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新体系中心范畴的思考 |
周忠厚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
2
|
“公共价值”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中心范畴 |
张舒
|
《人文杂志》
|
1988 |
0 |
|
3
|
论法学与中心范畴的关系 |
王佳睿
|
《环球市场》
|
2015 |
0 |
|
4
|
试论高等教育学的中心范畴 |
薛天祥
杨晓江
|
《上海高教研究》
CSSCI
|
1997 |
0 |
|
5
|
关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新体系中心范畴的思考 |
周忠厚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02 |
0 |
|
6
|
范畴中心的一点注记 |
冯清
|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
2012 |
0 |
|
7
|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范畴 |
贺善侃
|
《探索与争鸣》
|
1987 |
0 |
|
8
|
论法学范畴体系 |
张文显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4 |
37
|
|
9
|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 |
徐志远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17
|
|
10
|
关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系统化的几个问题 |
彭修银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5
|
|
11
|
公安学范畴体系论纲 |
李小波
|
《公安学研究》
|
2021 |
6
|
|
12
|
谈经济范畴的特性 |
赵旭亮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
1983 |
1
|
|
13
|
中国画教学中的文化性探讨——评《中国画与中国文化》 |
卢攀攀
龚文修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
2024 |
0 |
|
14
|
文化批评:政治和伦理 |
王鸿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15
|
中国古典美学宇宙本体论的哲学探源 |
樊波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6 |
3
|
|
16
|
试论毛泽东的主客体观——读《毛泽东哲学批注集》 |
陆云彬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2
|
|
17
|
劳动的经济学哲学底蕴与剩余价值哲学——马克思劳动理论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八) |
郝孚逸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1
|
|
18
|
许冠三之王船山专论述评 |
郭齐勇
|
《船山学报》
|
1985 |
1
|
|
19
|
老子美学思想探微 |
张少华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9 |
1
|
|
20
|
对东欧当年“实践观大论战”的回顾 |
胡义成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