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融合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规范》解读
1
作者 靳英辉 阎思宇 +10 位作者 任相颖 王永博 黄桥 张晓雨 赵晨 邱瑞瑾 尤良震 孙杨 郑蕊 蒋寅 商洪才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12期1319-1328,共10页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布逐年增多,但仍存在“结而不合”的问题,即中医和西医的推荐意见多各自独立,与临床实际诊疗过程不符,重要信息缺乏,不能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改善临床实践的作用。为了实现中西医真正“融合”,研究团...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布逐年增多,但仍存在“结而不合”的问题,即中医和西医的推荐意见多各自独立,与临床实际诊疗过程不符,重要信息缺乏,不能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改善临床实践的作用。为了实现中西医真正“融合”,研究团队针对上述问题开展方法学研究,并于2022年11月在中国标准化协会立项,2023年11月正式发布《中西医融合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规范》并在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第6-8届学术年会进行了第一次宣贯。本文对该规范的制定过程、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提高中西医结合领域指南的整体质量和推动中西医融合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融合 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制定 规范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西医融合态靶思维”学术思想
2
作者 姜宇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4期28-30,共3页
“中西医融合态靶思维”是在中医、西医理论基础上,将中医的宏观理论与西医的微观理论融合统一,变成一门新的科学,从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则治法、用药(中药)上进行有机融合。该文探讨在现代社会医学背景下重构中医诊疗体系,使“... “中西医融合态靶思维”是在中医、西医理论基础上,将中医的宏观理论与西医的微观理论融合统一,变成一门新的科学,从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则治法、用药(中药)上进行有机融合。该文探讨在现代社会医学背景下重构中医诊疗体系,使“中西医融合态靶思维”形成一种新医学,对于提高诊治疾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融合态靶思维 新医学 张学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西医融合健康管理学科及服务体系 被引量:20
3
作者 袁尚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5-8,共4页
医学研究和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现代医学健康管理学和中医治未病学蓬勃发展,构建协同创新的中西医融合健康管理学科及服务体系已成必然和可能。中西医融合健康管理学是中西医融合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目标是实现健... 医学研究和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现代医学健康管理学和中医治未病学蓬勃发展,构建协同创新的中西医融合健康管理学科及服务体系已成必然和可能。中西医融合健康管理学是中西医融合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目标是实现健者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使人心身整体健康,而不仅是得病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体方法是建立中西医融合健康档案,进行中西医融合健康体检、风险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干预、效果评估、持续维护,制定中西医融合健康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 治未病 中西医融合 预防医学 慢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融合促进肿瘤症状学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学谦 李道睿 +3 位作者 刘硕 郑琦 林洪生 张英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症状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目前肿瘤症状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症状评测、机制探索和治疗三个方面,西医在症状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发展相对缓慢,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中医药在肿瘤症状干预方面具有较完善的... 症状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目前肿瘤症状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症状评测、机制探索和治疗三个方面,西医在症状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发展相对缓慢,存在一定的瓶颈问题。中医药在肿瘤症状干预方面具有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在症状的评测和分子机制的微观解释方面存在显著不足。中医和西医在症状学研究方面均有优势和不足,充分认识并发挥两者的优势特点,实现互补融合,是促进肿瘤症状学发展的关键。现从肿瘤症状学研究现状、中西医融合推动肿瘤症状学发展的关键点出发,对中西医融合促进肿瘤症状学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症状学 中西医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西医融合发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蔡英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7期1021-1025,1036,共6页
简要总结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史和国际医学发展的新潮流,包括循证医学、系统医学、4P医学、精准医学、整合医学、转化医学等。将人类文明体系描绘为一个蝴蝶图,指出中西医在其中的学科地位。以太极图的方式总结对比了中西医的核心特征... 简要总结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史和国际医学发展的新潮流,包括循证医学、系统医学、4P医学、精准医学、整合医学、转化医学等。将人类文明体系描绘为一个蝴蝶图,指出中西医在其中的学科地位。以太极图的方式总结对比了中西医的核心特征,认为中医是具有浓厚艺术色彩的系统科学。采用四个同心圆的4C+T模型描述了中医与现代医学发展方向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中医是望远镜,西医是显微镜”,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中西医融合发展需要“以中医为方向,以西医为方法”。指出中西医融合的四个关键:关键尺度(细观到微观),关键对象(经络和腧穴),关键语言(与西医兼容的中医话语体系),关键问题(针灸效应、治病机理、人体生理周期与天体运行)。提出了经络是组织间隙、腧穴是被肌肉与骨骼包埋的空腔的“隙空学说”;采用模糊集合论的方法进行翻译,将能够建构融通中西的中医话语体系;循证医学是建构未来整体医学的宏伟大厦的核心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融合 循证医学 4P医学 整合医学 融合关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背景下高职中西医融合特色护理人才培养SWOT分析及对策——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年保健方向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卫平 米明 +1 位作者 蒋志勇 李灿辉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第9期65-68,共4页
目的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护理专业老年保健人才培养现状,为实现中西医融合特色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老年保健中西医融合特色护理人才培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结... 目的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护理专业老年保健人才培养现状,为实现中西医融合特色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方法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老年保健中西医融合特色护理人才培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结果现阶段高职护理专业老年保健人才培养没有完全对接社会需求,忽略了中医护理技能的培养。需要把握机遇,以中西医融合为特色,增强竞争力。结论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接老龄社会需求,通过精准培育中西医融合特色护理人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化校企合作等方法,提升高职老年保健人才培养水平,推动护理职业教育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保健 中西医融合 特色护理人才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血气伏毒构建冠心病中西医融合证治范式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新东 祁晓霞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1期146-148,共3页
提出融合中西医理论治法,即既具中国传统医学原创、又具现代医学融通的冠心病"中国医学"防治范式。认为脏腑功能失调血气失和与膏脂运化失常是致病基础,瘀毒、痰毒、热毒、脂毒、糖毒、寒毒等伏毒酿生为致病因素,风常为诱发因... 提出融合中西医理论治法,即既具中国传统医学原创、又具现代医学融通的冠心病"中国医学"防治范式。认为脏腑功能失调血气失和与膏脂运化失常是致病基础,瘀毒、痰毒、热毒、脂毒、糖毒、寒毒等伏毒酿生为致病因素,风常为诱发因素,血气失和、伏毒损脉、痰瘀作核是基本病机,脉核阻络或风邪引动伏毒致心脉不利甚或闭阻、心失所养为临床终点。提出护脉-通脉-养脉分期论治、中医"调理"与西医"修理"融通的中西医融合冠心病诊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气 伏毒 中西医融合 证治体系
原文传递
邓鹤鸣教授关于中西医融合(证的随笔) 被引量:1
8
作者 曲鹏飞 王红 +2 位作者 刘斌 韩俊泉 邓鹤鸣 《内蒙古中医药》 2015年第2期49-49,共1页
中西医融合就是从中医理论基础与西医理论基础层面真正意义上的结合,使中医与西医相融合,产生一个新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的特色性医学学科,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体的科学,探求二者的结合之处。中医主讲... 中西医融合就是从中医理论基础与西医理论基础层面真正意义上的结合,使中医与西医相融合,产生一个新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的特色性医学学科,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体的科学,探求二者的结合之处。中医主讲望、闻、问、切,它是中医用语,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融合 理论基础 辨证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中西医融合教育解析
9
作者 唐年亚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6期136-137,共2页
本文针对大学生医学教育中中西医知识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笔者自身中西医学习、教育经历中关于中西医融合点的总结,找出医学教育中中西医知识融合的对策与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医学教育 中西医融合 对策与办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融合创新与优化医教诊疗结构的探讨——基于中医药“双四化”传承创新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新斌 张富泉 +1 位作者 刘波 周良荣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7-73,共17页
针对医学教育与诊疗医院中西医分置所带来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与问题,以及财政医疗费用增速与健康指数增幅不匹配等现象,文章借鉴日本恢复汉方医学并使之融入主流的案例,阐明中西医并重融合创新的关键在于优化医教诊疗结构以转换中西医... 针对医学教育与诊疗医院中西医分置所带来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与问题,以及财政医疗费用增速与健康指数增幅不匹配等现象,文章借鉴日本恢复汉方医学并使之融入主流的案例,阐明中西医并重融合创新的关键在于优化医教诊疗结构以转换中西医分置模式,而难点则在传承创新发掘中医药“瑰宝”以彰显其效能。基于此,以青蒿素抗疟和“云药”精准扶贫两大举国工程为实案,论证实施中医中药“双四化”传承创新工程的必要性、可及性,并从人才培养和诊疗管理以及医保、医疗、医药协同治理诸方面提出适宜政策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融合创新 中医药学复兴 中医中药“双四化” 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融合与证态新概念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同宪 李月彩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8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融合 证态新概念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融合康复治疗心脉病症多元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戈利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介绍了25年来中西医融合治疗康复心脉病症的探索历程和研究进展,较系统地总结了这一医疗模式在防治病窦综合征、冠心病、心律失常等重大心脏疾病的临床成果。作者公开了高效治疗心脉病症的针灸穴方,阐释了针刺的"双向趋衡调节&... 本文介绍了25年来中西医融合治疗康复心脉病症的探索历程和研究进展,较系统地总结了这一医疗模式在防治病窦综合征、冠心病、心律失常等重大心脏疾病的临床成果。作者公开了高效治疗心脉病症的针灸穴方,阐释了针刺的"双向趋衡调节"作用原理,提出并论证了"中西医融合心脏康复学"的概念及其核心内涵,简要陈述了在"中西医融合心脏康复单元"建设方面的六大进展。基于心脏康复的发展现状,作者提出如下三项评述:1中西医融合防治心脉病症具有显著的优越性;2中西医融合心脏康复将成为临床心脏康复发展的新趋势;3"身心灵境"四维整体康复模式是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 心脉病症 针灸 中西医融合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与特色科室建设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明刚 王求禹 +4 位作者 宋金霞 李冬霞 贾延强 岳伟 周文霞 《中国农村卫生》 2022年第10期56-58,共3页
中医药“治未病”的早期干预思想、以人为本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整体调节的综合治疗观念等,让中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显现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优势。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服务的需求,基层医疗机构尚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基层医疗... 中医药“治未病”的早期干预思想、以人为本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整体调节的综合治疗观念等,让中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显现出了不可替代的突出优势。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服务的需求,基层医疗机构尚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建设,大力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科室建设,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本文分析研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与特色科室建设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的经验,希望能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 中医药文化 特色科室建设 中西医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珠江论坛探讨病证结合中医临床研究病证结合是中西医融合的切入点
14
作者 徐雪莉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9期26-26,共1页
5月10日~11日,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病证结合的中医临床研究。研讨会旨在理清中医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中医病证结合... 5月10日~11日,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病证结合的中医临床研究。研讨会旨在理清中医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中医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可行途径和方法,确定“十二五”中医临床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研究 病证结合 中西医融合 论坛 珠江 国际会议中心 学术研讨会 中医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央苏区的中西医融合
15
作者 李媛 钟世华 刘善玖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67-669,673,共4页
中西医并重是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医疗卫生事业的一大特色和壮举。这一工作方针起源于中央苏区。与国民党政府排斥和废止中医的态度不同,共产党吸收和团结中医,实现了中央苏区中西医资源的互补和融合。这... 中西医并重是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医疗卫生事业的一大特色和壮举。这一工作方针起源于中央苏区。与国民党政府排斥和废止中医的态度不同,共产党吸收和团结中医,实现了中央苏区中西医资源的互补和融合。这既有来自革命战争环境下缺医少药的客观原因,更得益于赣南闽西地区民众长期以来对中医的情感诉求及当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央苏区重视中西医人才、筹措中西药品和设立中西医机构等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的互补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中西医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珠江论坛探讨病证结合中医临床研究病证结合是中西医融合的切入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雪莉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年第5期427-427,共1页
2011年5月10~11日,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病证结合的中医临床研究。研讨会旨在理清中医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中医病证结... 2011年5月10~11日,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病证结合的中医临床研究。研讨会旨在理清中医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中医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可行途径和方法,确定“十二五”中医临床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临床研究 病证结合 中西医融合 论坛 珠江 国际会议中心 学术研讨会 中医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融合之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榛子 《中国卫生人才》 2012年第4期30-32,共3页
1999年底,在胶东半岛某城市,根据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局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由一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和一家三级乙等西医院为基础组成了这个地区首家大型医院——A医院。
关键词 中西医融合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大型医院 市卫生局 三级甲等 中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论中西医融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世峰 《家庭中医药》 2009年第2期19-19,共1页
从西学东渐开始,中医内部就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派。由于中西医来自不同医学体系,结合概念欠清晰,又没找到切合点,所以收效甚微。一方面中医主动去结合西医,千方百计证明自己;另一方面西医则按照自己的评价标准研究中医、中药,而不... 从西学东渐开始,中医内部就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派。由于中西医来自不同医学体系,结合概念欠清晰,又没找到切合点,所以收效甚微。一方面中医主动去结合西医,千方百计证明自己;另一方面西医则按照自己的评价标准研究中医、中药,而不是真正的融合。所谓融合,应该是彼此融洽,取长补短,最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解境界”所产生的新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融合 中西医汇通派 医学体系 评价标准 中医 新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专家在“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上指出——病证结合是中西医融合的切入点 被引量:1
19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年第9期769-769,共1页
2011年5月10-11日,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论坛主题是病证结合的中医临床研究。研讨会旨在理清中医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中医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可行途径和方法,确定... 2011年5月10-11日,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论坛主题是病证结合的中医临床研究。研讨会旨在理清中医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中医病证结合临床研究的可行途径和方法,确定"十二五"中医临床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发展 病证结合 中西医融合 论坛 中医临床研究 专家 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0~3岁婴幼儿饮食喂养的几点建议--基于中西医融合的视角
20
作者 王晓芳 苑洁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第7期50-52,共3页
0~3岁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期,该年龄段婴幼儿的饮食对其体格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的成熟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医养生保健理论的影响下,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养育智慧。因此,将中医传统饮食观念与西医营养学有机融合,对婴幼儿的... 0~3岁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期,该年龄段婴幼儿的饮食对其体格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的成熟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医养生保健理论的影响下,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养育智慧。因此,将中医传统饮食观念与西医营养学有机融合,对婴幼儿的保育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养生保健 传统饮食文化 饮食喂养 饮食观念 中西医融合 婴幼儿 生理机能 营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