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祁连元古代皋兰岩群的解体:古元古代变质事件与早-中寒武世大陆裂谷作用
1
作者 计波 罗金海 +3 位作者 李向民 时超 余吉远 刘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86-3608,共23页
中祁连东段元古代皋兰岩群是一套变质程度极不均一的变质岩系,本次工作根据变质程度将其重新划分为北部的低绿片岩相与南部的高绿片岩相(局部低角闪岩相)两个岩石单元。两者分别具有不同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 中祁连东段元古代皋兰岩群是一套变质程度极不均一的变质岩系,本次工作根据变质程度将其重新划分为北部的低绿片岩相与南部的高绿片岩相(局部低角闪岩相)两个岩石单元。两者分别具有不同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以韧性剪切带相隔。低绿片岩相岩石单元中玄武岩和流纹岩的成岩年龄为502.5±3Ma、500.8±3Ma和507.8±4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中寒武世;高绿片岩相(局部低角闪岩相)岩石单元中的斜长角闪岩变质锆石的U-Pb年龄为1873±10Ma,暗示其形成于古元古代中-晚期中祁连地块基底形成阶段,该岩石单元是中祁连地块对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事件的物质记录。结合年代学、岩石组合以及区域资料,将低绿片岩相岩石单元从皋兰岩群中解体出来,划归北祁连寒武纪黑茨沟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新解体出来的黑茨沟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其中玄武质岩浆可能来自软流圈地幔,在上涌过程中受到轻微的地壳混染;流纹岩主要由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而来,并且有少量地壳物质的加入。综合分析祁连山地区原特提斯洋开启时限研究成果,认为新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早期北祁连地区的裂解作用乃至大洋化过程并非同步进行,而是呈现出西早东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皋兰岩群 地层单元解体 锆石U-Pb年龄 构造环境 中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湖滩地区菜子沟一带锰矿成矿条件分析
2
作者 孙平原 赵振琯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4年第4期33-36,共4页
菜子沟位处中祁连东段拉脊山-雾宿山褶皱带内,其中奥陶系雾宿山群是变质热液型铜、铁、铅、锰矿床的有利含矿层,铜矿赋存于该层安山岩中,锰矿主要赋存于该层硅质岩中。在该区域共发现的11个锰矿体分布于下圈、大台子脑、年家湾、张家沟... 菜子沟位处中祁连东段拉脊山-雾宿山褶皱带内,其中奥陶系雾宿山群是变质热液型铜、铁、铅、锰矿床的有利含矿层,铜矿赋存于该层安山岩中,锰矿主要赋存于该层硅质岩中。在该区域共发现的11个锰矿体分布于下圈、大台子脑、年家湾、张家沟、陈家沟等地,主要赋存于中上奥陶统雾宿山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与正常沉积岩互层中,岩性为硅质(板)岩,次为安山岩,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矿床成因属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含矿地层、矿化蚀变信息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 雾宿山群 菜子沟 成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东段古生代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59
3
作者 雍拥 肖文交 +2 位作者 袁超 闫臻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5-866,共12页
位于中祁连中东段的董家庄花岗岩体和新店花岗岩体侵位于高级变质岩中。对其中的锆石所做LA-ICP MS定年表明,董家庄岩体和新店岩体的侵位年龄均为古生代。两个岩体均表现出强过铝、高K、K/Na,低Mg、Fe、Ca的主量元素特征,并富集Rb、Th... 位于中祁连中东段的董家庄花岗岩体和新店花岗岩体侵位于高级变质岩中。对其中的锆石所做LA-ICP MS定年表明,董家庄岩体和新店岩体的侵位年龄均为古生代。两个岩体均表现出强过铝、高K、K/Na,低Mg、Fe、Ca的主量元素特征,并富集Rb、Th、Pb亏损Ba、Nb、Sr、P、Ti,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和轻稀土富集。(^(87)Sr/^(86)Sr)_i分别为0.7129和0.7106,ε_(Nd)(t)分别为-6.6和-5.2。综合研究表明它们为同碰撞的强过铝S型花岗岩,源岩为变杂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 S-型花岗岩 同碰撞 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东段什川杂岩基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陈隽璐 徐学义 +4 位作者 曾佐勋 肖林 王洪亮 王宗起 肖绍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1-854,共14页
祁连造山带被托菜南山-了高山构造带及宗务隆山-贵得构造带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及南祁连构造带。什川岩基位于中祁连构造带东部,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成;对二长花岗岩进行U-Pb单颗粒锆石微区LA-ICP-MS同位素测定,获得444.... 祁连造山带被托菜南山-了高山构造带及宗务隆山-贵得构造带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及南祁连构造带。什川岩基位于中祁连构造带东部,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成;对二长花岗岩进行U-Pb单颗粒锆石微区LA-ICP-MS同位素测定,获得444.6Ma及414.3Ma两组加权平均年龄,前者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后者代表构造热事件年龄。二长花岗岩主量元素W(SiO_2)=68.66%~80.77%,w(K_2O)/w(Na_2O)>1和A/CNK介于0.95~1.21间,总体为钾质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富集LILE元素(K、Th、Rb、Ba等),亏损HFSE元素(Ta、Nb、Y等);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多介于109.05×10^(-6)~322.66×10^(-6)),轻重稀土强烈分馏(∑LREE/∑HREE介于7.92~31.68),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具中等-强Eu负异常(δEu=0.26~0.58)。岩石矿物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共同表明,什川岩基为中上地壳泥砂质岩石部分熔融而成,形成温度较低,为加厚地壳拆沉熔融成因。这为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锆石LA—ICPMS定年 什川岩体 同碰撞 中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西段野马山岩基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增保 郑建平 +3 位作者 李葆华 魏志军 漆玮 陈旭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6-420,共15页
野马山岩基位于中祁连地块西段,由早期岩体(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晚期岩体(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呈侵入接触。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早期岩体侵位时代为中奥陶世((469.0±1.3)Ma),晚期岩体侵位时代为晚奥陶世... 野马山岩基位于中祁连地块西段,由早期岩体(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晚期岩体(二长花岗岩)组成,二者呈侵入接触。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早期岩体侵位时代为中奥陶世((469.0±1.3)Ma),晚期岩体侵位时代为晚奥陶世((450.0±1.0)Ma)。早期岩体Si O2=59.8%~64.2%,K2O/Na2O〉1,且A/NKC=0.8~1.0,为准铝质岩石;微量元素相对富集Rb、U、Th和亏损Ba、Nb、Ta、Sr、P、Ti;稀土总量为97.7×10^-6~185×10^-6,且(La/Yb)N=5.57~12.47,LREE/HREE=7.7~11.3,具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弱Eu负异常(δEu=0.66~0.89)特征。晚期岩体Si O2=69.8%~76.5%、K2O/Na2O=1.2~1.7、A/NKC=1.0~1.1,属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总量为78.97×10^-6~244.92×10^-6,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a/Yb)N=1.90~5.72),强Eu负异常(δEu=0.11~0.24)。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野马山岩基早期岩体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俯冲环境,晚期岩体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岩体产出的区域构造位置及区域地质演化,认为早古生代北祁连洋发生了双向俯冲,野马山岩基为其向南俯冲碰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双向俯冲 野马山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地块东段元古宙基底湟源群沉积构造环境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进京 张国伟 +3 位作者 陆松年 赵凤清 李怀坤 郑健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3-347,共5页
通过对中祁连地块东段元古宙基底湟源群原岩建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湟源群主要由各种千枚岩、片岩、变粒岩、大理岩、石英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的中浅变质的表壳岩组合;其原岩为一套由陆源碎屑岩、不纯碳酸盐岩、中基性大... 通过对中祁连地块东段元古宙基底湟源群原岩建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湟源群主要由各种千枚岩、片岩、变粒岩、大理岩、石英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的中浅变质的表壳岩组合;其原岩为一套由陆源碎屑岩、不纯碳酸盐岩、中基性大山岩等组成的火山岩沉积岩组合;湟源群中变质沉积岩系中沉积韵律、沉积条带构造的广泛发育以及浊积层的存在等,指示了其原岩建造具有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的特征;其中变质杂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大陆岛弧或安底斯岛弧型杂砂岩的特征;湟源群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钙碱性火山岩的特征。经综合分析得出,湟源群沉积构造环境可能为陆缘弧后盆地且靠近大陆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地块 湟源群 沉积构造环境 元古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东段晋宁期碰撞型花岗岩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3
7
作者 郭进京 赵凤清 李怀坤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5,共6页
对中祁连地块东段西宁西部近S-N向展布的元古宙花岗岩带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侵位于元古宙基底中浅变质岩系湟源群中,具有同碰撞S型花岗岩的性质;(917±1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记录了其侵位的时... 对中祁连地块东段西宁西部近S-N向展布的元古宙花岗岩带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侵位于元古宙基底中浅变质岩系湟源群中,具有同碰撞S型花岗岩的性质;(917±1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记录了其侵位的时代为新元古宙晋宁期,这一新元古宙晋宁期碰撞型花岗岩带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地块 新元古宙 碰撞型 花岗岩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西段北大河岩群中早古生代火山碎屑岩的识别——来自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岩 李荣社 +4 位作者 计文化 王超 李猛 张辉善 吴中楠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78-186,共9页
前人认为北大河岩群是祁连造山带西段最古老的变质岩系之一。笔者在肃北地区该岩群中发现了变质中基性凝灰岩,并对其进行了锆石的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中基性凝灰岩的形成年龄为(444±6.9)Ma,可能为中祁连地块... 前人认为北大河岩群是祁连造山带西段最古老的变质岩系之一。笔者在肃北地区该岩群中发现了变质中基性凝灰岩,并对其进行了锆石的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中基性凝灰岩的形成年龄为(444±6.9)Ma,可能为中祁连地块在早古生代发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而并非北大河岩群物质组分。笔者根据野外露头、变质程度及年代学数据将其从北大河岩群中解体出来,并将其重新归属于中下奥陶统吾力沟组。笔者研究结果将为探讨中南祁连的物质组成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新的约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龄 基性凝灰岩 解体 北大河岩群 中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西段肃北、石包城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0
9
作者 李建锋 张志诚 韩宝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31-2444,共14页
对中祁连西段肃北、石包城地区花岗岩进行了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成分分析。SHRIMP锆石U-Pb定年表明,肃北岩体和石包城岩体侵位年龄均属早古生代,分别为415±3Ma和435±4Ma。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 对中祁连西段肃北、石包城地区花岗岩进行了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成分分析。SHRIMP锆石U-Pb定年表明,肃北岩体和石包城岩体侵位年龄均属早古生代,分别为415±3Ma和435±4Ma。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TiO2、Al2O3、MgO、CaO、Fe2O3、Mg#等的含量相应下降,这表明该套岩石是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分离作用控制下岩浆分异的产物。肃北岩体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介于118.7×10-6~202.2×10-6之间,轻稀土相对富集,(La/Yb)N=11.1~16.5,具微弱δEu异常。石包城岩体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介于19.7×10-6~59.0×10-6之间,轻稀土相对富集,(La/Yb)N=6.68~44.8,δEu正异常而呈倒"V"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Sr等,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以及P和Ti。在微量元素判别图解上,肃北岩体所有岩石投影点落后碰撞区域,石包城岩体的岩石投影点落在岛弧区。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石包城岩体可能产出于洋壳俯冲的岛弧环境,而肃北岩体是加里东造山作用晚期陆陆碰撞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 SHRIMP锆石U-PB定年 后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西段晚寒武世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增保 郑建平 +3 位作者 李葆华 魏志军 漆玮 许延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8-1018,共11页
乌尔格拉特岩体位于中祁连西段,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490.5±1.4 Ma(MSWD=0.85),侵位时代为晚寒武世.岩石中SiO2含量为65.10%~71.21%,Al2O3含量为14.94%~16.82%,MgO含量为0.23%... 乌尔格拉特岩体位于中祁连西段,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490.5±1.4 Ma(MSWD=0.85),侵位时代为晚寒武世.岩石中SiO2含量为65.10%~71.21%,Al2O3含量为14.94%~16.82%,MgO含量为0.23%~1.24%,A/NKC为0.9~1.0,Na2O/K2O为1.01~2.33,属准铝质花岗岩类;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U和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和重稀土元素,其中Sr含量为345×10 6~541×^10-6(平均402×^10-6),Yb为0.72×10-6~1.19×^10-6(平均0.97×10^-6),Y为6.09×^10 -6~11.3×^10-6(平均8.67×^10-6),无铕异常(δEu=0.91~1.27),高Sr/Y值(32.6~74.3),具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乌尔格拉特岩体形成于俯冲环境,为晚寒武世北祁连洋向中祁连地块俯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 晚寒武世 锆石U-PB年龄 埃达克岩 乌尔格拉特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东段化隆群中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晓峰 李文渊 +1 位作者 叶美芳 郭周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7-515,共9页
中祁连东段化隆群中斜长角闪岩岩相学特征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原岩为碱性玄武岩。斜长角闪岩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Nb-Ta不亏损,与典型洋岛玄武岩(OIB)的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和特征元素比值(Nb/La=1.24~1.48,Th/Ta=1.1... 中祁连东段化隆群中斜长角闪岩岩相学特征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原岩为碱性玄武岩。斜长角闪岩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Nb-Ta不亏损,与典型洋岛玄武岩(OIB)的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和特征元素比值(Nb/La=1.24~1.48,Th/Ta=1.19~1.40)类似,但与典型OI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h、Nb)不同,且在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图上落入板内大陆玄武岩区,反映了化隆群斜长角闪岩原岩来源于软流圈地幔交代大陆岩石圈地幔熔融源区,为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汇聚过程中局部裂解或Rodinia大陆整体上汇聚未完成局部地区就开始裂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斜长角闪岩 化隆群 中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北缘奥陶纪岩浆弧地层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永和 焦养泉 +1 位作者 李建星 雷桂侠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4-732,共9页
奥陶纪是祁连山加里东期构造带俯冲—碰撞格局奠定时期。通过区域填图和沉积环境分析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系统分析了沉积及岩浆作用过程,认为在肃北县野牛台地区的晚奥陶世地层是中祁连地块西段北缘岩浆弧的组成部分。该地层为一套浅变... 奥陶纪是祁连山加里东期构造带俯冲—碰撞格局奠定时期。通过区域填图和沉积环境分析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系统分析了沉积及岩浆作用过程,认为在肃北县野牛台地区的晚奥陶世地层是中祁连地块西段北缘岩浆弧的组成部分。该地层为一套浅变质的基性—中性火山岩、碎屑岩及少量含化石灰岩组合,由下部海相安静深水还原环境向上部近岸水下河道—滨岸过渡,上部夹有冲积扇—河流相沉积,物源区为近源的岩浆弧和古老结晶基底,反映出自下向上水体变浅、盆地收缩的进积序列。其中的火山岩自下向上由基性向中性转变、由岛弧拉斑—钠质碱性玄武岩向钾质碱性玄武岩过渡,反映出与挤压构造环境相关的成熟岩浆弧火山岩组合特点。晚奥陶世岩浆弧地层、侵入岩与其北的同期构造蛇绿混杂岩带的相伴产出,暗示北祁连西段该时期洋壳在北部向北俯冲的同时,南部还向南俯冲并形成汇聚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地块北缘 野牛台 晚奥陶世 岩浆弧 沉积-火山岩地层 俯冲-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拉脊山早古生代沉积岩源区和时代限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涛 马振慧 +2 位作者 王宗起 张晗 王东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16-2333,共18页
拉脊山混杂带之上的早古生代盆地由砾岩、砂岩和粉砂岩组成的陆相碎屑岩,在沉积时代、源区和构造属性方面缺乏研究。本文对两个杂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在两个样品中获得年轻的碎屑锆石加权平均年龄... 拉脊山混杂带之上的早古生代盆地由砾岩、砂岩和粉砂岩组成的陆相碎屑岩,在沉积时代、源区和构造属性方面缺乏研究。本文对两个杂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在两个样品中获得年轻的碎屑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413±5Ma,综合限定沉积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4组:411~516Ma,619~1149Ma,1500~1621Ma和2356~2549Ma。其中411~516Ma的年龄数据约占总体的56.6%,所占比例最大,年龄相对集中,显示出强烈的峰值为441Ma,指示其物源可能源于中祁连加里东期俯冲增生、碰撞造山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岛弧火山岩和岩浆弧花岗岩类,这与碎屑锆石εHf(t)值(-11.1^+13.7)是一致的,同时也表明在加里东期有大量年轻的物质加入,这些物质在造山过程中遭受剥蚀成为主要的物源。碎屑锆石年龄组619~1149Ma约占总体的27.8%,峰值主要表现为950Ma和777Ma,与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岩浆事件有关,反映新元古代大陆的汇聚和裂解相关的岩浆作用,与εHf(t)值是相对应的;1500~1621Ma年龄组反映碎屑物质可能来自祁连造山带;2356~2549Ma年龄组反映物源来自祁连造山带中的结晶地块,或者来自于华北板块结晶基地。综合分析表明,志留纪砂岩具有明显的多元性物源,以中祁连加里东期俯冲增生-碰撞造山过程产生的岩浆岩是主要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碎屑锆石 U 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 拉脊山 中祁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东段湟源群的年代学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14
作者 郭进京 赵凤清 +2 位作者 李怀坤 李惠民 左义成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1期26-31,共6页
根据新近获得的中祁连地块东段湟源群中变质火山岩(910±6.7)Ma和侵位于湟源群中的响河尔花岗岩(917±1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1)湟源群时代不是古元古代,而是中晚元古代,上限在900Ma左右;(2)响河... 根据新近获得的中祁连地块东段湟源群中变质火山岩(910±6.7)Ma和侵位于湟源群中的响河尔花岗岩(917±1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1)湟源群时代不是古元古代,而是中晚元古代,上限在900Ma左右;(2)响河尔花岗岩是晋宁期花岗岩而非中条期花岗岩;(3)湟源群及侵位于其中的晋宁期花岗岩代表了中祁连晋宁旋回结晶基底,并非中条旋回结晶基底。湟源群时代的重新厘定使得已经建立的中祁连地块东段前寒武纪地层格架和中祁连地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地块 东段 湟源群 年代学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山东段皋兰岩群地质时代的微古植物新证据 被引量:6
15
作者 闫海卿 钱壮志 +2 位作者 刘继庆 焦建刚 肖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9,i001,共8页
厘定中祁连地块褶皱基底的时代 ,对探讨中祁连地块构造属性以及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化石依据 ,加上同位素年龄测定受该区岩浆事件扰动的影响 ,中祁连东段褶皱基底皋兰岩群地质时代厘定始终悬而未决 ,... 厘定中祁连地块褶皱基底的时代 ,对探讨中祁连地块构造属性以及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化石依据 ,加上同位素年龄测定受该区岩浆事件扰动的影响 ,中祁连东段褶皱基底皋兰岩群地质时代厘定始终悬而未决 ,本次 1∶ 2 5万兰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 ,采获大量蓟县纪微古植物化石 ,并获得Sm - Nd等时线年龄 1 1 80 Ma。作者根据皋兰岩群岩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微古植物化石等方面的特征 ,结合区域地层对比 ,将皋兰岩群地层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东段 岩群 地质时代 微古植物化石 同位素年龄测定 中祁连地块 证据 区域地质调查 褶皱基底 时代厘定 祁连造山带 等时线年龄 构造演化 构造属性 岩浆事件 岩石组合 地层对比 结合区域 元古代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地块东段元古宙基底地层格架讨论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进京 张国伟 +3 位作者 陆松年 赵凤清 李怀坤 郑健康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9年第4期379-382,共4页
中祁连地块东段元古宙基底一般认为由3 套地层组成,即古元古代湟源群、中元古代长城系湟中群和蓟县系花石山群,三者之间皆为平行不整合关系。但新的研究表明:(1) 花石山群与下伏的湟源群为角度不整合,结合新近发现的化石资料分... 中祁连地块东段元古宙基底一般认为由3 套地层组成,即古元古代湟源群、中元古代长城系湟中群和蓟县系花石山群,三者之间皆为平行不整合关系。但新的研究表明:(1) 花石山群与下伏的湟源群为角度不整合,结合新近发现的化石资料分析,认为花石山群是震旦纪—寒武纪稳定盖层沉积,不应归于基底组成部分;(2) 湟源群与湟中群为同一构造层,统称湟源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地块 元古宙基底 地层格架 花石山群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苏里地区奥陶纪石英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英 陈光庭 +2 位作者 张小永 宋泰忠 梁坤先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17,共9页
苏里地区奥陶纪石英闪长岩具贫铝、高钾(K2O>NaO)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具偏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的特点,明显具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均显示物质来源有地幔物质参与,构造环境判别显示为形成于板块碰撞前的岛弧花岗... 苏里地区奥陶纪石英闪长岩具贫铝、高钾(K2O>NaO)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具偏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的特点,明显具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均显示物质来源有地幔物质参与,构造环境判别显示为形成于板块碰撞前的岛弧花岗岩。利用LA-ICP-MS法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样品的锆石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474±2.9)Ma(MSWD=0.12),限定该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表明在北祁连大洋发生双向扩张俯冲阶段,南部中祁连陆块遭受俯冲挤压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同时陆壳部分熔融,岩体为两者混合而形成的产物,该岩体年龄的确定为北祁连洋的俯冲时代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 奥陶纪 石英闪长岩 岛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地块北缘退变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志杰 张宏远 +3 位作者 侯迪 柳长峰 刘文灿 吴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248,共16页
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中祁连地块北缘发现的退变榴辉岩,呈构造岩块分布于大羊陇一带的变质基底中。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石榴石的矿物包体和化学成分具有进变质环带的特征,属于C类榴辉岩。石榴石核部成分以及残留于核部的黑云母... 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中祁连地块北缘发现的退变榴辉岩,呈构造岩块分布于大羊陇一带的变质基底中。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石榴石的矿物包体和化学成分具有进变质环带的特征,属于C类榴辉岩。石榴石核部成分以及残留于核部的黑云母、斜长石等矿物包体代表了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计算得到其温压条件为568~580℃和0.80~0.82GPa。大致估算得峰期榴辉岩相阶段(M2)温压条件为(669±5)℃和(2.1±0.2)GPa。石榴石"白眼圈"结构指示了等温减压退变质作用,利用局部的平衡矿物获得高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M3)的温压条件为681~705℃和0.68~0.71GPa。进一步的退变质作用发生在低角闪岩相条件下,以基质中出现粗粒的角闪石和斜长石为特征,估算得到这一阶段(M4)温压分别为500~545℃和0.38~0.43GPa。上述变质过程形成一个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暗示板片经历过快速俯冲和折返。榴辉岩的锆石CL图像显示锆石大部分发光度低,为无分带、弱分带或海绵状分带,边部发育宽约5μm的强阴极发光带,主体表现为变质增生锆石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峰期榴辉岩相变质的上限年龄为(485±22)Ma。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大羊陇榴辉岩的原岩为MORB,推测属于北祁连洋壳的组成部分。结合中祁连地块北缘广泛发育弧岩浆岩,确定了晚寒武世—中奥陶世北祁连洋壳存在向南的俯冲作用,其俯冲极性为南北双向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榴辉岩 高压变质 P-T轨迹 中祁连地块 祁连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苏里地区新元古代辉绿岩墙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金明 才航加 +2 位作者 陈光庭 田成秀 雷晓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9-779,共11页
中祁连西段苏里地区有大量北东和近东西向延伸的辉绿岩、辉长岩呈岩墙状侵入到元古宙地质体中。基性岩墙的SiO2含量为46.77%~52.37%,Al2O3含量为12.82%~15.86%,TiO2含量为1.16%~3.14%,MgO含量为3.84%~7.98%,FeOT含量为10.42%~15.53%,以... 中祁连西段苏里地区有大量北东和近东西向延伸的辉绿岩、辉长岩呈岩墙状侵入到元古宙地质体中。基性岩墙的SiO2含量为46.77%~52.37%,Al2O3含量为12.82%~15.86%,TiO2含量为1.16%~3.14%,MgO含量为3.84%~7.98%,FeOT含量为10.42%~15.53%,以贫K2O (0.10%~1.60%)、Na2O>K2O为特征,里特曼指数σ=0.67~2.96,岩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成分与大洋拉斑玄武岩一致;全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51.28×10-6~165.11×10-6),轻重稀土元素之比为2.67~4.90,(La/Yb)N值为2.04~5.03,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δEu=0.93~1.12,无明显的Eu异常;富集Rb、Ba、Th、U,亏损Nb和K,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变化范围相对较宽,高场强元素富集程度不强,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具有左侧隆起、右侧相对平坦的分布型式。基性岩墙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19.5±5.2 Ma,形成时代与全球性Rodinia超级大陆裂解时代高度一致。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源区,是尖晶石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表明其可能为Rodinia超级大陆裂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新元古代 LA-ICP-MS锆石U-PB定年 Rodinia超级大陆 中祁连 苏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祁连湟源群中片麻岩的岩石学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江苏 吕志成 +1 位作者 刘明强 刘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181-186,共6页
湟源群中的刘家台组为一套以长英质片麻岩为主,夹黑云变粒岩的低角闪岩相的中-深变质岩系。长英质片麻岩的原岩为酸性侵入岩体,其具有低CaO(1.80~1.85 wt%)、高SiO_2(68.78~71.58 wt%)和碱含量(Na_2O+K_2O=7.6~7.7 wt%)。样品相对富集... 湟源群中的刘家台组为一套以长英质片麻岩为主,夹黑云变粒岩的低角闪岩相的中-深变质岩系。长英质片麻岩的原岩为酸性侵入岩体,其具有低CaO(1.80~1.85 wt%)、高SiO_2(68.78~71.58 wt%)和碱含量(Na_2O+K_2O=7.6~7.7 wt%)。样品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富集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并且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23~0.38)。它们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较高含量的高场强元素,使得Zr+Nb+Ce+Y=(402~420)×10^(-6)(ppm)[>350×10^(-6)(ppm)],而10 000Ga/Al=3.2~3.3(>2.6)。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套片麻岩的原岩为A型花岗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的不一致曲线的上交点年龄1 124±29 Ma,属中元古代,比前人认为的湟源群形成时代古元古代要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 湟源群 元古代 片麻岩 A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