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度对中国龙虾存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政强 陈昌生 +2 位作者 吴仲庆 李传亮 姜永华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6,共6页
报道了中国龙虾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适应、存活和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中国龙虾对高盐的适应能力较低盐强,其耐低盐极限是14.1,耐高盐极限是56.1;盐度主要因渗透压而对中国龙虾存活、生长施以影响.中国龙虾的等渗液盐度... 报道了中国龙虾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适应、存活和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中国龙虾对高盐的适应能力较低盐强,其耐低盐极限是14.1,耐高盐极限是56.1;盐度主要因渗透压而对中国龙虾存活、生长施以影响.中国龙虾的等渗液盐度为28,该盐度为中国龙虾存活、生长的最适宜盐度,其存活、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1.3~39.5,超出此范围,中国龙虾不能长期存活,也难以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盐度 存活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中国龙虾叶状幼体Ⅰ期发育、摄食及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昌生 陈政强 +2 位作者 胡家才 吴仲庆 陈浩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5-111,共7页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Ⅰ期在饥饿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变态、存活的研究结果表明 :初孵叶状幼体耐饥饿能力较强 ,完全饥饿 1 44h ,成活率为 1 0 0 % ,饥饿 1 92~ 2 1 6h ,成活率为 76 %~ 6 8% .由生长和变态来看 ,推迟 2 4~ 36h投饵 ,对叶...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Ⅰ期在饥饿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变态、存活的研究结果表明 :初孵叶状幼体耐饥饿能力较强 ,完全饥饿 1 44h ,成活率为 1 0 0 % ,饥饿 1 92~ 2 1 6h ,成活率为 76 %~ 6 8% .由生长和变态来看 ,推迟 2 4~ 36h投饵 ,对叶状幼体Ⅰ期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在摄食饵料方面 ,初孵幼体饥饿 1 44h ,仍然有 5 5 %的幼体具有摄食能力 .饥饿 2 4~ 1 2 0h的初期叶状幼体摄食卤虫幼体的大小 (体长为 349 5~6 0 4 9μm )可达到自身体长的 1 /2~ 1 /3.当叶状幼体连续摄饵时间达 6 0h ,体内储存一定的营养后 ,即使不再喂食 ,幼体也能变态 ,但变态率较低 .由间隔投饵效果来看 ,每隔 8,1 6 ,2 4h投饵 ,幼体的发育变态差异不大 .这些研究结果对开展龙虾基础生物学与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提高育苗成活率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叶状幼体 饥饿 摄食 变态 存活率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生长特点及促生长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政强 陈昌生 +1 位作者 黄永春 黄志灵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31,共7页
蜕壳后新甲壳完全硬化之前是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个体蜕壳生长过程的延续,对中国龙虾正常快速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因子、营养条件对中国龙虾的蜕壳与生长具有显著影响。24-27℃是中国龙虾蜕壳生长的适温范围;盐度24-32适... 蜕壳后新甲壳完全硬化之前是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个体蜕壳生长过程的延续,对中国龙虾正常快速生长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因子、营养条件对中国龙虾的蜕壳与生长具有显著影响。24-27℃是中国龙虾蜕壳生长的适温范围;盐度24-32适宜中国龙虾生长,最适生长盐度是28;在6种试验饵料中翡翠贻贝饲养中国龙虾效果最好,其次是杂虾、杂蟹、牡蛎,投喂杂鱼的中国龙虾蜕壳增长率和阶段生长率都很低;龙虾饲料中添加蜕壳素能够縮短蜕壳周期,实现蜕壳率和蜕壳增长率的同步增长。摘除眼柄也能促进中国龙虾的蜕壳与生长,电刺激等外源刺激则只能促进蜕壳,而不能加速中国龙虾的生长,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中国龙虾生长存在种内性别间的差异,同等条件下雄性个体的蜕壳增长率高于雌性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 蜕壳 生长 生态因子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的盐度耐受力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昌生 陈政强 +3 位作者 胡家财 叶兆弘 纪德华 蓝良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24-28,共5页
用盐度为13,15,19,23,27,31,35,39,43,47,49等多个梯度的海水,对中国龙虾叶状幼体进行盐度耐受力试验.当盐度从31逐渐升高至49或降低至13时,叶状幼体可生存4~6d,成活率为25 0%~47 5%.在盐度为23~39范围内,叶状幼体能正常生长、发育... 用盐度为13,15,19,23,27,31,35,39,43,47,49等多个梯度的海水,对中国龙虾叶状幼体进行盐度耐受力试验.当盐度从31逐渐升高至49或降低至13时,叶状幼体可生存4~6d,成活率为25 0%~47 5%.在盐度为23~39范围内,叶状幼体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变态,其中盐度为31时,叶状幼体Ⅱ,Ⅲ期的变态率分别为85%和48%;叶状幼体在不同盐度海水的水层中分布呈现一定规律,低盐组的叶状幼体,主要分布在水体的下层,高盐组的叶状幼体多数分布在水体的上、中层.试验结果表明,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忍受盐度变化能力较强,忍受的范围为15~47,其生长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7~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叶状幼体 盐度耐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楚吾 黎锦明 +1 位作者 刘丽 郭昱嵩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37-743,共7页
文章以M13通用引物和重复序列(CT)15、(AT)15引物,利用PCR法对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 Hoehuis)部分基因组DNA文库进行筛选。共获得78个微卫星序列,分别分布于55个阳性重组克隆中,其中完美型(perfect)共50个,占64%... 文章以M13通用引物和重复序列(CT)15、(AT)15引物,利用PCR法对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 Hoehuis)部分基因组DNA文库进行筛选。共获得78个微卫星序列,分别分布于55个阳性重组克隆中,其中完美型(perfect)共50个,占64%;非完美型(imperfect)3个,占3.8%;混合完美型(compound perfect)6个,占7.7%;混合非完美型(compound imperfect)19个,占24.5%。根据微卫星序列,设计并筛选出15对微卫星多态性引物,对中国龙虾的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3~12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大小在78~425bp之间,基本符合引物设计的理论长度。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48~0.87,平均值为0.71,表明中国龙虾基因组微卫星具有较高的杂合度与遗传多样性。15个微卫星位点的P1C值从0.44到0.84,平均值为0.60,说明这些微卫星位点在中国龙虾基因组中包含丰富的遗传信息,合适用于中国龙虾的各种分子标记及遗传学分析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基因组文库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栖息习性的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政强 陈昌生 +2 位作者 吴仲庆 林楚城 贾锡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4,共4页
于1999年5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试验场进行中国龙虾栖息习性的试验观察。结果表明 ,正常温度、盐度条件下 ,中国龙虾有隐匿穴居、昼伏夜出的栖息习性 ,喜欢栖息于紧身或身体易于找到依靠的水平洞穴中 ,并有同穴共居现象 ,低层... 于1999年5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试验场进行中国龙虾栖息习性的试验观察。结果表明 ,正常温度、盐度条件下 ,中国龙虾有隐匿穴居、昼伏夜出的栖息习性 ,喜欢栖息于紧身或身体易于找到依靠的水平洞穴中 ,并有同穴共居现象 ,低层洞穴的栖息率高于高层洞穴 ;温度低于12℃时 ,中国龙虾夜间也很少离穴活动 ,温度低于8.6℃或高于34℃ ,盐度低于14.1或高于44.6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栖息习性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耗氧率及窒息点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梁华芳 杜国平 刘顺羽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35-637,共3页
研究了中国龙虾在不同温度、盐度及pH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上升,由25℃的0.0931mg/(g.h)升至33℃的0.2061mg/(g.h);而盐度变化对中国龙虾耗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盐度为28和31时,耗氧率较低,分... 研究了中国龙虾在不同温度、盐度及pH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上升,由25℃的0.0931mg/(g.h)升至33℃的0.2061mg/(g.h);而盐度变化对中国龙虾耗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盐度为28和31时,耗氧率较低,分别为0.1033mg/(g.h)和0.1082mg/(g.h)。低pH对中国龙虾耗氧率有较大影响,当pH由7.3升至8.0时,耗氧率由0.3028mg/(g.h)降至0.1092mg/(g.h)。在水温29℃、盐度28、pH 8.0条件下,体质量97g的中国龙虾的窒息点为0.156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耗氧率 窒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中国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姜永华 颜素芬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7-322,共6页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pH对中国龙虾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pH范围内,中国龙虾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pH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胃、肠、肝胰腺内胃蛋白酶最适pH均为...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pH对中国龙虾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pH范围内,中国龙虾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pH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胃、肠、肝胰腺内胃蛋白酶最适pH均为2.2,类胰蛋白酶最适pH分别为8.8-9.2、8.4、8.8,淀粉酶最适pH分别为7.0、7.0、7.4,纤维素酶最适pH分别为4.2、4.2-4.6、5.4,脂肪酶最适pH分别为7.2-7.6、7.2、6.8-7.2。同时测得中国龙虾胃、肠、肝胰腺内的生理pH分别为5.33、6.93、6.60。中国龙虾的消化酶活力存在器官特异性。在最适pH下,胃蛋白酶活力顺序为胃>肠>肝胰腺,类胰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的活力顺序均为肝胰腺>肠>胃,淀粉酶的活力顺序为肠>肝胰腺>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消化酶 酶活力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人工养殖饵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政强 陈昌生 +2 位作者 吴仲庆 贝向明 黄永春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08-312,共5页
本文研究了贻贝、牡蛎、杂虾、杂蟹、杂鱼和配合饲料 6种饵料对中国龙虾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 :饵料对中国龙虾的蜕壳率、蜕壳后体重增长率、生长率和饵料转换效率都有显著的影响 ,而对中国龙虾蜕壳后体长增长率和存活率影响并不明显。... 本文研究了贻贝、牡蛎、杂虾、杂蟹、杂鱼和配合饲料 6种饵料对中国龙虾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 :饵料对中国龙虾的蜕壳率、蜕壳后体重增长率、生长率和饵料转换效率都有显著的影响 ,而对中国龙虾蜕壳后体长增长率和存活率影响并不明显。各种试验饵料中翡翠贻贝是饲养中国龙虾的最好饵料 ,其次是牡蛎、杂虾、杂蟹 ,杂鱼只能作为辅助性饵料 ,配合饲料的某些成分及其适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饵料 人工养殖 生长 存活率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早期叶状幼体肝胰腺的显微与超微结构 被引量:6
10
作者 颜素芬 姜永华 陈昌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744,共8页
利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中国龙虾发育早期(Ⅰ~Ⅳ期)叶状幼体的肝胰腺的形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肝胰腺左右对称各分成3叶,每叶由许多分支的肝胰腺管组成.根据其结构与功能的不同,腺管上皮细胞可分为泡状细胞(B细胞)... 利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中国龙虾发育早期(Ⅰ~Ⅳ期)叶状幼体的肝胰腺的形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肝胰腺左右对称各分成3叶,每叶由许多分支的肝胰腺管组成.根据其结构与功能的不同,腺管上皮细胞可分为泡状细胞(B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和胚性细胞(E细胞)四种类型.各类细胞的游离面具微绒毛.B细胞有明显胞饮现象,内含一个大消化泡和许多液泡,起吸收和细胞内消化作用.R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较丰富,含少量脂滴,具吸收与储存养分的功能.F细胞具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酶原颗粒,行细胞外消化作用.E细胞胞器不发达,是细胞分化的起点.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各类细胞大多有多糖类物质,R细胞含少量糖原和脂类,F细胞内含丰富蛋白质,其它细胞含量次之.本文还讨论了肝胰腺细胞的类型及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叶状幼体 肝胰腺 组织学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早期叶状幼体消化道的组织结构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颜素芬 姜永华 陈昌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32,共8页
利用光镜和电镜对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发育早期(Ⅰ~Ⅳ期)消化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包括口、食道和胃。消化道壁由粘膜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除中肠外,其余消化管... 利用光镜和电镜对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发育早期(Ⅰ~Ⅳ期)消化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包括口、食道和胃。消化道壁由粘膜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外膜组成。除中肠外,其余消化管壁上皮均覆盖有几丁质层。消化道结构随幼体发育逐渐复杂化。口部的口器发达。食道壁内褶形成四个食道嵴。贲门胃的结构简单,至Ⅳ期幼体只有胃磨齿的雏形;幽门胃内具有由栉状刚毛组成的腺滤器,其结构与过滤功能逐渐完善。中肠上皮细胞具微绒毛,胞质中富含胞器。后肠有六个纵嵴。各段管壁上皮细胞内的胞器以线粒体与内质网居多。在各期幼体消化道中,几丁质层具较多的多糖类物质,中肠上皮细胞含少量糖原;肌细胞内含丰富蛋白质,幽门胃与中肠上皮的含量次之。还探讨了龙虾幼体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叶状幼体 消化道 组织学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雌性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春琳 梅文骧 +2 位作者 蒋霞敏 张义浩 王志铮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研究表明:中国龙虾雌雄异体,性比约为2:1,生物学最小型为头胸甲长8.4cm左右。根据其卵巢组织学观察、相对头胸甲宽度、相对腹部宽度、卵巢因子及卵巢成熟度系数等,将中国龙虾的卵巢分为如下6期:未发育期、发育早期、发育... 研究表明:中国龙虾雌雄异体,性比约为2:1,生物学最小型为头胸甲长8.4cm左右。根据其卵巢组织学观察、相对头胸甲宽度、相对腹部宽度、卵巢因子及卵巢成熟度系数等,将中国龙虾的卵巢分为如下6期:未发育期、发育早期、发育期、将成熟期、成熟期和恢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卵巢 繁殖习性 性比 生物学最小型 发育分期 成熟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食物变态反应BALB_c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同强 邱立明 +3 位作者 黄菲 徐杨剑雄 王洁 郭丹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0-122,F0003,共4页
通过腹腔注射的致敏方式建立中国龙虾食物变态反应Balb/c小鼠模型,探讨中国龙虾食物变态反应体外鉴定与评价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卵清蛋白(OVA)阳性对照组、Coca’s液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以OVA、中国龙虾粗提蛋白... 通过腹腔注射的致敏方式建立中国龙虾食物变态反应Balb/c小鼠模型,探讨中国龙虾食物变态反应体外鉴定与评价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卵清蛋白(OVA)阳性对照组、Coca’s液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以OVA、中国龙虾粗提蛋白,加氢氧化铝佐剂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建立食物变态反应小鼠模型。ELISA法测定第二次致敏激发后血清中IgE与组胺水平并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确定特异性IgE抗体滴度,同时观察脾指数、小肠组织学变化及激发后的食物变态反应症状。末次激发后1h采血,中国龙虾粗提蛋白组血清IgE含量为236.75(±73.39)μg/L,与阳性对照OVA组无区别,与阴性对照Coca’s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中国龙虾粗提蛋白组的组胺含量406.55(±232.79)μg/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PCA反应中国龙虾粗提蛋白组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滴度达到1/16;中国龙虾粗提蛋白组和OVA致敏组小鼠脾指数明显大于Coca’s液或正常对照组(P<0.01)且前两组小肠粘膜固有层皆出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建立了一种中国龙虾食物变态反应小鼠模型,通过ELISA测定血清IgE和组胺以及PCA确定特异性IgE抗体滴度可作为一种鉴定与评价中国龙虾食物变态反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BALB c鼠 食物变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摄食习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政强 陈昌生 +2 位作者 吴仲庆 顾李生 纪德华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43-48,共6页
中国龙虾仅在夜间主动摄食 ,摄食节律明显 ,日落后和午夜后各有一摄食高峰 ,午夜前后的摄食量分别占日摄食总量的 54.77%和 4 5.2 3%。中国龙虾属杂食性 ,偏好动物性饵料 ;投喂牡蛎时获最高摄食率 6.33%。有食壳现象 ,但很少相互残食。... 中国龙虾仅在夜间主动摄食 ,摄食节律明显 ,日落后和午夜后各有一摄食高峰 ,午夜前后的摄食量分别占日摄食总量的 54.77%和 4 5.2 3%。中国龙虾属杂食性 ,偏好动物性饵料 ;投喂牡蛎时获最高摄食率 6.33%。有食壳现象 ,但很少相互残食。中国龙虾摄食强度受饵料种类、温度、盐度及投饵方式等因子的影响。摄食的适温范围 15~ 32℃。盐度 32时摄食率高达 2 .66%。日皆投饵可获较高摄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食性 日摄食率 摄食节律 饵料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摄食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昌生 胡家才 +2 位作者 陈政强 陈浩良 纪德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0-335,共6页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孵出后 1~ 2h就开始摄食 ,其适宜的开口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叶状幼体Ⅱ、Ⅲ、Ⅳ期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后的变态率分别为 80 %、40 %和 32 .5 %。卤虫幼体和贻贝卵巢混合投喂 ,可提高叶状幼体的存活率。叶状幼体对不同饵... 中国龙虾叶状幼体孵出后 1~ 2h就开始摄食 ,其适宜的开口饵料为卤虫无节幼体。叶状幼体Ⅱ、Ⅲ、Ⅳ期摄食卤虫无节幼体后的变态率分别为 80 %、40 %和 32 .5 %。卤虫幼体和贻贝卵巢混合投喂 ,可提高叶状幼体的存活率。叶状幼体对不同饵料具有选择性 ,昼夜均可摄食 ,没有明显的摄食节律性 ;光照和黑暗对叶状幼体的摄食和存活没有影响。在适宜的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下 ,叶状幼体 5~ 9min就可饱食 ,然后经过 45~ 90min消化完毕 ;初孵叶状幼体对不同大小的卤虫无节幼体 (349.5~ 6 0 4.9μm)的摄食没有明显差异。本试验可为开展中国龙虾的人工育苗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叶状幼体 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姜永华 颜素芬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17-223,共7页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中国龙虾的消化道.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包括口、食道和胃,胃可分为贲门胃和幽门胃,贲门胃内有由几丁质齿、嵴和刚毛组成的胃磨,幽门胃内则有由几丁质板、衬垫及栉状刚毛组成的过滤器.组织学...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中国龙虾的消化道.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包括口、食道和胃,胃可分为贲门胃和幽门胃,贲门胃内有由几丁质齿、嵴和刚毛组成的胃磨,幽门胃内则有由几丁质板、衬垫及栉状刚毛组成的过滤器.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消化道壁由粘膜层、结缔组织层、肌肉层和外膜构成;除中肠外,其余消化管壁上皮均覆盖有几丁质层;消化道上皮基本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肌肉层从排列上可分为纵肌、环肌和放射肌,主要由平滑肌构成,其中食道壁肌肉为骨骼肌;外膜不明显.组织化学研究表明,消化道各段中,几丁质表层的多糖物质含量较多,结缔组织和粘液腺中的次之,中、后肠上皮细胞中含少量糖原;肌肉细胞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部分脂类,结缔组织和各段上皮的含量次之.还探讨了中国龙虾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消化道 组织学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贵栉孔扇贝→中国龙虾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传递与代谢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天久 徐轶肖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9-175,共7页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传递 代谢 华贵栉孔扇贝 中国龙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永华 颜素芬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704,共8页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及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卵原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器不发达。卵黄发生前和卵黄发生早期的卵母细胞内部结构变化明显,核膜凹凸不平,...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及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卵原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器不发达。卵黄发生前和卵黄发生早期的卵母细胞内部结构变化明显,核膜凹凸不平,卵质中细胞器极为丰富和发达。卵黄发生中期是内源性卵黄大量形成的阶段,多种细胞器活跃参与形成。其中,囊泡状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是形成卵黄的主要细胞器,丰富的游离核糖体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参与形成卵黄粒,溶酶体通过泡状和髓状2种方式形成卵黄粒,高尔基体通过芽生形成小囊泡的方式参与卵黄粒的形成。卵黄发生晚期细胞质中出现大量电子密度不等的卵黄粒,同时,卵质膜通过胞饮作用参与外源性卵黄的形成。成熟卵母细胞中充满高电子密度卵黄粒,细胞器稀少。本研究还探讨了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与卵黄发生的关系及各种细胞器在卵黄形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卵子发生 卵黄发生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政强 陈昌生 单剑宇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龙虾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栖息习性 摄食习性 蜕壳 生长 繁殖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颜素芬 姜永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7,共6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的卵子发生、卵巢结构和发育。根据卵细胞的大小、形状、核仁的形态及数目、卵黄颗粒的积累情况、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等,可将卵子的发生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卵...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的卵子发生、卵巢结构和发育。根据卵细胞的大小、形状、核仁的形态及数目、卵黄颗粒的积累情况、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等,可将卵子的发生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等四个时期;卵巢壁由结缔组织外膜和内生殖上皮构成,生殖上皮分化产生卵原细胞和滤泡细胞;卵巢的结构单位是卵母细胞发育区。根据卵巢的体积、颜色和主体卵细胞的类型等,可将中国龙虾的卵巢发育分为形成期、发育期、将成熟期、成熟期和恢复期共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 卵子发生 卵巢发育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