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护理干预在肿瘤患者中线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
作者 郭生梅 李桂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研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肿瘤患者使用中线导管置管输液与其他静脉输液工具输液对患者的作用与出现并发症概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A、B、C3组,对A组患者使用中线导管置管进行输液,对B组患者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对C组患者使用经... 研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肿瘤患者使用中线导管置管输液与其他静脉输液工具输液对患者的作用与出现并发症概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A、B、C3组,对A组患者使用中线导管置管进行输液,对B组患者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对C组患者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输液,对比三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结果 A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 对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肿瘤患者使用中线导管置管输液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肿瘤患者 中线导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中线导管病员服的设计及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建男 袁海娟 +1 位作者 陈莉丽 吴梅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5期78-8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中线导管(MC)病员服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MC置管患者10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穿着普通病员服进行置管操作,观察组穿着改良MC病员服进行... 目的探讨改良中线导管(MC)病员服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MC置管患者10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穿着普通病员服进行置管操作,观察组穿着改良MC病员服进行置管操作。比较两组MC置管部位规范化护理落实率,置管部位舒适度及MC护理操作耗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规范化护理落实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操作耗时均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置管部位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改良MC病员服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功能便捷、操作可视化特点,有效提升神经外科患者MC置管部位规范化护理落实率,减少操作耗时,提高置管部位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导管病员服 神经外科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长度的中线导管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盛婉婷 杨小惠 +4 位作者 于卫华 曹秀珠 曾旭芬 金向红 赵林芳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1期13-16,22,共5页
目的观察两种长度的中线导管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短期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56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试验组置入10 cm迷你中线导管,对照组置入25 cm中线导管,比较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总发... 目的观察两种长度的中线导管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短期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56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试验组置入10 cm迷你中线导管,对照组置入25 cm中线导管,比较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因并发症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试验组为33.33%、对照组为11.54%,χ^(2)=10.646,P=0.002;因并发症拔管率试验组为17.95%、对照组为2.56%,χ^(2)=10.029,P=0.003;导管留置时间试验组为6.00(5.00,6.00)d、对照组为5.00(5.00,6.00)d,Z=0.617,P=0.537。结论在短期输液治疗的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迷你中线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因并发症拔管率均高于25 cm中线导管,但两者的留置时间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导管 外周静脉导管 静脉穿刺困难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臧丽丽 宗晶 +4 位作者 石素宁 尼娜 唐亚男 杨心心 赵培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 探讨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方法。方法 将130例拟行迷你中线导管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法,导管留置于前臂浅静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迷你中线导管置管,导... 目的 探讨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方法。方法 将130例拟行迷你中线导管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法,导管留置于前臂浅静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迷你中线导管置管,导管留置于上臂静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对照组64例、观察组63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85.94%);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迷你中线导管置管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中线导管 超声引导 并发症 静脉炎 留置时间 堵管 留置针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你中线导管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翟慧兰 李雪芹 +3 位作者 任世广 王丹丹 江璐 徐双双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迷你中线导管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12月就诊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置入迷你中线导管,导管留置期间监测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定期维护,并记录置管成功情况、留置时间、操作时间等... 目的探讨迷你中线导管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12月就诊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置入迷你中线导管,导管留置期间监测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定期维护,并记录置管成功情况、留置时间、操作时间等。结果30例患者置管成功率为100.00%,留置时间为8~12(10.72±1.53)d,操作时间为19~36(27.72±8.54)min;导管留置期间发生穿刺点渗液3例(占10.0%),未发生静脉炎、导管堵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完成治疗后拔管27例,因并发症导致非计划性拔管3例。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迷你中线导管置管具有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且留置时间满足患者的输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迷你中线导管 静脉治疗 留置时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构建及其应用效果评价
6
作者 丁春花 任明星 +2 位作者 王丹 王龙君 李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629-632,共4页
目的构建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并探究其在儿童中线置管及维护中的效果。方法在查阅文献、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以精益管理模型为框架,对儿童中线置管及维护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制定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初稿,再通过... 目的构建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并探究其在儿童中线置管及维护中的效果。方法在查阅文献、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以精益管理模型为框架,对儿童中线置管及维护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制定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初稿,再通过小组论证确定方案终稿。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2021年1—9月河南省某三甲医院儿科病房内留置中线导管的87例患儿为对照组;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实施精益管理,共纳入96例患儿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所用穿刺次数、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1.88%,对照组为55.18%(χ^(2)=5.522,P<0.05);试验组穿刺成功所用穿刺次数为(1.56±0.53)次,对照组为(2.81±0.85)次(t=11.792,P<0.05);试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5.21%,对照组为16.09%(χ^(2)=8.310,P<0.05)。结论儿童中线导管精益管理方案能有效提高儿童中线置管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并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风险,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益管理 儿童 中线导管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你中线导管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向静 陈博春 +3 位作者 赖声晓 张明君 刘龙龙 梁熙德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157-162,共6页
迷你中线导管是一项导管置入的新技术,开拓了外周静脉血管通路装置(PVAD)的新领域,在血管脆弱和困难静脉通路(DIVA)的患者静脉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迷你中线导管比中线导管更经济且更容易穿刺,较短套管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相关并发症更低... 迷你中线导管是一项导管置入的新技术,开拓了外周静脉血管通路装置(PVAD)的新领域,在血管脆弱和困难静脉通路(DIVA)的患者静脉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迷你中线导管比中线导管更经济且更容易穿刺,较短套管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相关并发症更低,是中短期输液中静脉血管通路装置(VAD)的优选方案,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国内对该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发布针对迷你中线导管的规范、指南和专家共识,缺少规范的操作流程、适应证、禁忌证等指引,有待开展更多、更高质量和多中心联动合作的研究,为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迷你中线导管行业标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综述迷你中线导管的定义、属性、创新性、适应证及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中线导管 困难静脉通路(DIVA) 静脉治疗 静脉血管通路装置(V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Seldinger技术置入中线导管在减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孙亚利 聂莎 +2 位作者 马意源 赵娅欣 张胶琼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973-979,共7页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Seldinger技术置入中线导管在减重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22年8月~2023年8月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的75例减重手术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置入中线导管,在导管留置期间定期维护观察。结果:本研究共置...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Seldinger技术置入中线导管在减重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22年8月~2023年8月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外科的75例减重手术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置入中线导管,在导管留置期间定期维护观察。结果:本研究共置管75例患者,置管成功率100%,操作时间为(33.29 ± 3.76) min;留置时间为(4.53 ± 0.79) d;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8.0%,未发生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患者住院期间的带管舒适度提高。结论:采用B超引导Seldinger技术下置入中线导管耗时短,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减少了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下Seldinger技术 中线导管 减重手术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你中线导管在急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前景展望
9
作者 何静茹 杨惠敏 康勉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85-188,共4页
从迷你中线导管的概述、置管操作方法、急诊临床应用及展望4个方面对其护理研究进行综述,为急诊科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迷你中线导管可应用于紧急置管,为急、危重症患者的静脉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装置,... 从迷你中线导管的概述、置管操作方法、急诊临床应用及展望4个方面对其护理研究进行综述,为急诊科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迷你中线导管可应用于紧急置管,为急、危重症患者的静脉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装置,同时降低了从中心静脉通路输液的成本效益,成为急诊治疗研究热点之一。全文回顾了迷你中线导管治疗的历史和应用现状,介绍了其操作方法,重点评价了迷你中线导管适应证及临床应用经验和优势,并对迷你中线导管在急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我国国情的迷你中线导管治疗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中线导管 急诊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线导管置管中两种扩皮方式的送鞘成功率、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刘玲 郭凤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中线导管置管中两种扩皮方式的临床送鞘成功率、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呼吸内科需要中线导管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261例目标患者参与配合,根据中线导管置管不同方式选出58例分成对照组(29例)、研究组(29... 目的分析中线导管置管中两种扩皮方式的临床送鞘成功率、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呼吸内科需要中线导管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261例目标患者参与配合,根据中线导管置管不同方式选出58例分成对照组(29例)、研究组(29例)。对照组在B超引导下用血管穿刺针穿刺并成功放置导丝后,将针头拔出,然后用手术刀沿导丝方向在穿刺点上方切开约3mm竖形切口。研究组放置导丝后,用14G穿刺针头套在导丝外面,沿导丝送入至针头斜面后退出穿刺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置管中扩皮方式的送鞘成功率、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①研究组送鞘成功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6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3.45%VS 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8.97%),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10%),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穿刺针扩皮法应用于B超引导下的中等长度导管置管中,能有效减少送鞘失败次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导管 外周静脉 血管鞘 送鞘成功率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迷你中线导管一针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
11
作者 贺慧阳 胡玲利 +3 位作者 江伟民 沈艳兰 刘石岩 易旺军 《护理学》 2024年第9期1261-1267,共7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病房护士迷你中线导管一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确定主题为“提高迷你中线导管穿刺一针成功率”,分析病房护士迷你中线导管穿刺失败的原因,制订并实施策略,包括组织迷你中线导管穿刺培训、...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病房护士迷你中线导管一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确定主题为“提高迷你中线导管穿刺一针成功率”,分析病房护士迷你中线导管穿刺失败的原因,制订并实施策略,包括组织迷你中线导管穿刺培训、加强团队合作、开展专项健康教育、改善穿刺环境等,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病房护士迷你中线导管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患者迷你中线导管再次使用意愿。结果:实施迷你中线导管一针穿刺成功率品管圈活动前,病房护士迷你中线导管一针成功率为72.22%,患者迷你中线导管再次使用意愿为51.8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病房护士迷你中线导管一针穿刺成功率为89.47%,患者再次使用意愿为7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Objective: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QC circle activities on the success rate of one-shot minicentre catheterization among ward nurses. Metho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n steps of QC circle, the theme of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ne-needle minicentre catheter puncture” was identified,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minicentre catheter puncture by ward nurses were analyzed, the strategies were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including the organization of training on minicentre catheter puncture, the strengthening of teamwork, the carrying out of speci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uncture environment, etc.,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one-needle minicentre catheter puncture by ward nurses and patients’ willingness to use minicentre catheter agai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C circle activiti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C circle activity, the success rate of one-needle puncture of mini midline catheter by ward nurses was 72.22%, and the patients’ willingness to reuse mini midline catheter was 51.85%;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C circle activity, the success rate of one-needle puncture of mini midline catheter by ward nurses was 89.47%, and the patients’ willingness to reuse mini midline catheter was 77.58%,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QC circle activiti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ward nurses’ mini-median catheter puncture techniques and increase patients’ willingness to use mini-median catheters,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中线导管 品管圈 病房护士 一针穿刺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2次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中线导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兰 蔡志云 +1 位作者 郑俊艺 韩秋英 《护理学报》 2018年第20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2次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中线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中线导管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超声引导下改...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2次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中线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中线导管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2次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比较2种置管方法置管后出血量、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总费用、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置管后穿刺点即刻出血量、置管后穿刺点24 h内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每例患者置管总费用均为291元,对照组每例患者置管总费用均为721元,试验组置管总费用低于对照组;2组置管后1周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2次改良塞丁格置管术在中线导管置管中能够减少穿刺点出血,节省操作时间,降低置管费用且不会引起静脉炎风险的增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线导管 改良塞丁格技术 中线导管 导管相关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你中线导管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蔡国容 蔡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08-0111,共4页
探讨两根不同长度的中线导管用于静脉穿刺困难病人的短时间输液医治中的运用疗效。方法 把156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78位。试验组放置迷你中长导管,对照组放置25cm中线导管,观察两组患者有关并发症的... 探讨两根不同长度的中线导管用于静脉穿刺困难病人的短时间输液医治中的运用疗效。方法 把156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78位。试验组放置迷你中长导管,对照组放置25cm中线导管,观察两组患者有关并发症的整体产生率,由并发症造成的拔管概率以及导管滞留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3%,对照组则是11.54%,X2为10.646,p=0.002;试验组病人由于并发症拔管概率的发生率为17.95%,对照组是2.56%,X2=10.029,P=0.003;试验组的插管时间为6.00(5.00±6.00)天,对照组为5.00±6.00天,Z=0.617,P=0.537。结论 在接受短时间输液医难以静脉穿刺的病人中,微型中线导管的有关并发症的整体产生概率和由并发症导致的拔管的发生率都比25cm中线导管要高,不过两组之间的停留时间没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中线导管 外周静脉导管 静脉穿刺困难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线导管留置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杨可娜 焦桂梅 李星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4年第4期348-355,共8页
目的用中线导管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调查中线导管留置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3所三甲医院434例中线导管留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线... 目的用中线导管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调查中线导管留置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后续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3所三甲医院434例中线导管留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线导管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对其导管护理质量评价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中线导管护理质量评价量表总分为(232.08±15.83),属于中等偏上水平。量表中的结构维度下专业团队达标率得分较低,过程维度下护理记录合格率得分较低,结果维度下血栓发生率较高。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患病数量、体重指数、置管次数、留置时间是中线导管留置患者护理质量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将5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后,解释了中线导管留置患者护理质量评价55.7%的变异。结论中线导管留置患者的护理质量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此外,较低体重指数、较少置管次数、做好留置时间延长的维护可以有效提高中线导管留置患者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导管 护理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患者中线导管留置与维护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7
15
作者 许志娟 李秀轻 +3 位作者 孔晔宏 史蕾 乔秋阁 凌冬兰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总结成年患者中线导管留置与维护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采用PICO构建循证护理问题,按照“6S”证据金字塔系统检索建库至2021年2月在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 目的总结成年患者中线导管留置与维护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采用PICO构建循证护理问题,按照“6S”证据金字塔系统检索建库至2021年2月在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国际指南协作网(Guideline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The Registered Nurses’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CINAHL、EMbase、PubMed、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医脉通数据库有关成年患者中线导管留置与维护的文献。由2名循证护理师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筛查,证据汇总后由项目团队归类综合。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包括指南4篇,系统评价2篇。从纳入的文献中共提取53条证据,最终综合成27条最佳证据共7个维度,分别是中线导管适应症及禁忌证、导管及穿刺部位选择、导管置入方法、管端位置、导管维护、拔除时机、培训与教育。结论本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规范化管理成年患者中线导管提供了循证依据,建议在评估机构环境及利益相关者的意愿后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以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中线导管 留置 维护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你中线导管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水清 万永慧 +4 位作者 周炜 沈月 喻莹 杨黎婷 肖淑君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迷你中线导管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8月—2021年8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中心的132例肿瘤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置入迷你中线导管,在导管留置期间定期维护观察。结果本研究共置管132例患者,置管成功率10... 目的探讨迷你中线导管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8月—2021年8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中心的132例肿瘤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置入迷你中线导管,在导管留置期间定期维护观察。结果本研究共置管132例患者,置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为2~44(16.83±9.12)d;操作时间为6~40(14.78±6.14)min;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8%,未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完成治疗后拔管116例,因并发症导致非计划拔管7例,夜间非计划拔管1例,患者放弃治疗、死亡拔管8例。结论超声引导下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足够、并发症发生率低、成本低,有效解决了部分肿瘤患者中短期静脉输液治疗的需求,为其在整个住院期间提供一条安全的静脉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你中线导管 肿瘤 超声引导 静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中线导管堵塞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纬华 白文辉 +6 位作者 杜晓宁 赵文利 申丽香 路俊英 朱荣文 郑美琼 张红梅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6-51,共6页
目的检索成人中线导管堵塞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护士实施中线导管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JBI、Cochrane Library、NICE、GIN、SIGN、NGC、RNAO、INS、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IN... 目的检索成人中线导管堵塞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护士实施中线导管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JBI、Cochrane Library、NICE、GIN、SIGN、NGC、RNAO、INS、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SinoMed、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由2名研究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和汇总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1篇,包括5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从导管堵塞识别、风险评估、导管置入、导管及附件、尖端位置、导管固定、冲管和封管、患者教育、组织政策9个方面汇总48条最佳证据。结论基于证据构建成人中线导管堵塞预防策略,可为护理人员规范中线导管的使用提供循证依据。在应用证据时需综合考虑证据级别、临床情境及患者意愿等,降低中线导管堵塞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导管 导管堵塞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线导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建男 袁海娟 陈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9期115-120,共6页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线导管(MC)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0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MC置管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1年4月—2022年1月收治的114例MC置管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线导管(MC)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0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6例MC置管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1年4月—2022年1月收治的114例MC置管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FMEA管理,查找既往置管维护操作流程、制度管理中存在的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因素,计算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RPN),制订神经外科患者MC置管穿刺与维护操作的规范化管理方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MC置管维护失效模式的RPN评分、MC置管维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置管前评估不足、置管不规范及预处理不当、日常应用维护不当、交接巡视不够、镇静约束不当和患者自我管理不强这6种MC置管维护失效模式的RPN评分依次为(150.02±11.68)、(113.01±7.35)、(210.43±8.65)、(180.00±24.70)、(142.21±4.12)、(115.81±13.04)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91.93±28.04)、(279.14±9.03)、(411.90±23.28)、(322.81±21.58)、(254.62±20.38)、(202.40±3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C相关并发症(出血、肿胀、移位、静脉炎、堵管)的总发生率为10.53%(12/114),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0.88%(1/11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3.58%(25/106)、2.83%(3/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98%,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FMEA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MC风险管理中,可建立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有效降低MC相关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神经外科患者MC风险管理提供临床实践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中线导管 风险管理 神经外科患者 风险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线导管在脑卒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敏艳 吴伶慧 +4 位作者 刘红 张娜 黄慧 汪佳佳 白旭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1368-1372,共5页
目的探讨中线导管在脑卒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置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3月至2021年3... 目的探讨中线导管在脑卒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置入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置入中线导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操作时长、一次送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操作时长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一次送管成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因疑似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而拔管1例,夜间自行拔管1例。结论中线导管在行非手术治疗的神经科脑卒中重症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具有创伤小、置管后可立即使用、相对费用较低、不增加置管后并发症的优势,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导管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脑卒中 重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行全肠外营养支持继发静脉血栓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微艳 黄振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查阅1例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进行TPN继发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分析静脉血栓的原因。结果输注高渗透浓度的全营养混合液和高浓度氨基酸是静脉血...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查阅1例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进行TPN继发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分析静脉血栓的原因。结果输注高渗透浓度的全营养混合液和高浓度氨基酸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优化全肠外营养处方,确保周围静脉营养的安全性。结论临床应避免经外周静脉-中线导管输注高渗透浓度肠外营养液。临床药师应结合患者静脉输液置管方式,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的肠外营养处方,避免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导管 全肠外营养支持 全营养混合液 渗透浓度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