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联合穴位贴敷改善1例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1
作者 申艳丽 高波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本文总结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联合穴位贴敷改善1例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在完善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开展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联合穴位贴敷,配合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及情志护理,旨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 本文总结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联合穴位贴敷改善1例中风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在完善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开展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联合穴位贴敷,配合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及情志护理,旨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肩关节功能,提高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综合征 超声药物透入 穴位贴敷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康复手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疼痛效果分析
2
作者 张梦 刘芳 +1 位作者 李建彦 刘媛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74-077,共4页
分析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予温针灸结合康复手法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接诊的20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基于双盲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100)给予康复手法治疗,研究组(n=100)在其基础上结合温针灸治疗,检查两组治疗总有... 分析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予温针灸结合康复手法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接诊的20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基于双盲法分为两组,常规组(n=100)给予康复手法治疗,研究组(n=100)在其基础上结合温针灸治疗,检查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运动功能。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常规组87.00%,(x2=8.7207,P=0.0031)。研究组治疗后屈曲、外展、外旋、内旋时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予温针灸结合康复手法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疗效,改善疼痛,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温针灸 康复治疗 血流动力学指标 疼痛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灸联合Bobath技术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付瑶 管淑敏 +4 位作者 韩萌萌 李艳 孙平 缴健菲 刘跟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重灸疗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9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重灸组、Bobath组、联合组,各30例。重灸组予重灸治疗,Bobath组予Bobath技术治疗,联合组予... 目的观察重灸疗法联合Bobath技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9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重灸组、Bobath组、联合组,各30例。重灸组予重灸治疗,Bobath组予Bobath技术治疗,联合组予重灸结合Bobath技术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肿胀、简化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价3组临床疗效结果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28/30)显著高于重灸组(86.67%,26/30)和Bobath组(76.67%,23/30)(P<0.05)。联合组在减轻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重灸组和Bobath组(P<0.05)。联合组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重灸组和Bobath组(P<0.05)。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灸联合Bobath技术能够显著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肢体疼痛和肿胀,提升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综合征 重灸 BOBATH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罐结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邢雪梅 冯琴 孙成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火龙罐结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收治的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和观察组(... 目的 探讨火龙罐结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收治的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和观察组(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应用火龙罐结合中医穴位按摩),各40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感觉、自主神经及运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手肿胀值小于对照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火龙罐结合中医穴位按摩可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肿胀程度,恢复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 中医穴位按摩 中风 综合征 上肢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证候积分改善中的作用
5
作者 武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104-107,共4页
探讨针灸治疗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中改善证候积分、上肢功能、缓解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结... 探讨针灸治疗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中改善证候积分、上肢功能、缓解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针灸治疗,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通过证候积分、FMA上肢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在证候积分、上肢功能、疼痛和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证候积分、上肢功能、缓解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风后综合征 证候积分 上肢功能 疼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八穴定点介入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朱满华 林星镇 +1 位作者 彭天忠 侯新聚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颈八穴定点介入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A采用颈八穴定点介入治疗,对照组B采用徒手淋巴引流术治疗,... 目的:观察颈八穴定点介入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A采用颈八穴定点介入治疗,对照组B采用徒手淋巴引流术治疗,治疗组采用颈八穴定点介入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术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B脱落2例,治疗组脱落1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6%(43/49),高于对照组A的76.00%(38/50)、对照组B的72.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VAS、FM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生活质量、VAS、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结论:颈八穴定点介入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八穴定点介入 中风 综合征 痹证 偏枯 淋巴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卜玉 柏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9期181-184,共4页
肩手综合征(SHS)作为脑卒中发病后遗症,造成患者上肢水肿、疼痛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近年来,临床上针对SHS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案越来越多,查阅相关文献,祖国医学在治疗SHS方面疗法丰富,优势明显,现总结中风后SHS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肩手综合征(SHS)作为脑卒中发病后遗症,造成患者上肢水肿、疼痛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近年来,临床上针对SHS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案越来越多,查阅相关文献,祖国医学在治疗SHS方面疗法丰富,优势明显,现总结中风后SHS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简便、有效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综合征 肢体肿胀 综述 针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吴婷 游立澄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Ⅰ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福能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4例SHSA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康... 目的比较分析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与单纯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Ⅰ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福能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4例SHSA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上肢水肿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肩手综合征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前屈、外展、内旋、后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腋静脉内径、肘正中静脉内径小于对照组,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肘正中静脉PSV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毫火针治疗SHSASⅠ期患者相较于康复训练单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水肿,恢复肩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调节上肢静脉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 康复训练 中风 综合征 血流动力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经验举隅
9
作者 吴伊冰 颜蕊 +1 位作者 孙小花 孙秀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7期81-84,共4页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为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多表现为患侧肩、手关节出现疼痛、活动受限、手部浮肿、皮温肤色改变,甚至挛缩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易反复,目...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为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多表现为患侧肩、手关节出现疼痛、活动受限、手部浮肿、皮温肤色改变,甚至挛缩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病情易反复,目前西医治疗手段多以康复为主,但效果较单一,配合中医针灸结合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孙秀萍主任医师认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多以痰瘀阻滞,气血亏少为主要病机,主张头针、体针与雷火灸相结合治疗,针刺治疗补益气血,疏通经络,雷火灸温阳化痰,化瘀通络,两者合用具有补益气血,通络止痛,祛痰行瘀的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综合征 雷火灸 针刺 孙秀萍主任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10
作者 刘自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98-0101,共4页
探究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1年9月~2023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实验组行常规针... 探究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1年9月~2023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实验组行常规针刺联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通过实验组、对照组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的实际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64.86%),P<0.05。实验组上肢FMA评分优化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效果更加显著,P<0.05。实验组VAS评分在治疗完成后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情况得到进一步控制,P<0.05。结论 在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病情控制中,应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方法,能够进一步做好对治疗效果的优化。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对该治疗方法的综合评价较高,患者满意度基本能够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穴 刺络放血 中风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围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章璐 罗发兰 熊翼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围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珠海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8月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予以电针围刺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 目的观察电针围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珠海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2年8月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予以电针围刺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熏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肿胀程度、上肢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围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助于减轻疼痛,消除患肢水肿,提高上肢运功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加强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综合征 中药熏蒸 电针围刺 肿胀程度 上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宗成翠 张雪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20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与针灸联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的效果及其应用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HSA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与针灸联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AS)患者的效果及其应用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沂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HSA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联合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的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与针灸联合治疗SHSAS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运动功能,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综合征 黄芪桂枝五物汤 针灸 关节活动度 上肢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桂枝乌苓方加减内服外熨法治疗中风后痰瘀阻络型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李燕清 郑金书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观察桂枝乌苓方加减内服外熨法治疗中风后痰瘀阻络型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诊断为中风后痰瘀阻络型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桂枝乌苓方加减内服外熨法治疗... 目的:观察桂枝乌苓方加减内服外熨法治疗中风后痰瘀阻络型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诊断为中风后痰瘀阻络型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桂枝乌苓方加减内服外熨法治疗,疗程为4周,评估治疗前后2组的疼痛评分量表(VAS)、上肢功能量表(FMA)、日常活动能力量表(MBI)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前、后VAS、FMA、MBI、中医症候积分比较,P=0.000<0.05,观察组计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2组治疗都趋向好转,而观察组好转程度较对照组明显。2组均治疗有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桂枝乌苓方加减内服外熨法治疗中风后痰瘀阻络型肩手综合征患者能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乌苓方加减内服外熨法 中风 综合征 疼痛 上肢功能 日常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腾佳 曹曦 +2 位作者 陈蕾 李子滢 秦莉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21-2930,共10页
背景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非药物干预方式众多,但临床上优选何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尚有一定困扰。目的使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7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改善脑... 背景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非药物干预方式众多,但临床上优选何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尚有一定困扰。目的使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7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差异,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支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非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设定为建库至2023年6月。由2名研究员根据研究设计独立筛查文献与数据提取,使用RevMan 5.3、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2项研究,共5090例患者,干预措施包含针灸疗法、中药熏蒸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艾灸疗法、热敷疗法、电刺激疗法、中药泡洗疗法。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7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在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总有效率、FMA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除艾灸疗法外,6种非药物治疗方式在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7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改善总有效率的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依次为:针灸疗法(86.1%)>中药泡洗疗法(77.1%)>中药熏蒸疗法(54.7%)>体外冲击波疗法(53.1%)>热敷疗法(49.0%)>电刺激疗法(48.4%)>艾灸疗法(31.1%)>常规对照治疗(0.4%)。7种非药物治疗方式改善VAS评分的SUCRA依次为:热敷疗法(81.3%)>中药泡洗疗法(78.4%)>针灸疗法(76.7%)>电刺激疗法(58.4%)>中药熏蒸疗法(52.7%)>体外冲击波疗法(32.9%)>艾灸疗法(18.1%)>常规对照治疗(1.5%)。7种非药物治疗改善FMA评分的SUCRA依次为:中药泡洗疗法(90.6%)>针灸疗法(83.5%)>中药熏蒸疗法(59.9%)>电刺激疗法(59.8%)>体外冲击波疗法(42.3%)>艾灸疗法(39.7%)>热敷疗法(24.1%)>常规对照治疗(0.2%)。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使用或联合非药物治疗方式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更佳,由于受到原始研究限制,以上结论仍需开展更多临床试验以期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 非药物治疗 脑卒中 随机对照试验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手综合征的物理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华晓琼 李彦杰 +2 位作者 牛丽 张淑芹 刘昊源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119-122,共4页
通过检索国内外有关肩手综合征物理治疗的文献,从物理治疗及其联合应用进行综述,指出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运动治疗、操作治疗和仪器治疗,但临床还需合理优化物理治疗方案,以提高康复效果。
关键词 综合征 运动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富梅 王蕾 李瑞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1日收治的150例中风后S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其中A组给予穴位贴敷,B...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1日收治的150例中风后S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其中A组给予穴位贴敷,B组给予中医特色护理,C组给予穴位敷贴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三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功能[采用简化版Fugl-Meyer评分量表(FMA)]、负性情绪[采用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WEMWBS)、焦虑自评量表(SAS)]、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和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2、4周,三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C组低于A、B组(P<0.05,P<0.01);干预后,三组FMA、ADL量表、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C组高于A、B组(P<0.05,P<0.01);干预后,三组WEMWB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C组低于A、B组(P<0.05,P<0.01)。结论:将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应用于中风后SHS患者护理中,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同时对疼痛程度、负性情绪的减轻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护理 穴位贴敷 中风 综合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针刺取穴方法结合系统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寅 杨涛 +8 位作者 郭玉峰 刘元石 郭宝娟 邢文台 孙书臣 赵宏 刘军 叶永铭 黄漫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方法 :将 135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83例 ,以龙虎交战手法针刺天宗穴。对照组 5 2例 ,常规取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康复训练连续两个疗程。结果 :①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价 ,治疗组... 方法 :将 135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83例 ,以龙虎交战手法针刺天宗穴。对照组 5 2例 ,常规取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康复训练连续两个疗程。结果 :①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价 ,治疗组上肢总积分高于对照组 10分左右。②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亦较明显 (P <0 0 1)。结论 :龙虎交战针刺手法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虎交战针刺 综合征 天宗穴 中风后遗症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针循经针刺联合中药熏蒸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上肢症状及血清缓激肽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周徐 高松年 +1 位作者 顾玉玲 孙小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9期3611-3614,共4页
目的:分析套针循经针刺联合中药熏蒸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上肢症状及血清缓激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套针循经针刺联合中药熏蒸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上肢症状及血清缓激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套针循经针刺,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肩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r指数(BI)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病人血清缓激肽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评分、肢体疼痛评分、手指肿胀评分、VAS评分、血清缓激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身不遂评分、肢体疼痛评分、手指肿胀评分、VAS评分和血清缓激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I评分、FMA评分、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和上举活动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BI评分、FMA评分、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和上举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套针循经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上肢症状以及肩关节活动度,降低血清缓激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综合征 套针循经针刺 中药熏蒸 上肢症状 关节活动度 缓激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40例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泽新 汪润生 +1 位作者 郭小川 王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646-648,共3页
运用电针和毫针刺法分别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40例,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对手背水肿、手部皮温升高及屈指时手痛的疗效优于毫针刺法(P<0.05);指关节和肩关节功能积分增加3分以上(包括3分)的疗效电针组分别优于毫针组... 运用电针和毫针刺法分别治疗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40例,两个疗程后显示电针对手背水肿、手部皮温升高及屈指时手痛的疗效优于毫针刺法(P<0.05);指关节和肩关节功能积分增加3分以上(包括3分)的疗效电针组分别优于毫针组(P<0.05);总显效率电针组(75%)优于毫针组(50%,P<0.05)。提示电针产生肌肉节律性收缩具有"肩-手泵"样作用,这对消除手背水肿,防止手部肌肉萎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中风偏瘫 -综合征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跟莉 师帅 +3 位作者 刘亚 井鑫鑫 韩萌萌 刘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观察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中风病的中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通刮痧疗... 【目的】观察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中风病的中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通刮痧疗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刮痧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能明显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的症状,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刮痧 中风 综合征 临床研究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