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生长习性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9
1
作者 初凤友 孙国胜 +2 位作者 李晓敏 马维林 赵宏樵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0-325,共6页
通过对“大洋一号”调查船DY95-10、DY105-11、DY105-12等航次结壳样品和海底摄像照相资料等综合观测分析,从不同角度对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的生长习性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富钴结壳可以在海山区的各种岩石上生长发育,... 通过对“大洋一号”调查船DY95-10、DY105-11、DY105-12等航次结壳样品和海底摄像照相资料等综合观测分析,从不同角度对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的生长习性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富钴结壳可以在海山区的各种岩石上生长发育,对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载壳岩石类型统计结果与岩石类型区域上的分布不均衡有关,而与岩性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结壳生长的厚度除受载壳岩石形成年代、物化环境影响外,与其所经受构造活动的强度和频率也有密切联系。水深可能对结壳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由于海山在结壳生长后存在移动和升降运动,因此现在海山上的结壳并不存在截然的水深界限。地形对富钴结壳覆盖率、产状、形态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海山坡度太缓、太陡均不利于结壳的生长发育;在海山坡度较大处生长的结壳多呈平板状,而在坡度较小处生长的结壳多呈波纹状或枕状;海山的斜坡上生长的多为板状结壳,而在平坦低洼处则有利于砾状结壳、钴结核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平洋海山 富钴结壳 生长习性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成矿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维林 杨克红 +3 位作者 包更生 张恺 董如洲 初凤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89,共13页
海山是富钴结壳主要的成矿载体,结壳成矿分布不仅受到海洋最低含氧带、碳酸盐补偿深度、生物生产力、物质来源、海水氧含量等大尺度宏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海山地形、沉积作用和底层海流冲刷等小尺度微观因素的控制。通过对以中太平... 海山是富钴结壳主要的成矿载体,结壳成矿分布不仅受到海洋最低含氧带、碳酸盐补偿深度、生物生产力、物质来源、海水氧含量等大尺度宏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海山地形、沉积作用和底层海流冲刷等小尺度微观因素的控制。通过对以中太平洋R海山为主的水下结壳成矿与分布的深入研究,发现结壳富集区以海山浅水区域为主;地形地貌上的尖顶高地区、顶坡过渡带、山体鞍部、山脊、斜坡上部等区域结壳质量较好,覆盖率高;下斜坡、山谷、山顶平坦区和斜坡区平缓台地是结壳贫乏区,结壳厚度小、覆盖率也低;15°以下的小坡度地形结壳成矿较好,3°~7°最佳,15°以上的大坡度区质量有所下降,陡崖区最差。地形对结壳分布和成矿起基础性影响作用,沉积作用和底流冲刷分别起到阻滞和促进作用,海流是保持低坡度区结壳长期稳定生长的关键因素,地形控矿本质上是和底层流联合对抗沉积堆积作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平洋海山 富钴结壳 成矿 空间分布 地形 底层流 沉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构造与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崔迎春 任向文 +3 位作者 刘季花 石学法 尹京武 郝金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了释读蕴藏在富钴结壳中的环境变化信息,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对中太平洋海山CXD05结壳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CXD05结壳约从19.4 Ma BP(早中新世)开始发育,从基部至顶部依次发育了斑杂构造、柱状构造和纹层构造;2)... 为了释读蕴藏在富钴结壳中的环境变化信息,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对中太平洋海山CXD05结壳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CXD05结壳约从19.4 Ma BP(早中新世)开始发育,从基部至顶部依次发育了斑杂构造、柱状构造和纹层构造;2)结壳中亲氧元素和碎屑组分从老至新发生规律性变化。结壳构造序列反映了其生长过程中海洋动力环境能量由高到低的变化;而壳层亲氧元素和碎屑组分的变化则记录了海水的氧化程度和风尘影响强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平洋海山 富钴结壳 显微构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太平洋海山群漂移史及其来源 被引量:6
4
作者 赵俐红 高金耀 +1 位作者 金翔龙 章家保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42,共8页
中太平洋海山群的海山呈簇状排列且近EW向展布于太平洋海山密集区,其四周分布着一系列NW走向的线性列岛及规模巨大的水下海山链.它位于明显属于海山链构造的夏威夷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处于莱恩群岛的北西向延伸方向上,与热点作用的板... 中太平洋海山群的海山呈簇状排列且近EW向展布于太平洋海山密集区,其四周分布着一系列NW走向的线性列岛及规模巨大的水下海山链.它位于明显属于海山链构造的夏威夷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处于莱恩群岛的北西向延伸方向上,与热点作用的板内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结合前人对中太平洋海山群形成和漂移的认识,从板决运动和几何学角度出发,采用Backtracking和Hot-spotting海山追踪方法对该区海山进行了追踪,发现该区海山的热点源主要位于现今法属玻利尼西亚群岛区(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这与前人从古地磁和钻探资料出发得到的结果相接近.研究表明,中太平洋海山群是多热点成因的板内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产物,它在130~90 Ma期间起源于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曾随着太平洋板块发生过向南和向北的运动,既有水平方向的漂移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在漂移和升降过程中还受到了当时大规模多期的热点活动和断裂活动的改造作用,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才到达今天的位置,最后形成了现今呈簇状分布的海山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平洋海山 BACKTRACKING Hot-spotting 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中水羟锰矿的超结构 被引量:3
5
作者 叶瑛 韩杰 +3 位作者 邬黛黛 陈雪刚 沈忠悦 王步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4-819,共6页
采自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主要由水羟锰矿组成,在XRD衍射图谱上,该矿物缺少(001)和(002)底面衍射,其原因是水羟锰矿包含了两种对称型的八面体层,即三斜对称和六方对称的八面体层,它们沿c轴方向无序排列。部分样品中的水羟锰矿在低角度... 采自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主要由水羟锰矿组成,在XRD衍射图谱上,该矿物缺少(001)和(002)底面衍射,其原因是水羟锰矿包含了两种对称型的八面体层,即三斜对称和六方对称的八面体层,它们沿c轴方向无序排列。部分样品中的水羟锰矿在低角度区具有d>2.0nm的超结构衍射峰,它在实质上反映了矿物结构层的长程有序性,即两种层片的排列具有某种周期性或规律性。部分样品原先没有,但在加热后出现超结构衍射峰,可能是因为样品在空气中加热,使三斜层片中的Mn(III)被氧化成Mn(IV),从而转变为六方层片,继而改变了水羟锰矿的有序性。富钴结壳中水羟锰矿的超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矿物形成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结构 水羟锰矿 富钴结壳 中太平洋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主要成壳元素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于赫楠 孙国胜 +3 位作者 初凤友 马维林 孙珍军 李超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63-68,共6页
通过大洋一号船DY105--12/14航次采集的结壳样品,对中太平洋CL、CM2、CM3、CX、CQ、CA、CB海山结壳的主要成壳元素Mn、Fe、Co、Ni、Cu的含量进行了测试统计,并与邻区的麦哲伦海山、马绍尔群岛、夏威夷群岛和莱恩群岛进行了对比,中太平... 通过大洋一号船DY105--12/14航次采集的结壳样品,对中太平洋CL、CM2、CM3、CX、CQ、CA、CB海山结壳的主要成壳元素Mn、Fe、Co、Ni、Cu的含量进行了测试统计,并与邻区的麦哲伦海山、马绍尔群岛、夏威夷群岛和莱恩群岛进行了对比,中太平洋各海山以及不同区域海山结壳的主成分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这主要与各海山结壳的物质来源、成壳环境和成壳时代的差异有关。不同形态类型的结壳主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生长机制和形成环境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平洋海山 结壳 主要成壳元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太平洋C海山富钴结壳铁锰矿物的组成、成分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赵建如 初凤友 +2 位作者 杨克红 雷吉江 金路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1期15-21,共7页
采用X射线衍射和微区电子探针法,对2006年"大洋一号"考察船在中太平洋C海山取得的典型富钴结壳样品进行了铁锰矿物的组成和成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结壳的老壳层中铁锰矿物具有水羟锰矿、钡镁锰矿和钠水锰矿的特征组合,其... 采用X射线衍射和微区电子探针法,对2006年"大洋一号"考察船在中太平洋C海山取得的典型富钴结壳样品进行了铁锰矿物的组成和成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结壳的老壳层中铁锰矿物具有水羟锰矿、钡镁锰矿和钠水锰矿的特征组合,其相对含量分别为45.5%、30.1%和24.4%;中间壳层和年轻壳层中铁锰矿物为水羟锰矿,表明结壳各层生长的环境条件不同。(2)铁锰矿物集合体中Mn/Fe值从老壳层到年轻壳层具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老壳层Mn/Fe值大于20,最高达90;中间壳层Mn/Fe值在2~5之间,年轻壳层Mn/Fe值在1~2之间。铁锰矿物集合体探针测得的结壳老壳层元素的总百分含量稳定在75%左右,中间壳层和年轻壳层为50%~80%。Si、Ti元素含量从老壳层到年轻壳层有增加的趋势,在中间疏松层中百分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17%和1.53%,表明自老壳层到年轻壳层,碎屑物质或有机质等对结壳的影响程度有增大的趋势。由此可见,研究区富钴结壳主要为水成成因,主要发育了水羟锰矿;老壳层生长期间受到局部海水氧化还原条件变化的影响,铁锰相矿物发生重结晶或重组而形成了水羟锰矿、钡镁锰矿和钠水锰矿特征组合,这种特征铁锰矿物组合的研究对于全面理解海水环境条件变化与结壳成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中太平洋海山 铁锰矿物 成分特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太平洋SA海山钴结壳勘查网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章伟艳 胡光道 +3 位作者 张富元 杨胜雄 殷汝广 赵宏樵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7-322,共6页
资源勘查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取新的资源信息过程,选择最优勘查网度是降低勘查成本、加快勘查速度的关键之一,地质统计学方法在勘查网度研究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本文选取中太平洋SA海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质统计学法,建立SA海山结壳厚度... 资源勘查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取新的资源信息过程,选择最优勘查网度是降低勘查成本、加快勘查速度的关键之一,地质统计学方法在勘查网度研究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本文选取中太平洋SA海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质统计学法,建立SA海山结壳厚度的理论变差函数模型。根据估计方差是勘探网度和网型的函数这一原理方法,分析认为当前的勘查网度无法控制该海山钴结壳的分布,还需加密调查取样,并模拟得出了最优勘查网度,为大洋矿产勘查航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平洋海山 地质统计学 钴结壳 勘查网度 变差函数 普通克立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太平洋海山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本铎 吕文超 张伙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51-1152,共2页
大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和大洋稀土等资源,大洋将成为支持人类未来生存的重要资源基地。然而,人类对于大洋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对于大洋成矿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理论的研究还有待于... 大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和大洋稀土等资源,大洋将成为支持人类未来生存的重要资源基地。然而,人类对于大洋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对于大洋成矿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理论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这些都制约着大洋矿产资源的寻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山 测年 全岩 中太平洋海山 西太平洋 大洋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太平洋阿利森海山富Co结壳成矿元素的富集机制
10
作者 张俊 孟宪伟 王湘芹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3,共5页
以中太平洋阿利森海山的Al-l富Co结壳为研究对象,在其结构观察、年龄标定和生长世代确定的基础上,平均按1.3mm间隔取样,测定各分层常微量元素含量,计算了结壳中各元素的富集系数和分布系数。结合元素富集系数、分布系数和特征元素对比值... 以中太平洋阿利森海山的Al-l富Co结壳为研究对象,在其结构观察、年龄标定和生长世代确定的基础上,平均按1.3mm间隔取样,测定各分层常微量元素含量,计算了结壳中各元素的富集系数和分布系数。结合元素富集系数、分布系数和特征元素对比值,探讨了古环境演化对结壳中元素富集的制约。研究表明,结壳中富集的元素正是那些在海水中滞留时间较短的元素;结壳是海洋中"清扫"型元素重要的"汇";元素在海水的行为是其在结壳中富集的内因。碳酸盐的溶解导致的Fe、Ba的释放有利于结壳的生长,但却"稀释"了Mn、Co、Ni等元素的累积;最低含氧带的发育和南极底层水活动的加强利于Mn、Co等元素的氧化和"清扫"。结壳的生长间断是南极底层流活动减弱和活动模式发生根本转变的结果;火山活动沉积抑制了结壳的生长;6.8Ma是结壳从快速生长到缓慢生长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太平洋海山 富钻结壳 富集系数 分布系数 富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海山的形成演化及对钴成矿的控制作用研究
11
作者 唐立梅 余星 +1 位作者 董彦辉 初凤友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00-701,共2页
西太平洋海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钴结壳、磷酸盐等矿产资源,对国家的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太平洋海山区紧临菲律宾海,与我国距离较近,是未来我国最经济、最具前景的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合同区。因而从资源角度来说,... 西太平洋海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钴结壳、磷酸盐等矿产资源,对国家的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地理位置上看,西太平洋海山区紧临菲律宾海,与我国距离较近,是未来我国最经济、最具前景的国际海底资源勘探开发合同区。因而从资源角度来说,针对西太平洋海山的科学研究异常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中太平洋海山 形成演化 富钴结壳 海山 海山 成矿元素 玄武岩 海山 矿产资源
原文传递
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铂族元素(PGE)和Os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27
12
作者 孙晓明 薛婷 +4 位作者 何高文 张美 石贵勇 王生伟 陆红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14-3026,共13页
本文分析了中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及其各主要层圈(外层、疏松层、亮煤层)和玄武岩基岩的铂族元素(PGE)和Au 含量以及 Os 同位素组成,发现富钴结壳中 PGE 和 Au 含量均较高,且变化很大,∑PGE 为(70.09~629.26)×10^(-9),平均289.48... 本文分析了中西太平洋海山富钴结壳及其各主要层圈(外层、疏松层、亮煤层)和玄武岩基岩的铂族元素(PGE)和Au 含量以及 Os 同位素组成,发现富钴结壳中 PGE 和 Au 含量均较高,且变化很大,∑PGE 为(70.09~629.26)×10^(-9),平均289.48×10^(-9),Au 为(0.60~26900)×10^(-9).具三层结构的富钴结壳中,疏松层(∑PGE=(339.37~545.82)×10^(-9))和亮煤层(∑PGE=(280.09~629.26)×10^(-9))的∑PGE 明显高于外层((70.09~133.27)×10^(-9).单层结壳的∑PGE 为(83.94~479.75)×10^(-9),Au 含量普遍高于具三层结构者.结壳的∑PGE 和 Au 含量远高于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分别为(101.57~155.83)×10^(-9)和(1~4)×10^(-9)。沉积深度和海水氧逸度的不同是导致结壳和结核中 PGE 含量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富钴结壳∑PGE 和 Pt 与 Mn(%)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与 Fe(%)具负相关性,与多金属结核正好相反,显示结壳中的 PGE主要赋存在水羟锰矿(δ-MnO_2)等锰矿物相中,与针铁矿(FeOOH·nH_2O)等铁矿物相关系不大,而结核中的 PGE 主要赋存在铁矿物相中。PGE 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和各项参数显示富钴结壳的 PGE 和 Au 主要来自海底玄武岩的蚀变释放,部分来自铁陨石微粒等地外物质,而与海底热水活动无关。计算显示西太平洋结壳距今42.5Ma 左右开始生长,生长过程中分别在8.0Ma 和21.8Ma 处出现间断,相应形成外层、疏松层和亮煤层,其各自沉积速率为2.64mm/Ma,1.45mm/Ma 和1.06mm/Ma,相应海水的^(187)Os/^(188)Os 分别为0.948~0.953,0.599~0.673和0.425~0.536,显示外层含有较多的大陆风化尘,而疏松层和亮煤层的沉积物主要来自海底洋壳蚀变和陨石碎屑或宇宙尘等地外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PGE)地球化学 Os同位素 富钴结壳 多金属结核 西太平洋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