下。一、化痰救脱中风脱证,同时伴有“六脉沉细,痰壅喉响”(《心悟·中风门》)者,乃由寒痰阻塞,元气虚脱所致,程氏则用化痰救脱法。如《心悟·论中风》曰:“脱者,口张、心绝,眼合、肝绝,手撒、脾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心悟》 中风脱证 程钟龄 脾绝 从痰论治 肝绝 寒痰 化痰法 脉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灸法治病临床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秀芳 彭新华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作用,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施灸原料很多,目前临床多以艾为主,艾叶气味芳香,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灸法治病,既可补虚...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作用,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施灸原料很多,目前临床多以艾为主,艾叶气味芳香,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灸法治病,既可补虚,又可泻实,既可温寒,又可散寒;既可扶阳,又可养阴.所以临床上不但用灸法治疗各种虚寒性疾病,有时也可用于各种实证、热证的治疗.《医学入门》说:“虚实寒热均能灸之.”《红炉点雪》也指出:“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寒热虚实,轻重远近无所不宜.可见其作用之大,应用之广.近几年来,临床实践证明,灸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喜爱,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治疗 临床经验 棉花灸 虚寒性疾病 临床实践 多年生草本植物 巩固治疗 中风脱证 疗效显著 行气活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综合考试试题解析(摘编)
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年第5期477-478,共2页
关键词 安神定志 中风脱证 流痰 骨关节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阙微探
8
作者 张红夏 贺义恒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3期49-50,共2页
1 命名及释义 神阙又名脐中(《甲乙》)、环谷(《太素》)、气舍(《外台》)、维会(《循经考六编》)。其不同名称均是根据神阙所在的部位、形态及其作用,结合外界事物及中医基础理论,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而加以命名的。 神:神气。代表人的... 1 命名及释义 神阙又名脐中(《甲乙》)、环谷(《太素》)、气舍(《外台》)、维会(《循经考六编》)。其不同名称均是根据神阙所在的部位、形态及其作用,结合外界事物及中医基础理论,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而加以命名的。 神:神气。代表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引用为元神,释为生命的诞生。 阙:①缺也。“中央缺而为道,为之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神阙 惹综合征 中风脱证 《太素》 取类比象 针刺法 急腹痛 淋巴管 敷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CT表现与中医证型、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泉忠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3期21-22,共2页
中风是一种常见病,按中医辨证可分为中脏腑及中经络,而中脏腑又可分为脱证与闭证,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从CT影像学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角度来探讨其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中医辨正分型 中风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 CT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