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气象学会第20届中尺度过程会议和第28届数值预报会议概述
1
作者 郑永光 陈敏 陈炯 《气象科技进展》 2024年第4期77-80,共4页
精准天气预报的核心对象是中小尺度天气。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精准预报是世界性难题。2023年美国气象学会第20届中尺度过程会议和第28届数值预报会议关注强对流天气等中尺度过程的精细机理研究、超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物理过程、资料同... 精准天气预报的核心对象是中小尺度天气。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的精准预报是世界性难题。2023年美国气象学会第20届中尺度过程会议和第28届数值预报会议关注强对流天气等中尺度过程的精细机理研究、超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物理过程、资料同化技术、一体化模式系统等。提升该类天气的精准预报能力的科学基础是继续深入认识其物理规律和机制,核心是发展先进的精细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资料同化技术及其后处理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气象学会 中小尺度天气 强对流天气 数值预报 中尺度过程 预报能力 天气预报 物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宋海峡海洋中尺度过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夷山召开
2
作者 朱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2013年4月19—21日,“吕宋海峡海洋中尺度过程国际学术研讨会”于武夷山召开。此次会议由厦门大学胡建宇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郑全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潘家神教授与厦门大学刘志宇副教授联合发起,由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 2013年4月19—21日,“吕宋海峡海洋中尺度过程国际学术研讨会”于武夷山召开。此次会议由厦门大学胡建宇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郑全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潘家神教授与厦门大学刘志宇副教授联合发起,由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海洋与地球学院共同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尺度过程 吕宋海峡 武夷山 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次中尺度过程数值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罗士浩 经志友 +1 位作者 齐义泉 谢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9,共10页
近年来的观测与理论研究发现,海洋上混合层存在一类水平尺度为0.1~10km、时间尺度为~O(1天)的重要物理过程,称之为次中尺度过程。该过程具有较大的罗斯贝数(Ro)和较小的理查森数(Ri),它能有效地通过次级不稳定从中尺度地转过程中汲取能... 近年来的观测与理论研究发现,海洋上混合层存在一类水平尺度为0.1~10km、时间尺度为~O(1天)的重要物理过程,称之为次中尺度过程。该过程具有较大的罗斯贝数(Ro)和较小的理查森数(Ri),它能有效地通过次级不稳定从中尺度地转过程中汲取能量,并向小尺度湍流混合串级,从而对上层海洋物质能量输运、中尺度过程变异、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混合层再分层等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区域海洋模式系统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进行水平分辨率约为1km的高分辨率数值实验,对南海北部的次中尺度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海域有着丰富的中尺度涡旋与海洋锋面活动,且涡旋与锋区边缘存在显著的次中尺度现象。通过对次中尺度涡旋个例的稳定性和能量分析发现,锋面海域强烈的水平浮力梯度导致了涡丝边缘的Ertel位涡小于0,并引起对称不稳定,锋生作用是该次中尺涡旋南侧发生对称不稳定的主要动力机制。同时,对称不稳定能有效地从地转剪切中汲取能量并向小尺度湍流混合串级,其能量汲取的最大值出现在20m深度,约为4×10^(–7)W×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中尺度过程 数值模拟 锋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潮延伸体海域次中尺度过程的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士浩 经志友 +3 位作者 闫桐 郑瑞玺 曹海锦 齐义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年来的现场观测和理论研究发现,次中尺度现象广泛存在于上层海洋,其产生与锋生作用及混合层斜压不稳定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结果并结合动力学及能量诊断分析,对黑潮延伸体海域次中尺度过程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的现场观测和理论研究发现,次中尺度现象广泛存在于上层海洋,其产生与锋生作用及混合层斜压不稳定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结果并结合动力学及能量诊断分析,对黑潮延伸体海域次中尺度过程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探讨。探讨结果表明,黑潮延伸体海域次中尺度过程具有冬季最强,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弱的显著季节变化特征。基于冬、夏季次中尺度能量源的诊断可以看到,这些季节变化特征主要与上层海洋的斜压不稳定和锋生作用有关。冬季,黑潮延伸体海域的中尺度能量较弱,但次中尺度过程在季节尺度上表现最为活跃,这主要与混合层斜压不稳定的作用有关;夏季,黑潮延伸体海域的混合层较浅,次中尺度过程较弱,但中尺度涡旋活跃,中尺度流场变形引起的锋生作用对夏季次中尺度现象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在次中尺度能量的季节变化方面,冬季次中尺度过程从中尺度过程汲取能量的速率远高于夏季,这是冬季次中尺度过程比夏季更为活跃的主要原因。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黑潮延伸体海域次中尺度过程季节性变化及其动力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延伸体 中尺度过程 季节变化 锋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7届中尺度过程会议综述
5
作者 谈哲敏 《国际学术动态》 1997年第9期74-76,78,共4页
第7届中尺度过程会议于1996年9月9日至13日在英国召开,大约有300多人参加。会议由2个大会主题报告、23个分组报告、2个专题报告及张贴报告组成,讨论了温带气旋及锋面动力学问题,传统的中尺度气象问题,其中包括温带、热带对流系统,地形强... 第7届中尺度过程会议于1996年9月9日至13日在英国召开,大约有300多人参加。会议由2个大会主题报告、23个分组报告、2个专题报告及张贴报告组成,讨论了温带气旋及锋面动力学问题,传统的中尺度气象问题,其中包括温带、热带对流系统,地形强迫,边界层动力学,重力波,以及有关中尺度天气的数值预报。从报告内容可以看出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动力学已成为中尺度气象学最受瞩目的问题之一。1 锋面和温带气旋动力学锋面及其动力学是近年来中尺度动力学研究中一个最活跃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动力学 中尺度过程 热带气旋 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6次美国气象学会中尺度过程研讨会简介
6
作者 喻自凤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 2016年第1期34-37,共4页
美国气象学会(AMS)中尺度过程研讨会由AMS主办,自1975年5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第1次举办以来,基本上每2年一次,已连续成功举办16次,每次会议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教授、学者和气象爱好者参加。上次中尺度过程研讨会于2013... 美国气象学会(AMS)中尺度过程研讨会由AMS主办,自1975年5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第1次举办以来,基本上每2年一次,已连续成功举办16次,每次会议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教授、学者和气象爱好者参加。上次中尺度过程研讨会于2013年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气象学会 中尺度过程 拉斯维加斯 俄勒冈州 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进展Ⅱ:对流天气中尺度过程分析规范和支撑技术 被引量:27
7
作者 蓝渝 张涛 +4 位作者 郑永光 毛冬艳 朱文剑 林隐静 张小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1-910,共10页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对流性天气的短期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正在发展和试运行的对流天气中尺度过程分析规范和支撑技术,旨在为中尺度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分析和预报提供技术方法,其客观技术支撑为中国气象...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在对流性天气的短期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正在发展和试运行的对流天气中尺度过程分析规范和支撑技术,旨在为中尺度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分析和预报提供技术方法,其客观技术支撑为中国气象局强对流短临预报系统SWAN、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技术和自动站资料快速客观分析技术等。文章以2011年4月17日强对流过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快速识别和掌握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龙卷等)实况,分析当前对流系统类型及其结构特征,判断未来影响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中尺度环境条件,并综合考虑客观自动外推算法产品,最终指导预报员对未来0~6 h内的强对流天气影响区域进行短临预报预警。业务试验表明,对流天气中尺度过程分析技术可为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业务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分析 对流天气 短临预报 中尺度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滑翔机中尺度过程空间采样运动仿真 被引量:1
8
作者 秦悦 王冠琳 +2 位作者 官晟 王岩峰 丁军航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2年第4期474-484,513,共12页
海洋中尺度过程包括涡旋、锋面和内波等现象,是海洋中一类重要的动力过程,在全球气候变化、海洋能量热量和物质输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此类过程的观测与研究,在海洋资源勘测、海洋生物探索以及军事等领域也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洋中尺度过程包括涡旋、锋面和内波等现象,是海洋中一类重要的动力过程,在全球气候变化、海洋能量热量和物质输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此类过程的观测与研究,在海洋资源勘测、海洋生物探索以及军事等领域也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水下滑翔机已成为近年来观测中尺度过程的重要工具之一。文中以海燕-Ⅱ自主式无人水下滑翔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动量和角动量定理建立了其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Simulink仿真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由仿真结果可知,所提出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实现运动仿真;最后,针对几种中尺度过程不同的探测要求,设计了水下滑翔机的运动方案,并进行了空间采样运动的仿真,仿真结果可为日后实际观测应用提供参考和优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滑翔机 中尺度过程 海燕-Ⅱ 空间采样 运动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亚北极锋区热盐入侵结构及次中尺度演化过程分析
9
作者 王鹏皓 毛科峰 +3 位作者 陈希 李明 李洪臣 朱宇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0-1393,共14页
为分析锋面内热盐入侵的精细结构及次中尺度动力演化过程,基于2019年6月期间调查获取的西太平洋亚北极锋区上层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开展了海洋过程研究的数值模拟。观测表明,亚北极锋冷水侧存在由亲潮水及黑潮延伸体水混合形成的高温高盐... 为分析锋面内热盐入侵的精细结构及次中尺度动力演化过程,基于2019年6月期间调查获取的西太平洋亚北极锋区上层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开展了海洋过程研究的数值模拟。观测表明,亚北极锋冷水侧存在由亲潮水及黑潮延伸体水混合形成的高温高盐入侵水,其垂直尺度为70 m (20~90 m),水平宽度约为6 km,密度与周围水体基本一致。采用观测数据驱动三维非静力海洋过程模型进行了模拟和拉格朗日粒子追踪,分析了入侵水形成过程中水体动力学参数变化。模拟再现了与观测类似的热盐入侵结构,入侵水形成后的垂直浮力梯度及Ertel位涡增强,而水平浮力梯度则基本不变;以对称不稳定性为主的次中尺度过程对热盐入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锋面混合过程中出现的次中尺度涡可能是导致热盐入侵水出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盐入侵 细微结构 中尺度过程 动力过程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中尺度天气过程中湍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瑞宾 朱平 +1 位作者 王邦中 杨志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1-15,共5页
对1990年8月7日在北京通县地区所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天气过程中湍流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尺度天气发展过程中,近地层的湍流参数有明显的变化,从而证明了局地的输送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同时看出,中尺度... 对1990年8月7日在北京通县地区所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天气过程中湍流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尺度天气发展过程中,近地层的湍流参数有明显的变化,从而证明了局地的输送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同时看出,中尺度天气过程的侵入会使局地湍谱发生明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过程 潜热 显热 湍流 天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反气旋涡旋边缘的次中尺度动力过程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瑞玺 经志友 罗士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5,共7页
广泛存在于上层海洋的次中尺度过程能有效地从平衡态的中尺度地转剪切中汲取动能,并通过非地转斜压不稳定正向串级能量至小尺度的耗散过程,从而对海洋物质能量输运、中尺度过程变异以及混合层再层化等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高分辨率(50... 广泛存在于上层海洋的次中尺度过程能有效地从平衡态的中尺度地转剪切中汲取动能,并通过非地转斜压不稳定正向串级能量至小尺度的耗散过程,从而对海洋物质能量输运、中尺度过程变异以及混合层再层化等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高分辨率(500m)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拟结果,并结合理论分析,对南海北部冬季典型反气旋涡的次中尺度动力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典型中尺度涡边缘存在显著的锋面,锋面海域强烈的水平浮力梯度能有效地减小Ertel位涡,有利于诱发次中尺度对称不稳定(symmetric instability);锋生作用是引起该中尺度涡边缘发生对称不稳定的主要动力机制之一。同时,次中尺度过程及其不稳定引起的垂向次级环流显著增强了混合层垂向物质能量交换,最大垂向速度可达95m·d^(-1),影响深度最深至8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反气旋涡 锋面 中尺度过程 对称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中尺度涡旋边缘次中尺度锋面调查方法研究
12
作者 楼鸿程 张永垂 +3 位作者 姜德良 张胜军 夏星月 王雨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海洋中尺度涡旋与其边缘的次中尺度锋面之间存在强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复杂的动力过程。目前,对中尺度涡旋的调查研究已经日趋成熟,但由于次中尺度锋面的空间尺度小、时间变化快,对其三维结构的调查存在较大挑战。本文提出一种海洋... 海洋中尺度涡旋与其边缘的次中尺度锋面之间存在强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复杂的动力过程。目前,对中尺度涡旋的调查研究已经日趋成熟,但由于次中尺度锋面的空间尺度小、时间变化快,对其三维结构的调查存在较大挑战。本文提出一种海洋中尺度涡旋边缘次中尺度锋面的调查方法。首先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中尺度涡旋及其边缘的次中尺度锋面进行识别,然后使用多型船载调查设备进行多学科综合调查。利用该方法对2023年8月21日至8月25日黑潮延伸体海域一个典型涡旋边缘次中尺度锋面进行调查方案设计。本文提出的调查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中尺度涡旋边缘次中尺度锋面的识别、追踪与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过程 海洋锋 调查方法 黑潮延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滩近岸带中尺度地形动力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志强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4-40,共7页
海滩近岸带中尺度地形动力过程是海岸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近20年来该领域发展较快,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对近岸带中尺度地形动力过程的碎波带地形与沙坝、冲流带地形与滩角、海滩风暴响应、观测技术手段等主要领域的进... 海滩近岸带中尺度地形动力过程是海岸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近20年来该领域发展较快,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对近岸带中尺度地形动力过程的碎波带地形与沙坝、冲流带地形与滩角、海滩风暴响应、观测技术手段等主要领域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对我国海滩研究提出要从加强观测手段和制定长期观测计划两方面来加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近岸带 中尺度地形动力过程 沙坝 滩角 风暴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云团东传过程及其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婧羽 王晓芳 +1 位作者 汪小康 崔春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9-1040,共22页
利用逐小时风云卫星TBB资料、逐小时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数据以及国家级地面观测站24小时累积降水量,统计分析2010~2016年夏季,伴随下游地区(104°E以东)降水的青藏高原云团东传过程以及东传过程中镶嵌于云团中的中尺度... 利用逐小时风云卫星TBB资料、逐小时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数据以及国家级地面观测站24小时累积降水量,统计分析2010~2016年夏季,伴随下游地区(104°E以东)降水的青藏高原云团东传过程以及东传过程中镶嵌于云团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CS)特征。结果表明,共出现120次伴随下游降水的高原云团东传过程,6月出现最频繁,但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多出现在7月。云团向东传播的主要三条路径是平直东传、沿长江折向东传和复合东传。其中路径二——沿长江折向东传中的过程是高影响过程,因为过程次数较多(46次),过程平均持续时间较长(62小时),在下游地区引发的降水日数和暴雨日数最多。属于东传过程的MCS在7月形成最多,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坡、云贵高原东部、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地区。高原MCS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主要是通过向东传播的形式实现,因为即使生命史更长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Meso-α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αCS)也鲜少直接移动至110°E以东地区。不同区域的中α尺度持续性拉长形对流系统(Permanent Elongated Convective System,简称PECS)的日变化特征显示,东传过程MCS更容易在夜间从高原东坡向东传播至下游地区。在三条路径中,路径二中的东传过程MCS数量最多、在下游地区发展最旺盛并与降水日数和覆盖范围存在更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云团东传过程 下游地区降水 东传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 统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暖季天气系统与中尺度对流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东海 曾智琳 +2 位作者 张春燕 杨帅 梁必骐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9-439,共21页
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来暖季(5~10月)南海热带天气系统及中尺度对流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聚焦暖季南海中尺度对流过程,概述性回顾了与南海中尺度对流过程相关的热带大气环流和夏季风的基本特征,影响南海中尺度对流发生、发展的重要天气系... 本文总结了近几十年来暖季(5~10月)南海热带天气系统及中尺度对流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聚焦暖季南海中尺度对流过程,概述性回顾了与南海中尺度对流过程相关的热带大气环流和夏季风的基本特征,影响南海中尺度对流发生、发展的重要天气系统,并着重归纳了南海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规律、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及未来南海中尺度对流过程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指明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季大气环流 南海 天气系统 中尺度对流过程 机遇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部夏季上升流锋面的次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小龙 经志友 +1 位作者 郑瑞玺 张旭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共9页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对南海西部夏季上升流锋面的次中尺度特征及其非地转过程进行了探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南海西部夏季锋面海域存...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对南海西部夏季上升流锋面的次中尺度特征及其非地转过程进行了探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南海西部夏季锋面海域存在活跃的次中尺度现象,其水平尺度约为1~10km,且具有O(1)罗斯贝数(Rossbynumber,Ro)的典型次中尺度动力学特征。进一步的诊断分析表明,在夏季西南风的驱动下,沿锋面射流方向的风应力(down-frontwind stress)引起的跨锋面埃克曼输运有利于将海水由锋面冷水侧向暖水侧输运,减小了锋面海域的垂向层结和Ertel位涡,加剧了锋面的不稳定,并形成跨锋面的垂向次级环流。高分辨率模拟结果显示,锋面海域最大垂向流速可达100m·d^-1,显著增强了上层海洋的垂向物质交换。因此,活跃在锋面海域的次中尺度过程可能是增强南海西部上升流海域垂向物质交换的重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升流锋面 中尺度过程 区域海洋数值模式 卫星遥感 南海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潮延伸体海域典型涡旋的次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旭 经志友 +2 位作者 郑瑞玺 黄小龙 曹海锦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40,共10页
本文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和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拟结果,对黑潮延伸体海域典型中尺度涡旋的次中尺度特征进行了探讨。卫星观测和模拟结果显示,黑潮延伸体涡旋海域伴随着活跃的次中尺度现象。涡旋演变与多尺... 本文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和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拟结果,对黑潮延伸体海域典型中尺度涡旋的次中尺度特征进行了探讨。卫星观测和模拟结果显示,黑潮延伸体涡旋海域伴随着活跃的次中尺度现象。涡旋演变与多尺度能量分析结果表明,涡旋海域次中尺度动能的强弱与涡旋海域地转流动能有着密切联系,锋生可能是涡旋边缘次中尺度动能增强的重要机制。次中尺度现象在中尺度涡旋海域具有沿地转流方向的复杂涡丝状结构特征,意味着涡旋边缘较强的水平浮力梯度和地转流侧向剪切为次中尺度过程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垂向结构分析表明,次中尺度过程能引起较大的垂向速度,最大可达100m·day^(-1),该垂向速度可以影响至混合层下200m深度处,对海洋内部的垂向物质能量交换、海—气相互作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涡旋 中尺度过程 锋面 黑潮延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ROMS模式的黑潮延伸体次中尺度涡各向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霄雯 曹海锦 +1 位作者 经志友 廖光洪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8,共9页
次中尺度过程的水平空间尺度约为0.1~10km,时间尺度约为1天,里查森数和罗斯贝数为0(1),能有效地从中尺度环流中汲取能量向小尺度湍流串级,并对上层海洋物质的垂向交换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水平分辨率为~500m的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 次中尺度过程的水平空间尺度约为0.1~10km,时间尺度约为1天,里查森数和罗斯贝数为0(1),能有效地从中尺度环流中汲取能量向小尺度湍流串级,并对上层海洋物质的垂向交换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水平分辨率为~500m的高分辨率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拟结果,采用方差椭圆方法,评估了黑潮延伸体海域上层海洋次中尺度涡旋的各向异性特征,并探讨了涡旋各向异性值的大小与次中尺度过程特征参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黑潮延伸体主轴强流区域的次中尺度涡旋各向异性值明显小于两侧海域,主轴区域的次中尺度涡旋特征明显强于流轴两侧海域,各向异性值与次中尺度过程的强弱有着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次中尺度过程具有较小的各向异性特征(更趋各向同性)。方差椭圆表征了涡与平均流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反馈机制,较大的各向同性特征意味着动能更趋正向串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过程 黑潮延伸体 涡旋各向异性 能量串级 上层海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加美国气象学会第17届中尺度气象学会议总结
19
作者 姚聃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 2017年第6期23-24,共2页
1概况 中尺度气象学会议(Conferenceon Mesoscale Processes)由美国气象学会主办。该会议每2年举办一次,紧密围绕中尺度气象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是中尺度过程方面的国际性学术盛会。
关键词 中尺度气象学 美国气象学会 会议总结 中尺度过程 国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华南海岸带暖区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于鑫 郑腾飞 +3 位作者 黄健 万齐林 刘显通 陆杰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 2007年5月20日粤西茂名与阳江海岸带地区发生一场小时降水量达到115 mm的短时大暴雨。采用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高空探空、自动站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与中尺度系统特征,探讨不同尺度系统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是由准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的,对流系统的移动速度缓慢是导致出现暴雨的主要原因;(2)在暴雨发生前,整层大气水汽充沛,处于近饱和稳定状态;暴雨发生期间局地大气处于条件不稳定状态;中层弱冷槽过境及"上干下湿"的温湿结构增加了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3)北部湾低压(槽)发展导致的强盛低层西南气流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空槽后干冷空气南下形成的深厚干层,有助于对流凝结潜热的释放;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环流为低层暖湿空气提供了垂直上升动力;(4)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地势相对平缓的沿海地区发展和加强,地形的动力抬升和辐合作用不大。对流活动诱发的低层密度流在对流带前缘不断激发出新的对流单体,对对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起关键作用;(5)对流单体的风暴传播效应使对流系统具有逆风传播的特征,移速缓慢;层云降水的蒸发冷却有可能改变其低层的温度梯度,使环境大气的不稳定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海岸带 暖区暴雨 天气尺度系统 中尺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