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0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叶海波 赵轶龙 鲍明晓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28,共12页
体育如何通过自身发展与带动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学理论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建构中国特色体育学术体系的重要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地位和... 体育如何通过自身发展与带动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学理论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建构中国特色体育学术体系的重要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体育在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竞技强国建设,增强国家自信和凝聚力;传承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凝聚强国复兴精神力量;助力统战工作,巩固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体育助力政治建设的着力点为: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发挥价值导向,构建中华体育精神引领的中国特色体育价值体系;增强法治支撑,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权利的法治体系;推进体育组织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体育治理体系;强化为民导向,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育强国体系;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体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体育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4
2
作者 覃辉银 符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9,159,共6页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中,实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多方面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与现实的一脉相承,是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中...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中,实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多方面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与现实的一脉相承,是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中国政治民主的独特形式,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必然性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0,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历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初步探索、稳步推进和完善发展等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历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初步探索、稳步推进和完善发展等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总结这一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经验: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历史进程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4
作者 林怀艺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3,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政治稳定、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统一。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是维护政治稳定的中流砥柱,是以民主化为取向的政治发展的奋斗者,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坚定推动者。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的稳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政治稳定、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统一。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是维护政治稳定的中流砥柱,是以民主化为取向的政治发展的奋斗者,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坚定推动者。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的稳定、发展和体制改革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考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政治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规律诠释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6
5
作者 崔桂田 刘玉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回应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经济新常态国内情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情民意、"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交织的党内生态等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回应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经济新常态国内情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情民意、"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交织的党内生态等重大时代问题;它是由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定向、以中国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导向、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引擎"、以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核心、以协商民主和全面依法治国为基本方式、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政治保障等核心要素构成的科学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新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许耀桐 《党政研究》 2017年第6期5-12,共8页
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中的起关键保障的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新发展,通过谋划政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强调人民主体地位,推进政治体制改... 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中的起关键保障的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新发展,通过谋划政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强调人民主体地位,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发展民主政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新蓝图、新思想、新格局、新亮点、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民主新模式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内容和途径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中汝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5期34-37,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中国的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加...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同时,中国的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加强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等具体任务的提出,表明我们已经彻底告别改革开放以前那种政治建设的整体挫折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小钫 《武陵学刊》 2018年第3期21-26,共6页
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建设起着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包括党的领... 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建设起着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包括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制度、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为进一步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9
作者 许耀桐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9,共5页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新命题,阐明要走“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要达到十个主要目标,并且要着力解决九个方面的改革问题。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综述
10
作者 杨海蛟 张顺 《学术动态(北京)》 2008年第8期2-6,共5页
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在长春市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李慎明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 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在长春市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李慎明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 学术研讨会 中国特色 研讨会综述 中国政治学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经验优势与理论贡献
11
作者 罗蕾 《区域治理》 2021年第34期1-2,共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政治建设是方向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政治建设是方向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始终如一加强政治建设是我们党不断从幼稚走向成熟,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开辟和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 理论贡献 经验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伪求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对网络民意的要求与期待
12
作者 白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1-2,共2页
网络民意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宝贵的民意指向,但却面临"真"、"伪"难辨的困扰。应该以网民法制意识培育为出发点,科学塑造民意;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立足点,合理收集民意;以网络舆论监管为切入点,正确引导民意;... 网络民意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宝贵的民意指向,但却面临"真"、"伪"难辨的困扰。应该以网民法制意识培育为出发点,科学塑造民意;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立足点,合理收集民意;以网络舆论监管为切入点,正确引导民意;以网络技术完善为支撑点,安全保障民意,使网络民意的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充分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网络民意 舆论监管 网络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协商民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希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4,共4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协商民主的论述有着重要的意义。20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主要包括公民平等参与、社会多元主体在公共利益框架下实现利益表达、通过协商讨论达成共识、广泛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历史上我国传统政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协商民主的论述有着重要的意义。20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主要包括公民平等参与、社会多元主体在公共利益框架下实现利益表达、通过协商讨论达成共识、广泛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历史上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包含的"和"的思想,以及民主革命时期政治协商制度的创立与实践,都蕴涵着丰富的协商民主因素。当前我国深刻的社会转型为协商民主的实现提供了社会基础,十八大报告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容的同时,也对协商民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稳定性特点的协商民主,是当前推动制度建设的可行性途径,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
14
作者 杨海蛟 罗维维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13日-15日在长春市隆重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李慎明同志、吉林省副省长陈晓光同志出... 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13日-15日在长春市隆重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李慎明同志、吉林省副省长陈晓光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学会 东北师范大学 学术研讨会 中国特色 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现实选择
15
作者 聂希训 郝宪印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8-43,共6页
“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确定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基本纲领。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和纲领,如何选择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现实道路?这是应该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化 政治体制改革 重要目标 社会生活 重要课题 积极探索 社会主义政治 根本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中国政治建设出谋划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6
作者 霍伟华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2期207-207,共1页
本刊讯1月27日,由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近60位著名政治学专家、学者各抒已见,研讨的内容几乎囊括了中国政治建设的方方面面。... 本刊讯1月27日,由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近60位著名政治学专家、学者各抒已见,研讨的内容几乎囊括了中国政治建设的方方面面。会议的学术研讨共分为三场。第一场讨论中,学者们围绕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体制改革 对外经济贸易 政治 学术研讨会 民主制度建设 国家行政学院 权力结构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17
作者 赵菲 《中国报道》 2007年第10期22-,共1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了重要讲话。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经验优势与理论贡献
18
作者 王强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9年第5期34-38,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提供了稳定的制度环境和坚强的政治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理论贡献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经验 人民民主 改革开放 国家富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
19
作者 刘艺琴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第1版)一书,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历史过程,以及三次研究高潮,重点展示了近十年来的系列研究成果,分历史篇、理论篇、方法篇、实践篇四部分进行了专题探究,并对学科的体系建设、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专题探究 研究高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出版社 王立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政治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关系辨正
20
作者 上官酒瑞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79,共10页
中国推进现代国家建设中有两种政治建设:一是党的政治建设,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作为完整理论与实践形式,两者都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进过程,又共存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建设之中。两者在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上存在显著差别... 中国推进现代国家建设中有两种政治建设:一是党的政治建设,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作为完整理论与实践形式,两者都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进过程,又共存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建设之中。两者在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上存在显著差别,表现在话语表达、规范依据、核心议题、目标取向和实践重点等方面。两者形成了日益紧密的结构性关系,呈现出互动互强的实践机理与发展态势,折射了政治领域国家建设的理论形态与实践样态。这种结构性关系源于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于党的领导和执政,成于“三者有机统一”,定于中国之治的创造,而本源则是政党建设现代国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话语表达 政党建设国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