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80型多普勒天气雷达中尺度气旋识别模块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陶岚 顾松山 +1 位作者 徐芬 夏文梅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7-423,共7页
借鉴国内外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NSSL(National Severe Storm Laboratory)的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二次产品软件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设计完成了中尺度气旋识别模... 借鉴国内外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NSSL(National Severe Storm Laboratory)的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二次产品软件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设计完成了中尺度气旋识别模块。对2002年5月27日安徽省北部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与北京敏视达(METSTAR)雷达有限公司Build 10.8软件系统生成的中尺度气旋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块有比较好的识别能力,预警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气旋 动态链接库 中尺度气旋识别模块 径向相关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中尺度气旋发展的等熵面位涡分析 被引量:108
2
作者 寿绍文 李耀辉 范可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0-568,共9页
利用中尺度模式MM4对1991年7月5~6日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用模式输 出资料,根据湿位涡理论分析了这次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低涡及地面气旋发生发 展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等熵面形态下,具有... 利用中尺度模式MM4对1991年7月5~6日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用模式输 出资料,根据湿位涡理论分析了这次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低涡及地面气旋发生发 展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等熵面形态下,具有较高湿位涡值的高层冷空气沿等熵面快 速向南下降的过程中绝对涡度增加,导致了气旋性涡旋的发展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等熵面 中尺度气旋 暴雨 低空环流 梅雨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梅雨锋上中尺度气旋波引发的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家国 黄小彦 +1 位作者 周金莲 韩芳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8,共11页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自动气象站、风廓线雷达、PWV/GPS、GFS/NCAR再分析场和常规天气资料,针对2011年6月10日发生于武陵山东侧鄂湘交界(通城附近)的特大暴雨过程,重点分析了梅雨锋上中尺度扰动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与之联系...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自动气象站、风廓线雷达、PWV/GPS、GFS/NCAR再分析场和常规天气资料,针对2011年6月10日发生于武陵山东侧鄂湘交界(通城附近)的特大暴雨过程,重点分析了梅雨锋上中尺度扰动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与之联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特大暴雨过程与两个中尺度气旋波扰动发展形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共同影响有关,而锋前暖低压倒槽内中尺度对流系统后向传播对暴雨形成和加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武陵山东侧鄂湘交界区域是梅雨锋上中尺度气旋波新生或加强的重要源地之一,长江中游复杂地形下有利的动力和热力因素起到重要作用。(3)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与中尺度气旋扰动有密切关系,雷暴单体集中在冷、暖锋附近和涡旋中心附近强烈发展,并在气旋波系统组织下,降水回波整体具有冷暖锋结构特征的逗点涡旋、涡旋、"S"和"人"字等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中尺度气旋 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雨锋α中尺度气旋发展中的正反馈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民 陆汉城 余志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63-770,共8页
综合运用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1991年7月4~7日的暴雨个例进行了研究,提出由凝结加热作用导致梅雨锋α中尺度气旋发展与降水增强之间的正反馈机制概念模式,即凝结加热产生负变压,辐散风动能促进中气旋发展,同时上升... 综合运用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1991年7月4~7日的暴雨个例进行了研究,提出由凝结加热作用导致梅雨锋α中尺度气旋发展与降水增强之间的正反馈机制概念模式,即凝结加热产生负变压,辐散风动能促进中气旋发展,同时上升运动得到增强,降水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α中尺度气旋 正反馈 气旋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中尺度气旋环流场的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马翠平 张培昌 +1 位作者 匡晓燕 牛淑贞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579-585,共7页
给出具有 Rankine模式中尺度气旋的模拟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图 ,利用中尺度气旋近似轴对称性及径向速度几何关系和付氏转换 ,建立 GBVTD方法 ,定量分析模拟的中尺度气旋内部流场结构 ,并利用郑州 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进行验证。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中尺度气旋 GBVTD方法 环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多卜勒雷达确定中尺度气旋环流中心及最大风速半径 被引量:7
6
作者 马翠平 张培昌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403-407,共5页
首先给出具有 Rankine 模式的中尺度气旋的模拟多卜勒径向速度图,然后利用多卜勒雷达观测的径向速度与实际气流间的几何关系,提出一种确定近似轴对称的中尺度气旋中心及最大风速半径的方法。
关键词 雷达测风 多卜勒雷达 中尺度气旋 风速 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中尺度气旋和MCS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后福 陈健 +6 位作者 姚筠 单乃超 吴语燕 黄勇 卢燕宇 吴文玉 侯灿 《气象科技》 2023年第4期551-561,共11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FY4A、ECMWF模式、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7月17—19日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出现在安徽大别山附近和庐江两地,是中尺度气旋扰动环境下准静止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以及MCS中准静止的... 利用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FY4A、ECMWF模式、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7月17—19日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特大暴雨出现在安徽大别山附近和庐江两地,是中尺度气旋扰动环境下准静止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以及MCS中准静止的涡旋状单体所产生。特大暴雨在高能量、强不稳定背景下,由中部和东部的中尺度气旋传播所致。中尺度气旋传播过程中单体不断新生、合并增强且移动缓慢,配合急流、辐合、干侵入、垂直环流等因素对组织化的MCS发展演变起到相当作用。低层切变线南侧到华南的西南急流,将水汽输送到安徽并在此有强烈辐合;高空、低空和超低空都存在急流,高低空急流耦合加剧MCS的强烈发展;地面辐合线是前期MCS的触发机制,伴随干冷空气的入侵,加大了大气的斜压性和MCS的对流不稳定;梅雨锋南北两侧都有垂直环流圈,即对流与高空急流之间通过对流加热在高空急流入口处产生热成风调整,维持梅雨锋的发展演变,强的上升下沉运动促进MCS的加强和降水的连续发生;大别山地形抬升和上游狭管效应是两地特大暴雨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气旋 梅雨锋 MCS 特大暴雨 超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雷达资料识别中尺度气旋雹暴的形成及演变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洪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6-51,共6页
利用国产3824-C波段单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1998年6月9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次中尺度气旋雹暴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分析。
关键词 中尺度气旋 识别 形成过程 雹暴 雷达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气旋强风暴的单部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进强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6-41,共6页
利用北京多普勒雷达资料并结合其他资料分析了1991年7月11日发生在北京以南的强风暴天气。分析表明,这次强风暴天气与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到的中尺度气旋相联系。文中对中尺度气旋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主要参数(核半径、横切速... 利用北京多普勒雷达资料并结合其他资料分析了1991年7月11日发生在北京以南的强风暴天气。分析表明,这次强风暴天气与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到的中尺度气旋相联系。文中对中尺度气旋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主要参数(核半径、横切速度以及涡度和散度值)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中尺度气旋 强风暴 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08-05短时暴雨与中尺度气旋
10
作者 刘勇 张科翔 +1 位作者 周丽峰 邸永强 《陕西气象》 2003年第2期18-20,共3页
对 2 0 0 2 -0 8-0 5发生在陕西境内一次历时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的对流风暴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 ,结果表明 :5 0 0 h Pa槽后较强冷空气是这次过程的触发系统 ;南海“北冕”台风外围偏东气流从东海和南海为此次... 对 2 0 0 2 -0 8-0 5发生在陕西境内一次历时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的对流风暴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 ,结果表明 :5 0 0 h Pa槽后较强冷空气是这次过程的触发系统 ;南海“北冕”台风外围偏东气流从东海和南海为此次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地面风场中表现全省几个中尺度气旋的相互作用 ,为对流风暴提供了强劲的上升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暴雨 中尺度气旋 台风 相关分析 2002年 8月 冷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江淮暴雨过程中中尺度气旋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邢谦 万维忠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2-250,共9页
本文利用PSU/NCAR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并利用鄂、豫、皖、苏四省的加密地面气象要素场资料做检验,对1991年7月6日江淮地区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气旋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其结构具有不... 本文利用PSU/NCAR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并利用鄂、豫、皖、苏四省的加密地面气象要素场资料做检验,对1991年7月6日江淮地区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气旋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其结构具有不对称性,因而进一步造成了局地降水强度和分布的不均匀性。而中尺度气旋的结构不对称性又与其地面及高空的流场、涡度场及散度场等的中尺度特征有直接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暴雨 数值模拟 中尺度气旋 暴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及触发机制
12
作者 李明娟 郭大梅 +4 位作者 张蔚然 刘慧 赵强 郭莉 高星星 《暴雨灾害》 2025年第1期19-30,共12页
2020年8月5—6日陕西中东部的平原和秦岭山区洛南县两处局地突发大暴雨,造成6人死亡、10人失踪,全球模式和中尺度模式对此次过程的强度和落区均存在预报偏差。为加深对此类天气过程的认识,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 2020年8月5—6日陕西中东部的平原和秦岭山区洛南县两处局地突发大暴雨,造成6人死亡、10人失踪,全球模式和中尺度模式对此次过程的强度和落区均存在预报偏差。为加深对此类天气过程的认识,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环境条件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演变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暴雨发生于弱天气尺度强迫条件下,暴雨区500hPa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中低层无明显天气尺度系统主导,地面上无冷锋;陕西中东部700hPa未出现强水汽输送带,但边界层存在较强的水汽输送带,暴雨区本地水汽含量非常充沛,大气整层可降水量50~70mm,大气可降水量偏离气候平均1.5~2σ,同时对流有效位能为3000~4800J·kg^(-1),0—6km深层垂直风切变较弱,环境场条件有利于突发性大暴雨的发生。(2)平原和秦岭山区洛南两处落区的大暴雨物理过程有所不同。平原的雷暴由平原地区地面辐合线、平原南侧骊山分别触发,骊山触发的雷暴向平原地区传播与平原地区雷暴合并增强,形成β中尺度对流系统(M_(β)CS)。M_(β)CS沿高空西南风向东北方向移动,给平原地区带来局地大暴雨。强雷暴主要在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东北侧生成和维持,M_(β)CS强雷暴中维持约1h的低层γ中尺度气旋性涡旋直接造成了平原地区103.7mm·h^(-1)极端短时强降水;冷池驱动、低层垂直风切变相对于雷暴出流边界方向的有利配置是平原地区雷暴加强和维持的原因。(3)秦岭山区洛南附近的雷暴由地形抬升边界层东南风.触发,下午至夜间边界层稳定维持的东南风是雷暴触发的关键因子,雷暴单体后向传播在西南平流作用下形成“列车效应”经过洛南北部,造成大暴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γ中尺度气旋性涡旋 触发机制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中层气旋性涡旋
13
作者 蔡景植 《北京气象》 1993年第3期30-34,37,共6页
关键词 中尺度 对流系统 中尺度气旋 涡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7月18日济南大暴雨的β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51
14
作者 廖移山 李俊 +2 位作者 王晓芳 崔春光 李武阶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4-956,共13页
利用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逐小时的观测资料和红外云图,对2007年7月18日的济南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α中尺度分析,揭示了地面β中尺度气旋新生发展的一种物理机制,并重点分析了多尺度的积云并合过程对此次强降... 利用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逐小时的观测资料和红外云图,对2007年7月18日的济南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α中尺度分析,揭示了地面β中尺度气旋新生发展的一种物理机制,并重点分析了多尺度的积云并合过程对此次强降水形成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已经发展成热的MαCS的左后侧出现的下沉冷出流在低层向西南方向扩散,与午后不断加强的西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增强了地面的斜压性,从而使地面辐合线上的气旋性扰动加强,并迅速新生发展出β中尺度气旋。在此次强降水过程中共经历了从γ中尺度对流单体到β中尺度对流云团,再到α中尺度对流云团,最后形成中尺度对流复合系统的4个多尺度积云并合过程,而地面β可尺度气旋在每一个阶段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组织者,同时也是α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组成者,α中尺度对流云团往往都由一个以上的β中尺度气旋组织而成,当β中尺度气旋出现遭遇、合并之时,对流云团和降水得以强烈发展。在济南强降水发生前的1个多小时内,其西南方边界层内不断出现β中尺度超低空西南急流,它促使这一区域内不断产生回波单体并在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迅速发展成强回波带,当济南北面的强回波南移与这一强回波带并合后快速发展产生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大暴雨 β中尺度分析 β中尺度气旋 积云并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7.1”鄂东北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家国 岳阳 +2 位作者 王珊珊 邓红 张蒙蒙 《暴雨灾害》 2012年第4期306-312,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新一代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等,分析了2008年7月1日鄂东北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扰动系统的发生发展、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结构特征以及地形对中尺度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鄂东北暴雨与中尺度气旋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新一代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等,分析了2008年7月1日鄂东北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扰动系统的发生发展、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结构特征以及地形对中尺度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鄂东北暴雨与中尺度气旋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红安等地特大暴雨就是中尺度气旋波冷切变上激发的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相继东移产生的;中尺度气旋形成于黄淮锋面气旋波发展阶段,雷达反射率因子形态、结构特征较好地反映了该中尺度气旋波发展过程;对流易在红安西侧加强,同冷空气沿大别山和桐柏山之间南下与天气尺度西南气流交汇形成局地中尺度辐合线有关;红外云图上特大暴雨MCS形态为指状云团,由不同生命史阶段的子云团构成,是产生持续性强降水的云团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中尺度气旋 逗点状回波 MCS 指状云团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3”江苏阜宁EF4级龙卷超级单体风暴中尺度结构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周海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17-3639,共23页
2016年6月23日14—15时,江苏省阜宁县突遭"增强藤田"4级龙卷、强风、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致使99人罹难,800多人受伤,属极其罕见的极端天气事件.本文利用加密自动站数据、探空数据、单部雷达观测数据以及双多普勒雷... 2016年6月23日14—15时,江苏省阜宁县突遭"增强藤田"4级龙卷、强风、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致使99人罹难,800多人受伤,属极其罕见的极端天气事件.本文利用加密自动站数据、探空数据、单部雷达观测数据以及双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数据,研究了此次龙卷发生的天气背景、龙卷超级单体的三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龙卷发生期间,阜宁处于地面暖湿舌内、地面有γ中尺度气旋和辐合线;环境大气抬升凝结高度很低、中低层有很强的水平风的垂直切变;这有利于龙卷的生成.(2)此次龙卷超级单体左移风暴的低层有钩状回波和入流缺口,有界弱回波区位于垂直剖面中低层、悬垂回波位于风暴前部高层.(3)龙卷发生前,风暴质心高度、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和风暴回波顶高度均持续增加,风暴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激增;龙卷发生在上述参数的数值首次同时减小时.(4)双多普勒雷达反演的三维风场揭示,超级单体形成之前的对流风暴内部中低层已经有中尺度气旋形成,中尺度气旋伴随着超级单体的生成、发展和强化的各个阶段.中尺度气旋位于钩状回波顶端、其南端有反气旋,此涡旋偶对于中层动量下传、龙卷生成、发展、加强和触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中尺度气旋 龙卷 双多普勒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朱义青 胡顺起 +2 位作者 张品竹 庄重 曹张弛 《干旱气象》 2015年第1期119-127,共9页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及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FY-2E红外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7月9日山东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鲁南大暴雨发生在"2高对峙"的环流形势下;高、低空急流的位...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及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FY-2E红外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2年7月9日山东南部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鲁南大暴雨发生在"2高对峙"的环流形势下;高、低空急流的位置和强弱影响大暴雨的落区和降水强度大小;地面β中尺度气旋的发生发展是造成本次大暴雨的最直接原因;贝加尔湖以西高压系统加强引导其北部的干冷空气南下进入鲁南地区是地面辐合加强生成初始β中尺度气旋的触发机制;冷暖空气在暴雨区汇合并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是造成本次大暴雨的根本原因;多普勒雷达VWP产品可以很好地捕捉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β中尺度气旋 干冷空气 触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奏响气象科学的华章--《中尺度气象学研究--寿绍文学术论文选》评介
18
作者 姚秀萍 王巍巍 《气象科技进展》 2018年第1期303-304,共2页
本书荟集了寿绍文教授及其研究生和合作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包括对台风、飑线、雷暴、冰雹、暴雨、强降雪、中尺度气旋、龙卷等典型中尺度天气系统和过程的成因、结构特点、演变规律以及预报、诊断分析方法等进行的系统分析和研究。20世... 本书荟集了寿绍文教授及其研究生和合作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包括对台风、飑线、雷暴、冰雹、暴雨、强降雪、中尺度气旋、龙卷等典型中尺度天气系统和过程的成因、结构特点、演变规律以及预报、诊断分析方法等进行的系统分析和研究。20世纪20年代初和40年代,由挪威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相继分别建立的锋面气旋理论和大气长波理论是现代天气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里程碑。经过长期研究,天气学已经逐渐发展为理论成熟的现代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气象学 学术论文 气象科学 中尺度天气系统 中尺度气旋 芝加哥学派 评介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东部中尺度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崔晶 张丰启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3-37,共5页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HLAFS资料、红外云图以及中尺度分离技术等对 2 0 0 2年 7月 2 4~ 2 5日出现在威海市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次大暴雨过程是在西风槽与副高西部边缘西南气流相互作用的大尺度背景下 ,上升运动区内新生...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HLAFS资料、红外云图以及中尺度分离技术等对 2 0 0 2年 7月 2 4~ 2 5日出现在威海市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次大暴雨过程是在西风槽与副高西部边缘西南气流相互作用的大尺度背景下 ,上升运动区内新生的中尺度气旋引起的强烈的水汽辐合上升造成的 ,大暴雨区上空高层强烈的辐散对强降水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气旋 大暴雨过程 副高 西风槽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中纬度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丰启 崔晶 +1 位作者 周淑玲 刘庆泰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用 Shuman- Shapiro中尺度滤波方法 ,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 ,对 1 999年 8月 1 1~ 1 2日山东半岛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过程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北上发展造成的 ;地面冷空气侵入西移的中尺度低压所导致的对流发展 ,... 用 Shuman- Shapiro中尺度滤波方法 ,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 ,对 1 999年 8月 1 1~ 1 2日山东半岛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过程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北上发展造成的 ;地面冷空气侵入西移的中尺度低压所导致的对流发展 ,是热带中尺度气旋发展的原因 ;大尺度环境场丰富的水汽输送为强对流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能源保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气旋 中尺度分析 天气过程分析 环流 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