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粮粗纤维水平对中新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发育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来金良 吕尊周 +9 位作者 姚玥州 韩青海 刘振林 杨庆磊 吕孝国 李鑫 刘宗强 周桂莲 李勇 燕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805-781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纤维水平对中新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发育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1日龄商品代中新肉公鸭6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5羽。饲粮粗纤维设为低(前期2.9%、后期3.6%)、中(前期4.2%、后期4.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纤维水平对中新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发育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1日龄商品代中新肉公鸭6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5羽。饲粮粗纤维设为低(前期2.9%、后期3.6%)、中(前期4.2%、后期4.7%)、高(前期5.8%、后期5.5%)3个水平。试验期37 d。结果表明:1)饲粮粗纤维水平对各阶段中新鸭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2)高粗纤维水平组腹脂率显著高于低粗纤维水平组(P<0.05)。3)高粗纤维水平组空肠和回肠相对重量及腺胃指数显著高于低、中粗纤维水平组(P<0.05),中、高粗纤维水平组空肠和回肠绝对重量显著高于低粗纤维水平组(P<0.05)。饲粮粗纤维水平对中新鸭肠道损伤评分无显著影响(P>0.05)。4)中粗纤维水平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高粗纤维水平组(P<0.05)。在门水平上,中粗纤维水平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低粗纤维水平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在属水平上,低粗纤维水平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最高。由此可见,饲喂中粗纤维水平(前期4.2%、后期4.7%)饲粮的中新鸭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结构表现最佳;饲喂高粗纤维水平(前期5.8%、后期5.5%)饲粮有利于中新鸭胃肠道的发育,但可能对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鸭 粗纤维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肠道发育 盲肠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酶水解物总能水平对15~34日龄中新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吕尊周 高佳 +9 位作者 来金良 安沙 李鑫 王天户 冯好民 徐绍华 张前防 李勇 周桂莲 燕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796-7804,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酶水解物总能(EHGE)水平对15~34日龄中新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5日龄、健康的中新鸭公雏155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2只。各组饲粮EHGE水平分别为14.00、13.80、13.60、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酶水解物总能(EHGE)水平对15~34日龄中新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5日龄、健康的中新鸭公雏155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2只。各组饲粮EHGE水平分别为14.00、13.80、13.60、13.40、13.20 MJ/kg。试验期2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中新鸭34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ADG)、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粮EHGE水平降低,中新鸭料重比(F/G)、平均日采食量(ADFI)呈现显著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增加效应(P<0.05),育肥指数呈现显著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效应(P<0.05)。2)饲粮EHGE水平与中新鸭F/G相关性拟合方程为y=-0.169 x+4.165(R^(2)=0.969,P=0.002),饲粮EHGE水平与中新鸭单位增重耗能相关性拟合方程为y=202.918-19.434 x+0.034 x^(3)(R^(2)=0.932,P=0.068)。当饲粮EHGE水平为13.80 MJ/kg时,中新鸭单位增重耗能最低。3)各组之间中新鸭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翅膀率、腹脂率和皮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粮EHGE水平降低,中新鸭腹脂率呈现显著一次线性降低效应(P<0.05)。4)各组之间中新鸭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粮EHGE水平降低,中新鸭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呈现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趋势(P=0.059),血清TCHO和LDL-C含量呈现显著一次线性降低效应(P<0.05)。由此可见,适当提高饲粮EHGE水平可以维持机体正常能量代谢,提高中新鸭的生长性能。饲粮EHGE水平与中新鸭F/G相关性高,其能精确反映饲料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鸭 酶水解物总能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肉公鸭生产性能与屠宰性能比较及其生长曲线拟合
3
作者 燕磊 吕尊周 +8 位作者 高佳 来金良 禚建树 黄河 韩青海 胡健 许崇伟 贾友刚 周桂莲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57,共4页
本实验旨在比较中新鸭与樱桃谷鸭2种肉公鸭的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并探究其生长发育规律。选用1日龄的中新鸭与樱桃谷鸭肉公鸭各396只,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32只鸭,饲养至35日龄,期间测定肉鸭群体体重(BW)、日采食量(AD... 本实验旨在比较中新鸭与樱桃谷鸭2种肉公鸭的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并探究其生长发育规律。选用1日龄的中新鸭与樱桃谷鸭肉公鸭各396只,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32只鸭,饲养至35日龄,期间测定肉鸭群体体重(BW)、日采食量(ADFI)、日增重(ADG)、饲料转化率(FCR)等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并比较差异;其次,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中新鸭与樱桃谷鸭0~5周龄的体重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15~21日龄,中新鸭FCR显著高于樱桃谷鸭;22~28日龄,中新鸭FCR、ADFI显著低于樱桃谷鸭;14日龄,中新鸭体重是樱桃谷鸭的1.051倍,21日龄,中新鸭体重是樱桃谷鸭的1.014倍。中新鸭和樱桃谷鸭2个品种肉公鸭均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净膛率、胸肌率、两侧腿肌率差异均不显著;中新鸭皮脂率与腹脂率显著低于樱桃谷鸭。中新鸭和樱桃谷鸭的生长曲线均与Gompertz拟合度最高(R^(2)=1),中新鸭在3.339周龄达到拐点,体重为1 649.891 g,樱桃谷鸭在3.370周龄达到拐点,体重为1 664.383 g。综合2种肉公鸭的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特性发现,中新鸭具有前期生长发育较快、肉用性能良好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鸭 樱桃谷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生长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