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成药质量标准探讨中成药质量状况分析的监管策略
1
作者 金雪艳 应鸿莺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5年第1期159-161,共3页
目的:基于中成药质量标准分析中成药质量状况监管策略。方法:选择医院2023年6月—2024年2月收治的106例中成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中成药质量标准采取针... 目的:基于中成药质量标准分析中成药质量状况监管策略。方法:选择医院2023年6月—2024年2月收治的106例中成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中成药质量标准采取针对性中成药质量监管策略进行用药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干预前后的中成药质量控制效果及用药管理质量变化,同时统计两组中成药用药不良反应。结果:管理前,两组中成药质量控制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的安全性指标、稳定性指标、药效指标、物化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用药管理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的药品配伍禁忌、药品质量反馈、药品知识宣教、药效监测追踪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成药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成药质量标准采取针对性中成药质量监管策略进行用药管理对中成药质量控制效果及用药管理质量的提高均有积极作用,能够降低患者中成药用药不良反应,保障患者中成药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质量标准 中成药质量 监管策略 中成药质量控制效果 用药管理质量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仲怿 茹晨雷 +1 位作者 张伯礼 程翼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269-5276,共8页
根据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的发展需求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在中药工业中的现实应用场景,围绕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方面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研究提出中成药生产制造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由此设计建立适应中成药生产特点的"制药工... 根据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的发展需求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在中药工业中的现实应用场景,围绕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方面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研究提出中成药生产制造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由此设计建立适应中成药生产特点的"制药工业大脑"模型,进而创建基于知识图谱的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学,并简述了中药制药知识图谱的设计方法、系统架构及主要功能。以舒血宁注射液为载体开展应用示范研究,研究建成用于舒血宁注射液智能制造的知识图谱1. 0平台,实现了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系统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的技术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药知识图谱 制药工业大脑 制药过程质量控制 中成药质量控制 中药智能制造
原文传递
西红花苷对照提取物用于双红活血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何风艳 戴忠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04-2208,共5页
目的:建立采用西红花苷对照提取物测定双红活血胶囊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Cortec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0.4 m L·min^(-1),检测波长440 nm... 目的:建立采用西红花苷对照提取物测定双红活血胶囊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Cortec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0.4 m L·min^(-1),检测波长440 nm,柱温30℃。结果: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分别在3.04~304、1.02~102μ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5%、99.3%,RSD分别为2.8%、1.2%。以西红花苷对照提取物为对照,4批样品的测定结果分别为西红花苷Ⅰ0.255、0.206、0.105、0.063 mg·g^(-1),西红花苷Ⅱ0.088、0.069、0.036、0.019 mg·g^(-1),与采用单体对照品所测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西红花苷对照提取物可用于双红活血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红活血胶囊 西红花苷 对照提取物 西红花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中成药质量控制 中药标准物质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宫颈炎康栓中苦参碱和槐定碱的含量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荣林 林雀跃 《中国药事》 CAS 2017年第6期626-631,共6页
目的:建立宫颈炎康栓中苦参碱和槐定碱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 XB-NH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3%磷酸溶液(97:3),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06 nm,柱温35℃。结果:苦参碱进样量在0.05095~2... 目的:建立宫颈炎康栓中苦参碱和槐定碱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 XB-NH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3%磷酸溶液(97:3),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06 nm,柱温35℃。结果:苦参碱进样量在0.05095~2.547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8.0%;槐定碱进样量在0.05144~2.57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9%。结论:本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中成药宫颈炎康栓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宫颈炎康栓 苦参碱 槐定碱 中成药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收载情况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贾善学 赵卫 +1 位作者 史保荣 张君华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02年第3期18-19,共2页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20册,共收入4052个品种,颁布时间从1989年到1998年.现按5个时间段,对收载的内容按方法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 《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成方制剂 中成药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spectives in application of biosensors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6
作者 Qiang Chen Hong-Cai Shang +1 位作者 Bing-Kai Han Jun Jiao 《TMR Modern Herbal Medicine》 2018年第1期39-46,共8页
Biosensor is an instrument which is sensitive to biological material and converts its concentration into electrical signals.Organisms such as enzymes, antibodies, tissues, cells and so on can selectively identify spec... Biosensor is an instrument which is sensitive to biological material and converts its concentration into electrical signals.Organisms such as enzymes, antibodies, tissues, cells and so on can selectively identify specific substances. Thesemolecular recognition functions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target, such as the binding of antibodies and antigens, and thebinding of enzymes to the substrate through the recognition process. Biosensor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pecificity,high sensitivity, fast reaction speed, low cost and easy operation. It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food, pharmacy,chemical industry, clinical examination, biomedic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so on, especially as a newtechnology means, in the field of modern herbal medicine research influence.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biosensing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argets,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TCM, the mechanism of TCM, quality control of TCM, the active ingredients detection of TCM and other basicresearches. Biosensor technology has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research of modern herbal medicine, and hasbecome a Hot-spot in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ENS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URIFICATION Active compound identification MECHANISM Quality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同时测定更年宁中11个成分 被引量:2
7
作者 蒋芦荻 王晓燕 +3 位作者 刘亚楠 王海波 杨琰 李海燕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7-834,共8页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更年宁中哈巴苷、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党参炔苷、蟛蜞菊内酯、哈巴俄苷、王不留行黄酮苷、6-姜辣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共11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100 mm×2.1 mm,1.9...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更年宁中哈巴苷、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党参炔苷、蟛蜞菊内酯、哈巴俄苷、王不留行黄酮苷、6-姜辣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共11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100 mm×2.1 mm,1.9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为1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电离模式为ESI-(哈巴苷、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党参炔苷、蟛蜞菊内酯、哈巴俄苷)和ESI+(王不留行黄酮苷、6-姜辣素、白术内酯Ⅲ、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Ⅰ),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1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485~29.71、1.620~32.40、7.801~156.0、0.518~10.35、0.167~3.333、0.359~7.179、1.455~29.10、1.520~30.40、0.160~3.205、0.143~2.864、0.157~3.136μg·mL^(-1),r均≥0.9980;平均回收率(n=6)在95.9%~102.6%,RSD在0.90%~3.0%。5个企业生产的10批更年宁样品中上述11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4.8~104.5、37.6~288.5、335.8~1332.8、6.2~10.1、6.6~61.8、13.7~75.1、57.4~132.8、16.9~70.6、11.8~33.9、3.4~15.4、6.5~12.9μg·g^(-1)。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更年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宁 玄参 酒女贞子 党参 墨旱莲 炒王不留行 干姜 麸炒白术 哈巴苷 红景天苷 特女贞苷 党参炔苷 蟛蜞菊内酯 哈巴俄苷 王不留行黄酮苷 6-姜辣素 白术内酯 中成药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麻杏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翔 刘皈阳 +2 位作者 马建丽 周亮 黄欣欣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0-192,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杏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40:60,每100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2g)为流动相,流速1.0m...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杏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40:60,每100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2g)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6nm,进样量10μL,柱温为室温。结果: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浓度分别在0.01—0.21μg(r=0.9999)和0.01~0.22μg(r=0.999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0.4%和100.6%,RSD分别为2.2%和1.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靠,能够用于麻杏口服液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口服液 盐酸麻黄碱 盐酸伪麻黄碱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中成药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银黄制剂中9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2
9
作者 韩强 陈辉 +3 位作者 李银洁 杨冬芝 江相兰 汤道权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86-1692,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银黄制剂中9个成分(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黄芩苷、木犀草素、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epax G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甲醇溶液-0.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银黄制剂中9个成分(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黄芩苷、木犀草素、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epax G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甲醇溶液-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检测波长为275 nm,绿原酸和咖啡酸的检测波长为320 nm,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的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液质联用法确认化合物的结构。结果:9个成分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回收率(n=9)均在97.1%~103.9%范围内,RSD均小于2.6%。批内精密度RSD均小于1.0%,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银黄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质联用法 银黄制剂 含量测定 绿原酸 咖啡酸 木犀草苷 黄芩苷 木犀草素 汉黄芩苷 黄芩素 汉黄芩素 千层纸素A 中成药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HPLC-UV-ELSD联用同时测定痰热清注射液中6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1
10
作者 冯素香 赵迪 +3 位作者 郝蕊 周悌强 王蒙蒙 李建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8-284,共7页
目的:建立HPLC-UV-ELSD联用法同时测定痰热清注射液中6种有效成分(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的含量。方法:在相同色谱条件下,采用不同检测器同时测定痰热清注射液中6种有效成分,HPLC-UV法测定原儿茶酸、绿... 目的:建立HPLC-UV-ELSD联用法同时测定痰热清注射液中6种有效成分(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的含量。方法:在相同色谱条件下,采用不同检测器同时测定痰热清注射液中6种有效成分,HPLC-UV法测定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HPLC-ELSD测定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采用Venusil XB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4%醋酸水(B)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1),紫外检测波长300 nm,ELSD漂移管温度70℃。结果: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质量浓度分别在0.02~0.42μg·m L^(-1)(r=0.999 6)、0.31~6.12μg·m L^(-1)(r=0.999 3)、0.59~11.84μg·m L^(-1)(r=0.999 1)、33.24~664.75μg·m L^(-1)(r=0.999 6)、32.02~640.50μg·m L^(-1)(r=0.999 4)和5.58~111.60μg·m L^(-1)(r=0.999 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在97.8%和101.5%之间。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耐用性好,可用于痰热清注射液中6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原儿茶酸 绿原酸 咖啡酸 黄芩苷 熊去氧胆酸 鹅去氧胆酸 中成药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蒸发光散射检测
原文传递
HPLC-DAD-ELSD法同时测定牛黄镇惊丸中5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风艳 刘静 +3 位作者 何轶 鲁静 戴忠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60-2265,共6页
目的:建立HPLC-DAD-ELSD同时测定牛黄镇惊丸中升麻素苷、甘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甘草酸和胆酸含量的方法,为牛黄镇惊丸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una 5μ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2%甲酸溶液为流动... 目的:建立HPLC-DAD-ELSD同时测定牛黄镇惊丸中升麻素苷、甘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甘草酸和胆酸含量的方法,为牛黄镇惊丸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una 5μ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升麻素苷、甘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甘草酸的检测波长为254 nm;胆酸使用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10℃,氮气流速3.2 L·min^(-1)。结果:升麻素苷、甘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甘草酸和胆酸进样量分别在0.02~0.52μg(r=0.999 9)、0.10~1.90μg(r=0.999 9)、0.03~0.58μg(r=0.999 9)、0.24~4.84μg(r=1.000 0)和0.08~1.62μg(r=1.000 0)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1.4%、101.0%、104.3%、96.4%和98.9%,RSD分别为4.6%、2.4%、3.6%、3.2%和3.1%。测得8批样品中升麻素苷、甘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甘草酸和胆酸的含量分别为0.027~0.113、0.544~0.954、0.046~0.140、0.985~1.672和0.475~1.922 mg·g^(-1)。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牛黄镇惊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镇惊丸 牛黄 防风 甘草 升麻素苷 甘草苷 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甘草酸 胆酸 中成药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HPLC-MS/MS法同时测定骨刺片中7个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6
12
作者 何风艳 何轶 +1 位作者 戴忠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10-1816,共7页
目的:建立HPLC-MS/MS同时测定骨刺片中延胡索乙素、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含量的方法,为骨刺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色谱柱(2.1 mm... 目的:建立HPLC-MS/MS同时测定骨刺片中延胡索乙素、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含量的方法,为骨刺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色谱柱(2.1 mm×50 mm,1.8μm),以0.1%甲酸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量分析。结果:7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0;平均回收率(n=6)在90.3%~104.8%之间,RSD在0.9%~2.8%之间。18批样品中双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总量计)含量范围为0~10.11μg·片^(-1),安全性风险较小;单酯型生物碱(以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总量计)、延胡索乙素含量范围分别为1.99~141.58μg·片^(-1)和0.02~16.43μg·片^(-1)。结论:本方法可为骨刺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刺片 制川乌 制草乌 附片 延胡索(制) 双酯型生物碱 单酯型生物碱 延胡索乙素 中成药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万氏牛黄清心片中4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丽和 王铁杰 +3 位作者 韩东岐 黎雪清 钟艳婷 关潇滢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万氏牛黄清心片中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采用AlltimaHP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6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梯度洗脱(0~12 min,5%A→18%A;12~20 min,...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万氏牛黄清心片中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采用AlltimaHP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6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梯度洗脱(0~12 min,5%A→18%A;12~20 min,18%A→21%A;20~30 min,21%A→25%A;30~43 min,25%A→30%A),流速1.0 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238 nm(0~18 min,栀子苷)、280 nm(18~30 min,黄芩苷)、345 nm(30~43 min,巴马汀和小檗碱)。结果:栀子苷、黄芩苷、巴马汀、小檗碱浓度在10~25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9998<r<0.9999);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7.4%、99.1%、101.0%、97.3%,RSD均小于2.0%。结论:本文建立的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实现同时测定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4个有效成分,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为万氏牛黄清心片提供更全面、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万氏牛黄清心片 栀子苷 黄芩苷 盐酸巴马汀 盐酸小檗碱 中成药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RP-HPLC法同时测定壮骨止痛颗粒中淫羊藿苷、延胡索乙素和蛇床子素的含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巨存 谢宪斌 +4 位作者 冯鑫 赵薇 郑榕 房德敏 李燕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8-422,共5页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壮骨止痛颗粒(淫羊藿、蛇床子、延胡索)中的淫羊藿苷、延胡索乙素和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C18(150mm×3.9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三乙胺调pH至6.5)为流动...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壮骨止痛颗粒(淫羊藿、蛇床子、延胡索)中的淫羊藿苷、延胡索乙素和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采用SymmetryC18(150mm×3.9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三乙胺调pH至6.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4min,24.5%A;24—70min,24.5%A-57.5%A),流速0.8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70nm(0~25min)、282nm(25-55min)、322nm(55~70min),进样量20μL。结果:淫羊藿苷、延胡索乙素和蛇床子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5.0.561mg·mL^-1(r=0.9996)、6.40~14.08μg·mL^-1(r=0.9998)、0.170—0.510mg·mL^-1(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19%(RSD=1.2%)、99.97%(RSD=0.89%)、99.71%(RSD=1.2%)。结论:本方法方法学验证可用于壮骨止痛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淫羊藿苷 延胡索乙素 蛇床子素 壮骨止痛颗粒 中成药质量控制 方法验证
原文传递
牛黄消炎片中孔雀石绿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风艳 何轶 +3 位作者 余新启 宿威 戴忠 鲁静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8-701,共4页
目的:建立牛黄消炎片中孔雀石绿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鉴别和定量,使用Phenomenon Gemini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05mol·L^-1醋酸铵溶液(冰醋酸调pH4.5)(40:60)为流动相,流速1mL·m... 目的:建立牛黄消炎片中孔雀石绿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鉴别和定量,使用Phenomenon Gemini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05mol·L^-1醋酸铵溶液(冰醋酸调pH4.5)(40:60)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618nm;采用HPLC—MS/MS法验证,以乙腈-5mmol·L^-1醋酸铵溶液(冰醋酸调pH4.5)(40:60)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检测方式,对孔雀石绿的准分子离子峰m/z329[M—Cl]^+进行选择离子监测及二级全扫描质谱分析。结果:HPLC鉴别方法分离良好,检出限在0.03μg·mL^-1;阳性样品的选择离子监测图及二级全扫描质谱图与孔雀石绿对照品一致;含量测定方法在0.33~7.85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3%。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牛黄消炎片中孔雀石绿的定性、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消炎片 孔雀石绿 苯胺绿 碱性绿 化工染料 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染色检测 中成药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HPLC-MS/MS法同时测定心脑静片中10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风艳 周亚楠 +2 位作者 戴忠 张海鸣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4-572,共9页
目的:建立HPLC-MS/MS同时测定心脑静片中10个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50mm×2.1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1... 目的:建立HPLC-MS/MS同时测定心脑静片中10个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_(18)(50mm×2.1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质谱采用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均>0.9990;平均回收率(n=6)在94.9%~107.9%,RSD在0.9%~3.4%。2个厂家14批样品中绿原酸、龙胆苦苷、甘草苷、甘草酸、芦丁、迷迭香酸、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喜果苷的含量分别为0.49~1.24、1.75~4.14、0.06~0.13、0.19~0.48、24.53~35.55、0.56~1.17、6.31~10.22、0.96~2.89、0.48~1.28、0.03~0.08mg·g^(-1)。除喜果苷外,不同厂家样品中其他9个成分的测定结果较为接近。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心脑静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静片 绿原酸 龙胆苦苷 甘草苷 甘草酸 芦丁 迷迭香酸 汉黄芩苷 黄芩素 汉黄芩素 喜果苷 中成药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紫外谱线组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帅 王爱武 +1 位作者 杨柳 赵雪梅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43期4118-4120,共3页
目的:为紫外谱线组(UASLG)法更好地应用于中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UASLG法近年来在中药鉴别、中成药质量控制、中药复方配伍研究及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UASLG法在易混中药材的鉴别、部分... 目的:为紫外谱线组(UASLG)法更好地应用于中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UASLG法近年来在中药鉴别、中成药质量控制、中药复方配伍研究及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UASLG法在易混中药材的鉴别、部分中成药的质量控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药学工作者应认识到UASLG法的优势,使其在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谱线组法 中药鉴别 中成药质量控制 中药复方配伍 中药配方颗粒
原文传递
HPLC-MS/MS同时测定心脑静片中5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
18
作者 何风艳 郭日新 +2 位作者 武营雪 张海鸣 戴忠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6-1162,共7页
目的:建立HPLC-MS/MS同时测定心脑静片中黄柏碱、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和钩藤碱5个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 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 目的:建立HPLC-MS/MS同时测定心脑静片中黄柏碱、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和钩藤碱5个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 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质谱采用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均>0.999 5;平均回收率(n=6)在93.4%~104.0%,RSD在1.2%~3.2%。2个厂家14批样品中黄柏碱、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和钩藤碱的含量分别为218.08~716.22、3.24~64.47、6.65~207.74、1.47~39.68、3.87~98.89μg·g^(-1)。不同厂家样品中黄柏碱的测定结果较为接近,而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钩藤碱的含量测定结果差异较大。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心脑静片相关药味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静片 黄柏碱 异去氢钩藤碱 去氢钩藤碱 异钩藤碱 钩藤碱 中成药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双金感冒颗粒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桂花 何承辉 +3 位作者 邢建国 于宁 刘宣麟 古丽斯坦.阿吾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41-1446,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双金感冒颗粒(金银花、金莲花、板蓝根、一枝蒿、桑叶等)中荭草苷、牡荆苷、一枝蒿酮酸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A)-0.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双金感冒颗粒(金银花、金莲花、板蓝根、一枝蒿、桑叶等)中荭草苷、牡荆苷、一枝蒿酮酸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A)-0.4%磷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8min,A—B(14:86),38—60min,A—B(40:60),60~70min,A—B(14:86)],流速1mL·min-1,柱温30cC,检测波长340nm(检测荭草苷和牡荆苷)、242nm(检测一枝蒿酮酸)。结果:荭草苷、牡荆苷、一枝蒿酮酸质量浓度分别在16.23~97.39、5.154。68.72、9.240~55.44μg·mL-1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0.9998;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45%、100.6%、99.89%,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样品中荭草苷、牡荆苷、一枝蒿酮酸含量分别为2.703~2.712、0.338—0.344、0.736~0.742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双金感冒颗粒中荭草苷、牡荆苷和一枝蒿酮酸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双金感冒颗粒 荭草苷 牡荆苷 一枝蒿酮酸 中成药质量控制 方法学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UHPLCMS/ MS method in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of multiingredient in hospital preparations
20
作者 林志燕 杨荣富 +2 位作者 唐跃年 田怀平 张健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33-240,共8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stablished an ultra-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MS/MS) method to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 11 compounds in two hospital preparations (Shegan mixture ...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stablished an ultra-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HPLC-MS/MS) method to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 11 compounds in two hospital preparations (Shegan mixture and Gandi capsules), including ephedrine, caffeic acid, ferulic acid, rutin, scutellarin, belamcandin, baicalin, baicalein, astragaloside IV, irisflorentin and wogonin. Th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conducted on ZORBAX SB-C18 (2.1 mm×50 mm, 1.8 μm). Eleven analytes and IS were detected using ESI and MRM combined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scanning switch. Caffeic acid, ferulic acid, scutellarin and belamcandin were detected using negative ion mode detection, whereas ephedrine, rutin, baicalin, baicalein, astragaloside IV, irisflorentin and wogonin were detected using positive ion mode detection. The quantification limits of ephedrine, caffeic acid, scutellarin, belamcandin, baicalin, baicalein, irisfiorentin and wogonin were 4.90×10^-3 ng/mL, 7.80 ng/mL, 6.8 ng/mL, 5.3×10^-2 ng/mL, 4.20×10^-3 ng/mL, 4.6×10^-2 ng/mL, 1.44×10^-4 ng/mL, 4.85 ng/mL, 0.23 ng/mL, 3.18× 10^-4 ng/mL and 2.95× 10^-4 ng/mL, respectively.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these components were 2.90× 10^-4 ng/mL, 0.77 ng/mL, 2.0 ng/mL, 0.016 ng/mL, 1.3×10^-3 ng/mL, 3.33×10^-4 ng/mL, 4.32×10^-5 ng/mL, 1.46 ng/mL, 0.07 ng/mL, 9.5×10^-5 ng/mL and 8.84× 10^-5 ng/mL, respectively. All calibration curves showed good linearity (R^2〉0.99) within the test range. The RSD values of intra-day and inter-day precision were less than 5%, 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s of the 11 components ranged fi'om 80% to 120%. In conclusion, our newly developed method was simple, rapid, sensitive and accurate. It could be used to determine ephedrine, caffeic acid, ferulic acid, rutin, scutellarin, belamcandin, baicalin, baicalein, astragaloside IV, irisflorentin and wogonin in Shegan mixture and Gandi capsules, which was helpful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gan mixture Gandi capsules Ultra-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Determination of multi-ingredient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patent dru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