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工况双级压缩中间压力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金旭 王树刚 +2 位作者 张腾飞 李照义 祖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2,共7页
基于质量与能量守恒方程,以转子压缩机几何模型为基础,建立反映中间压力形成过程的变容量双级压缩系统压缩机动态耦合模型,并利用实验对模型进行了校核。基于模拟和实验结果,分析了中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变工况特性。结果表明,中间... 基于质量与能量守恒方程,以转子压缩机几何模型为基础,建立反映中间压力形成过程的变容量双级压缩系统压缩机动态耦合模型,并利用实验对模型进行了校核。基于模拟和实验结果,分析了中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变工况特性。结果表明,中间压力具有脉动特性,但脉动幅值相对于时均值较小;在影响中间压力的因素中,低高压压缩机理论输气量比的影响最为显著,冷凝温度的影响明显小于蒸发温度的影响;系统制热量随中间压力的升高近似呈线性增加,而系统制热COP随中间压力升高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存在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压力 双级压缩 变容量 动态耦合 R410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中间压力调节功能的新型自复叠热泵 被引量:12
2
作者 陶锴 晏刚 +1 位作者 张敏 冯永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3-4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带中间节流的新型自复叠热泵系统.通过增加节流元件来调节中间压力,以实现系统的气液分离器进口制冷剂状态与冷凝器出口制冷剂状态相对独立.用自编制的循环性能程序对新型的和传统的自复叠热泵系统进行了理论对比分析,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带中间节流的新型自复叠热泵系统.通过增加节流元件来调节中间压力,以实现系统的气液分离器进口制冷剂状态与冷凝器出口制冷剂状态相对独立.用自编制的循环性能程序对新型的和传统的自复叠热泵系统进行了理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新型自复叠热泵系统,经较充分换热后冷凝器出口制冷剂在具有一定范围且干度较小的条件下,通过调节中间压力可避免压缩机吸气带液,从而提高系统性能,解决传统自复叠热泵系统的性能不稳定问题.与最优工况下的传统自复叠热泵系统相比,所提系统能使制热性能提高19.1%,容积制热量提高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自复叠系统 冷凝器 中间压力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跨临界循环双级压缩系统最优中间压力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圣春 马一太 刘秋菊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8,44,共4页
为了提高CO2跨临界循环系统的效率,可以采用双级压缩。分析了给定双级系统的最优工况点,一级节流双级压缩系统的最优中间压力以及最优高压压力随不同参数的变化趋势性能,得到了最优高压压力与最优中间压力的关联式,为双级系统的设计提... 为了提高CO2跨临界循环系统的效率,可以采用双级压缩。分析了给定双级系统的最优工况点,一级节流双级压缩系统的最优中间压力以及最优高压压力随不同参数的变化趋势性能,得到了最优高压压力与最优中间压力的关联式,为双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跨临界循环 双级压缩系统 最优中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驱动两级吸收式制冷系统中间压力的确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卢玫 李冰 李美玲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82,共4页
对溴化锂两级吸收式制冷系统中间压力pm (即低压发生器压力)的取值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得出了中间压力的取值范围及计算公式,可供两级吸收式制冷系统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 低温热驱动 两级吸收 中间压力 性能系数 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氨吸收制冷数学模型及对中间压力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袁竹林 杨思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8-43,共6页
以东南大学研制的双级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为模拟样机,结合S.C.G.Schulz氨水系统状态方程式,建立了该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对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两者取得了较好的一致.在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对... 以东南大学研制的双级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为模拟样机,结合S.C.G.Schulz氨水系统状态方程式,建立了该制冷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对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两者取得了较好的一致.在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对系统的运行进行了优化,得出了不同冷却水温度下该制冷系统最佳中间压力的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制冷 数学模型 中间压力 氨水 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的中间压力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嘉鹏 方贤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6-79,共4页
通过中间压力对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热力系数影响的分析,提出最佳中间压力的计算方法,可简化和优化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使其获得最高热力系数,并能对运行操作提供一个中间压力的参考值。
关键词 中间压力 双级循环 吸收制冷循环 溴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制冷系统最优中间压力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栋 梅申功 +3 位作者 陈卓 李晨辉 夏曦 汪祥支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38,共8页
为提升CO_(2)双级循环制冷系统的性能,基于一套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冷柜系统,通过建立能量热力学模型和㶲热力学模型,计算其最优中间压力值,并采用实验结果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度,最后对整个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 为提升CO_(2)双级循环制冷系统的性能,基于一套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冷柜系统,通过建立能量热力学模型和㶲热力学模型,计算其最优中间压力值,并采用实验结果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度,最后对整个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在预测最优中压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在试验工况下,误差仅为1.91%;高低压的几何平均值比最优中间压力值略低,偏差在3%左右;相对于高压来讲,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制冷系统的COP对中压不太敏感;气冷器出口温度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温度超过限值后,系统性能急剧下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该温度为36℃。本研究可以为小型CO_(2)跨临界双级循环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如何维持系统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循环 CO_(2) 跨临界 中间压力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中间压力优化计算数学模型
8
作者 何嘉鹏 王东方 王克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53-356,共4页
该文分析了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传统的热力计算方法与不足,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通过计算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中间压力来确定热力循环的方法。并提出了中间压力计算的数学模型,即pm = p0·pk + Δp。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分别... 该文分析了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传统的热力计算方法与不足,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通过计算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中间压力来确定热力循环的方法。并提出了中间压力计算的数学模型,即pm = p0·pk + Δp。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分别分析了热源温度、冷却水温度和冷媒水温度对Δp 的影响。以获得最大制冷循环热力系数为目标函数,通过优化方法确定影响Δp 各因素的加权系数,并获得了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中间压力优化计算数学模型。简化和优化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热力计算,使其获得最高热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循环 优化 数学模型 中间压力 溴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中间压力的计算机模拟
9
作者 何嘉鹏 施庆生 +2 位作者 龚延风 方贤德 姜正良 《流体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6-58,共3页
通过分析中间压力对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热力系数的影响,提出了最佳中间压力的计算方法。这样可简化和优化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使其获得最高热力系数,并为运行操作提供一个中间压力的参考值。
关键词 溴化锂 制冷循环 中间压力 双级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吸收制冷循环中间压力对热力系数的影响
10
作者 何嘉鹏 王路威 +1 位作者 王东方 韩丽艳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7-59,共3页
分析了两级吸收溴化锂制冷循环传统热力计算方法的不足 ,提出了通过计算中间压力来确定热力循环的方法以及中间压力的数学模型 。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循环 两级循环 中间压力 热力系数 加权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低势能源的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中间压力的数学模型
11
作者 何嘉鹏 王东方 +1 位作者 姜正良 鄢建平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55-59,共5页
提出了计算双级溴化锂制冷循环中间压力的数学模型,为这种循环实际应用于利用废热和低势能源创造了条件,从而达到减少热污染和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 余热利用 制冷循环 热力系数 中间压力 溴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压力对往复式液氢泵容积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晟 郭志敏 +2 位作者 代海斌 薛明喆 朱绍伟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0-75,共6页
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压缩过程绝热系数、中间压力对双级往复式液氢泵第二级容积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无中间压力,入口压力为0.3 MPa,出口压力为45 MPa和90 MPa时,可能会出现容积效率为0,液氢泵呈现空转的现象。根据理论计算与分... 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压缩过程绝热系数、中间压力对双级往复式液氢泵第二级容积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无中间压力,入口压力为0.3 MPa,出口压力为45 MPa和90 MPa时,可能会出现容积效率为0,液氢泵呈现空转的现象。根据理论计算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降低绝热系数、提高中间压力有助于提高容积效率,防止余隙容积内残余液氢在气缸吸液过程中汽化,更高的出口压力需要更高的中间压力以提高容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泵 余隙容积 容积效率 绝热系数 中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水吸收/压缩复合循环中间压力计算方法讨论
13
作者 鄂文汲 杜垲 +1 位作者 李舒宏 鲍帅阳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6年第1期5-8,34,共5页
本文对氨水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进行分析,结合Schulz氨水溶液状态方程,对压缩机处于低压区的复合循环进行热力计算。分析蒸发温度、热源温度、冷却水温度和中间压力对该复合式循环的性能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不同中间压力对应的系统性... 本文对氨水吸收/压缩复合制冷循环进行分析,结合Schulz氨水溶液状态方程,对压缩机处于低压区的复合循环进行热力计算。分析蒸发温度、热源温度、冷却水温度和中间压力对该复合式循环的性能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不同中间压力对应的系统性能系数及各类热负荷,并将最高系统性能系数所对应的中间压力与两级压缩中间压力的计算公式进行比较,给出该复合循环最佳中间压力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双级压缩中间压力公式对应的压力值后,增大压力,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较小。因此,双级压缩中间压力计算公式也适用于氨水吸收/压缩制冷循环中间压力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压缩 中间压力 系能系数 复合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压力对单机双级旋转式压缩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冰 魏会军 杨欧翔 《冷藏技术》 2019年第1期43-48,共6页
为了明确中间压力对双级旋转式压缩机的影响,依据质量与能量守恒定律,提出带闪蒸器补气的系统具有三种循环方式,即气体倒流、补气正流和补气带液,并建立了各循环的热力学分析模型,通过模拟分析与试验验证,研究了中间压力对系统循环方式... 为了明确中间压力对双级旋转式压缩机的影响,依据质量与能量守恒定律,提出带闪蒸器补气的系统具有三种循环方式,即气体倒流、补气正流和补气带液,并建立了各循环的热力学分析模型,通过模拟分析与试验验证,研究了中间压力对系统循环方式与压缩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补气带液循环与补气正流循环相比,系统制冷/制热COP提升幅度(与单级压缩循环相比)增大了3%~4%,系统制冷/制热能力提升幅度提高1%~3%;气体倒流循环方式下,使中间压力接近吸气压力,可实现COP与关闭补气时相当,制冷量降低27%~28%,在轻负荷需求下可通过小排量、高频率的运行方式提升能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 中间压力 循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控制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中间压力提高制冷效率
15
作者 黄尔义 《冷藏技术》 2006年第2期40-42,共3页
以实践操作和理论计算数据,寻求氨双级制冷机的最佳中间压力,并合理控制它,实现节能降耗。
关键词 氨双级制冷机 中间压力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制冷中间压力偏高浅析
16
作者 康毅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年第28期196-196,共1页
在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层中建井,采用普通法凿井难以通过,采用特殊凿井冻结法施工安全可靠速度快。在冻结法施工中,制冷设备中的中冷器所反应的中间压力偏高,是很少见,山西常村煤矿回风立井井筒深度482.85m,冻结施工中,... 在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层中建井,采用普通法凿井难以通过,采用特殊凿井冻结法施工安全可靠速度快。在冻结法施工中,制冷设备中的中冷器所反应的中间压力偏高,是很少见,山西常村煤矿回风立井井筒深度482.85m,冻结施工中,中间压力比正常压力偏高0.05-0.07MPa,中间压力偏高直接反映在井简冻结效率低下。为此,对所开机组进行了调整,中间压力很快降到正常压力,盐水温度很快降到设计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制冷 中间压力偏高 冷冻机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压力对商超CO_(2)增压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江嘉玮 殷太岚 +1 位作者 郑泽烨 杨启超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69,共9页
针对商超用跨临界CO_(2)基本增压(BRC)和并行压缩(PRC)制冷系统,建立系统分析的热力学模型并进行理论模拟分析,重点探讨中间压力及环境温度、排气压力等工况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压力的取值对基本增压制冷系统COP影响较... 针对商超用跨临界CO_(2)基本增压(BRC)和并行压缩(PRC)制冷系统,建立系统分析的热力学模型并进行理论模拟分析,重点探讨中间压力及环境温度、排气压力等工况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压力的取值对基本增压制冷系统COP影响较小;而并行压缩系统的中间压力存在最佳值,范围在5~5.3 MPa,可使系统的最佳排气压力略有降低。中间压力越大,PRC系统BRC系统的最大COP和最大效率提升程度越明显。给定工况下,并行压缩系统的最大COP较BRC提升了19.67%~24.08%,最大效率提升了26.86%~3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 增压系统 并行压缩 中间压力 制冷系统
原文传递
自然工质两级喷射器组合中间压力分配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苇 陈汉 +2 位作者 刘纪云 许浩 谢超许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9-265,共7页
建立了两级喷射制冷系统和两级喷射器组合的性能分析模型。以水、氨、R290、R600a为工质,研究了两级喷射器组合中间压力分配比与喷射系数的关系,当第一级和第二级喷射器的喷射系数相近时出现使总喷射系数最大的中间压力最佳分配比。探... 建立了两级喷射制冷系统和两级喷射器组合的性能分析模型。以水、氨、R290、R600a为工质,研究了两级喷射器组合中间压力分配比与喷射系数的关系,当第一级和第二级喷射器的喷射系数相近时出现使总喷射系数最大的中间压力最佳分配比。探讨了不同工况下最佳分配比与总压缩比和膨胀比之间的关系。膨胀比一定时,最佳分配比随总压缩比的增大先增大,然后减小,最后又逐渐增大;膨胀比对最佳分配比也有一定影响,但与总压缩比的取值区间相关联。绝热指数是影响最佳分配比的重要因素,对处于相同最佳分配比工况的不同工质,绝热指数越大则所需的总压缩比也越大。提出了两级喷射器组合中各级喷射器结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制冷 两级喷射器组合 自然工质 中间压力 最佳分配比
原文传递
刚性挡土墙平动模式下中间被动土压力的计算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日庆 李昕睿 朱剑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05-2009,共5页
为了准确地设计挡土墙,研究非极限位移时的土压力计算.将非极限状态下的被动土压力定义为中间被动土压力,分析土体的破坏机理,建立内外摩擦角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公式.改进库仑土压力理论,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推导出在刚性挡土墙平动模式下... 为了准确地设计挡土墙,研究非极限位移时的土压力计算.将非极限状态下的被动土压力定义为中间被动土压力,分析土体的破坏机理,建立内外摩擦角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公式.改进库仑土压力理论,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推导出在刚性挡土墙平动模式下中间被动土压力强度、中间被动土压力合力和中间被动土压力系数的理论公式.分别计算分析填土为干砂及填土为饱和砂土的模型试验,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结论比较吻合.在平动模式下,中间被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系数均随着位移的发展而增大,且在任一位移时中间被动土压力沿墙高近似成线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挡土墙 平动模式 中间被动土压力 干砂 饱和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分析中间再热压力对电厂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金枝 于振清 金永玲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37-38,共2页
采用再热循环,选取最佳中间再热压力,可以有效提高锅炉热效率。本文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求解最佳中间再热压力的范围。
关键词 中间再热压力 最佳 循环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