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建设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建松 郭玉堂 《文教资料》 2008年第11期147-148,共2页
当前网络教育质量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校外学习中心作为试点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远程教学过程的重要保证.笔者就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谈了几点体会与认识.
关键词 网络教育 外学习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耍獠牙的由来和技巧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登云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1-54,共4页
耍獠牙也和“吹火”、“甩稍子”一样是戏曲艺术中的一门绝活,而且它的技巧更难掌握,所以久而久之,耍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时至今日几乎绝迹。耍獠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它几乎和脸谱的历史同步。不过起初的獠牙是用颜色画在脸上的。后... 耍獠牙也和“吹火”、“甩稍子”一样是戏曲艺术中的一门绝活,而且它的技巧更难掌握,所以久而久之,耍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时至今日几乎绝迹。耍獠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它几乎和脸谱的历史同步。不过起初的獠牙是用颜色画在脸上的。后来,为了有立体感,有人又用纸剪下来贴在嘴角,但这些办法,只能表现角色的形象,而没有变化,大家对它还是不满意,这才产生了用实体牙而代之的欲望,于是木质獠牙便应运而生,这种牙放在嘴里虽然可以动,比那些死的东西效果好多了,但还是比较笨拙,特别是影响唱、白。到了清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立体感 种牙 颊部 牙式 移动牙 嘴裂 中棱 操作方法 小牙 给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巫山早期古人类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兴隆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9-70,共2页
四川省重庆市自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察队于1985年10月下旬在巫山县大庙发现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一年之后,1986年10月下旬,在巨猿动物群同一地层层位里,又发现了早期古人类化石。这一重大发现的新... 四川省重庆市自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察队于1985年10月下旬在巫山县大庙发现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一年之后,1986年10月下旬,在巨猿动物群同一地层层位里,又发现了早期古人类化石。这一重大发现的新闻发布后,震动了我国古人类学界、考古学界和古生物学界。著名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称赞巫山早期古人类化石的发现,是为我国夺得了一块金牌。四川省委、省府领导极为重视,决定将此项工作列入省的重点科研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化石 巫山 巨猿 古人类学家 动物群 古生物学家 中棱 贾兰坡 自然博物馆 巫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螺旋型计数得出的一系列数列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煜明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2015年第2期45-46,共2页
如图1,若要计算图中边长最小的正方形的个数,我们传统的做法是从左向右,从上到下逐一数:1,2,3,…,25;或者逐行(列)数:5,5,5,5,5,5乘以5,共25个,如图2.这两种计数都是按直的路线来推进的,不妨叫做直线型计数.若选其中适当的一个正方... 如图1,若要计算图中边长最小的正方形的个数,我们传统的做法是从左向右,从上到下逐一数:1,2,3,…,25;或者逐行(列)数:5,5,5,5,5,5乘以5,共25个,如图2.这两种计数都是按直的路线来推进的,不妨叫做直线型计数.若选其中适当的一个正方形为中心,从里往外(或从外往里)数:1,3,5,7,9(9,7,5,3,1),等差数列前5项和,共25.这种计数是按旋转的路线来推进的,不妨叫做螺旋型计数,如图3.依螺旋型计数,我们可以构造出一系列数列和精美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型 计算图 逐行 左向 长最 中棱 通项公式 旋法 斐波那契数 正六边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三视图的教学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浩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5年第1期62-65,共4页
把三视图列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必学内容也是这一轮课改中一个突出的亮点.由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多数教师没有学过机械制图)和缺乏教学经验等原因,如何落实好课标中规定的关于三视图教学的各项目标,很多教师都感到困难.本文就三视图... 把三视图列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必学内容也是这一轮课改中一个突出的亮点.由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多数教师没有学过机械制图)和缺乏教学经验等原因,如何落实好课标中规定的关于三视图教学的各项目标,很多教师都感到困难.本文就三视图教学的意义,三视图的概念、画法及应用等方面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图 主视方向 左视图 知识结构 合情推理 方位关系 中棱 正六 空间点 描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3届IMO加拿大训练题及解答(续)
6
作者 郑绍辉 《中等数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9-33,共5页
16.在一次无秩序的拳击比赛中,许多场比赛的举行,都完全是随机的,在比赛之后,组织者决定按以下方式有秩序的将拳击手划分成n】1个队,使得对每个拳击手来说,在他的队里,至多安排与拳击手的1/n进行比赛,问这种分划是否总是可能? 17.若n是... 16.在一次无秩序的拳击比赛中,许多场比赛的举行,都完全是随机的,在比赛之后,组织者决定按以下方式有秩序的将拳击手划分成n】1个队,使得对每个拳击手来说,在他的队里,至多安排与拳击手的1/n进行比赛,问这种分划是否总是可能? 17.若n是正整数,找出和(n+1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拳击比赛 正整数 分划 IMO 二重根 非负整数 角平分线 中棱 子一 等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点未宜忽 择要悟其神——谈《草地夜行》一课的标点教学
7
作者 张庆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1994年第9期10-11,共2页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在阅读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抓语言因素和朗读、背诵的指导.
关键词 语文教学改革 阅读教学 语言因素 书面语言 明老 鼓起勇气 环境描写 中棱 不知道 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面直线距离求法的复习课
8
作者 王华琴 《中学教研(数学版)》 1986年第2期15-17,共3页
在高一立几教学中,遇到有关求异面直线的距离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为化难为易加深理解,在第一章授完后,以正方体中成异面直线的棱、面对角线、对角线的距离求法为主题进行一次复习,利用本章知识使学生摸索出求异面直线距离的一些... 在高一立几教学中,遇到有关求异面直线的距离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为化难为易加深理解,在第一章授完后,以正方体中成异面直线的棱、面对角线、对角线的距离求法为主题进行一次复习,利用本章知识使学生摸索出求异面直线距离的一些规律,收到较好的效果.首先简单地归纳一下求异面直线距离的一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面直线 距离问题 复习课 平行平面 角线 垂线段 中棱 尾生 一卿 上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采煤的一些问题
9
《煤炭工程》 1958年第1期50-,共1页
请教的问题:1.在採区车场是否要考虑乘人车的调度?2.倾角30°~45°的上山运输採用什么方式?3.中间巷道运输方式问题.4.採区车场中绕道从运输上山顶板过去,有时二条巷道会打通(如近的话),有时中间留有岩柱不打通.到底中间留岩柱... 请教的问题:1.在採区车场是否要考虑乘人车的调度?2.倾角30°~45°的上山运输採用什么方式?3.中间巷道运输方式问题.4.採区车场中绕道从运输上山顶板过去,有时二条巷道会打通(如近的话),有时中间留有岩柱不打通.到底中间留岩柱好,还是不留好?要留的话几公尺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柱 运输方式 人车 木支架 岩石松 瓦斯矿 中棱 混凝土支架 钢铸 斋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计算铁路曲线之切线长及外距长新法
10
作者 范克沛 《煤炭工程》 1956年第11期22-27,共6页
在铁路定测的工作中,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之设置,均可利用预先制成之圆表手册,惟有在计算附有缓和曲线之切线长T_s及外距长E_s时,向无手册图表可查,在计算中均沿用T_s=(R_c+p)tgI/2+q及E_s=(R_c+p)exsecI/2+p之繁杂计算公式,在演算中必须... 在铁路定测的工作中,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之设置,均可利用预先制成之圆表手册,惟有在计算附有缓和曲线之切线长T_s及外距长E_s时,向无手册图表可查,在计算中均沿用T_s=(R_c+p)tgI/2+q及E_s=(R_c+p)exsecI/2+p之繁杂计算公式,在演算中必须借助于对数表,由于I角必须在定测时经过观测后始能得出,故整个计算过程均须在野外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线长 铁路曲线 缓和曲线 外距 圆曲线 定测 长新 计算公式 中棱 祖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方体模型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11
作者 任三民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995年第6期14-14,共1页
正方体是学生早已熟悉的简单的几何体,它包含立体几何中研究的点、线、面元素,教材第一章中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在正方体模型中找到。它制作简便,是立体几何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具,本文主要谈谈它在《立体几何》第一章的学习中的应用... 正方体是学生早已熟悉的简单的几何体,它包含立体几何中研究的点、线、面元素,教材第一章中各种元素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在正方体模型中找到。它制作简便,是立体几何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具,本文主要谈谈它在《立体几何》第一章的学习中的应用。 一、正方体中平面的基本性质 正方体有6个直观面,如图1,正方体AC1中,直线AB上有两点A、B在平面AC内,直线AB就在平面AC内;直线AA1只有一个点在平面AC内,直线A1B1和平面AC1没有公共点,直线AA1、A1B1都不在平面AC内. 平面AC和平面AB1有一个公共点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教学 公共点 等角定理 角线 中棱 方体 交线 点线 校平 小空
原文传递
First discovery of Neogene proboscidean fossils in southeast China
12
作者 LI Chun-Xiao TANG Jian-Rong +7 位作者 WANG Shi-Qi WANG Lin-Chang ZHENG Ying-Kai DENG Ke LIN Min CHEN Run-Sheng ZHOU Guo-Wu CHEN Zhong-Yang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1期43-56,共14页
Stegolophodon is an age-informative genus of mammals that had a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Neogene.This paper reports the discovery of Stegolophodon fossils from the Middle Miocene lower Fotan Formation at the... Stegolophodon is an age-informative genus of mammals that had a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Neogene.This paper reports the discovery of Stegolophodon fossils from the Middle Miocene lower Fotan Formation at the Zhangpu locality,Fujian Province,China.This discovery represents the first evidence of Neogene proboscidean fossils in southeastern China.The newly found molar materials have low tooth crowns,very straight lophs/lophids,and an indistinct median sulcus.The mesoconelets and posterior cingulum are well-developed,while the second posterior pretrite central conule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se specimens closely resemble Stegolophodon pseudolatidens in cheek tooth morphology,and can thus be attributed to the same species.This discovery fills a gap in the fossil record of large mammals in this region during the Neogene and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proboscideans and paleo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astern China Middle Miocene proboscidean Stegolophodon morph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morphic, deformation, fluids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low-temperature retrograde mylonites of Diancangshan metamorphic massif along Ailaoshan-Red River strike-slip fault zone, Yunnan, China 被引量:5
13
作者 Xuemei CHENG Shuyun CAO +4 位作者 Junyu LI Zunpu YU Yanlong DONG Meixia LV Junlai LI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023-1041,共19页
Diancangshan metamorphic massif is one of the four metamorphic massifs developed along the Ailaoshan-Red River strike-slip fault zone, Yunnan, China. It has experienced multi-stage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especi... Diancangshan metamorphic massif is one of the four metamorphic massifs developed along the Ailaoshan-Red River strike-slip fault zone, Yunnan, China. It has experienced multi-stage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especially since the late Oligocene it widely suffered high-temperature ductile shear deformation and exhumation of the metamorphic rocks from the deep crust to the shallow surface.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geological field work,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study on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and exhumation of deep metamorphic rocks within the Diancangshan metamorphic massif,especially focusing on the low-temperature overprinted retrogression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of mylonitic rocks. With the combinate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of optical microscope,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attachmented on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athodoluminescence, our contribution reports the microstructure,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s of the deformed minerals, and the changes of mineral composition phases of the superposition low-temperature retrograde mylonites. Al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1) Diancangshan deep metamorphic rock has experienced early high-temperature leftlateral shear deformation and late extension with rapid exhumation, the low-temperature retrogression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overprinted the 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and the high-temperature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are in part or entirely altered by subsequent low-temperature shearing;(2) the superposition of low-temperature deformation-metamorphism occurs at the ductile-brittle transition; and(3) the fluid is quite active during the syn-tectonic shearing overprinted lowtemperature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nd/or fractures to micro-fractures result in the strongly fine-grained of the main minerals, and present strain localization in micro-domians, such as micro-shear zones in the mylonites. It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the decrease of rock strength and finally influences the rheology of the whole rock during further deformation and exhumation of the Diancangshan mass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temperature mylonites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Microstructure Fluid Exhumation Rheological weaken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